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三中学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69岁的“无腿勇士”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B.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华宁县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C.今天“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D.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同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现存33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逍遥游》。B.《核舟记》是明代著名的江南才子、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性文章,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C.《礼记》由西汉戴圣编纂,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D.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亮、老人、小孩。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B..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C.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D.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4.(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B.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C.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了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D.这件精美器具的设计真是巧妙绝伦,看着让人赏心悦目。5.(2分)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①小章同学模仿的“章鱼哥”真是,让大家赞不绝口。②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A.惟妙惟肖别有用心B.栩栩如生别有用心C.惟妙惟肖别具匠心D.栩栩如生别具匠心6.(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许多历史故事,如“晏子使楚”“舌战群儒”等,都表现了古代杰出人物娴于辞令、长于交际的特点。②《荀子•荣辱》中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③在当今社会,口语交际更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④口语交际自古便受人重视。⑤能力的获得需要学习,语文课程便是习得口语交际本领的重要渠道。A.④①②⑤③ B.②④③⑤① C.④②①⑤③ D.②④①③⑤7.(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够抢昼夜赋闲差使B.惨淡不堪嫌恶荡漾C.笑柄涵养自怨自艾处目伤怀D.嬉戏迂腐忻然西奇古怪8.(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衡的《壶口瀑布》介绍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两个季节的特点。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马丽华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C.《登勃朗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D.《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来写作的散文,本文通过描写一滴水的旅行,讲述丽江的风情。9、(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因此,我在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努力。②因为我始终坚信着,________你想,你________会成功。③我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人,但是我相信心灵的力量。④现在的努力,会变成明天的幸福。⑤我坚信,所以我________、________。⑥我会积蓄我的力量,到那一天到来时,完全释放!(1)请提取第⑥句画线部分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给第②句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句的横线上_______。(只填序号)A.努力B.尝试10、填空。(8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①欲济无舟楫,。(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②,辗转反侧。(《诗经·关雎》)③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请默写孟浩然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颔联和颈联,或《题破山寺后禅院》的后四句。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长安兴教寺①终南山下,少陵原畔,有一座寺院。院内古柏苍郁,翠竹掩映,唐代高僧、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就长眠在这里。因塔建寺,唐肃宗李亨至寺参谒,题塔额"兴教"二字,自此这座寺院就被称为兴教寺。②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③玄奘法师著名的弟子窥基、圆测不仅生前协助玄奘译经,二人在圆寂后,还陪伴在玄奘法师灵塔左右。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窥基为玄奘法师嫡传弟子,精通教义,是玄奘译经的得力助手,并为玄奘所译经文大量作注解;而圆测是新罗王孙,其佛教思想在朝鲜半岛影响深远。④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在我国建筑艺术史上,是现存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的典型代表。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唐代及其以前的建筑遗存非常稀少。玄奘塔和窥基塔都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圆测塔虽迁建于北宋,也有900年的历史,同样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⑤玄奘法师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往返长达17年,沿途经过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对中外文化的交流作了杰出贡献。⑥与《西游记》所叙不同的是,公元629年,20多岁的玄奘请允西行求法,并未获唐太宗批准,但决心已定的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玄奘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最终玄奘从包括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在内的五天竺,带回了数百件经像舍利,包括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⑦公元645年,玄奘取经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比今天的大牌明星还受欢迎。归来后的玄奘,呕心沥血、翻译佛经,为唐太宗、唐高宗所钦重,供养于大内,赐号“三藏法师”。公元664年,玄奘去世,初葬于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后被迁葬于兴教寺。⑧兴教寺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而兴教寺则为佛教唯识宗重镇,兴教寺三塔是唯识宗的三位祖师墓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兴教寺塔作为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的墓塔,与他沿丝绸之路西行至印度求取佛经的这一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也佐证了玄奘师徒共同翻译阐释佛经、在东亚地区发展弘扬佛教的历史。⑨根据规划,在2018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同时,继续兴教寺塔本体日常维护工作,遗产本体砖石质文物保护技术实现突破。加强兴教寺塔周边黄土山原的护坡加固,保障遗产安全。远期管理任务中,将进一步落实遗产区、缓冲区的全面监测,确保遗产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保护,并最终确立长效机制;在近中期运行的基础上,实现遗产管理协调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围绕兴教寺塔、法相宗、丝绸之路等专题和主题,形成研究成果。1.结合文章,简要概述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2.文章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兴教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楼阁式塔。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兴教寺不仅非常高大,而且庄严壮观,驰名中外。B.玄奘法师是丝绸之路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C.兴教寺塔在佛教传播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佛教传播史和东西交通史上的重大事件关系密切。D.规划在2018年年底,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12、(1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小题。目前,在地震学界内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地震不可知论,认为在人类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预报地震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震是有规律可循的,探索其规律进行短期预报并非完全不可能。两种观点的对立十分尖锐,因不可知论占据主流地位,所以社会上一度形成这样的鉴别标准:说地震不可知的是科学家;说地震可以预报的可能是骗子。不错,就人类当下的科技水平而言,要想清晰地搞清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在此背景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仍是难题。在纳税人的呼吁下,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他们认为,与其让遥遥无期的空洞研究浪费资金,还不如扎实实地做好防灾救灾的实际工作。而我国的情况有点复杂。从形式和规模上来看,我国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无疑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可遗憾的是,近些年我国科研人员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中国的地震专家真的如此无能吗?其实不然,笔者熟知的地震学界的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地震研究都有突出的贡献,也都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目前,世界上地震短期预报的最高准确纪录是30%,这个记录就是由中国保持的。即使如此,地震预报却仍然是全世界公认的棘手难题。其原因很简单,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从科学上讲,预测地震有两条途径:一是寻找地震前出现并且与地震发生有明确关系的自然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震兆,进而利用震兆预测地震。二是认识地震从孕育到发生的基本规律,即震因,利用震因对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做出准确的识别。关注震兆与研究震因两者缺一不可。遗憾的是,震兆与震因至今仍如两座科学山峰横亘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难以逾越。在地震史上,中国宣称曾成功预报了海城和青龙地震,但世界地震学界对此的评价是:偶然的运气。有人说,我们曾经成功预报过海城和青龙地震,为什么不能把这两次预报的经验运用到后续的地震预报工作中呢?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地震预报难就难在地震的机理和触发条件等复杂多变,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这次成功有效的预报手段,很可能在下一次地震预报中就失灵了。正如著名探险家兼地质学家位梦华所说的,地震预测迄今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地震预报的难度,核心问题还在于人类对地球内部构造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尚不成熟。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可能还不如对月球,甚至是对火星的了解深入。即便有一些经验和知识,也是此一时的知识和经验,不能用于彼一时,如海城的经验无法用于唐山地震,也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后来的汶川等一系列地震。此外,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之所以成为世界性难题,是因为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当地震监测机构将可能发生地震的推断上报给政府时,负责决策的官员会严肃地发问:“你们的把握有多大?”这就让监测机构犯难了。最终只得“继续监测”。政府的确有政府的难处,它的着眼点是尽量保证整个国家的正常秩序不被打乱。如果接到一个把握只有30%的大地震预报,无论是东西方哪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一样的战战兢兢,不知该如何是好。地震预报属于危机管理范畴,就必须纳入危机处理的轨道。当然,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所有的科学难题都解决了,要想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不是一件易事。1.下列关于地震预报可能性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有科学家认为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情况了解很少,因而不可能预报地震。B.有科学家认为地震的发生有规律,探索这种规律就有可能进行地震的短期预测。C.目前,认为地震预报不可能的观点,在地震学界占主流地位。D.基于地壳运动没有规律的现实,人类不可能进行地震预报。2.下列关于中国地震预测情况的表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中国建立了全世界最健全、最庞大的地震研究监测机构,近年来优秀的研究成果却越来越少。B.中国地震研究学者作出过突出贡献,并保持着地震短期预测的最高准确纪录。C.中国曾经成功预报海城、青龙地震,被外国学者说成是运气,但成功其实并非偶然。D.中国地震研究学者中,有一些人有过比较准确预报地震的经历。3.作者认为“要想准确地预报地震,仍然不是一件易事”,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B.我们对地震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的整体认识尚处在模糊的探索阶段。C.在震兆与震因这两大科学难题上,人类难以取得突破。D.政府和公众的需求与科学现状间无法调和的矛盾,让地震预报成为世界性难题。13、(12分)阅读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完成下面小题。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泰亭山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⑤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2.文章开篇写微雨有何作用?3.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4.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有何用意?5.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表现了源宁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野性的,同时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B.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这段描写与后文雨中游西溪的描写形成对比,引出了后文感受到的野趣。C.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上,勾勒出一幅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的夕阳芦荡图,营造了浓重的诗意氛围,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D.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与雨中游西溪相同的笔法,均以写景为主。三、写作。(50分)14、写作从八下语文教材,我们领略了各地的民俗,进入了物候学、地质学等科学领域,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了古人的理想家园。沉醉其间,我们感受到了多彩的地域文化,也感受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更得到了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请以“____________,真的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3)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A【解题分析】

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C.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D.语序不当,应为“策划与开展”。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病句题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语感检查法,辨析病句,可以依靠预估,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病句类型中的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重复都可用此法;②主干枝叶法,按照先找句子主干,再看句子枝叶的步骤来确定病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都可用此法;③类比检查法,就是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句子有问题则说明原句不正确;④逻辑分析法,就是从事理上分析句子,看概念的使用、判断、推理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前后语句是否呼应等;⑤寻找标志法,就是抓住病句中一些明显得语音标志。2、A【解题分析】

A.错误,《北冥有鱼》选自内篇《逍遥游》,《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秋水》。故选A。3、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C.“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现多赞叹所见事物已好到极点,用在此句不合语境,应改为“望洋兴叹”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4、A【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成语使用属于褒贬误用的错误类型。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想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别出心裁是褒义词,不能用于贬义的语境中。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需要结合所积累的成语进行分析。可以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成语运用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搭配不当、重复赘余、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5、C【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符合语境。“别具匠心”意思是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别具匠心”符合语境。6、D【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排序,需要注意语句之间的关联。首先,根据句意可知,②为总起句,据此可排除A、C两项;因为①句中的“许多历史故事”与④句中的口语交际自古便受人重视相照应,可知①应跟在④之后,据此可排除B项。故选D。7、B【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够抢——够呛。C:处目伤怀——触目伤怀。D:西奇古怪——稀奇古怪。8、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C项“马克·吐温,法国作家”说法不正确。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9、(1)我积蓄力量。(2)只要……就(3)BA【解题分析】

(1)句子的主干指的是主语(名词、代词),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据此⑥句主干是我(主语)积蓄(谓语)力量(宾语)。(2)②句“想”与“会成功”前后构成条件关系,故用只要……就……。(3)“尝试”之后才是“努力”,两个词是有先后之分的。10、(1)①端居耻圣明②悠哉悠哉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庇”“宦”“籁”“磬”等字的书写。二、阅读理解。(42分)11、1.兴教寺塔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窥基塔和圆测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2.列数字。“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说明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时间之长,路途之遥远。“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说明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这些具体数字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3.“现存”是在时间上的限制,指直到目前还存在的塔,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最”是程度副词,修饰“古老”,说明了兴教寺塔作为阁楼式塔有着悠久的历史。4.C【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文章第②③段讲的是兴教寺塔的布局特点。第②段讲了兴教寺塔的总体特征,是由三塔构成,接着讲了玄奘塔。第③段讲了窥基塔和圆测塔。结合“兴教寺塔实际包括玄奘塔、窥基塔和圆测塔三座古塔。三塔呈‘品’字形排列。中间最高一塔为玄奘法师灵骨舍利塔,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1方”“窥基和圆测的灵塔分别位于玄奘塔的西侧和东侧,形制相同但规模较小。”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画线句子用了大量的具体数字,“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说明了玄奘求经时间之久,路途之遥远,“150粒佛舍利和"真经"梵文原典520夹657部”。说明了玄奘对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之大。这些数字真实而富有说服力。3.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把该词语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现存”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最”属于程度副词,说明作为阁楼式塔的兴教寺塔年代十分久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A项与“兴教寺塔虽不很高,但庄严壮观,驰名中外。”不符;B项与“是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上最有成就的佛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不符;D项与“根据规划,在2018年年底之前,将深化兴教寺三塔院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开展科技考古,明确寺庙历史格局。”不符。故选C。12、1.D2.C3.A【解题分析】1.“地壳运动没有规律”错误,文中说“要想清晰地搞清楚地壳的运动规律还存在一定困难”。故选D。2.“成功其实并非偶然”的说法错误,文中无相关表述,相反“偶然的运气”是世界地震学界的评价,并且“预测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等相关内容印证了它有一定的偶然性。故选C。3.“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相继压缩用于地震预报的科研经费,特别是日本正式宣布退出地震预报的合作研究”是结果,不是原因。故选A。13、1.游赏路上,呼吸到野草花的气息;乘车去西溪,感受沿山大道景色的空明青翠;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回环和秀美;少女摇船,领略竹西歌吹的闲情。2.为雨中游西溪提供了背景;为全文营造了朦胧素淡的氛围;为下文写雨中西溪野趣做铺垫(或为下文写“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绿绿”的雨中山水图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该句句式整散结合,音节和谐,节奏富于变化(或:用了对偶句,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同时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再现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柔和情调,侧面表现了作者一行游赏的闲情。4.通过写龙妇吹洞箫,表现夜游的逸兴;表现夜游的朦胧诗意;表现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富有韵味,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5.D【解题分析】1.考查语言信息的筛选、梳理和整合能力。依据题目筛选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2、3段叙写在游赏路上,呼吸到清新的野草花的气息;文章第4段叙写在乘车去西溪的路上,感受沿山大道旁的空明、青绿、缥缈的景致;文章第5段叙写的乘船赏景,感受西溪的秀美的湖光山色;文章第6段叙写坐在少女摇动的船上,领略“竹西歌吹”的闲情。2.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开头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领全文;②引起下文;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方面的作用:①开篇点题;②提示文章中心;③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④交代时间发生的环境;⑤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文章开篇写微雨,既交代作者游西溪的天气背景,营造了朦胧素淡的氛围;也为下文写雨中西溪空明、青绿、缥缈的景致而带给人的“野趣”做铺垫。同时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所引分析作答。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对偶,从词语的使用角度看,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运用了动作描写。这些方法的使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少女摇橹的优美画面和柔和情调,表达了作者游玩时的欣赏美景时的闲情逸趣。据此可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对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