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习目标: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了解历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了解中国历代王朝为我国统一以及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的贡献,认识古代中国的外交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学习重难点:
重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难点: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区别。时空坐标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960年1368年1840年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秦朝:典客、典属国等;汉朝:大鸿胪等;秦汉:修长城北击匈奴;汉朝:屯戍等隋唐:礼部和鸿胪寺;隋朝:与琉球交流、册封冼夫人;唐朝:和亲、加封、羁縻州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明朝:修长城筑九边;清朝:设置理藩院、改土归流、设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联姻等丝绸之路、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光武帝赐倭国国王金印隋朝: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常骏出航到赤土国。唐朝:造纸术外传阿拉伯地区、海路交通活跃、日本派遣唐使宋代:海陆发达;泉州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清朝:签订《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闭关锁国、“朝贡”外交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对外交往不断扩大,清朝对外关系开始慢慢转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概念解析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民族关系是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形成的关系。在今天中国国土领域之内,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均视为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贸易、军事科学技术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古代专门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包括与近邻——东亚的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各国之间的交往,到16世纪逐渐扩展到与美洲的交往。阎立本《步辇图》新课导入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的对外交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朝代都有管理边疆民族和国外宾客的机构。商朝的“宾”、周朝的“小行人”、汉朝的“大鸿胪”、唐朝的“鸿胪寺”,都有管理民族事务及对外交往的职能。图中所绘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外来宾客的场景。▲唐朝《礼宾图》壁画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地位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周边民族如东北的夫余、乌桓,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南方的夷、越行政措施①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②地方: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军事措施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意义①维护了北部边疆的稳定。②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开发与融合。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秦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地位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周边民族如东北的夫余、乌桓,北方的匈奴,西北的羌、氐,南方的夷、越行政措施①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②地方: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军事措施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意义①维护了北部边疆的稳定。②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开发与融合。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2、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设置机构(1)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地方:①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分别是敦煌、酒泉、张掖、武威;②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的军政机构;③东北:设“护乌桓校尉”。对匈奴政策(1)汉初:对北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3)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
昭君墓(青冢)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2、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屯戍政策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设屯田官,分民屯和军屯。(掌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沿边屯军将领亦称校尉,如乌桓校尉、西戊校尉、南蛮校尉等。)汉朝民族政策意义①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②有利于边疆稳定和开发;③推动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二)汉朝:1、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演变而来)典客大行令大鸿胪秦始皇汉景帝汉武帝其实我们都一样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清末废。(二)汉朝时期民族关系2.地方:
①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②汉武帝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
③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④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西迁,无力再犯中原。河西四郡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设护乌桓都尉(二)汉朝时期民族关系1.秦汉时期《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边疆屯田方式:大量移民、设置田官、军民共同屯田。特点:政府提供生产工具,由官员负责管理;屯田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域地区;分民屯和军屯两种。作用:抵御匈奴的入侵;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二)汉朝时期民族关系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南抚夷越设三郡北击匈奴筑长城典客典属国护乌桓校尉西南设郡西域都护府河西四郡屯戍大鸿胪经略西南到开拓西北因俗而治内外协同,军事防御为主
汉代对待周边邻居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展。
——许倬云《万古江河》【史料实证】读图分析,汉代相比秦代“开展”民族关系的表现?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根据图片和教材【历史纵横】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表现以及影响。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三国、东晋、南朝南方得到开发1、表现:①自五胡乱华始,少数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政权,政权逐渐封建化;②北魏孝文帝改革进一步推动民族交融。③南方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民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2、影响:①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②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③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④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管理机构(1)礼部:①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②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2)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概况(1)统一: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2)治理:隋朝也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3)册封: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洸进入广州,她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4)设机构(因俗而治):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5)交流: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谯国夫人(冼夫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她率领族人归附隋朝被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她一生审时度势,爱国爱民,忠义为国,维护统一,深得后人敬重。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2、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相关史实(纲要上p33)突厥民族战争设置机构唐太宗时期打败东突厥,俘获其可汗;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管理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回纥册封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玄宗:册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吐蕃和亲会盟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唐穆宗:唐蕃长庆会盟靺鞨册封唐玄宗:册封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民族政策特点政策开明、以“和”为主,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因俗而治,华夷一体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与当地居民融合发展为维吾尔族◎唐太宗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2、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安南都护府设置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概念解析:羁縻府州制度】1、含义:“羁”: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实际上就是以怀柔安抚为主、武力震慑为辅,恩威并施的政策。2、特点:①不改变部落原有社会组织和风俗(因俗而治);②部落列置州县,分级管理;③长官由原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以夷制夷);3、作用:①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②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2、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教材扩充】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民族政策及认识:(1)原因:①经济繁荣,国力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②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重要条件;③政府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策略灵活,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的关系,使不同民族之间和睦相处。(2)民族政策:战争、设置机构、和亲、册封、会盟、羁縻政策。(3)认识:①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呈现繁盛景象,促进民族交融,边疆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②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各民族之间虽有战争,但相互之间友好交往是主流。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3、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政权并立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吸收学习(汉化)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特点局部政权割据,征战状态,但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中断。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仿宋建制庆历和议南北面官澶渊之盟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榷场贸易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榷场】它是指中国辽宋夏金各政权在边境设置的互市市场3、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作用:1.有利于边境和平与稳定;2.促进少数民族政权地区开发与经济发展;3.丰富各族人民物质生活,提高生活水平;4.加强各民族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促进民族交融。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背景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辽、宋、西夏、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全国统一。形成了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注入新活力。民族政策元朝疆域辽阔,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四等人制(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边疆管辖(1)元朝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2)元朝还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将它们纳入行政体系之中,征发赋役。(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屿和琉球(今中国台湾)。台湾设澎湖巡检司云南、东北设行省,征发服役宣政院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四等人制】(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统治利益,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削弱各族人民的反抗。(2)评价:①加强了各族间的交往与联系,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形成;②促进了对边疆地区的进一步管理与开发,有利于民族融合;③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④加速的元朝的灭亡。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2、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机构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修筑长城明朝在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一线,陆续修筑边墙,防范蒙古骑兵入境,形成明朝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互市贸易明朝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贸易。边疆管辖(1)东北(女真族):设都司、卫、所,对女真族进行管理;(2)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3)西南:设土司(酋长世袭,统领部署,进贡,征调军兵)(4)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东北:设都司、卫、所(奴儿干都司)设土司修长城设九边开放马市贸易
敕封僧俗领袖建立都司(乌斯藏都司)
贡赐、茶马贸易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2、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开放马市军事:长城可以延缓敌人进攻的速度,但不能完全把对方抵御于长城之外。经济:长城内外的交流是必须进行的,是正常的,双方有必要互通有无,不过生意上的往来要受长城关隘是否打开的影响。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机构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表现(1)蒙古:清朝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2)西藏: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管理藏区事务。(3)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4)新疆:乾隆时期:平定维吾尔族大、小和卓的叛乱,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5)台湾:在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名词解释:改土归流】①背景:它始于元朝,在明朝完善,最终在清朝时期被废止,中原王朝在西南少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叫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蔚使、知府、知州等职务。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不利于地方稳定。②经过: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③意义: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交融。▲驻藏大臣令牌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1)为什么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①版图明显开拓;②边疆有效统治(因地制宜,保证局势稳定)(2)清朝边疆民族管理的特点:①恩威并施、剿抚并用;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③优待上层、稳定局势;④设置机构(理藩院)、颁行法律。(3)清朝边疆民族管理的意义:
①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加强中央集权。③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④推动边疆地区的发展。⑤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3、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合作探究】根据我们所学,概括历代管理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隋唐: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元朝:宣政院◎明朝: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鸿胪寺,还有负责培养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时间民族关系边疆管理机构措施专门管理机构其他措施秦朝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修长城南:南(征)抚夷越无北:置九原郡;南:置南海、桂林、象郡汉朝大鸿胪北:匈奴,和亲-战争;东北:灭卫氏朝鲜,设汉四郡西—西域都护府;东北—设护乌桓校尉1、西部—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管理;2、边疆:屯戍政策魏晋民族交融(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南方经济的开发)隋朝礼部鸿胪寺1、北:突厥、吐谷浑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顺隋朝。2、南: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各族统治无1、在边疆推行郡县制,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2、加强与流求联系唐朝礼部鸿胪寺1、西北:东突厥归附,称唐太宗为“天可汗”2、西南:文成、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3、南:加封南诏王,南诏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护府:西北:安西、北庭;北方:安北、单于;东北:安东;南方:安南设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等,加强管理;通过册封、和亲等形式密切与吐蕃、回纥、突厥、南诏、渤海等政权的关系宋朝先后与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长期并立。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交融没有中断过。元朝宣政院行汉法;四等人制宣政院1、设宣政院管理西藏2、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玙和琉球3、东北、云南设行省征发赋役明朝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1、北:修长城、置“九边”2、辽东、宣府、大同: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贸易:3、西藏:封西藏僧俗领袖,任用藏族上层人管理西藏;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1、奴儿干都司(黑龙江流域)2、羁縻性质都司(西藏)1、东北、西北:设都司、卫、所2、西南:设土司;清朝理藩院北方: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族控制。西北:平定噶尔丹叛乱,安置土尔扈特部;西部:设西宁办事大臣(青海);驻藏大臣;册封五世达赖\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理藩院1、西南:“改土归流”。2、东南:治理台湾,设府归福建3、东北:反击沙俄,签《尼布楚条约》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知识拓展:概括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和趋势朝代措施趋势秦汉设置机构官职、战争、修长城、和亲、屯戍等三国两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内迁、通婚杂居等隋唐至两宋设置机构官职、战争、册封、和亲、交流学习等元明清时期设置机构官职、战争、册封、修长城筑九边、开展贸易、联姻、改土归流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发展①民族迁徙②民族战争③友好交往④和亲联姻⑤会盟与和议⑥进行册封⑦设置机构⑧政治改革四、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有广泛的交往交流。汉代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①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②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③对日本: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金印一枚。1.先秦至汉代◎汉倭奴国王金印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1.先秦至汉代汉代丝绸之路的影响:(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一带一路。香料各种宗教珠宝皮货药材金、银、漆器丝绸瓷器茶叶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原因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陆路(1)西域:隋唐时期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2)西亚唐朝与大食国的接触,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海陆(1)东南亚:隋朝常骏从南海郡(今广东广州)出航到达赤土国(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亦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2)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1)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1)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材料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
就达13次。佛教盛行,景教、祆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日本“大化改新”长安城日本·平城京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2)两宋时期的对外交往:原因(1)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2)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3)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4)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5)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路线(1)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2)又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3)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丝织品、陶瓷、茶叶等香料、珠宝等亚非中国唐:对外贸易:市舶使宋、元、明初:市舶司。宋初于广州、杭州、明州(今宁波)设市舶司,后又设于泉州等地。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3.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1)元朝时期的对外交往: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例如:13世纪,马可·波罗陆路抵达中国,生活了17年,海路回到欧洲,留下了著名的《马克·波罗行纪》。
史料阅读(纲要下第6课)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秦海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马可·波罗行纪》泉州——宋元中国的
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3.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特点明清政府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也屡禁不绝。随着对外交往增多,清朝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表现①中俄关系: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朝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签订的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对外关系正在转型。这种转型是缓慢的)②中英关系: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政府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四、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3.元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名词解释:朝贡贸易】含义:古代中国的“朝贡体系"指古代中国与外国交往时所形成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制度和秩序。形式:有“朝贡"与“回赐”。原因:包括彰显政治正统性的需要、自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强大对周边国家的吸引,以及儒家天下观的价值追求。历程:两汉时基本形成,盛唐时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精细化、规范化,鸦片战争后受到冲击,直至甲午战争后体系崩溃。特点:①政府垄断、控制;②依附于各国使节的朝贡活动;③崇尚睦邻友好,文武并用,厚往薄来;④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④以儒家价值为基础;⑤与中华帝国具有君臣等级色彩;⑥缺乏正式的外交机构。解体原因: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②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③清朝国力的衰落;④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条件、途径和特点1、条件:(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国力强盛,经济繁荣;(3)对外交通发达;(4)开明的外交政策;(5)科技发展;(6)杰出人物的作用。2、途径:(1)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对外贸易往往伴随文化交流;(2)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3)宗教传播,如鉴真东渡日本,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等;(4)战争,如蒙古西征。3、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也伴随战争:和平: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倭,郑成功售出台湾,康熙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阅读材料,想一想:明清时期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是如何管控的?学思之窗(P68)
(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万历三年,中丞刘尧诲请税舶以充兵饷,岁额六千……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张燮《东西洋考》卷7《饷税考》国朝(指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十三行”。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至(乾隆)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梁廷枏(nán)《粤海关志》卷25《行商》局部开放沿海地区允许私人海外贸易征收海外贸易税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只许“十三行”对外贸易政策从鼓励对外贸易到限制对外贸易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朝代中央机构民族关系边疆政策对外秦典客、典属国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南海郡、桂林郡、象郡汉大鸿胪北击匈奴;和亲政策设机构;屯戍政策甘英出使大秦;海路到达印度南部;汉委奴国王魏晋五胡内迁;汉化汉人南迁加快江南开发隋礼部鸿胪寺周边民族归附;封谯国夫人郡县制(豪酋大姓);三次派人抵达琉球造纸术外传;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长安国际大都会唐礼部鸿胪寺“天可汗”;和亲、会盟;册封;羁縻州刺史由民族首领担任大都护府、都护府、羁縻州宋礼部、鸿胪寺少数民族吸收中原制度陆路受阻,海路发达;泉州元宣政院行汉法;差别对待东北、云南设行省马可波罗明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修长城,设“九边”;贸易东北设都司、卫、所;西北设卫;西南设土司;敕封朝贡体系,朝贡贸易体系;《尼布楚条约》;海禁,闭关锁国清理藩院满蒙联姻;军事斗争;册封;办事大臣;改土归流
【真题研析】
(2023·浙江1月选考)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B项正确;汉代护乌桓校尉,唐代设单于都护府州,排除ACD项。故选B项。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高校专利技术转让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大枣饮料行业销售模式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电视台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运作模式分析报告
- 2024年农业产业投资合同担保协议3篇
- 2024年校园水电设施改造与维护服务合同3篇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联网应用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创新创业项目投资评估与咨询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自动驾驶汽车劳动合同与聘用合同3篇
- 2024年标准化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合同一
- 2024年度行政合同科技创新合同纠纷救济与保障协议2篇
- 《景点导游》教案
- 德勤公司概况简介
- DB32∕T 2156-2012 电梯能耗测试及能效分级
- 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及维修施工要点(大量附图共143页)
- 《色彩基础知识》PPT课件(详解)
- 《保健按摩师》(二级)理论知识鉴定要素细目表
- 甘蔗制糖简介
- 三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 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措施
- 水泥保证供应实施方案及服务承诺书
- 2022机要密码工作总结机要室工作总结.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