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实验室中一些剧毒及强腐蚀性物品知识2013.12.02实验室常会用到一些剧毒或强腐蚀性的物质,为了正确使用和处理这些物质,下面介绍一下它们的性质和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氰化物和氢氰酸,(2)汞及其化合物,(3)砷及其化合物,(4)硫化氢,(5)一氧化碳,(6)常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苯、二硫化碳、硝基苯、苯胺、甲醇等,(7)氟,(8)氯,(9)溴。氰化物和氢氰酸氰化物和氢氰酸简介氰化物(氰化钾、氰化钠、丙烯腈)中毒是氰化物通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体内所致。系烈性毒品,进入人体50mg即可致死。这些氰化物遇酸产生氢氰酸气体,易被吸入人体而引起中毒。职业性中毒主要是由于氰化氢气体或氰化物盐类粉尘所致。生活性中毒多由于误食含有苦杏仁杏贰成份的食物如:苦杏仁、木薯等。本病有特殊的解毒药物,及时发现,迅速抢救可使中毒者有获救的希望。中毒诊断:1.有氰化物的吸入史或食入史。2.急骤发生的意识障碍伴中枢神经抑制。3.口唇及指甲无发绀现象,皮肤粘膜呈鲜红色。4.呼气和口腔内有杏仁味。5.尿中硫氰酸盐含量显著增加。治疗及用药原则
治疗原则1.脱离中毒环境、催吐、洗胃等。2.解毒治疗(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法)。3.对症支持治疗。
用药原则1.解毒疗法首选药物为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如无亚硝酸钠等药,可选用美蓝治疗,但疗效较差。2.近年来认为依地酸二钴等有机钴盐类为治疗氰化物中毒的有效解毒剂,与硫代硫酸钠合用还可增加疗效,可选用。3.对于口服中毒给于解毒疗法后,用温水或1/1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后再注入甘露醇50-100克导泻。4.对皮肤灼伤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再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洗涤。5.危重患者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在使用氰化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接触,大量使用这类药品时,应戴上口罩和橡皮手套。含有氰化物的废液,严禁倒入酸缸,应先加入硫酸亚铁使之转变为毒性较小的亚铁氰化物,然后再倒入水槽,再用大量水冲洗原贮放的器皿和水槽。汞及其化合物二汞及其化合物汞简介汞又称水银,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比重13.595,蒸气比重6.9。实验中应特别注意金属汞(如使用温度计、压力计、汞电极等时),因金属汞易蒸发,蒸汽有剧毒又无气味,被人体吸入后具有累积性,容易引起慢性中毒,所以切不可麻痹大意。汞的可溶性化合物,如氯化高汞、硝酸汞都是剧毒物品。汞的密度很大做压力计时,应该用厚玻璃管,贮汞容器必须坚固,且应用壁厚的,并且只应存放少量汞而不能盛满,以防容器破裂,或因脱底而流失。在装汞的容器下面应放一搪瓷盘,以免不慎洒在地上。为减少室内的汞蒸汽,贮汞容器应紧闭密封,汞表面应加入水覆盖,以防蒸汽逸出。汞泄露和废汞处理若不慎将汞洒在地上,它会散成很多小珠,钻入各处,成为表面积很大的蒸发面,此时立即用滴管尽可能将汞拾起,然后用锌皮接触使其成合金而消除之,最后撒上硫磺粉,使汞与硫反应,生成不挥发硫化汞。废汞切不可倒入水槽冲入下水管。因为它会积聚在水管弯头处,长期蒸发会毒化空气,误洒入水槽的汞也应及时拾起。使用和贮存汞的房间应经常通风。汞的危害、预防及治疗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其化合物则以粉尘态红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可分布全身各器官,以肾脏含量为最高。汞蒸气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可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肾脏损害。严重时可引起汞中毒性脑病。
汞很易蒸发到空气中引起危害,因为:1、在0℃时已蒸发,气温愈高,蒸发愈快愈多;每增加10℃蒸发速度约增加1.2~1.5倍,空气流动时蒸发更多。
2、汞不溶于水,可通过表面的水封层蒸发到空气中。
3、粘度小而流动性大,很易碎成小汞珠,无孔不入地留存于工作台、地面等处的缝隙中,既难清除,又使表面面积增加而大量蒸发,形成二次污染源。
4、地面、工作台、墙壁十天花板等的表面都吸附汞蒸气,有时,汞作业车间移作它用,仍残留有汞危害的问题。工人衣着及皮肤上的污染可带到家庭中引起危害。
金属汞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侵入人体,汞蒸汽具有脂溶性,可迅速弥散,透过肺泡壁被吸收,吸收率可达70%以上。汞吸收后最初集中在肝脏,随后转移至肾脏。汞中毒症状急性汞中毒: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吸入高浓度的热汞蒸气几小时后引起,主要是急性间质性肺炎与细支气管炎。吸入浓度高与时间长者病情严重。患者发热、胸闷、气急、咳嗽、多痰,周围血中白细胞计数增加,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与湿罗音等。慢性汞中毒:由于长期吸入金属汞蒸气引起,最先出现一般性神衰症状,如轻度头昏头痛、健忘、多梦等,部分病例可有心悸、多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现象。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三大典型表现:易兴奋症、意向性震颤、口腔炎。预防措施:1.生产中尽量用其他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汞,如用乙醇、石油、甲苯等取代仪表中的汞,用热电阻温度计取代汞温度计,用隔膜电极取代汞电极以进行食盐电解等。2.汞的蒸发随气温增加而增多。要进行工艺改革,例如用冷汞法取代热汞法进行生产。有关汞的生产应尽量实行密闭化和自动化等,并辅设充分的下吸式或侧吸式抽风设备。排出的含汞气体要净化处理后才可排放到大气中。3.敞开容器的汞液面可用甘油或5%硫化钠液等覆盖,防止汞蒸气的蒸发。4.有金属汞的车间,工作台、地面及墙壁等都要用光滑和基本不吸附汞的材料,并敷以过氯乙烯涂料,以防止汞的渗透和吸附;并实行严格的清洁卫生制度,如定期冲洗等。清洗液要除汞处理后才可排放。5.车间内汞蒸气浓度较高时,可在关闭门窗后熏蒸碘,使汞蒸气与碘蒸气生成难挥发的碘化汞,沉降后再用水清除。6.制订安全操作法,加强个体防护,如不在车间内饮食、吸烟,工作服不带出车间,工作后清洗两手等。治疗处理1.汞吸收者给予3~6个月复查观察,酌情予驱汞治疗。2.慢性汞中毒者给予驱汞治疗:①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小剂量(0.125g/d)间歇用药为好,隔日用药不良反应少,用药3次为一疗程。用药日尿汞量为正常值3倍时可停药。②二巯基丁二酸钠,尿汞量高者用0.5~1g/d,尿汞量较低者用0.25~0.5g/d,用药1~2d停药1~2d为一疗程。该品不宜静脉滴注和肌肉注射,因静脉滴注药液接触空气易被氧化变质,肌肉注射可引起无菌脓疡,故采用缓慢静脉注射(5~10min)。在临用前给予生理盐水或于10%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3.①驱汞后可出现明显四肢酸痛、纳减、乏力,针对人体必需无素丢失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充,可给施尔康,每日2~3粒;②针对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紊乱,给予镇静安眠剂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③汞毒性脑病者采用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神经细胞恢复药物,可用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等或其他对症治疗。砷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概述砷(arsenic,As)具有灰、黄、黑色三种同素异同体,其中灰砷具有金属性,质脆而硬。砷在常温下缓慢氧化,加热则迅速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arsenictrioxide)。三氧化二砷又名亚砷酐,俗称砒霜、白砒、砒石、信石,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易升华(193℃)。砷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如雄黄(As2S2)、雌黄(As2S3)等。砷及其化合物都有剧毒,常使用的是三氧化二砷和亚砷酸钠。这类物质的中毒一般由口服引起。当用盐酸和粗锌制备氢气时,也会产生剧毒的砷化氢气体,一般讲产生的氢气通过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后再使用。砷及其化合物中毒机理、症状及治疗中毒机理三氧化二砷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的砷,95%迅即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珠蛋白结合,随血流分布到全身的组织和器官。三价砷易与巯基结合,可长期蓄积于富含巯基的毛发及指甲中。砷主要由尿排出,少量由粪便、汗液、乳汁、呼气中排出;经口中毒者,粪中排砷较多。砷亦可通过胎盘损及胎儿。中毒症状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常见毒物为三氧化二砷。(1)急性胃肠炎,(2)急性中毒性脑病,(3)周围神经病,(4)皮肤与指甲:皮肤可出现糠粃样脱屑,指(趾)甲出现1~2mm宽的白色横纹(Mees纹),(5)其他:可有中毒性肝损害及心肌损害。极少数患者由于大剂量服用,可于数小时内突然死于急性心肌损害。慢性中毒:长期职业性接触,或从食物、饮水中摄入砷化物可引起慢性中毒。中毒表现除可有脑衰弱综合征外,皮肤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皮肤角化过度、疣状增生(“砒疔”或“砷疔”)及浅表型基底细胞癌等多样性的皮肤损害常同时存在。部分患者出现肝大、周围神经病。治疗1.清除毒物:口服中毒应尽早催吐,彻底洗胃,洗胃后可给予鸡蛋清、牛奶或活性炭,而后服用硫酸镁或硫酸钠导泻。2.解毒药:中毒后尽早应用二巯丙磺钠或二巯丁二钠。3.对症与支持疗法:急性期应防止或纠正脱水、休克及电解质紊乱。保护心、肝、肾,如出现肾功能障碍,可考虑血液净化。硫化氢硫化氢简介硫化氢(化学式H2S,式量:34.076),无色气体,有恶臭和毒性。密度1.539g/L。相对密度1.1906(空气=1)。熔点:-82.9℃,沸点:-61.8℃。溶于水、乙醇、甘油。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一种弱酸)。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容易燃烧。能使银、铜等制品表面发黑。与许多金属离子作用,生成不溶于水或酸的硫化物沉淀。硫化氢的来源较多,从含硫矿石中提炼铜、镍、钴等金属或含硫石油开采加工、人造纤维、合成橡胶、硫化染料、制糖、啤酒、屠宰、造纸以及含硫有机物腐败均可产生硫化氢,从事阴沟疏通,整治沟渠、枯水井、下水道、清运垃圾、粪便等,均可接触硫化氢。危险标记:2.1类易燃气体,2.3类毒性气体,有剧毒。颜色与气味:硫化氢是无色、剧毒、酸性气体。有一种特殊的臭鸡蛋味,即使是低浓度的硫化氢,也会损伤人的嗅觉。用鼻子作为检测这种气体的手段是致命的。可溶性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乙醇及甘油中,化学性质不稳定。危害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它能溶于水,0℃时1摩尔水能溶解2.6摩尔左右的硫化氢。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弱酸,当它受热时,硫化氢又从水里逸出。硫化氢是一种急性剧毒,吸入少量高浓度硫化氢可于短时间内致命。低浓度的硫化氢对眼、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都有影响。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燃烧(分解)产物:二氧化硫。预防措施1.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并设置自动报警装置(不能根据臭味来判断危险场所硫化氢的浓度,硫化氢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导致嗅觉麻痹)。2.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3.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4.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5.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防毒面具,作业工人腰间缚以救护带或绳子。做好互保,要2人以上人员在场,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6.患有肝炎、肾病、气管炎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硫化氢作业。7.加强对职工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8.安装硫化氢处理设备。
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主要依据:1.有明确的硫化氢接触史患者的衣着和呼气有臭蛋气味可作为接触指标。事故现场可产生或测得硫化氢。患者在发病前闻到臭蛋气味可作参考。2.临床特点:出现上述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检查: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
(1)血液中硫化氢或硫化物含量增高可作为吸收指标,但与中毒严重程度不一致,且其半减期短,故需在停止接触后短时间内采血。
(2)尿硫代硫酸盐含量可增高,但可受测定时间及饮食中含硫量等因素干扰。
(3)血液中硫血红蛋白(sulfhemoglobin,SHb)不能作为诊断指标,因硫化氢不与正常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硫血红蛋白,后者与中毒机制无关;许多研究表明硫化氢致死的人和动物血液中均无显著的硫血红蛋白浓度。
(4)尸体血液和组织中含硫量可受尸体腐化等因素干扰,影响其参考价值。4.鉴别诊断:事故现场发生电击样死亡应与其他化学物如一氧化碳或氰化物等急性中毒、急性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等相鉴别,也需与进入含高浓度甲烷或氮气等化学物造成空气缺氧的环境而致窒息相鉴别。其他症状亦应与其他病因所致的类似疾病或昏迷后跌倒所致的外伤相鉴别。
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H2S可引起眼及呼吸道慢性炎症,甚至可致角膜糜烂或点状角膜炎。全身可出现类神经症、中枢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损害周围神经。急救措施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忌用口对口人工呼吸,万不得已时与病人间隔以数层水湿的纱布)。尽早吸氧,有条件的地方及早用高压氧治疗。凡有昏迷者,宜立即送高压氧舱治疗。高压氧压力为2~2.5大气压;间断吸氧2~3次,每次吸氧30~40min,两次吸氧中间休息10min;每日1~2次,10~20次一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防治肺水肿和脑水肿。宜早期、足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肺水肿及脑水肿,可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肺水肿及脑水肿进行治疗时,地塞米松剂量可增大至40~80mg,加入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将失去活性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各种酶及游离的硫化氢清除出去,再补入新鲜血液。可用于危重病人,换血量一般在800mL左右。[10]眼部刺激处理。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眼睛,局部用红霉素眼药膏和氯霉素眼药水,每2h一次,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局部滴鱼肝油以促进上皮生长,防止结膜粘连。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简介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中毒原因:一氧化碳中毒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表现:(一)轻型,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二)中型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三)重型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实验室诊断HbCO测定有助于诊断和了解中毒程度。血HbCO快速简易测定法(加碱法):采血1~2滴,置于4ml蒸馏水试管内,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2滴,混匀后血液呈淡粉红色,约经15s、30s、50s、80s后(相当于HbCO饱和度10%、25%、50%、75%),再变为草黄色。正常HbCO立即变草黄色。如有条件用CO分光光度检查。救治原则及措施
救治原则1.一般处理
呼吸新鲜空气;保温;吸氧;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的患者,必须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病情严重者,可先放血后,再输血。2.防治脑水肿。3.支持疗法。
救治措施迅速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卧床休息,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说明煤气中毒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常用的有毒有机化合物苯苯(Benzene,C6H6)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苯是一种碳氢化合物也是最简单的芳烃。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可作为有机溶剂。由于苯的挥发性大,容易扩散。人和动物吸入或皮肤接触大量苯进入体内,会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在体内苯生成了苯酚。
安全措施贮于低温通风处,远离火种、热源。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分储。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
急性苯中毒临床表现1.轻度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流泪、咽干、咳嗽、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步态不稳;皮肤、指甲及粘膜紫组、急性结膜炎、耳鸣、畏光、心悸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2.中度和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嗜睡、反应迟钝、神志恍惚等外,还可能迅速昏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全身皮肤、粘膜紫绀、呼吸增快、抽搐、肌肉震颤,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躁动、欣快、谵妄及周围神经损害,甚至呼吸困难、休克。急救措施1.吸入中毒者,应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所有的衣服及颈、胸部纽扣、腰带,使其静卧,口鼻如有污垢物,要立即清除,以保证肺通气正常,呼吸通畅。并且要注意身体的保暖。2.口服中毒者应用0.005的活性炭悬液或0.0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催吐,然后服导泻和利尿药物,以加快体内毒物的排泄,减少毒物吸收。3.皮肤中毒者,应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用肥皂水和清水反复清洗皮肤和头发。4.有昏迷、抽搐患者,应及早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由专人护送医院救治。二硫化碳
二硫化碳为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是工业上应用广泛的化学溶剂,也用于粘胶纤维、四氯化碳、农药生产等。二硫化碳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也可经皮肤和胃肠道吸收,中毒后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脑水肿、昏迷、呼吸衰竭、死亡。个别可留有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呈麻醉样作用,轻者酒醉状态,步态不稳及精神症状,出现兴奋、谵妄,并有感觉异常,严重者昏迷,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个别可留有中枢及周围神经损害。慢性中毒主要损害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中毒治疗1.吸入中毒者,立即逆风向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吸氧。呼吸衰竭者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辅助人工呼吸机。呼吸停止者立即人工呼吸,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2.换去污染衣物。皮肤沾染者用酒精擦洗后,用清水冲净。3.对昏迷病人,可给予甘露醇或50%葡萄糖等脱水剂,以减轻脑水肿。4.躁狂、兴奋、抽搐者,可给安定、苯巴比妥等静脉注射,或用水合氯醛灌肠,也可用针灸治疗。5.误服中毒者,尽快给予催吐、洗胃、导泻。6.可给予γ-氨酪酸、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等,促进脑细胞代谢。对视神经炎等周围神经病变,可用维生素B1、B2、B6和糖皮质激素等治疗预防1.二硫化碳易挥发、易燃、易爆,在制造和使用本品的车间里,通风、照明、电源系统均须有防火、防爆装置。禁止在车间里抽烟或以明火取暖,应安装有效的通风、排气设备。2.在运输或贮存二硫化碳的容器内应加入水,以封闭液面,防止本品的液体和蒸气逸出。3.在粘胶化纤生产厂,二硫化碳与硫化氢同时存在,设备、容器、管道等应尽量改用水泥、陶瓷、塑料管。对废气、废液,应安装二硫化碳冷却塔进行回收处理。4.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危险地带操作,如洗涤粘胶搅拌器、投料、管道疏通或反应炉炉顶加料等,必须事先穿戴好防毒面具,塑料手套和防护衣服,防止皮肤接触。5.对二硫化碳作业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和每年一次的职业性体检,对患有器质性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神经官能症、视网膜疾病及肝、肾疾病者,或怀疑有慢性中毒者,均不得上岗作业。硝基苯硝基苯,有机化合物,又名密斑油、苦杏仁油,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易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油。遇明火、高热会燃烧、爆炸。硝基苯毒性较强,吸入大量蒸气或皮肤大量沾染,可引起急性中毒,使血红蛋白氧化或络合,血液变成深棕褐色,并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等。为无色或微黄色具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硝酸反应强烈。防护和急救措施
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苯耐油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苯胺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为氨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6H5NH2。是最简单的一级芳香胺。无色油状液体。可燃,有毒。苯胺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甲醇
甲醇系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分子量32.04。又称“木醇”或“木精”。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有毒,误饮5~10毫升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并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通常由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制得。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燃烧分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有剧毒。中毒症状及措施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谢性酸中毒。急性中毒:短时大量吸入出现轻度眼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口服有胃肠道刺激症状);经一段时间潜伏期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眩晕、酒醉感、意识朦胧、谵妄,甚至昏迷。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可有视物模糊、复视等,重者失明。代谢性酸中毒时出现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呼吸加速等。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皮肤出现脱脂、皮炎等。
中毒后采取的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西方教育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生产与运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版高压电力线路紧急维修服务协议模板版
- 2025标准写字楼租房合同范本
- 2024年某工程项目款支付细化合同模板版
- 2024年度智慧城市项目职工聘用合同范本3篇
- 2025车辆股份转让合同书
- 2025设备配件采购合同范本
- 2025涉外技术咨询合同样式
- 红棉研学100题(训练题)
- 论群团组织在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发挥
- 催化材料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南开大学
- 牙隐裂牙隐裂
- 办公楼装饰装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三色鸽食品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 GB/T 9944-2015不锈钢丝绳
- GB/T 6680-2003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 GA/T 1567-2019城市道路交通隔离栏设置指南
- 中兴通讯学院
- 第六章环境污染物的特殊毒性及其评价致癌作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