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原卷+解析卷)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双减分层作业

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和梳理,看起来更直观。

小星:那你这个表格是如何进行分类梳理的?

小鸿:我关注到的是不起眼的红军战士们,将不同年龄、①_______的人来进行梳理,得知他们为了②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参加了红军。

小星:原来斯诺还记录了这么多不起眼的红军战士参军的经历,他想通过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星:看来用列表格的方式也能读纪实作品,且便于整合信息和深层思考。

①不同身份②生存、土地和国家(概括出其中两点即可)③告诉我们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有广大坚实的群众基础。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可知此表格根据人物的年龄、具体人物及参军原因进行了具体介绍。第一空联系“将不同年龄”可知,第一空应该主要围绕人物的不同展开,联系“李姓老头(卖肉的生意人)”“号手(穷人家的孩子)”“‘山西娃娃’(被卖做学徒)”可知,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地位;第二空联系“为了……等原因参加了红军”可知,中间应该补充参加红军的原因,根据“参军原因”中的“在洪洞没法做买卖(苛捐杂税太多)”可知,参加红军是为了解决基础的温饱问题,解决生活所需(生存);根据“红军把我送到学校读书,我吃得很饱,我家分到了地”可知,参加红军是红军解决了孩子读书学习的问题,分到了土地,为发展提供条件;根据“红军替穷人打仗,红军是抗日的”可知,参加红军是因为红军是抗日的,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据此概括即可。第三空:斯诺还记录了很多不起眼的红军战士参军的经历,如“李姓老头(卖肉的生意人)”“号手(穷人家的孩子)”“‘山西娃娃’(被卖做学徒)”,他们不分年龄不分出身,代表着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意在告诉我们红军长征胜利、抗战胜利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2021·重庆凤鸣山中学期中)8.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北青网—北京青年报8月2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此项规定出台以前,“老赖”只受乘坐飞机、火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的限制,可以说,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也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只要厚脸皮“老赖”就可以过好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让其行为付出法律代价,并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既是对“老赖”包括可能有潜在侥幸心理人员的震慑,也是对社会良好诚信风气的重塑和保护。

对老赖的姑息,就是对诚信的线路。有了这个规矩出现,让“老赖”不敢赖、不想赖、不能赖:让讹人者,不敢讹、不想讹、不能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信之本,交友之道、经离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鉴于此,我班准备召开一次“人无信而不立”的校园主题活动,希望同学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2)校刊上的“创建诚信家园大家谈”栏目急需稿件,你作为小记者要选取采访对象并对其进行采访,然后写一篇采访稿,请你选择采访对象并设计一个采访问题。(3分)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3)以“建设诚信学校”为主题的动员大会马上结束了,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活动结束语,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号召力,30字左右。(3分)

(1)“老赖”乘高铁受限制。

(2)示例:采访对象:校长。采访问题:您好!我是校刊的小记者,能请您谈谈我们学校在“创建诚信家园”活动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3)示例:同学们,今天的“建设诚信学校”主题动员大会至此圆满结束。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诚实守信,……

(1)本题考查概括新闻内容。

概括新闻时,要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且新闻的主要内容往往在导语部分。由新闻第一段“北京青年报8月2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可知,人物是:“老赖”(被执行人)。事件是:乘高铁受限制。解析为:“老赖”乘高铁受限制。

(2)本题考查采访词。

作答语言表述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由题意得出表述的对象是谁,表述的目的是什么,据此确定表述时的语气和表述的主题。语息要合理连续。不能有语病。答时要抓住关键词诚信,要注意采访者是学生,被采访者应是相关领导,语气要适宜。

解析示例:采访对象:教导处主任。

采访问题:您好!我是校刊的小记者,现在我们身边时时会出现的种种不诚信现象,请问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3)本题考查拟写结束语。

拟写结束语时,要求紧扣“建设诚信学校”的主题,要有号召力,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同学们,“人无诚不立”,就让我们从我做起,一起为“建设诚信学校”而努力吧!

二、阅读理解(47分)

(2021·江苏扬州江都区邵樊片期中)(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回忆我的父亲

①过中秋了,才觉得,家,是实实在在地少了一个他。

②我又开始怀念父亲。

③那年月圆时,他还躺在病床上,嗯嗯唧唧地熬着秋天。他说腿酸疼无力,我说,那是沉重的煤块给压的,你这老矿工干活比谁都认真,你就不懂给自己卸点力?他说,肚子疼,不舒服,我说,你吃了一辈子的苦,吸进鼻孔的是煤灰,吞进肚里的是委屈,咽进心底的是劳累,剩菜是你吃的,残汤你不舍得倒,你这肚子,怎么会舒畅?他说,心闷闷的,上楼梯直喘气,我说,你担心了那么多年,风吹草动你都睡不着,油盐酱醋大小五张嘴全在你磨损的肩上,每个孩子你都省不了心,你又不能像母亲捶胸顿足还能哭上几嗓,积压了那么多的心事,你的心脏能好到哪去?他说,眼睛越来越糊涂了,记性也差了好多,我说,你前辈子都在黑暗中摸索,都泡在苦水中拉扯我们姐弟仨,我们走多远你都望得到,心事藏多深你都想得出,到老了,就不得给你点浑浊?他听了,觉得也对,就蜷着身体,乖乖地躺下。他望着穿梭如走马灯的白大褂,眼里明显有种忧伤。我捏捏他手,树皮一样粗糙的手。“有我呢,你儿子能着呢!”他便松弛下来,笑得像个孩子,昏暗的眼窝里盛满了满足。

④有我呢,是的,我在!小时候,他常常那样地站在瘦弱苍白的少年面前,宽厚的肩,敦实的身躯就是我信心和安全所在。现在,该我来站立了,你也该做回孩子了。

⑤我望着他微闭的眼,看树叶金黄,看月色慈祥。

⑥偶尔,他露在床沿的手指会轻轻动弹,像要探寻什么。我歉意地伸出手,他的手指就搭在我手掌,仿佛飘忽的船回到了停泊的湾。我听他平稳的呼吸,夹杂几声呻吟,我甚至有种幸福,我已成为他的岸,我还要成为你的堤,我在,你的生命之水就不会散失流枯。

⑦可是,他终究是走了,我浓浓的悲伤也没能系住他的飘荡。年初,在冬天的冷雨中,他带走了他所有的季节,回到了埋着他的父亲的那块地里。从此,他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爷爷的身份,就永远地空缺了下来。而我们的中秋再不需要月亮,心早已经被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洞。

⑧“东,阿爸要是没了,你会想他吗?”

⑨那个秋天的黄昏,他俯身在电饼铛前,熟练地拨弄着麦饼,这样说给我听。用的是“他”不是“我”,仿佛在说一个很遥远的人!他怎知道,在我学着艰苦地做父亲后,在我尝尽人世沧桑后和疼痛后,他早已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了,这份存在丰盈真实,尽管我从来没有表述过!说完了,他转过脸,多少有些凄楚。莫非他预知了下一个秋天,他要收走自己的脚印?那时,我没多想,我从没想过做事麻利较真的人,会那么快的离开我。

⑩“东,阿爸要是没了,你会想他吗?”

想,我拼尽时光地想!

想他走过的路,想他吃过的苦,想他喊过的河,想他暖过的土。落在高高的井架上的雪想他,荒在深深的巷道里的煤想他,锈了时光的车轮想他,蜷了岁月的椅子想他,掉了漆的墙壁,剥落了色的地板,还有他的阳台,他的菜园,都想他。想他,一低头,我仿佛就能看到我的身体里裂开一条河,他是河上漂远的光,看着我,却在微笑地退去,幽暗里,尘埃披离而落,寂静无声。好多次,我的黑夜就溅落到这样的思念。我梦到他,他或在墙角修补锄头,或依在远处看着他熟悉的边边角角,我一高兴,叫他“爸爸”,他就立刻闪去,天空隐没了所有的星光。

那里还有季节吗?那里,也过中秋吗?若有,谁是你的月亮?

我恍恍惚惚地看天,天阴郁着脸,地上的河汇集了诸多雨水,也在缓缓地流。我静静地站着,我的身影叠印于天空、泥土和河流上,我听到河流远去的声音,那是一个熟睡的老人,梦境里发出的鼾声……

这个雨夜,我的思念挂在天上,做月亮。

9.文章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了父亲的生前往事,刻画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父亲形象,联系文章内容,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父亲的性格。(3分)

内容父亲性格

吸进鼻孔的是煤灰,吞进肚里的是委屈,咽进心底的是劳累A

剩菜是你吃的,残汤你不舍得倒B

(孩子)走多远你都望得到,心事藏多深你都想得出C

10.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第段的作用。(4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中划线的部分。(3分)

想他,一低头,我仿佛就能看到我的身体里裂开一条河,他是河上漂远的光,看着我,却在微笑地退去,幽暗里,尘埃披离而落,寂静无声。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⑨段划线句,回答问题。(5分)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文章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什么表述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9.A吃苦耐劳;B勤俭节约C关心孩子

10.(1)内容上:“思念”一词直抒胸臆,点明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将无形的思念之情化为有形的月亮,意蕴丰富,余味无穷)(意对即可);结构上:总结全文,点题。

(2)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想念父亲时异样的感受夸张成“裂开一条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父亲极度的思念。

11.链接材料和本文中划线句子都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述方式;链接材料揭示了母亲高尚的品德和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表述了对母亲的感激敬仰之情;本文划线句子写出父亲在“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表述了对父亲的爱戴之情。

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第③段“吸进鼻孔的是煤灰,吞进肚里的是委屈,咽进心底的是劳累”突出工作的辛苦劳累,表现父亲的吃苦耐劳品质;第③段“剩菜是你吃的,残汤你不舍得倒”写出父亲吃剩菜喝残汤,生活节约,表现父亲省吃俭用的品质;第③段“我们走多远你都望得到,心事藏多深你都想得出”表现出父亲时时刻刻牵挂着孩子,并且理解孩子,说明他是一个关心孩子的人。

10.(1)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一般从内容与结构这两个角度来回答。从内容上来说,“思念”一词运用抒情的方式,直接抒发对父亲的思念,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我的思念挂在天上,做月亮”意境很美,将思念之情具体化,极富感染力。从结构上来看,此段为结尾段落,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且点明题目“回忆我的父亲”,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2)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低头,我仿佛就能看到我的身体里裂开一条河”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身体里裂开一条河”写的是“我”的内心感受,突出“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深,感情之强烈,使读者得到鲜明的印象,并产生深深的震撼。

11.本题考查对表述方式的理解。表述方式一般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链接材料“我应该感谢母亲”运用了抒情的表述方式,直接表述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仰;“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运用了议论的表述方式,既概括了母亲对“我”的教益,又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她的教育让“我”终身受益,从而表述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

文中章第⑨段中画线句子中“他早已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了,这份存在丰盈真实”运用了议论抒情的方式,表现了“我”在做父亲以后,在饱尝世间的辛酸以后,慢慢地读懂了父亲,理解了父亲。“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语言精练,说明父亲在“我”心目中地位非常高,他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表述了“我”对父亲的感激和爱戴。

(2022·安徽合肥市期中)(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7分)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张文奎

①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文章首次披露2020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详细过程。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烈士陈祥榕家乡在宁德屏南,18岁入伍时便写下值得我们此生铭记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②初春的屏南,草木复苏,但我们心情却无比地沉痛。这里是素有“红旗不倒县”之称的革命老区县,也是陈祥榕的家乡。

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尽管家境不好,在所有亲朋好友眼里,陈祥榕从小就是一位对家负责,乐观坚强孝顺的孩子。姐姐陈巧钗说:“陈祥榕从小因为有习惯性流鼻血的毛病,每次流血一摊一摊的,还安慰周边的人不要怕,只是习惯性流鼻血,非常勇敢。”

④陈祥榕13岁那年,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妈妈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园补贴家用,姐姐上大学,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因为癌症,爸爸晚上会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的给爸爸按摩,才13岁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陈巧钗哽咽着说道。在初一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

⑤陈祥榕将对家人的爱,也带给了同学、朋友。有一年,他班上班长被无牌无证车辆撞伤,陈祥榕知道后,在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还到广场上帮同学募捐。

⑥陈祥榕受堂姐的影响,打算去当兵。为了过体能测验,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沿着公路跑步,靠着自己的努力顺利入伍。“弟弟那时候的眼里有光。”陈巧钗说。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9月,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

⑦清晨,当哨声响彻营房,班长李确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陈祥榕,想起了那个新兵的第一次冲锋。那是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出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又不容辞!”他们赶到前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

⑧“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⑨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⑩雪域高原捍疆土,红色热土育英才。2020年6月30日,陈祥榕烈士骨灰运回屏南家乡,在这片红土地上,“新四军三支六团”遗址依然矗立,北上抗日纪念碑熠熠生辉,中共闽东特委驻地历久弥坚,陈祥榕的英雄魂也将在此永垂不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的千古担忧,我们在新时代千千万万的陈祥榕身上找到放心的解析。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选自2021年2月20日《闽东日报》,有删改)

12.第⑥段说“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这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13.在第④段中引用陈祥榕姐姐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14.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述作用。(3分)

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

15.结合文章,简要分析陈祥榕的形象。(4分)

16.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中“清澈的爱”的理解。(4分)

12.(1)陈祥榕与对手殊死搏斗,逼退越线人员。

(2)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

(3)陈祥榕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意思对即可)

13.本段写陈祥榕儿时照顾家人的事,引用姐姐的话进一步突出陈祥榕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同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叙述错落有致、典型、生动。(意思对即可)

14.“公然”极言外军的嚣张气焰,“蓄意”揭穿外军的图谋。这两个词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外军一手制造加勒万河谷冲突的狼子野心。(意思相近即可)

15.(1)对家负责,孝顺:陈祥榕整夜整夜的给爸爸按摩。

(2)乐观坚强:陈祥榕自己流鼻血,还安慰周边的人不要怕。

(3)富有爱心:为同学捐款募捐。

(4)勇敢赤诚;与外军殊死搏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意思对即可)

16.“清澈的爱”意即纯净的深厚的感情,没有丝毫杂念。文中指陈祥榕对家人、同学、朋友和祖国有着纯净、深厚、赤诚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2.本题考查内容情节概括。

根据第⑦段“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出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又不容辞!’他们赶到前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概括可知,面对外军在边境寻衅滋事,陈祥榕勇敢无畏,与对手殊死搏斗,将外军逼退;

根据第⑧段“‘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可知,年仅18虽的陈祥榕心系祖国,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战斗口号;

根据第⑨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概括可知,在与侵犯我边境的外军交战中,陈祥榕身先士卒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13.本题考查表述效果的分析。

第④段中引用陈祥榕姐姐的话,交代了陈祥榕儿时照顾家人的事。根据“陈祥榕13岁那年,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妈妈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园补贴家用,姐姐上大学,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在初一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等内容可知,用陈祥榕姐姐的话集中笔墨叙述爸爸病逝前后家人的基本情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根据“‘因为癌症,爸爸晚上会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的给爸爸按摩,才13岁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陈巧钗哽咽着说道”可知,引用姐姐的话“真的非常懂事”进一步突出陈祥榕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两种写法相结合,使得叙述错落有致,既典型又生动。

1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公然”意思是:明目张胆,毫无顾忌。表现了外军的嚣张气焰;“蓄意”意思是:存心;有意。用在此处意在揭穿外军的图谋。

结合“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公然”“蓄意”这两个词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外军一手制造加勒万河谷冲突的险恶用心和丑恶行径。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第③段“陈祥榕从小因为有习惯性流鼻血的毛病,每次流血一摊一摊的,还安慰周边的人不要怕,只是习惯性流鼻血,非常勇敢”可知,陈祥榕流鼻血十分严重,仍不忘安慰身边的人,由此可见他的乐观坚强;

根据第④段“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因为癌症,爸爸晚上会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的给爸爸按摩,才13岁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可知,父亲身患癌症,陈祥榕每夜为父亲按摩,在父亲去世后,勇于挑起家庭的重担,由此可见其关爱家人,极富责任感;

由选文第⑤段“有一年,他班上班长被无牌无证车辆撞伤,陈祥榕知道后,在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还到广场上帮同学募捐”可知,陈祥榕为车祸受伤的同学捐款并组织募捐,由此可见其富有爱心,热心善良;

由第⑦段“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又不容辞!’他们赶到前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以及第⑨段“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可知,在面对外军寻衅滋事之际,陈祥榕义无反顾参与战斗,用生命捍卫了祖国边疆。由此可见其心系祖国、勇敢无畏。

16.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清澈的爱”意即纯净的深厚的感情,没有丝毫杂念。

根据第④段“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妈妈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园补贴家用,姐姐上大学,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可知,清澈的爱在文中指陈祥榕对家人有着纯净、深厚、赤诚的情感;

根据第⑤段“在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零花钱捐了出来,还到广场上帮同学募捐。”可知,清澈的爱在文中指陈祥榕对同学有着纯净、深厚、赤诚的情感;

根据第⑦段“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他们赶到前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以及第⑨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可知,清澈的爱在文中指陈祥榕对祖国、朋友有着纯净、深厚、赤诚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述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测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二日

载一九九七年五月三十日《南方周末》

17.文章第一段说“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很能表述闻先生的内心世界”,你能说说,这里表述了闻先生怎样的“内心世界”吗?(4分)

18.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从人物描写角度)

(2)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从修辞角度)

19.结合选文概括,本文突出了闻先生哪些特点?(3分)

20.选文为了突出闻先生上课的风釆,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4分)

17.对现实的醒龊极为痛心,对日寇的人侵极为痛恨,故而“严冷”;内心却流淌着对祖国“炽热”的爱。

18.(1)运用了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抓住闻先生面部的特征,突出他文人并不孔武有力的特点,“目光灼灼”的神态透露了他“炽热”的内心世界。(2)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别人的诗比作“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把李贺的诗比作“画在黑底子上的画”,通过对比,形象生动地突出李贺诗歌色彩浓郁的特征。

19.(1)强烈坚毅;(2)治学专心;(3)写字爱用秃笔,一笔不荷。

20.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如,写闻一多的语言:“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土”,就是直接描写;而写他教古代神话,“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就是侧面描写。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根据第①段“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句,可以看出,“用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指的是他对日寇入侵这一现实的痛恨;

根据第①段“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可见,表现了他的爱国情,这正是他目光“炽热”的原因。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根据要求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角度赏析。

(1)“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是对闻一多的外貌和神态描写,结合第①段理解,这是对他“参加步行,万里长征”时候的描写,“嘴唇稍薄微扁”可见他的文人特征,“目光灼灼”则透露出他炽热的内心世界,表述出对日寇侵华行为的憎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把“别人的诗”比作“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把“李贺的诗”比作“画在黑底子上的画”,这是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的表现出两种画作的不同特点;同时,“画在白底子上”和“画在黑底子上”形成对比,将李贺的诗“颜色特别浓烈”的特点表现得极为突出。

19.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对闻一多的描写,分析作答。

第①段交代“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可以提炼得出:强烈坚毅;

第②段“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可以提炼得出:专心治学;

第⑤段“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可见他一丝不苟;

第⑥段“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突出他讲课的特点: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吸引学生。

2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仔细阅读文章,确定相关段落,分析作答。本文第⑥⑦段重点写闻一多上课的风采,其中大多是对他的正面描写,如第⑥段“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直接表现他讲课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吸引学生;第⑦段“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直接表现他讲课的生动精彩;同时又以“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的、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一句,交代听课的人多,以此侧面表现闻一多上课的精彩。所以文章主要采用的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三、写作(50分)

21.藤野先生诚恳、严谨的教导,朱德母亲无怨无悔的操劳……都给晚辈带来了心灵上的触动,对他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人曾对你有过亲切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相信你一定心存感激吧?

请以“,感谢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600字左右;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文:

妈妈,感谢您!

做事严谨,待人和蔼可亲,白天给予我太阳般的温暖,夜晚是引导我前进的萤火虫,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默默为我付出青春的妈妈,谢谢您!

那天,您让我放学后自己坐公交车回家。我壮着胆,和同学们一起坐车,到站后下车,然后独自一人穿过超市,再转乘公交车。此时的我,表面上像只勇于离巢的小鸟,乐得自由飞翔,可心里却有点害怕:怕公交车过站而不停,该怎么办;怕比我高大的陌生人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时,束手无策的我又该怎么办……就在我脑海中不断出现各种画面的时候,我发现身后不远处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是陈阿姨,妈妈一直在陈阿姨的手机里关注着我的安危。终于,我练着胆,果断地学会了独立,成为天空中那只凌空翱翔的雄鹰!妈妈,谢谢您!

夜已深,昏暗的灯光下,您那瘦小的身影仍然在书桌前坐得笔直,如此专注地写着什么。我披上大衣,悄悄地来到您身旁,忙碌了一整天的您,此刻腊黄的脸色微微泛着绿光,额前的几根银丝挑战性地从一头黑发中“跳”出来,满脸疲惫的您一边喝着热茶提神,一边用铅笔在我课本上预习的笔记中画出一个个重点、难点、疑点、圆圈。我满脸泛红,轻轻地对您说:“妈妈,您睡吧,我来。”妈妈唇角略弯,微微一笑,对我说:“不,你先睡吧,记住了,课文预习很重要,不可轻易对待啊!”瞬间,我心里的尘埃仿佛被阳光照耀得荡然无存。妈妈,谢谢您!

妈妈,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述我对您的爱,我只想对您说:“妈妈,谢谢您!”

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审题:这是半命题作文。意在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体验感恩之心。抓住关键词“感谢”,再根据材料“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些人曾对你有过亲切的关怀和无私的帮助”可知,感谢的对象是人,并且根据“您”以及“藤野先生”“朱德母亲”“都给晚辈带来了心灵上的触动”可知,这里写的感谢的对象,偏向长辈,“您”表述出了对长辈的敬意与感激。选好了感谢的对象,还要斟酌感谢他是缘于一件什么事,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感触最大。只有写印象深、感触大的事情才能写得精彩,写得动情。所以,所选事例既要典型,足以说明要感谢的原因,又要适当,一般详写的事例。

思路:可以写感谢的对象是外婆或奶奶等,写从小学到初中,在这个过程感受到的外婆(奶奶)对自己的关爱,写外婆的爱时刻围绕在自己身边,同时也表述对外婆的感念之情。可以写感谢的对象是老师,老师教授我们知识也塑造着我们的灵魂。一个严厉眼神,告诉我们规矩不可逾越;一个温柔的抚摸,教会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一句温暖的话语,点亮我们的校园生活。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那么老师就是孩子们的第二任父母,他们的爱润物细无声,呵护着每一朵可爱的花朵。另外,要想使文章血肉丰满,就要有详有略地去生动描写。在叙事中要让主人公自己去说,去做,去表现,让主人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内心。在语言上,要让所用动词、形容词生动准确,争取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述效果。此外,写好周围的自然环境也能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双减分层作业

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和梳理,看起来更直观。

小星:那你这个表格是如何进行分类梳理的?

小鸿:我关注到的是不起眼的红军战士们,将不同年龄、①_______的人来进行梳理,得知他们为了②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参加了红军。

小星:原来斯诺还记录了这么多不起眼的红军战士参军的经历,他想通过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什么呢?

小鸿: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星:看来用列表格的方式也能读纪实作品,且便于整合信息和深层思考。

(2021·重庆凤鸣山中学期中)8.综合性学习(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北青网—北京青年报8月24日,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官方网站发布公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老赖”(被执行人)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乘坐列车软卧、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

此项规定出台以前,“老赖”只受乘坐飞机、火车软卧和轮船二等舱的限制,可以说,最高法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对“老赖”出行的限制,也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只要厚脸皮“老赖”就可以过好日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让其行为付出法律代价,并在现实生活中举步维艰,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这既是对“老赖”包括可能有潜在侥幸心理人员的震慑,也是对社会良好诚信风气的重塑和保护。

对老赖的姑息,就是对诚信的线路。有了这个规矩出现,让“老赖”不敢赖、不想赖、不能赖:让讹人者,不敢讹、不想讹、不能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二)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信之本,交友之道、经离之魂、为政之要;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鉴于此,我班准备召开一次“人无信而不立”的校园主题活动,希望同学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2)校刊上的“创建诚信家园大家谈”栏目急需稿件,你作为小记者要选取采访对象并对其进行采访,然后写一篇采访稿,请你选择采访对象并设计一个采访问题。(3分)

采访对象:__________________

采访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3)以“建设诚信学校”为主题的动员大会马上结束了,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活动结束语,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号召力,30字左右。(3分)

二、阅读理解(47分)

(2021·江苏扬州江都区邵樊片期中)(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15分)

回忆我的父亲

①过中秋了,才觉得,家,是实实在在地少了一个他。

②我又开始怀念父亲。

③那年月圆时,他还躺在病床上,嗯嗯唧唧地熬着秋天。他说腿酸疼无力,我说,那是沉重的煤块给压的,你这老矿工干活比谁都认真,你就不懂给自己卸点力?他说,肚子疼,不舒服,我说,你吃了一辈子的苦,吸进鼻孔的是煤灰,吞进肚里的是委屈,咽进心底的是劳累,剩菜是你吃的,残汤你不舍得倒,你这肚子,怎么会舒畅?他说,心闷闷的,上楼梯直喘气,我说,你担心了那么多年,风吹草动你都睡不着,油盐酱醋大小五张嘴全在你磨损的肩上,每个孩子你都省不了心,你又不能像母亲捶胸顿足还能哭上几嗓,积压了那么多的心事,你的心脏能好到哪去?他说,眼睛越来越糊涂了,记性也差了好多,我说,你前辈子都在黑暗中摸索,都泡在苦水中拉扯我们姐弟仨,我们走多远你都望得到,心事藏多深你都想得出,到老了,就不得给你点浑浊?他听了,觉得也对,就蜷着身体,乖乖地躺下。他望着穿梭如走马灯的白大褂,眼里明显有种忧伤。我捏捏他手,树皮一样粗糙的手。“有我呢,你儿子能着呢!”他便松弛下来,笑得像个孩子,昏暗的眼窝里盛满了满足。

④有我呢,是的,我在!小时候,他常常那样地站在瘦弱苍白的少年面前,宽厚的肩,敦实的身躯就是我信心和安全所在。现在,该我来站立了,你也该做回孩子了。

⑤我望着他微闭的眼,看树叶金黄,看月色慈祥。

⑥偶尔,他露在床沿的手指会轻轻动弹,像要探寻什么。我歉意地伸出手,他的手指就搭在我手掌,仿佛飘忽的船回到了停泊的湾。我听他平稳的呼吸,夹杂几声呻吟,我甚至有种幸福,我已成为他的岸,我还要成为你的堤,我在,你的生命之水就不会散失流枯。

⑦可是,他终究是走了,我浓浓的悲伤也没能系住他的飘荡。年初,在冬天的冷雨中,他带走了他所有的季节,回到了埋着他的父亲的那块地里。从此,他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作为爷爷的身份,就永远地空缺了下来。而我们的中秋再不需要月亮,心早已经被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洞。

⑧“东,阿爸要是没了,你会想他吗?”

⑨那个秋天的黄昏,他俯身在电饼铛前,熟练地拨弄着麦饼,这样说给我听。用的是“他”不是“我”,仿佛在说一个很遥远的人!他怎知道,在我学着艰苦地做父亲后,在我尝尽人世沧桑后和疼痛后,他早已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了,这份存在丰盈真实,尽管我从来没有表述过!说完了,他转过脸,多少有些凄楚。莫非他预知了下一个秋天,他要收走自己的脚印?那时,我没多想,我从没想过做事麻利较真的人,会那么快的离开我。

⑩“东,阿爸要是没了,你会想他吗?”

想,我拼尽时光地想!

想他走过的路,想他吃过的苦,想他喊过的河,想他暖过的土。落在高高的井架上的雪想他,荒在深深的巷道里的煤想他,锈了时光的车轮想他,蜷了岁月的椅子想他,掉了漆的墙壁,剥落了色的地板,还有他的阳台,他的菜园,都想他。想他,一低头,我仿佛就能看到我的身体里裂开一条河,他是河上漂远的光,看着我,却在微笑地退去,幽暗里,尘埃披离而落,寂静无声。好多次,我的黑夜就溅落到这样的思念。我梦到他,他或在墙角修补锄头,或依在远处看着他熟悉的边边角角,我一高兴,叫他“爸爸”,他就立刻闪去,天空隐没了所有的星光。

那里还有季节吗?那里,也过中秋吗?若有,谁是你的月亮?

我恍恍惚惚地看天,天阴郁着脸,地上的河汇集了诸多雨水,也在缓缓地流。我静静地站着,我的身影叠印于天空、泥土和河流上,我听到河流远去的声音,那是一个熟睡的老人,梦境里发出的鼾声……

这个雨夜,我的思念挂在天上,做月亮。

9.文章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了父亲的生前往事,刻画了一个令人尊敬的父亲形象,联系文章内容,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父亲的性格。(3分)

内容父亲性格

吸进鼻孔的是煤灰,吞进肚里的是委屈,咽进心底的是劳累A

剩菜是你吃的,残汤你不舍得倒B

(孩子)走多远你都望得到,心事藏多深你都想得出C

10.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7分)

(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第段的作用。(4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中划线的部分。(3分)

想他,一低头,我仿佛就能看到我的身体里裂开一条河,他是河上漂远的光,看着我,却在微笑地退去,幽暗里,尘埃披离而落,寂静无声。

1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第⑨段划线句,回答问题。(5分)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文章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和链接材料都运用了什么表述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2022·安徽合肥市期中)(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7分)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张文奎

①2021年2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文章首次披露2020年6月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详细过程。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烈士陈祥榕家乡在宁德屏南,18岁入伍时便写下值得我们此生铭记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②初春的屏南,草木复苏,但我们心情却无比地沉痛。这里是素有“红旗不倒县”之称的革命老区县,也是陈祥榕的家乡。

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尽管家境不好,在所有亲朋好友眼里,陈祥榕从小就是一位对家负责,乐观坚强孝顺的孩子。姐姐陈巧钗说:“陈祥榕从小因为有习惯性流鼻血的毛病,每次流血一摊一摊的,还安慰周边的人不要怕,只是习惯性流鼻血,非常勇敢。”

④陈祥榕13岁那年,爸爸不幸得了淋巴癌,妈妈在海南要打理芒果园补贴家用,姐姐上大学,陈祥榕留守照顾爸爸。“因为癌症,爸爸晚上会腿疼,都是弟弟整夜整夜的给爸爸按摩,才13岁的孩子,真的非常懂事。”陈巧钗哽咽着说道。在初一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他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唯一男孩,要给奶奶、妈妈和姐姐担起责任。

⑤陈祥榕将对家人的爱,也带给了同学、朋友。有一年,他班上班长被无牌无证车辆撞伤,陈祥榕知道后,在自己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的情况下,将自己的零花钱捐了出来,还到广场上帮同学募捐。

⑥陈祥榕受堂姐的影响,打算去当兵。为了过体能测验,每天早上5点钟就起床,沿着公路跑步,靠着自己的努力顺利入伍。“弟弟那时候的眼里有光。”陈巧钗说。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9月,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

⑦清晨,当哨声响彻营房,班长李确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陈祥榕,想起了那个新兵的第一次冲锋。那是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出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又不容辞!”他们赶到前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

⑧“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而他也的确做到了。

⑨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率先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前出交涉人员,蓄意制造了加勒万河谷冲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牺牲时仍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⑩雪域高原捍疆土,红色热土育英才。2020年6月30日,陈祥榕烈士骨灰运回屏南家乡,在这片红土地上,“新四军三支六团”遗址依然矗立,北上抗日纪念碑熠熠生辉,中共闽东特委驻地历久弥坚,陈祥榕的英雄魂也将在此永垂不朽。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高祖的千古担忧,我们在新时代千千万万的陈祥榕身上找到放心的解析。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选自2021年2月20日《闽东日报》,有删改)

12.第⑥段说“陈祥榕将这份对家的热爱带到了军旅中,将赤诚镌刻在了喀喇昆仑”,这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13.在第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