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对策研究12000字(论文)】_第1页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对策研究12000字(论文)】_第2页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对策研究12000字(论文)】_第3页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对策研究12000字(论文)】_第4页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对策研究12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对策研究TOC\o"1-2"\f\u前言 1一、非关税壁垒的分析与对策 2(一)非关税壁垒的几种主要类别与概念 2(二)非关税壁垒的应对措施 3(1)从政府的角度看 3(2)从企业的角度看 4二、人为风险防范与对策 8(一)人为风险类别 8(二)人为风险的应对 8三、国际贸易合同风险以及对策 10(一)国际贸易合同风险概述 10(二)国际贸易合同风险对策 10四、信用证风险与对策 13(一)信用证风险概述 13(二)信用证风险对策 14五、外汇风险防范 16(一)外汇风险概述 16(二)外汇风险防范 16六、结论 18参考文献: 18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频繁的聚焦在国际领域的贸易当中,从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到当今的多样化的国际结算,我们感受到时代发展给我们所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作为外贸人,各国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设置各种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去了解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节和阶段的风险已经成为必然,此篇论文将紧紧围绕着“风险”二字从多个方面,多重角度具体的论述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问题。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规避;壁垒前言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内形式的日趋变化以及部分国际格局的不稳定加重了我国国际贸易的严峻态势。总的来看,世界经济受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处在一个调整期,总体有复苏的迹象但趋势不明显。而在国内,原来的低成本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逐年下降。企业的压力日趋增大,外贸企业竞争力下降,贸易摩擦增多。最严峻的还是中小企业,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面前,经营日趋艰难。所以掌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外贸企业要进行风险管理,首要问题就是更新观念。要培训进出口贸易业务人员,使其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使之能有效识别每一项业务中存在的风险;要定期或不定期结合贸易风险案例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要为业务人员提供到学校再教育机会,或派他们出国考察,及时了解相关贸易政策,丰富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升科学的风险防范理念和业务能力。所以掌握和学会一些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去规避国际贸易当中的风险已然成为必然。一、非关税壁垒的分析与对策(一)非关税壁垒的几种主要类别与概念1、贸易税壁垒类别广义上来说,贸易壁垒大体上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关税壁垒,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的关境时,所在政府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关税所形成的一种贸易贸易壁垒”而另一种就是非关税壁垒,它指的是除了上述关税壁垒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所形成的贸易壁垒。并且根据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2种。直接限制是进口国通过采取一些措施直接限制进口数量和金额,像大家熟知的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等等。间接限制是间接限制进口商品的进口,一般是通过制定对商品的严格进口条例来执行的。如苛刻的技术标准,包装卫生标准等。2、非关税壁垒的类别非关税壁垒种类多,而且具有很大的隐蔽特征。根据美国、欧盟等WTO成员贸易壁垒调查的实践,非关税壁垒主要有13种形式:他们分别是通关环节壁垒,进口税费,进口禁令,进口许可,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措施,进口产品歧视,出口限制,补贴,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措施,其它壁垒。而在这些贸易壁垒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需要我们在国际贸易中格外注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又称贸易技术性壁垒。它指的是技术性的措施对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技术进入本国的造成的一些限制。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环境贸易壁垒,指的是为了保护环境直接或间接限制贸易的措施。反补贴,指的是一国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健康运行,针对补贴行为的必要限制措施。反倾销,反倾销指的一国当局根据受到伤害的国内工业评定,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低于自身价值的商品进行销售的,并且对本国同等产业造成损害的一系列处理过程。(二)非关税壁垒的应对措施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正以较快的速度在全世界普及,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处理不好,将会使我们的对外贸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保护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总的来说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结合其对我国外贸交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研究,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基本原则是:去其糟粕,尽量减少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损害;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变压力为动力,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从政府的角度看我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的,所以在对外贸易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WTO协定》下的许多协议都规定应给予发展中缔约方特殊的和差别的待遇。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第12条的规定,各成员在履行该协议的过程中,应给予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更优惠的待遇。如“经某一发展中国家成员方请求,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可以决定免除该国履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定的全部或部分义务,但应同时加以具体说明和时间限制。”考虑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应积极展开外交行动,争取到相关的优惠待遇。从而为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在现有国际标准上,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国的标准体系。我们不能被动地应付他国的技术壁垒,而应主动出击,根据WTO赋予我们的权利和相关优惠的、放宽的条款制订出能够得到各国承认的技术标准,建立起自己的标准体系。考虑到我国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我们应先抓住重点,建立起事关我国对外贸易生命线的产业的标准体系,如家电、纺织品、茶叶等。一者,这些商品在对外贸易中具有相对优势,出口较多,利润较高,资金雄厚,再加上技术成熟,所以具有制定标准的各种条件;二者,这些商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若受到技术贸易战的冲击,将会给我国的出口带来致命的打击。就以我国的纺织品出口为例,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纤维加工总量达到世界的1/4,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的1/8以上,加入WTO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绿色壁垒的强烈挑战,若受到国际制裁,则国内许多生产纺织品的企业将倒闭。积极展开“合纵”外交。在参加世贸组织举行的各种多边协定和标准的制定中,团结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尽量争取多一些有利于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协议和标准。、要熟悉WTO规则及相关法律和各种国际贸易条约及国际惯例,并以之为斗争的武器。(2)从企业的角度看制订长远的企业战略计划时,从传统的数量扩张转到质量提高上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仅有数量规模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将难以生存。而且现在的质量标准除了包含传统的标准内容外,更倾向于环保、卫生和安全等方面。因而,建立绿色生产体系,大力提高自己的环保标准和卫生标准,生产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营销,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积极参加各种标准认证,争取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现在国际市场中实行的认证各种各样,有国际统一标准的(如ISO9000、ISO14000、OKO—TexStandard100[1]等)、有区域性的(如欧盟的CE认证)、还有各国自己制定的各种标准认证。积极参与国家的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建立起保护自己的盾牌。2、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1)转变观念,绿色环保大多数国家施行贸易标准及其相关制度,仍然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的良好愿望。利用这些国际规范条件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国别环境标准以及以此为依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当国际绿色贸易大潮滚滚而来时,任何国家都很难置身其外。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要冲破绿色壁垒,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色潮流。我们反对的是滥用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正当行为。我国农产品因有害物质超标而被对方国家拒绝入境之类的事件,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绿色壁垒。相反,应当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制定出口战略,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广大企业应抓住机遇,顺应环保时代发展绿色化的潮流,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施产品绿色化战略,在产品开发、制造、包装、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切实地把环保要求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做到在研发环节上开发绿色产品。(2)顺应潮流,融入世界通行世界。特别要积极争取通过ISO14000国际标准认证,获取国际的通行证。同时,要争取获得贸易对象国及所属行业的绿色认证例如美国电器产品的UL认证、加拿大的CSA认证、英国的BSI认证、德国的G认证、欧盟的CE认证水产品的HACP认证等。截止2000年4月底,我国通过ISO14000认证的组织只有263家。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参与国际合作;向国际靠拢,让中国的标志产品走向世界。过渐进地提升自己的环境标准要求,动资源合理使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实力。熟悉规则,积累经验。一是加强学习WTO文献资料,了解WTO的有关规则和国际贸易形势与特点,重视绿色技术壁垒对相关产品出口的冲击和危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企业应对技术壁垒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善于学习国内外出口贸易经验,面对形形色色技术壁垒的阻障,提高企业辩识和应变的能力。3、反补贴的应对措施(1)积极应对反补贴调查此种的调查涉及的不仅仅是受补贴的企业,更涉及到众多的政府部门。政府和企业的有效协作在反补贴调查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各部门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建立健全有效的跨部门机制,保证正常沟通与合作。(2)努力调整出口补贴相关政策,培养专业人才政府应根据WTO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各种协定,有针对性的调整现有的政策。在WTO中对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分成禁止性补贴,可申诉补贴和不可申诉补贴。政府应该逐步取消禁止性补贴,减少可申诉补贴,增加不可申诉补贴。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尽快熟悉反补贴规则,另外培养一批专业性的相关人才,为应对反补贴诉讼做好人才贮备工作。(3)鼓励国内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从长期发展来看,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贸易壁垒。企业可以对外投资以此来避免各类贸易壁垒,同时,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我国的一些制造业已慢慢开始在境外开展加工贸易,以规避各类贸易壁垒,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4、反倾销的应对(1)增强品牌意识中国企业应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后期服务,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不要仅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应以质量取胜、服务取胜。这样既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从而改变原有的形象。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可通过成本的提高来提高产品的出口价格,还可以通过建立的品牌形象加大产品的附加值。由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低价而言,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的低谷,减少国外反倾销的诱因,防止授人以柄。(2)加强海外投资海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有效饶过国外的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被诉倾销的几率,而且还有以下三项优点:第一,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和技术能力;第二,学习国外最新的技术、管理、信息、经验和营销,锻炼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第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构建企业的全球生产、研发和营销网络,加快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在我国,最典型的国外投资饶过反倾销的案例是海尔在美国投资建厂。(3)培养专业人才据统计,在已发生的480起对华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的我国企业选择了放弃应诉。其中有些企业是因为不了解国际贸易法规,缺乏国际商务人才,不知该如何应诉。美国目前拥有反倾销专业人员2000个,而我国只有20个,仅及美国的百分之一。因此,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培养在经济、法律和外语等方面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优秀国际商务人才,为反倾销应诉取得胜利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我国企业应加快实现对账目的统一管理,与国际接轨。这些数据将是反倾销诉讼中重要的证据来源。企业不仅要采取国际标准,还应该了解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关制度,注意两者的不同。这样,我们所提出的会计报表将更加规范化,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及可信度。(5)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国内一些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由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不配合或不积极配合往力不从心,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一旦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诉讼成功,我国的同种产品以及同类产品在该市场将受重创,甚至可能从该市场完全退出。这对我国该产业的对外贸易将是巨大冲击。因此,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全面联合起来筹措和募集基金,对参与诉讼的企业同行业其他企业予以全方面支持和鼓励。

二、人为风险防范与对策(一)人为风险类别1、企业不良竞争造成的风险我国出口在很长时间都是以劳动密集型、成本较低的服装玩具类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大量国内企业一哄而上。这样的局面使得我国同类产品、同等水平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恶性的竞争。恶性的竞争,盲目的低价,质量的下降,虽然在短期上看,拉来了很多客户。但是长远来看,数量价格上的盲目竞争也就必然带来质量的不合格。由此造成的国外客户由于出口质量问题而拒付钱款的问题时常发生。在此情况下,(DDP/DPAD)等支付方式也越发越多,不合理的信用条件造成了国际贸易风险的急剧增加。2、承运人造成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商和货运代理勾结诈骗的案例经常发生,进口商通过控制货运代理,利用不正当关系取得货物的实际控制权。当货物发出后,出口商向进口商索取货款,这时进口商不但不履行付款责任,而且利用从货运代理人那里取得的提单提取了货物,之后不知所踪。还有一些情况下是由承运人单方面造成诈骗,即船公司或货运代理公司收取货物后将货物转卖便逃之夭夭。3、银行方面造成的风险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银行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利用银行的信用保障为贸易双方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信用平台。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到进出口贸易当中。由于各国市场的不同,有些银行不遵循国际商会的规定违规操作,还有一些银行本身实力有限。4、企业自身造成的风险进出口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当方面急功近利,片面的追求贸易额,缺乏资信管理。而一些国内进出口企业好大喜功,被国外一些企业抓住了此弱点,提出不合理的贸易条件,使国内进出口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增加了进出口贸易风险。(二)人为风险的应对1、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分析在进口口贸易前,对交易对象进行信用分析十分必要,良好的资信情况是交易的前提,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资信调查和交易价值的诊断,就不能保障进出口贸易中的安全。2、签约前进行客户筛选在签约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是外贸企业进出口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外商的信用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严格履行合同,安全的进行收汇。有些企业忽视这一环节,对待外商不做资信调查,又轻易的使用T/T,D/A.D/P等不安全的付款方式,给国外一些不法商人欺诈行骗造成可乘之机。3、履约能力控制企业可以通过合同的跟踪管理,保障企业及时的履约同时可以随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及时的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相关部门和领导,以便启动必要程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合同义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4、购买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为了推动本国的出口,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同时增加外汇而知道哪个的一项由国家支持的非营利性保险业务。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有效的避免政治风险,避免坏账和欠账,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进出口商相互不信任的问题同时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5、参加国际保理业务国际保理业务指在商业信用出口货物时,出口商把相关发票和单据转让给保理商,即可取得大部分货款,而以后出现问题时,由保理商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参加国际保理方式,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是共赢的,不仅对出口商有利,进口商也十分乐意接受。6、选择合适的运输代理一定要选择符合商务部规定且具有合法资质的国际运输代理,并且查看其历史资信情况,对于进口商制定的代理,出口商可以提出异议并且更换。7、严格履行合同在出口商品时一定要严格按合同规定办事,不能主观行事,要做到货同相符,单证相符,出口商只有提交符合信用证的单据才能取得开证行的货款。

三、国际贸易合同风险以及对策(一)国际贸易合同风险概述我们说所谓的国际贸易合同在我们国内又被称之为外贸合同或者是叫做进出口贸易合同,它的作用体现在受国际保护和管辖,是对签约人都具有同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解决贸易纠纷,进行调节的法律依据。在国际贸易合同中有哪些点是需要我们高度引起重视的呢?1我想第一种不外乎主体欺诈了把,国际贸易合同的主体欺诈指的是合同一方并不具有主体资格而采取伪造虚构的名义的欺诈行为,像伪造证明文件,用不存在的公司名义签约,这种现象在越来越完善的国际贸易体制下已经慢慢少见了。2关于合同品质条款我们都知道合同的品质条款是合同中的一项基本条款,同时也十分容易引起争议。所谓的欺诈,也就是伪造了货物的品质,用所谓的高品质来和欺瞒交易对象,以推销自己的恶劣产品,还有一种是在签约时出示质量上乘的货物,而在合同签订后,以伪劣产品替代。3关于合同价格条款这部分的欺诈行为表现在欺诈方在合同价格条款当中作出虚假叙述,主要表现在欺诈方虚假降价,谎称降价实际上却没有降价,有时还高出原价。另一种形式是签订合同时用模糊的语言来规定合同的价格条款,这些都是国际贸易合同中不允许存在的部分,希望大家引起高度重视。4关于合同标识条款欺诈在标识条款欺诈中主要存在欺诈当事人在合同中作出虚假的合同标识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使的被欺诈方产生错误的认识从来和对方签订合同,具体来说,指欺诈方在产品包装上,制造假的标志、时间,来骗取对方的信任。另一种表现在伪造别人的商标或者是其他的商品标识包装自己的伪劣产品,骗取对方签订合同。(二)国际贸易合同风险对策1、勤于调查,慎重签约在国际贸易中,我们的交易对象五花八门,交易前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特别重要。我国一向坚持“重合同、守信用”这一基本原则,这里的信用就是我们所讲的资信。它一般包括对方的经营能力经营作风和资信状况。例如,卖方是一家注册资金仅有几万美元的小公司,如果在交易前,我们掌握了这一重要的信息,我们是不敢轻易签订大合同的,即使签了合同,我们也会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所以在与客户达成交易前,必须做好对象的资信调查工作,而且,像这种资信调查工作应该从始至终的,对客户做动态的跟踪调查,以防不测。2、提高业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与观察力我国外贸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人员繁杂,很多外销人员上岗前根本不进行上岗前的业务培训。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所涉及的面广、环节多、风险大,远比国内贸易复杂,所以从事涉外业务的外销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熟悉和掌握外经贸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从交易前的客户资信调查到磋商时合同条款的措辞,有关合同成立的条件,国际货物运输过程中的船舶、港口、航线、船龄等,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支付方式的选择等等。此外,在国际货物买卖业务中,还会涉及到国际条约,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惯例,如:国际商会制定的《199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等。作为涉外业务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必要的国际贸易知识,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杜绝上当受骗,但是至少可以在上当受骗后,及时发现问题与可疑点,及时追查,以便尽早妥善处理,防止损失的扩大。所以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来说,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又要随时提高警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以防上当受骗。3、外贸企业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上面已提到,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涉及的的范围大难度高,公司内部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合同管理。从交易磋商前的资信调查、合同的订立到合同的履行以及在途货物状况、货款收付情况进行监控。对出口合同,应做到货物发运后,及时制单结汇,随时跟踪货款情况,一旦发现应收未收的情况,应尽早查明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争取做到早发运,早收汇,加速资金周转;对进口合同,应做到及时掌握船货的动态,特别是已支付货款的情况下,更应密切注意,做到货款付出后,能安全顺利收货。目前我国一些外贸企业存在着外销、制单、结汇脱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管理,将进出口合同中的一系列问题统一由监督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另外这种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脱节现象也可通过必要的改革措施,由外销人员一手完成,加上监督机构的必要监控,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作为高素质的涉外人员,应从货源、客户到运输、结汇等等都应兼顾,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一人负责到底,避免出了问题后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促使外销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保证进出口合同的履约率。四、信用证风险与对策(一)信用证风险概述1、信用证遭拒付的风险在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拒付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不见给信用证中各交易方造成很大的损失,还影响到货物买卖契约的履行,造成违约和解约的现象,拒付是卖房最不愿意见到的,也是银行最为反感的问题。我认为造成拒付的原因主要有3个,即单证不符、单单不符以及国际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2、开证行丧失支付能力信用证是以开证行的信用替代了买方的信用来确保货款的顺利支付。开证行在整个流程中起到责任中心的作用,也是各当事人的纽带。一旦开证行倒闭或无法履行承诺,就不能对单据进行偿付,从而威胁到议付行或者是出口商的利益,同时也给各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影响。3、开证申请人丧失支付能力在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一旦开了个信用证,便承担了第一性付款责任,到期只要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的单据,无论进口商是否付款赎单,开证行都要无条件付款,信用证另有规定除外。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开证行一般在开证前都会对开证申请人进行信誉审查,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提供有关保证。可即使是这样,还是会出现进口商丧失支付能力的风险。而开证行为了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声誉被迫对外付款,造成重大损失。4、进口商不按合同规定开证由于市场价格变化,为了避免市场风险,进口商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故意不开证。信用证能否开立并不是银行说了算,而取决于进口商的商业信用,若没有进口商的开证要求,银行不可能向出口商开出独立于销售合同之外的单据买卖合同。5、伪造信用证诈骗的风险一些不良进口商恶意使用非法手段制造假信用证,对于假信用证来说,如果出口商没有发现信用证的假造而交货,讲会导致钱货两空的风险。像信用证不经过通知行直接到达受益人手中,信用证陈旧过时,签字笔画不流畅,信用证自相矛盾这些情况出现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以免造成巨大损失。(二)信用证风险对策1、慎重选择交易对象,做好资信调查。可以通过贸促会驻外机构、中国银行驻外办事处或外国合作银行等机构对外商在当地注册情况、实际办公情况、通讯情况及银行信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并建立完备的供方档案,以供今后查询。对开证行应有所选择,以防止国际威望不高、国际结算水平较低的银行碰到问题缺乏处理能力。2、针对不同的客户,申请开立不同条款的信用证。签订大宗商品进口合同时,在信用证中应对提单、保险单、商业发票、商检证书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例如,要求出口商提供由权威的商检机构出具的商检证书,以保证货物的质量。

对于不太了解的出口商,合同金额不宜过大,尽量采用远期支付方式,即使欺诈情形暴露,只要出口商尚未获得偿付,进口商便有足够的时间取证以申请法院的止付令,同时也令欺诈者心虚、知难而退。3、出口商审查.了解受益人的资信情况、生产能力及以往的业务合作情况,尤其对金额较大的信用证交易,更要加强对受益人资信的调查。因为受益人的资信直接影响到此笔业务的成败。有的受益人伪造单据进行诈骗,出口货物以次充好,以少充多或与进口商相互勾结联合欺骗银行。因此对受益人资信的调查也尤为重要4、适当的贸易术语力争己方对船公司的选择权。在选择价格条件时尽量以F组贸易术语成交,由己方租船订舱。这样,进口商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且信誉良好的船公司送货,防止出口方和船方相互勾结,也可以派人到装货港检查货物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杜绝卖方的货物欺诈。

在非己方办理运输的情况下,如对运输船只存有疑问,应委托船公司、银行或国际组织协助调查船只情况。5、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操作制度,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向业务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积极了解银行新出台的政策和法规,并提倡以电子提单进行交易。业务人员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和了解各方面的信息。6、重视对远期证的后期管理首先,要重视改证。有的银行开证时严格把关,信用证开出后,对其修改放松了警惕,最终导致业务风险发生。因此,对信用证的修改,尤其是对增加金额,延展效期,修改单据和付款条件都应该像开证时一样严格。其次,注意搜集有关进口商的负面消息。有的银行收单经申请人承兑后,就把卷宗束之高阁,专等到期申请人付款,一旦进口商在此期间出了问题,银行的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要注意对进口商跟踪,及时掌握进口商的销售、经营、财务等情况,要了解进口商是否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被处罚或吃官司,甚至要赔偿大笔款项之类的消息以便及早做出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五、外汇风险防范(一)外汇风险概述1、交易风险所谓的交易风险指的是以外币计算或者结算,从交易到收汇这段时间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实际数到支付货币发生变化的风险。在当代国际贸易中,无论是即期或者是延期都会经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汇率一旦变化就会对交易者造成损失,这是外贸业务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它作为外贸企业最常见且能直接感觉到的外汇风险,应该成为识别与衡量的重点。2、会计风险会计风险又叫做折算风险,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由于汇率变化所引起的资产负债表中某些以外汇计价项目的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它主要产生于外贸企业将以外币标识的资产负债这算为记账本位币的过程,是外贸企业财务报表账面数字的损益。其实没有实际的意义。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又被称之为经营风险,是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化引起的。经济风险是汇率变动对外贸企业未来一段时间收益和成本的一些影响。因此,识别外贸企业是否面临外汇经济风险其实是一种分析的过程。外贸企业识别经济风险的方法一定是站在企业的大局上来看的,引用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成果,预测一些未知数,通过回归外贸企业的家波动和汇率波动相关的关系进行经济管理。(二)外汇风险防范1、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但这在我国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在国际上还不是自由兑换的货币。其次是出口商品、资本输出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进口商品、资本输入时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这样,出口商和债权人以“硬币”作为合同货币,当结算和清偿时,这种货币汇率上升,则会以同样多的外汇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而进口商和债务人以“软币”作为合同货币,当结算和清偿时,计价货币汇率下跌,则会以较少的本国货币兑换更多的外汇以用来结算货款和清偿债务。但这种方法有其局限性,一是货币的“软”和“硬”都是相对的,而且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即使很受欢迎的“自由外汇”的汇率也有可能发生波动,其软硬局面会发生改变;二是这只是作为涉外经济主体在实际涉外经济活动中力争的一种可能性。因为进口和出口、资本输出和输入都是相对的。在出口时争取使用“硬币”,而同时对方作为进口商肯定也会尽量争取使用“软币”,关键看双方的洽谈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