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刷题练 专题1 热点专项突破 10 植被和土壤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1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刷题练 专题1 热点专项突破 10 植被和土壤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2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刷题练 专题1 热点专项突破 10 植被和土壤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3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刷题练 专题1 热点专项突破 10 植被和土壤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4页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考前刷题练 专题1 热点专项突破 10 植被和土壤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被和土壤[增分强化练]一、选择题漆树是我国特有树种,性喜光,不耐严寒、不耐水湿,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液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生物涂料,在中国有几千年的使用历史,被称为“国漆”。为了保障漆液的产量,漆农须在一天中树冠蒸腾作用较小的时候割漆。由于天然漆产量低、易过敏、黏度大、调色及采集困难等原因,合成涂料已经逐步取代了它的地位。据此完成1~3题。1.一天当中最适合割漆的时间是()A.清晨 B.午后C.傍晚 D.夜晚2.下列区域适宜大规模种植漆树的是()A.祁连山北坡 B.秦岭南坡C.太行山西坡 D.贺兰山东坡3.要增强“国漆”在涂料市场的竞争力应()A.加大政策扶持,提升产品影响力B.增加资金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C.提升漆农素质,推广机械化生产D.加强技术研发,改良性能,提高产量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为了保障漆液的产量,漆农须在一天中树冠蒸腾作用较小的时候割漆。”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是日出前后,此时蒸腾作用最弱,故此时最适合割漆,选A。第2题,结合材料“漆树性喜光,不耐严寒、不耐水湿”,因此漆树生长环境应满足温润、向阳、排水条件好等特点。选项中的祁连山北坡、贺兰山东坡的冬温都过低,太行山西坡温度、光照条件也不能满足要求,只有秦岭南坡不仅位于亚热带,且处于向阳坡面,排水条件也好,可以满足漆树的生长需求,选B。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国漆”的问题主要是天然漆产量低、易过敏、黏度大、调色及采集困难等,因此,要增强“国漆”在涂料市场的竞争力,应加强技术研发,改良性能,提高产量。“国漆”本身就是一个大品牌;靠资金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不能解决问题;产量低靠推广机械化生产不能改变。据此分析选D。答案:1.A2.B3.D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系统的一种形式。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图1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图2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据此完成4~6题。4.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A.乔木 B.灌木C.草本 D.灌草结合5.该农林复合系统在三峡库区能够()①减少径流总量②削减径流峰值③减少泥沙含量④降低径流速度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6.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A.地形类型 B.坡度大小C.气候变化 D.土壤类型解析:第4题,该地位于季风区,该农林复合系统中,坡面坡度大,植被破坏后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乔木高大易遮挡农作物,因此,活篱笆应选取丛生的草本植物或萌生力强的灌木树种。草灌结合,植被结构更加复杂,在近地面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截留其中的土粒。故选D。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在坡面上种植活篱笆带植被具有增加下渗、阻挡坡面径流、延缓径流及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效果。故在三峡库区所进行的等高活篱笆技术试验对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径流速度、延缓径流、削减径流峰值及控制土壤流失、减少泥沙含量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②③④正确;但不会减少径流总量,①错误。故选D。第6题,在山坡上建设农林复合系统不会改变地形类型,A错误。由于该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拦截地表泥沙的作用,活篱笆以上的泥沙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会受灌草的阻拦沉积下来,多年以后,两道活篱笆之间的区域会变得比较平坦,B正确;在山坡上采用农林复合模式对区域气候变化和土壤类型的影响非常小,C、D错误。答案:4.D5.D6.B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7~9题。7.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8.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9.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解析:第7题,北极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8题,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第9题,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答案:7.A8.B9.C奥兰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区称为南纳马夸兰(图甲),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图乙),这些植物只在雨季开花(每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但壮观的开花景象最长只能维持两个月时间,通常时间会很短。据此完成10~11题。10.南纳马夸兰地区植物花期短的原因是()A.雨季受西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C.雨季受西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D.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地带,雨季降水少11.南纳马夸兰地区多汁、多肉的植物指示的环境特点为()A.干旱的荒漠环境B.干湿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C.温凉的荒漠环境D.湿热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知,南纳马夸兰地区的植物只在雨季开花,花期短说明雨季短。8、9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此地位于30°S附近的大陆西岸,可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而南半球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由于该地纬度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因此花期短。第11题,多汁、多肉是植物储存水分以适应长时间的干旱环境而具有的生长习性。答案:10.A11.A二、非选择题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柽柳是泌盐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叶子和细枝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所以具有很高的耐盐能力。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柽柳主要通过深根系吸收地下水维持生命,同时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在柽柳灌丛与沙粒的相互作用下,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貌景观——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盐度的变化。下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且末和策勒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状况表,下图示意这两地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状况。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该地区的柽柳沙包也出现了一定的衰败和退化现象。观测点地下水埋深/m年均温/℃年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柽柳覆盖率且末6.010.6827.972360.650%策勒11.0~16.012.5241.672790.230%~35%(1)说明柽柳沙包的形成和发育过程。(2)说出且末和策勒地区柽柳沙包内部土壤盐度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其形成原因。(3)指出图中示意且末地区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变化情况的曲线,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析随着塔克拉玛干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柽柳沙包土壤表层盐度的变化趋势。答案:(1)柽柳灌丛可以降低风速,使沙粒堆积,形成雏形;柽柳耐沙埋、根系发达的特性使其在强烈的风沙活动中能继续生长;随着柽柳的生长,沙粒不断沉积,进而实现柽柳沙包的发育。(2)特点:土壤盐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原因:土壤盐分主要源于地下水;在柽柳的吸收和蒸腾作用下,地下水和下层土壤中的盐分向柽柳上部迁移;柽柳以泌盐和凋落物的形式将盐分累积于土壤表层,所以表层土壤盐度较大。(3)A曲线。理由:且末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壤盐度较高;柽柳覆盖率高,土壤表层盐度较大。(4)沙漠生态环境退化,柽柳覆盖率降低,聚盐能力下降;柽柳沙包受到风沙侵蚀作用将加强,表层土壤盐分损失增多;表层土壤盐度将下降。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容量既与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量有关。当土壤水位较低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较明显,因此也导致了土壤有机物的损失。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8~29.55克/千克,较洞庭湖湿地(19.63~50.20克/千克)和三江平原湿地(96~184克/千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下表为黑河中游湿地植被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表。土层深度(厘米)土壤有机碳含量(克/千克)高草植被低草植被0~1014.8010.3511~2011.938.2321~408.256.44(1)描述黑河中游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黑河中游湿地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水湿地。与积水季节相比,推测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点,并说明推测理由。(3)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黑河中游湿地。试从气候角度分别指出洞庭湖湿地和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湿地的原因。(4)根据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分析湿地退化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原理和趋势。解析:第(1)题,从表中可看出,土层越深,有机碳含量越小,高草植被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由材料“土壤有机质是指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可知,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第(2)题,由材料“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机碳”可推测出,土壤积水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因此非积水季节该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理由可结合材料“土壤有机碳含量既与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有关”来分析,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地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会随之减少,导致生物残体和土壤有机碳输入量减少。第(3)题,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来分析;黑河纬度高,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凉湿润,冬季漫长严寒,低温的条件使微生物分解有机碳速率减慢,形成大量积累。洞庭湖湿地纬度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多,气候更为温暖湿润,植物可以终年生长,输入生物残体更多,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多。第(4)题,湿地退化后,生物线体输入减少,微生物分解有机碳数量增加,有机碳含量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答案:(1)分布特征:高草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低草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原因:高草植被生物残体输入多于低草植被;土层越浅,获得的生物残体量就越多,土壤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含量就越多。(2)变化特点:减少。理由:当水位下降到湿地基地(底部)以下时,土壤有机碳中易于分解的部分会被微生物分解,成为碳源,释放CO2,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同时,随着水分的减少,生物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