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研讨班-检测杜欢永+自动保存的_第1页
宁波研讨班-检测杜欢永+自动保存的_第2页
宁波研讨班-检测杜欢永+自动保存的_第3页
宁波研讨班-检测杜欢永+自动保存的_第4页
宁波研讨班-检测杜欢永+自动保存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与采样规范主讲:杜欢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题研讨会64941316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有毒物质111项,生产性粉尘9项)2.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对象:空气(时间/地点)/生物接触限值

TJ36—79:车间的空气(地点)GBZ2-2002/GBZ2.1-2007:劳动者接触的空气(人)样品:呼吸带高度的某个时间段的空气

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s,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适用范围:

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及存在或产生化学有害因素的各类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劳动条件、劳动者接触化学因素的程度、生产装置泄露、防护措施效果的监测、评价、管理及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等。不适用于非职业性接触。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1.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PC-TWA<C15minPC-STEL:一次持续接触时间≤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60min。4.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1.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最高容许浓度(MAC)2.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抑制等急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其他化学物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超限倍数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不会产生①刺激作用;②慢性或不可逆性损伤;③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④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339种化学物质、47种粉尘和2种生物因素。化学物质和生物因素制定了PC-TWA或MAC限值,有一部分制定了PC-STEL限值,对于没有制定PC-STEL限值的则规定了超限倍数。47种粉尘则都制定了PC-TWA限值,并规定了超限倍数。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序号中文名称最高容许浓度(mg/m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备注12苯-610皮,G1a16苯乙烯-50100皮,G2B21丙酮-300450-138甲醛0.5--敏,G1163硫化氢10---184氯化氢及盐酸7.5---201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按MnO2计)

-0.15--232三氯甲烷-20-G2B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制定原则:1.经济上合理,技术可行,绝大多数用人单位能达到2.应制定职业接触限值的物质:目前没有限值

有一定数量的职业接触人群和危害已造成职业危害的毒理学资料表明对人有危害

涉及贸易和民生急需制定的国外有限值3.PC-TWA+STELPC-TWAMAC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制定依据:1.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和危险度评价为依据2.化学物质有害效应的最低浓度和无作用浓度制定研制方法:

1.资料收集

2.毒理学研究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4.结果整理与分析5.职业接触限值的建议1.判别工作场所现场检测数据及工人接触数据是否超标?判别工作场所现场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整改?2.职业危害告知;3.为配备个体防护用品的选型提供依据。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应用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一.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毒物质和粉尘)的空气样品采集。术语: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空气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限值要求评价要求环境要求防污染防爆

采样质控-现场空白采样体积采样流量个人防护采样记录2.空气监测的类型及其采样要求日常监测—定期检测评价监测监督监测事故监测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采样前的准备

现场调查采样仪器的准备采样方式确定4.个体采样:

采样对象的选定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5.定点采样:

采样点的选择原则采样点数目的确定采样时段的选择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毒物存在的状态采样介质收集器采样流量采样时间气态/蒸气态/气溶胶态滤膜/液体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真空罐/注射器/气袋/多孔玻板/气泡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流量的校准定时/秒表工人个体采样------无泵型/有泵采样

工人非流动工作-----分时段采样

工人流动工作------分地点采样/分时段采样

采样方案与计划---TWA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采样方案与计划---STEL/MAC/超限倍数根据现场调查情况

现场存在波动

波动的时间段个体或定点采样

调查记录(影像资料)采样时机和方法采样时间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采样方案审核要点

现场调查危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采样方式采样时间采样时机采样对象及采样地点采样人员的安排现场质量控制—现场空白样品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采样前准备控制要点

设备采样介质采样的收集器采样的连接器具采样记录单现场测定记录单个体防护用品采样泵直读仪器流量计收集器空白固体吸附管活性碳管

硅胶管滤料吸收液

防毒防尘口罩/耳塞

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测量设备

测量时机

测量环境

测量记录

数据换算

计量检定

期间核查物理因素

噪声

高温

电磁辐射

紫外辐射激光手传振动化学因素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现场测量控制要点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现场采样控制要点危害因素采样方式采样时间采样时机采样对象(采样对象分布表)采样地点(采样地点分布图)采样操作误差采样人员采样记录(影像记录)现场质量控制—现场空白样品三.采样的实施与控制样品管理控制要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