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16-1预习导学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16-1预习导学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16-1预习导学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_第3页
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16-1预习导学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第1课时)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运用略读的方法,明确作者的观点。2.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课前学习任务课前学习任务你认为做什么事最苦?做什么事最乐?想一想,在课上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课堂学习任务课堂学习任务一、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著作大多收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自幼受传统教育,光绪十年(1884)中秀才。1885年入广州学海堂,治训诂之学,渐有弃八股之志。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遂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走上改良维新之路。1895年春赴京会试,时值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群情激愤。梁启超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要求清廷拒和、迁都、变法。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9月,政变发生,东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梁启超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20年后,先后在清华学校、南开大学等校执教,并到各地讲学,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2.知识链接。对文中引用名言的解释无入而不自得:语出《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君子有终身之忧:语出《孟子·离娄下》。意思是,君子有终身的忧虑。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士)肩负沉重的使命,要跋涉遥远的路途,到死方休,不是很遥远吗?议论文常识议论文的概念:一种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统率。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但可以有多个分论点。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3.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安分()重担()恩惠()赔礼()契约()监督()坟墓()大抵()循环()卸却()悲天悯人()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契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卸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阔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安理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悲天悯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究1.练习略读,把握课文结构和中心论点。(1)略读课文(限时5分钟),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把握“最苦”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1)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请用原文回答)原因是什么?(略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可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同桌之间交流。)(2)作者是怎样阐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这个观点的?(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注意将论证思路分条梳理。)3.把握“最乐”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乐?(请用原文回答)他是怎样阐述这个观点的?(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自主思考。)4.深入理解本文的论证过程。(1)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作者由此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结合课文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先分别确定作者论述“关系”与“结论”所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2)第5段中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