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10大设计师_第1页
当代10大设计师_第2页
当代10大设计师_第3页
当代10大设计师_第4页
当代10大设计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10大设计师何镜堂刘敦桢杨廷宝齐康张镈童寯梁思成张锦秋吴良镛马国馨01何镜堂教育背景01何镜堂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后留校任教,并攻读硕士学位。他曾师从著名建筑学家夏昌世教授,深受其影响。职业生涯02何镜堂长期致力于建筑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荣誉与奖项03何镜堂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国际建筑师协会(UIA)金奖等。他还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南粤百杰”等荣誉称号。生平与成就何镜堂的代表作品包括2010年广州亚运会主会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代表作品何镜堂的作品风格独特,注重地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他善于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造出具有鲜明个性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象。同时,他还非常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风格特点代表作品及风格

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推动地域性建筑设计何镜堂的作品强调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推动地域性建筑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探索现代建筑语言何镜堂在建筑设计中不断探索现代建筑语言的可能性,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形象。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何镜堂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他的设计理念对于推动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02刘敦桢输入标题02010403生平与成就1897年出生于湖南新宁,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68年5月10日逝世。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代表作品《苏州古典园林》、《中国住宅概说》等。风格刘敦桢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建筑的元素。他的作品注重空间层次和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追求简洁、明快、大气的设计风格。代表作品及风格刘敦桢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品如苏州古典园林等,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也对当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他开创了中国古建筑历史研究的新领域,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思路。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03杨廷宝

生平与成就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河南南阳人,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建筑设计开拓者之一。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建筑系主任,长期致力于建筑设计、教育及理论研究,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代表作品紫金山天文台、谭延闿墓、中央体育场、中央医院、金陵大学图书馆等。风格特点杨廷宝的建筑作品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追求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风格。同时,他善于运用传统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使作品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民族特色。代表作品及风格03促进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杨廷宝的建筑作品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建筑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01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杨廷宝通过自身实践和教育活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建筑师和学者。02丰富了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杨廷宝的建筑作品和理论成果为中国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丰富了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04齐康齐康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后留校任教,是建筑界的教育家。教育背景他在建筑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曾主持设计过数百项重大工程。职业生涯齐康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包括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当代中国建筑艺术成就奖”等。荣誉与奖项生平与成就代表作品及风格代表作品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设计风格齐康的设计风格独特,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地域文化的表达,善于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和材料技术,创造出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建筑作品。123齐康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推动中国建筑现代化他的设计作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将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为中国建筑界树立了弘扬民族文化的典范。弘扬民族文化作为教育家,齐康在南京大学等高校长期任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建筑人才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05张镈生平与成就1905年出生于建筑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立志投身建筑事业。1921年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获建筑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同时从事建筑设计实践。1953年起,先后主持设计了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国家重点工程。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人民大会堂、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等。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善于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创新设计;注重建筑与环境相协调,追求整体美;注重细节处理,追求精益求精。代表作品及风格风格特点代表作品推动了新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为当代中国建筑界树立了楷模。促进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为中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06童寯童寯(1900-1983),字伯潜,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近代造园理论和研究的开拓者。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1925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四届理事,江苏省建筑学会理事长等职务。生平与成就VS江南水乡风格的民居设计、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校园规划、上海大戏院建筑设计等。设计风格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善于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同时又不失现代感和创新性。代表作品代表作品及风格童寯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和作品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建筑设计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的建筑设计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民族形式、地方特色、现代功能”的设计思想,成为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童寯还致力于建筑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为中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07梁思成学术背景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获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职业生涯梁思成曾任教于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并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他致力于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推动了中国建筑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成就梁思成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包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系统研究、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探索以及对城市规划理论的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成果丰硕,包括《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著作。生平与成就梁思成的代表作品包括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纪念堂、南京中山陵音乐台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独特才华和创新精神。代表作品梁思成的建筑风格深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他的设计注重空间层次和立体感的表现,追求简洁、明快、大气的艺术效果。同时,他善于运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形式。设计风格代表作品及风格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梁思成的建筑设计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强调建筑设计应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同时注重创新和实用性。他的设计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体现了对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深刻思考。对建筑教育的贡献梁思成在建筑教育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清华大学等高校任教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对中国建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城市规划的贡献梁思成对城市规划理论有着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理念。他强调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他的城市规划思想对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08张锦秋2010年获“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11年起担任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生于四川成都,1954-1960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62-1964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师承梁思成、莫宗江教授。1966年至今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期间,主持设计了许多有影响的工程项目。曾多次到德、法、美、日等国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生平与成就代表作品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华清宫唐代御汤遗址博物馆等。风格善于将现代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新唐风建筑。在设计中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地域特色的表达,同时追求现代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代表作品及风格推动了新唐风建筑的发展张锦秋院士在建筑设计中勇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唐风建筑,为中国建筑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张锦秋院士在设计中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地域特色的表达,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张锦秋院士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体现了现代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她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为建筑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促进了建筑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09吴良镛1922年生于南京,是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1949年毕业于美国匡溪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平与成就菊儿胡同、北京图书馆新馆、中国美术馆等。注重将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同时,他的作品还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代表作品风格代表作品及风格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将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融为一体,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倡导“人居环境科学”,强调建筑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推动了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在城市规划方面,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主张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为现代城市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与贡献10马国馨马国馨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并在国内外多个知名建筑事务所工作和学习。教育背景荣誉与奖项社会职务马国馨曾获得众多国际和国内建筑设计奖项,包括普利兹克奖、建筑设计金牌奖等。马国馨曾担任多个重要建筑机构和协会的领导职务,积极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改革。030201生平与成就代表作品及风格马国馨的代表作品包括国家大剧院、广州歌剧院等,这些作品在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代表作品马国馨的建筑风格独特,注重建筑与环境、历史与文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