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题库_第1页
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题库_第2页
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题库_第3页
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题库_第4页
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共132小题)1.()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C.服务大局D.以人为本【答案】A【解析】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2.我国法律规范体系有: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部委规章、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规章,浙江省人民政府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A.行政法规B.地方法规C.地方规章D.自治条例【答案】C【解析】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按《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规定而制定的各类法规的总称;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自治条例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有关本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自治机关的构成和职权等内容的综合性的规范性文件;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法规所制定的规章。据此,C为正确答案。3.()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人民当家作主C.实现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答案】B【解析】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4.胡锦涛同志提出“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丰富和发展。A.国家利益至上B.民族利益至上C.经济发展至上D.宪法法律至上【答案】D【解析】胡锦涛总书记08年12月25日,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强调指出。5.选项中均属于法的规范作用的是()。A.告示、指引、保障B.告示、指引、评价C.告示、保障、评价D.保障、指引、评价【答案】B【解析】法的规范作用包括告示、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保障则属于法的社会作用。6.某地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该省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与国家某部委制定的规章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在此情形下,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下列哪种处理办法是正确的?()A.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B.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该地方是适用地方性法规还是适用部门规章C.由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加以决定D.由国务院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或者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在该地方适用部门规章【答案】D【解析】《立法法》第86条第l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据此,选D。7.地方性法规是指()。A.全国人大为地方所制定的法规B.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C.省级人大和较大的市的人大所制定的法规D.省级人大和政府所制定的法规【答案】C【解析】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立法法》第63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8.在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其效力()。A.与法律相同B.小于法律C.多数情况与法律相同D.多数情况小于法律【答案】A【解析】《立法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9.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A.可以由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设定B.可以由法律和行政法规设定C.只能由法律设定D.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答案】C【解析】《立法法》第8条规定了lO个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其中第(五)项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10.法律中蕴含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指()。A.统治阶级中掌握领导权的集团的意志B.统治阶级的整体的意志C.统治阶级中主要领导人的意志D.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答案】B【解析】法的本质可以归结为两方面:(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整体的意志”。11.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是()。A.该行为在法律上被确认为违法B.该行为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C.该行为由具有责任能力的主体作出D.该行为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某种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答案】A【解析】违法行为一般由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以违反法律为前提;(2)是某种违反法律的作为或不作为;(3)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4)一般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5)行为人具有法定行为能力或法定责任能力。在这些构成要素中,违反法律即在法律上被确定为违法是前提和基础,其他要素都是基于这一要素而存在的。如果不满足这一要素,违法行为就不成其为“违法”行为。这也就是“法未禁止不为非”的原则。因此,选A。12.法律解释的方法大体包括()。A.文义解释历史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B.有权解释无权解释C.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

D.字面解释扩充解释限制解释【答案】A【解析】法律解释的方法是解释者在进行法律解释时为了达到解释的目标所使用的方法。它与法律解释的特点、意义和目标是密切相连的。对于法律解释的方法,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国家的概括和表述虽有不同但大体上都包括文义、历史、体系、目的四种。13.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法在本质上是社会成员公共意志的体现B.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C.法最终决定于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国家结构、国际环境等条件D.法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答案】B【解析】A项否定了法的阶级性。法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法所体现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C项否定了法的物质制约性。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指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这里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条件相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的增长及其密度等诸多方面,其中主要是统治阶级建立政治统治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法的物质制约性同法的阶级性相比较,则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属性。它是法产生与存在的客观基础。D项明显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所作的科学揭示,表明了法与客观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表明了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B项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正确理解。14.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答案】C【解析】法的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从理论上讲,立法机关有意废止某项法律时,应当是清楚而明确的。如果出现立法机关所立新法与旧法发生矛盾的情况,应当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办法解决矛盾,旧法因此被新法“默示地废止”。15.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答案】C【解析】我国《立法法》第42条规定:法律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法律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法律依据的,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所进行的这种解释称为立法解释。因此,选项A正确。《立法法》第4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本题中,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410条规定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选项B正确。在我国,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法律解释权。享有立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的地位高于享有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故立法解释的地位和效力高于司法解释。选项C的表述就不能成立。由于这一关于刑法规定的解释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选项D正确。1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州的人民法院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D.自治旗的人民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宪法》第112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自治旗是自治县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另一种称呼,亦属自治机关可见,A、C、D均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选B。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国家监督体系?()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各级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答案】A【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一种社会组织,不是国家机关,因此其监督属于社会监督,故A为答案。B项为行政机关的监督,C项为权力机关的监督,D项为司法机关的监督,均属国家监督。18.下列哪个选项的法规或条例或法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A.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B.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单行条例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答案】B【解析】省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无须经其批准,A项不选。C项只须省或自治区一级的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故C项不选。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也只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无须经其批准,故D也应排除。19.我国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的活动始于()。A.1979年B.1982年C.1988年D.1993年【答案】C【解析】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一个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现行宪法的第二个修正案。20.根据我国宪法修正案,在爱国统一战线中新增加的社会阶层是()。A.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答案】B【解析】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19条规定: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据此,B为正确答案。21.现行宪法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A.转让B.赠予C.买卖D.继承【答案】A【解析】《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选项A为正确答案。22.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A.邦联与联邦B.单一制与复合制C.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D.单一制与联邦制【答案】B【解析】现代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单一制和复合制,复合制又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23.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A.提出批评的权利B.提出申诉的权利C.取得赔偿的权利D.要求给予刑事处罚的权利【答案】C【解析】《宪法》第4l条第2款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选项C为正确答案。24.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专门委员会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的非常设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负责审议与其职权有关的法律草案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职能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的议案【答案】C【解析】根据《宪法》第70条的规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属于常设机关;因此选项A错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7条第3款规定,法律草案由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其他专门委员会就有关的法律草案向法律委员会提出意见,因此选项B错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5条第3款规定,选项C正确;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7条第l款第1项规定,专门委员会不仅能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交付的议案,而且能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选项D错误。2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A.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B.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C.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D.土地的所有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第10条1—3款规定,选项A、B、C正确。根据《宪法》第lO条第4款,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因此土地所有权不得转让,可以转让的是土地使用权。据此,选项D错误。2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A.《钦定宪法大纲》B.《重大信条十九条》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共同纲领【答案】A【解析】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由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去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2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A.指导、帮助和管理B.引导、监督和管理C.鼓励、指导和帮助D.指导、帮助和监督【答案】B【解析】《宪法》第ll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选项B符合题意。28.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A.国家所有B.集体所有C.个人所有D.共同所有【答案】B【解析】《宪法》第lO条第2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B为正确答案。29.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A.出生在我国的人B.具有我国国籍的人C.享有政治权利的人D.年满18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答案】B【解析】《宪法》第33条第l款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选项B为正确答案。30.在公民的法定权利和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A.出版自由B.结社自由C.言论自由D.示威自由【答案】C【解析】言论是公民表达意愿、相互交流思想、传播信息的必要手段和基本工具。也是形成人民意志的基础,所以言论自由在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31.现行宪法规定,有权决定特赦的国家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国务院【答案】B【解析】《宪法》第67条第17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十七)决定特赦;…。”选项B正确。32.宪法修正案如何通过()。A.以全国人大会议出席的代表的三分之二B.以全国人大会议的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C.以全国人大会议的全体代表的过半数D.以全国人大会议出席的代表的过半数【答案】B【解析】《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注意,选项A容易与B混淆,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体代表的2/3多数通过。33.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的范围包括()。A.制定基本法律B.修改宪法部分条文C.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修改和补充D.解释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答案】C【解析】《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选项C表述最为准确。34.现行宪法规定我国国务院的领导体制是()。A.合议制领导体制B.总理负责制C.部长会议制的集体领导体制D.委员会制【答案】B【解析】《宪法》第86条第2款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B为正确答案。35.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修改宪法的是()。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答案】A【解析】《宪法》第64条第1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可见宪法的修改权专属于全国人大。36.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主席行使职权,除代表国家接受外国使节外,都要根据()。A.全国人大决定B.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C.国务院决定D.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答案】D【解析】《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D为正确答案。37.下列职权中的()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决定全国总动员B.决定特赦C.决定设置新省D.决定全国进入紧急状态【答案】C【解析】依据《宪法》第62、67条的规定,A、B、D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C为正确答案。38.现行宪法规定中国公民享有下列自由中的()。A.居住自由B.迁徙自由C.罢工自由D.结社自由【答案】D【解析】《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D为正确答案。39.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A.民主集中制B.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C.少数服从多数D.行政首长负责制【答案】D【解析】《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2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实行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分别主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D为正确答案。40.自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先后通过()。A.两次宪法修正案B.三次宪法修正案C.四次宪法修正案D.五次宪法修正案【答案】C【解析】我国自82年颁布宪法以来,于88年、93年、99年、2004年分别颁布了四部宪法修正案,C为正确答案。41.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A.改变B.撤销C.改变或撤销D.发挥重议【答案】B【解析】《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42.()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进行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A.行政程序B.行政程序法C.行政方式D.行政制度【答案】A【解析】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是有关行政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行政程序的法律化、制度化,故选项B不正确。行政方式是行使行政权力的方法和形式,排除C;D项显然错误,A为答案。43.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A.可以申请复议B.不得申请复议C.法院判决后再申请复议D.撤诉后再申请复议【答案】B【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申请行政复议。”选项B为正确答案。44.行政行为相对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不具有下述特征()。A.从属法律性B.裁量性C.等价有偿性D.单方性【答案】C【解析】行政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从属法律性;行政行为是执行法律的行为。(2)裁量性;行政行为具有自由裁量的余地。(3)单方意志性;行政主体可以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行政行为,而无需与行政相对方协商或征得其同意。(4)效力先定性;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5)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等价有偿性是民事法律中合同法律行为的特征。据此,应选C。45.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A.要式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C.自由裁量行政行为D.依职权行政行为【答案】C【解析】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分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对其范围,条件,标准,形式,程序等做了详细、具体、明确规定的行政行为。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规范仅对行为目的,行为范围等做一些原则性规定,而具体的条件、标准、幅度、方式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46.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讼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A.原告B.被告C.谁主张谁举证D.人民法院【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47.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规章【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48.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A.合法性B.合理性C.适当性D.合法性与合理性【答案】A【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选项A正确。49.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认为规章之间不一致的,应报请()作出解释或者裁决。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最高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选项D正确。50.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请求人请求行政赔偿的时效为2年,是从()之日起算。A.行政机关作出侵权行为B.受害人知道侵权行为C.侵权行为被确认为违法D.受害人知道有赔偿请求权【答案】C【解析】《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51.行政授权的依据是()。A.宪法、法律、法规B.法律、法规C.法律、法规、规章D.法律、行政法规【答案】B【解析】我国通常意义上的行政授权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是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职权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法定方式授予某个组织的法律行为。选项B正确。52.复核、申诉期间对已经做出的人事处理决定()。A.停止执行B.不停止执行C.暂缓执行D.根据原处理机关意见决定是否执行【答案】B【解析】《公务员法》第9l条规定:“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人事处理的执行。”选项B为正确答案。53.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起,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A.15日B.30日C.2个月D.3个月【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选项D为答案。54.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A.15日B.5日C.7日D.10日【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4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选项D为正确答案。55.行政行为一旦作出非依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变更,这是行政行为()的要求。A.确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公定力【答案】A【解析】行政行为的确定力是指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人改变的法律效力。选项A正确,应选。56.行政机关在一般程序的行政处罚中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A.2人B.3人C.4人D.5人【答案】A【解析】《行政处罚法》第37条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57.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A.赔礼道歉B.恢复原状C.支付赔偿金D.返还财产【答案】C【解析】《国家赔偿法》第25条规定:“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选项C为正确答案。58.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有()。A.履行法定义务B.接受行政处分C.履行职务D.停止执行违法的行政行为【答案】A【解析】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承认错误,赔礼道歉;②接受行政处罚;③履行法定义务;③恢复原状,返还财产;⑤赔偿损失等。选项A正确。59.行政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A.合法性B.合理性C.合法性与合理性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据此,行政复议不仅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而且部分审查行政行为的合理性。故选C。60.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赔偿请求人的申请之日起()日内依法作出赔偿决定,逾期不予赔偿或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内向法院提起诉讼。A.2个月;3个月B.3个月;2个月C.30天;30天D.2个月;30日【答案】A【解析】《国家赔偿法》第13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见,选项A为答案。61.行政违法的主体是指()。A.行政主体B.行政相对人C.行政法律关系主体D.公务员【答案】A【解析】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B项是行政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也是行政违法行为所侵害的对象,可以排除。选项D排除了行政机关作为违法主体的情况,不选。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既包括行政主体又包括行政相对人,范围过大,不选。选项A为正确答案。6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是()。A.行政处分B.赔偿损失C.行政拘留D.通报批评【答案】C【解析】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有:①通报批评;②赔偿损失;③行政处分等。C项为答案。63.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被申请复议的主体是()。A.作出委托的行政机关B.受委托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C.受委托组织的主管行政机关D.受委托组织的上级机关【答案】A【解析】《行政许可法》第18条第2款规定:“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64.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时,超出了法定的行为手段、方式的,属于()。A.滥用职权B.超越职权C.显失公正D.明显不当【答案】B【解析】A项指在权限范围内不正当行使职权。选项C、D意义比较抽象,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判断,排除C、D项。选项B为正确答案。65.依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有()。A.条例、规定、章程B.条例、办法、规章C.规定、办法、实施细则D.条例、规定、办法【答案】D【解析】《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第3条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66.在行政诉讼中,对于行政机关显失公平的行政处罚,人民法院可以()。A.判决撤销B.判决部分撤销C.判决变更D.判令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答案】C【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人民法院经过审理,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判决:…(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选项C正确。67.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行为罚的处罚类型是()。A.行政拘留B.劳动教养C.吊销许可证、执照D.没收非法财物【答案】C【解析】行为罚是行政处罚,也称能力罚。包括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68.以下各项中可能成为行政主体的是()。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被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答案】C【解析】行政主体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并能独立承受法律后果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公务员所代表的形式管理职能独立承担责任的行政机关才是行政主体。排除D项。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委托的组织才是行政主体。选项A、B错误。法律、法规所授权的组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权力,能独立承受法律后果,符合行政主体的要件。选项C为正确答案。69.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对行政规章的适用原则是()。A.根据B.依据C.参照D.不予适用【答案】C【解析】《行政诉讼法》第53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参照国务院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发布的规章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发布的规章。”可知,应选C项。70.独立行使行政案件审判权的是()。A.行政审判庭B.合议室C.人民法院D.审判委员会【答案】C【解析】《行政诉讼法》第3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7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申请人()。A.应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B.应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C.应向该部门申请行政复议D.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答案】D【解析】《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1款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D项为正确答案。72.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的除外。A.90B.60C.30D.15【答案】B【解析】《行政复议法》第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73.下列关于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认识错误的是()。A.行为主体是行政主体B.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C.存在承担行政责任的法律依据D.主观有过错【答案】A【解析】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1.存在违反行政法律义务的行为;2.存在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3.主观方面是否要求有过错依法律具体规定。选项A为答案。74.下列属于行政处罚行为的是()。A.查封、扣押B.执行罚C.行政没收D.行政管理关系【答案】C【解析】执行罚是行政强制。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而该义务又不能由他人代为履行,有执行权的机关可通过使不履行义务的法定义务人承担新的持续不断的给付义务,促使其履行义务,称为执行罚。可知选项B错误。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正常领导关系,D项明显错误.可以排除。行政处罚的六种主要类型:(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排除选项A。C项为正确答案。75.行政立法指()。A.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B.国家机关制定有关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C.行政机关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行为D.限于国务院的立法活动【答案】A【解析】行政立法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行政立法分为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其效力仅次于法律;规章由国务院部委办、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其效力低于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可知行政立法也包括地方机关制定的法律,D项错误,可排除。选项B国家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范围过大,可以排除。选项C行政立法的形式应为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C项不选。选项A为正确答案。76.公安机关对在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人进行人身拘束,该行政行为性质是()。A.行政处罚B.行政强制C.行政监督D.行政指导【答案】A【解析】行政强制,指人民法院或行政机关对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义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行为。题目中公安机关对酗酒者的人身拘束并非出于行为人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排除选项B。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督查、督导活动。C项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行政指导,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由题意可知,人身拘束具有强制力,排除D项。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个人或组织予以制裁的一种行政行为。A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77.公务员法规定了公务员受处分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记过,一年B.记大过,十六个月C.降级,十八个月D.撤职,十八个月【答案】A【解析】《公务员法》第58条第2款规定:“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选项A为正确答案。78.国家实行(),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A.工资比较制度B.工资调查制度C.调查比较制度D.调查研究制度【答案】B【解析】《公务员法》第75条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选项B为正确答案。79.对各级机关违反公务员管理制度的行为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是()。A.行政监察机关B.原处理机关的上级机关C.原处理机关的人事部门D.公务员主管部门【答案】D【解析】《公务员法》第lO条规定:“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上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可见,公务员的监督管理部门是其主管部门,选项D为正确答案。80.中组部、国家人事部选派中央机关的干部到东北地区各级政府中交流任职,这种干部交流方式属于()。A.调任B.转任C.录用D.挂职锻炼【答案】D【解析】《公务员法》第66条规定:“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本题中中央机关干部到下级政府机关中交流任职,选项D为正确答案。81.调任是公务员交流的方式之一,请问其交流的正确方式是()。A.在机关内部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B.是机关外部与机关内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C.是适用于选拔担任领导职务的交流方式D.只是机关外部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内部的交流方式【答案】D【解析】《公务员法》第64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人选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和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调任机关应当根据上述规定,对调任人选进行严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机关外部从事公务的人员,可见选项D为正确答案。82.关于机关对聘任制公务员的管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与委任制公务员的管理规定相同B.公务员法的管理规定均适用于聘任制公务员C.聘任合同的内容中可以有不执行公务员法管理规定的部分D.聘任合同一经签订不得更改或者解除【答案】C【解析】《公务员法》第97条规定:“机关聘任公务员,应当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书面的聘任合同,确定机关与所聘公务员双方的权利、义务。聘任合同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可知选项D不正确。公务员法第99条规定:“机关依据本法和聘任合同对所聘公务员进行管理。故排除B项;第40条规定:“委任制公务员遇有试用期满考核合格、职务发生变化、不再担任公务员职务以及其他情形需要任免职务的,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任免其职务。“可见,对于委任制公务员的管理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排除A项。83.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是()。A.原告B.被告C.第三人D.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答案】D【解析】行政诉讼中的原告是依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告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与行政机关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其活动的后果最终归所属行政机关承担,而公务员并不对外承担行政责任。所以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共同诉讼人只能是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第三人则是与被诉具体行为有利害关系而参加到诉讼中来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公务员亦不能成为共同原告、共同被告或第三人。因此,排除选项A、B、C。公务员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选项D为答案。84.原处理机关在接到公务员要求复核的申请书后的()内应当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一般应自受理之日起()内作出处理决定。A.三十日;六十日B.三十日;九十日C.十五日;三十日D.六十日;九十日【答案】A【解析】《公务员法》第91条规定:“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可见选项A为正确答案。85.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是()。A.资历B.德才C.具体的工作实绩D.工作效率【答案】C【解析】《公务员法》第33条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86.《劳动合同法》自()起施行。A.2008年1月1日B.2007年3月16日C.2007年3月19日D.2007年3月15日【答案】A【解析】《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87.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A.15日B.30日C.45日D.60日【答案】B【解析】《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8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解除合同B.终止合同C.变更合同D.续订合同【答案】A【解析】《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因此,选项A正确。89.某企业在其格式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在雇用工作期间的伤残、患病、死亡,企业概不负责。如果员工已在该合同上签字,该合同条款()。A.无效B.是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对当事人双方有效C.不一定有效D.只对一方当事人有效【答案】A【解析】《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题中企业为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该格式合同条款显然无效。90.《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合同订立之日B.用工之日C.合同规定之日D.双方约定之日【答案】B【解析】《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91.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A.一个月B.三个月C.半年D.一年【答案】A【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92.用人单位在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需支付的工资报酬应为()。A.不低于工资的100%B.不低于工资的150%C.不低于工资的200%D.不低于工资的300%【答案】C【解析】《劳动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据此,C选项为正确答案。9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A.书面劳动合同B.口头劳动合同C.书面或者口头劳动合同D.口头协议【答案】A【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94.劳动争议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A.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强制执行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强制执行C.人民法院强制执行D.劳动行政部门强制执行【答案】C【解析】《劳动法》第83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95.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A.百分之三十B.百分之五十C.百分之六十D.百分之八十【答案】D【解析】《劳动合同法》第20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96.《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起施行。A.2007年3月16日B.2007年10月1日C.2007年11月1日D.2008年1月1日【答案】C【解析】《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97.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标示。A.红色、黄色、橙色、蓝色B.蓝色、黄色、橙色、红色C.蓝色、橙色、黄色、红色D.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答案】D【解析】《突发事件应对法》

第42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选项D为正确答案。98.《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起施行。A.2007年3月16日B.2007年10月1日C.2007年12月1日D.2008年1月1日【答案】B【解析】《物权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99.物权在性质上应当是()。A.支配权B.请求权C.抗辩权D.形成权【答案】A【解析】物权在性质上是对于物的支配权,完全物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B为债权的性质;C是双务合同中债务人双方享有的权利。100.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A.10年B.20年C.30年D.40年【答案】B【解析】《专利法》第42条规定: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二十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十年,均自申请日起计算。可知,选项B为正确答案。101.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有权转让其()。A.营业执照&nb,sp;B.荣誉C.名称D.名誉【答案】C【解析】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第二款规定,“法人、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享有名称权,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有权使用、转让自己的名称。102.民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A.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行为人有意思表示C.行为内容不违法D.行为的形式为书面形式【答案】A【解析】《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可见选项A为正确答案。103.商标权的有效期为10年,自()起计算。A.商标使用之日B.商标注册申请之日C.商标核准注册之日D.公告之日【答案】C【解析】《商标法》第37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十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104.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A.有效B.无效C.部分无效D.在撤销死亡宣告后有效【答案】A【解析】《民法通则》第24条第2款规定:有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05.不动产物权的权利变动,通常以()为公示方法。A.交付B.占有C.登记D.合意【答案】C【解析】不动产的物权变动以公示为原则,其目的是保护对标的物享有权益的不特定主体。106.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下列哪一个法院执行?()A.第一审人民法院B.第二审人民法院C.终审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答案】A【解析】《民事诉讼法》第201条第一款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107.甲某以乙某亲笔写的借款6000元的借条为依据,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乙某归还所借的6000元。在诉讼过程中,乙某提出该6000元系甲某赠与自己的钱,不应当付返还责任。对此主张应当由()负举证责任。A.原告甲某

B.被告乙某C.原告甲某与被告乙某

D.人民法院【答案】B【解析】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原则为“谁主张、谁举证”。108.下列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顺序清偿:①

破产人所欠税款;

②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③普通破产债权A.②①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①②③【答案】A【解析】《企业破产法》第113条规定: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一)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二)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三)普通破产债权。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109.《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自()起施行。A.2007年3月6日B.2007年5月1日C.2007年6月1日D.2008年1月1日【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110.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A.缓刑B.管制C.假释D.减刑【答案】B【解析】管制是对犯罪人不予以关押,但限制一定自由,由公安机关执行依靠人民群众监督改造的刑罚方法。管制对犯罪人不予以关押,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也依靠群众的监督,因此,管制更能体现帮助罪犯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减少再次犯罪的机率。111.下列各种权利中,属于公民民主权利的是()。A.健康权B.自由权C.名誉权D.通信自由权【答案】B【解析】公民民主权利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体现,体现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A、C属于人格权。D是广义的自由权的内容之一,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112.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答案】B【解析】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113.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A.6个月以上20年以下B.1年以上15年以下C.6个月以上15年以下D.1年以上20年以下【答案】C【解析】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是6个月以上15年以下。在三种情况下,有期徒刑可超过15年:数罪并罚不得超过20年;死缓犯在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两年期满以后,可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114.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由下列机关予以考察。()A.公安机关B.检察机关C.审判机关D.司法行政机关【答案】A【解析】刑法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115.行贿罪的主体是()。A.自然人B.单位C.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D.国家工作人员【答案】A【解析】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本罪主体。116.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A.1年B.2年C.3年D.5年【答案】B【解析】根据《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11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职责,统筹协调()。A.工业政策与就业政策B.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C.就业政策与服务政策D.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答案】D【解析】《就业促进法》第11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职责,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118.修改后的《信访条例》,从()起施行。A.2005年1月5日B.2005年4月1日C.2005年5月1日D.2006年1月1日【答案】C【解析】修改后的《信访条例》2005年1月5日由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119.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A.30;30B.60;30C.30;60D.60;60【答案】B【解析】《信访条例》第33条明确规定: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据此,B为正确答案。120.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概括性、普遍性、严谨性特征的行为规范是()。A.宗教规范B.道德规范C.法律规范D.政党行为规范【答案】C【解析】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与国家同时产生,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有着概括性、普遍性等特征。而宗教规范和政党行为规范都是针对特定的主体而产生的,并不具有普遍性,道德规范则存在于人民的意识之中,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和抽象。据此,应选C。121.《干部任用条例》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有力武器。

A.基本规章;不正之风B.基本依据;腐败问题C.基本规章;腐败问题D.基本依据;不正之风

【答案】A【解析】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基础上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了中央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成果,是我们党关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122.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答案】B【解析】《干部任用条例》第7条第2项规定: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有在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123.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一般为()。

A.五至十天B.七至十天C.七至十五天D.十至十五天【答案】C【解析】《干部任用条例》第38条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124.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主持。其中对不同()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A.上级党委组织部门;部门B.本级党委;职务C.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职务D.本级党委;部门

【答案】C【解析】《干部任用条例》第13条规定: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主持,应当经过下列程序:(,一)召开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有关要求;(二)填写推荐票,进行个别谈话;(三)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分别统计,综合分析;(四)向上级党委汇报推荐情况。125.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作为考察对象。

A.推荐材料并署名;由组织推荐提名B.推荐材料;由组织推荐提名C.推荐材料并署名;由主要领导推荐提名D.推荐材料;由主要领导推荐提名

【答案】A【解析】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第18条、第19条相关规定,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可以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