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书馆第一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
目录
CONTENTS01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何环境资源保护03环境法的目的何作用02环境法的概念与发展概况05环境法的体系04环境法律关系图书馆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第一节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要深刻认识到,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对于我们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①根据是否经过人类加工改造,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②根据人类的视野或人类活动所及的空间范围,可以把人类环境分为许多层次,如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地面环境、地质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宇宙环境等。③环境的定义不一定必须以人类为中心,一些国际文件和外国法律就摒弃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出人类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的观念。环境的分类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一切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矿产等自然要素,以及阳光、风力、地热、潮汐等能量。①自然资源的范围和种类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水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水平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行发展变化;因此,自然资源的概念具有动态性的特征。②自然资源的分类。因划分的依据不同,自然资源可以有多种分类:按照自然资源的利用限度,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按照自然资源的存在形态,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资源的特征与分类环境资源、环境资源问题和环境资源保护环境资源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使环境条件或因素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环境资源问题的分类图书馆第二节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第一阶段:环境问题的萌芽阶段,即从人类诞生至18世纪工业革命以前。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局部性、短期性和个别性的,主要表现在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破坏和某些局部生活环境问题上。第二阶段:环境问题急剧发展、局部恶化的阶段,即从工业革命开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时期的环境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生态破坏。第三阶段:环境问题区域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阶段,即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大大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问题演变为全球性社会问题,如长程越界大气污染、酸雨、气候变化等问题。图书馆第三节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即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指国家希望通过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实施而实现的目标或结果,是国家在制定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之前必须明确的立法意图,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问题的范畴。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法的目环境法的目的和作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作用国家进行环境资源管理的法律依据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质量的法律武器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促进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的教材处理环境国际关系,维护我国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图书馆第四节环境法律关系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环境法律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各种关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定或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称为环境资源社会关系。国家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一种特殊主体,也称公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非法人组织,又称其他组织,是指不具备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自然人是因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是相对于法人的民事主体。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主体环境法律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又称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环境资源。环境资源行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的环境资源具有强烈的生态性。2.环境资源行为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最重要、最经常的客体。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客体环境法律关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调整的各种关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定或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称为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环境资源管理主体的权力,是指法律赋予的,为实现国家环境资源管理职能所必需的,运用各种国家机器及物质设施使全社会服从自己意志的各种强制力量的总称。具体包括:1.环境管理规范制定权2.环境资源行政处理权3.行政执法权4.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环境资源管理主体的义务,又称为职责。主要包括:1.管理性义务,即为建立和保持正常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秩序的总和。2.服务性义务,即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创造各种条件的义务的总和。环境资源管理主体的权力和义务图书馆第五节环境法的体系第一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概述环境法的体系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简称环境法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各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组成的统一法律整体,即由旨在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资源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渊源所组成的系统。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体系;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效力体系;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功能体系谢谢
THANKYOU图书馆第二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
目录
CONTENTS0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03预防原则02保护优先原则05损害担责原则04公众参与原则图书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课程思政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习近平2023.7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法的基本原则体现着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是整个法律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构成法律体系中的灵魂,决定着法的统一性和稳定性。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界定2.作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条件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联系与区别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基本原则之关系图书馆第二节保护优先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保护优先原则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依照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环境守法是全面履行、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依照环境保护法的要求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和目标。环境守法的影响因素威慑经济因素机构的可行度社会因素知识和技术可行性保护优先原则完善现有环境保护立法技术与手段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获取公众支持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经济激励手段增强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环境守法的促进图书馆第三节环境执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环境执法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其权力和履行其义务的活动。合法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基本原则环境执法环境执法方式:环境执法主体依照环境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针对环境行政相对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措施和手段。环境行政许可环境行政检查环境行政调解环境行政处罚环境行政复议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图书馆第四节环境司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环境司法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环境法律处理环境案件的一种专门活动。法治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责任原则基本原则环境司法环境公益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和法律规定的机关认为环境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环境权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理并裁决的活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符合条件的机关、社会组织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民事诉讼程序提出诉讼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对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活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图书馆第五节损害担责原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环境法律监督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狭义的法律监督专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环境法律监督对于保证环境法律的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环境法律监督是树立环境法律法规的权威,维护环境法制尊严的基本措施。第二,环境法律监督是保证环境法律法规得以真正实施的重要条件。第三,环境法律监督是维护公民合法环境权益的重要保证,是预防、制止和纠正环境污染与破坏行为的有效措施。第四,环境法律监督既是保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享有环境管理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重要手段,也是考核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有效措施。环境法律监督的意义环境法律监督
环境法律监督的体系,是指由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众依法对各种环境法律活动进行监督所构成的多层次的系统或网络。我国环境法律实施的监督体系由权力机关的环境法律监督、行政机关的环境法律监督和社会环境法律监督三部分有机结合而成。环境法律监督的体系谢谢
THANKYOU图书馆第三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
目录
CONTENTS0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的概念与特点03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02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图书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第一节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的概念与特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是指为了实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贯彻和落实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由调整特定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环境资源法律规范以及保障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相关管理体制、运行程序所组成的相对完整的体系。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适用对象的特定性。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在规范组成上具有系统性的特点。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基本制度特征图书馆第二节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保障国土空间进行相关合理规划的一套规范体系,是规范对国土空间和资源合理利用、科学划分、充分利用等活动的规定及程序的总称。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原来发展改革部门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部门的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城乡规划及海洋部门的海洋功能区规划的一次重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监测,是指依法从事环境监测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环境中各项要素及其指标或变化进行经常性的监测或长期跟踪测定的科学活动。——创新机制,健全法规。改革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机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多措并举,综合防范。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预防不当干预,规范监测行为,加强部门协作,推进信息公开,形成政策措施合力。——明确责任,强化监管。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排污单位和环境监测机构的责任,加大弄虚作假行为查处力度,严格问责,形成高压震慑态势。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环境标准制度国家为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体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就环境质量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环境监测的方法等其他需要的事项,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批准制定的各种技术指标与规范的总称。生态环境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生态环境基础标准生态环境管理技术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①1969年始创于美国②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规定了这一制度
③1986年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对制度作了具体规定
④1989年颁布《环境保护法》再次确立了这一制度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开始施行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2018年修订发展历程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和自然开发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我国的原创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关系密切,两项制度共同构成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全程管理。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许可证制度有关环境、资源主管部门依据环境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提出申请的单位和个人颁发许可证、资格证书或者执照等文件,允许其从事某项对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活动的法律制度。①整体环境保护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②防治污染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固体废物处置许可证海洋倾废许可证放射性物质使用许可证③防止资源破坏许可证——森林采伐许可证狩猎许可证取水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经济调控制度国家运用经济杠杆刺激或者抑制生产活动或消费活动,以支持生态保护行为、抑制生态破坏行为的法律制度。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区域限批制度当某一地区出现法律规定的严重环保违规情况时,环保部门有权作出暂停审批其新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行政措施的法律制度。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按日计罚制度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企业持续性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行为按日累计计算罚款数额进行处罚的制度。
①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
②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③排放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排放的污染物的;
④违法倾倒危险废物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将依法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向社会公开,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的制度。
促进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知情权、促进政府透明和责任、促进环境治理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公开环境信息,可以实现公众、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区域联合防治制度在划定的跨行政区域的重点区域、流域,区域内的各个行政区域针对污染实行统一的规划、标准、监测以及具体的防治措施的制度。
不定期召开由有关部门和相关地方人民政府参加的专题会议,协调解决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编制重点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规划,明确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污染防治措施及重点治理项目。图书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制度第三节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权属制度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所有权。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是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自然资源使用人或生态受益人在合法利用自然资源或享受生态系统所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人或生态功能提供者支付相应费用的法律制度。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恢复制度为了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求行为人对因其开发利用活动或其他活动所造成的自然资源的破坏,必须采取恢复措施加以补救的法律制度。
设立自然资源恢复制度的目的在于恢复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达到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禁限制度资源法根据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需要,对其进行利用的方式、对象、时间、范围、工具等所作的禁止和限制的制度。
自然资源禁限制度主要有两种分类:
第一类,依自然资源禁限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区分为资源用途的禁限、利用工具的禁限、利用方式的禁限、利用时间的禁限、利用区域的禁限、利用对象的禁限等。
第二类,依自然资源的种类来划分,可以区分为渔事禁限、林事禁限、草原利用禁限、矿事禁限、地事禁限、水事禁限等。谢谢
THANKYOU图书馆第四章
环境法律责任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二、环境民事法律责任主要内容三、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四、环境刑事法律责任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一)环境法中的法律责任1.概念是指违反环境法,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当承担的责任。2.类型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三)环境法律责任分析的原则1.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分别追究原则2.不重复追究的原则3.私法责任主体唯一的原则4.公法责任个人和单位分别追究原则(四)环境法律责任的功能民事责任的目的重在补偿行政责任的目的重在强制刑事责任的目的重在惩罚环境损害的概念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损害”的法理解释德国学者莫姆森通过“差额假说”揭示了“损害”的核心内涵:“损害事件发生后某人在特定时间上的财产数量”与“如果某个损害事件不发生,该人在上述时间点上的数量”之间的差额。这一差额利益“正是”损害赔偿。“差额假说”直接影响了《德国民法典》对“损害”的定义,该法第249条规定:负损害赔偿义务的人,应回复损害发生前的原状。王泽鉴先生也认为,损害“系指权益受侵害时所生的不利益”。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环境损害的概念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鉴于常态化的环境容量利用行为和自然资源利用行为并非以环境损害为目的,它们在提高人类福祉和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对于不突破环境容量的损害行为,人们有义务予以忍受,不得申请损害赔偿。欧盟《环境责任指令》,对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观点来看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损害实施损害赔偿制度,以让实施造成损害风险行为的责任人承担环境污染清理和被损害环境恢复等费用。环境损害VS自然资源损害VS生态环境损害《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将基层管理迫切需要的县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权交由能够有效承接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并定期组织评估。决定应当公布。环境损害的类型《民法典》第1229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第1234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环境损害的类型指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导致人体健康、财产价值或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环境损害人身损害生态环境损害财产损害指因污染环境行为导致人的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造成人体疾病、伤残、死亡或精神状态的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指因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直接造成的财产损毁或价值减少,以及为保护财产免受损失而支出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指由于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的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以及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破坏或损伤。环境损害的特征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1.加害主体的多元性与被害主体的不确定性加害主体的复杂性是指人们无法从行为与结果的一般关系上判定环境损害的具体加害人是谁被害主体的不确定性则是指环境损害范围内被害主体及其被害程度不易确定我国正由单一污染走向复合性污染,污染物质本身具有扩散性,或单一污染源本身不致造成损害,由复数污染源排放的物质混合,或为化学、物理变化,才产生致害物质,被害人欲证明谁为加害人,几无可能。此外,环境损害既可能是受害人自身原因引起,也可能是第三人原因或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如果侵害结果的确定还可以归咎于受害人其他自身因素(如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的话,则更难确定谁是适格的被害主体。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2.侵害行为的行政合法性与追究民事责任的主观无过失性当环境侵害行为造成环境损害并发生纠纷时,加害人常会以造成环境损害的行为已经政府许可因而具有行政上的合法性以及已依法缴纳相关税费等为由推卸责任。3.侵害行为的单一性与构成侵害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在原因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既有一因一果关系,也有多因一果关系。在对环境损害的因果关系的证明方面,由于涉及众多非常复杂的多学科方法以及各种技术分析手段,因此往往对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受害人产生不利影响。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4.侵害结果的广泛性与保护法益的局限性1.对传统法律保护的私益的侵害(倘若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一种私权,那么在我国还包括对全民所有的环境与资源的损害与破坏)2.对环境公益(公众环境权益)的侵害环境物质可以长期蓄积于环境或各种生物体内,停滞于环境中的污染物会不断通过释放、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或者生物放大等作用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持续侵害。从保护受害人权益、实现社会公平的观念出发,必须在环境侵权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中突破侵权责任机制的不合理之处,通过特别法规范对传统侵权行为理论与实践予以修正。环境损害责任构成的特殊性侵权行为法对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确立了加害人必须(1)主观上存在过失、(2)行为具有违法性、(3)有损害后果发生以及(4)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等四个要件。但是污染环境与破坏生态侵权对传统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都有所改变1.私益侵权责任构成无需过失要件,公益侵权则需要过失要件2.违法性的判断以实际损害为准3.环境损害的范围从人身、财产损害扩大到生态环境损害4.因果关系的确定实行推定制(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1.私益侵权责任构成无需过失要件,公益侵权则需要过失要件过失要件1.过失责任的勃兴侵权行为在原则上以故意或过失为成立要件,总体上侵权行为实行过失责任;过失责任之宗旨:非由个人意思发动所产生之损害,毋需负担赔偿责任目的:(1)个人毋需负担不测之损害,以保障私法自治与个人之自由活动;(2)培养个人责任观念,具备预防损害之功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2.无过失责任之生成无过失责任的生成背景:一为意外灾害之扩散性与严重性、二为填补损害之必要损害之危险如分配给受害人,因其未因危险行为而获有利益,不符公平正义及损益同归的原则,而且其损害系因污染源造成危险存在为前提,故有必要填补。因此各国开始将无过失责任适用于可能存在高度危险的科技运用领域之中。无过失责任之证成:(1)危险来源之开启:特定企业,物品或装置所有人,持有人制造了意外灾害危险之来源;(2)控制危险之能力:某种程度上,仅该所有人或持有人拥有控制这些危险的能力;(3)损益同归之原理:获得利益、负担风险,是公平正义的要求,危险持有人或制造者因危险之存在或制造而获有利益;(4)分散责任之可能:企业者虽负担责任,但或由于法律对于损害赔偿设定有一定限度的最高责任,或由于赔偿范围可以估计,可透过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机能与责任保险制度,予以分散;一、环境法律责任概述3.环境私益侵权无过失责任的立法演变1986《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四条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1989《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2009《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020《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不论侵权人有无过错,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人以排污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由主张不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私益侵权责任构成无需过失要件按照环境污染的原因类型,可以将污染环境侵权责任分为物质性污染侵权责任和能量污染侵权责任:物质污染侵权责任包括放射性废物、含病原体废物、有毒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侵权责任;能量污染侵权责任则包括噪声、振动、光、热、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类型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能量型环境侵权是否需要过失要件案例思考沈海俊诉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基本案情:沈海俊系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机械设计院)退休工程师,住该院宿舍。为增加院内暖气管道输送压力,机械设计院在沈海俊的住宅东墙外侧安装了增压泵。2014年,沈海俊认为增压泵影响其休息向法院提起诉讼。后双方达成和解,沈海俊撤回起诉,机械设计院将增压泵移至沈海俊住宅东墙外热交换站的东侧。2015年,沈海俊又以增压泵影响其睡眠、住宅需要零噪声为由,再次诉至法院,要求判令机械设计院停止侵害,拆除产生噪声的增压泵,赔偿其精神损害费1万元。根据沈海俊的申请,法院委托蚌埠市环境监测站对增压泵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沈海俊居住卧室室内噪声所有指标均未超过规定的限值。案例思考沈海俊诉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噪声污染责任纠纷案判决结果: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沈海俊居住卧室室内噪声所有指标均未超过规定的限值,沈海俊关于增压泵在夜间必须是零噪声的诉讼主张没有法律依据。一审法院判决驳回沈海俊的诉讼请求。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一审判决。
典型意义:
与一般环境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同,环境噪声侵权行为人的主观上要有过错,其外观须具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违法性,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因此,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是判断排放行为是否构成噪声污染侵权的依据。经委托鉴定,在增压泵正常工作过程中,沈海俊居住卧室室内噪声并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不构成噪声污染,机械设计院不承担噪声污染侵权责任。本案判决有利于指引公众在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承担一定范围和限度内的容忍义务,衡平各方利益,促进邻里和睦,共同提升生活质量。能量型环境侵权是否需要过失要件能量型环境侵权是否遵循过错责任的两种解释
《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本法所称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法所称噪声污染,是指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或者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能量型环境侵权是否需要过失要件两种解释:1.依据第二款,在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限度之内的噪声排放,根本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环境污染,更谈不上环境污染侵权。若从违法视为过错或违法推定过错的角度而言,环境噪声污染本质上适用过错规则,是一种过错责任。2.依据第二款,噪声只有超过一定的标准之后才会被认定为“污染”。因此相应的噪声排放标准不是认定过错的依据,也不是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使用了不同的归责原则,而是不同的排放行为是否构成“污染”本身存在着不同的标准。当“存在污染行为”已经得到认定的情况下,各种环境侵权适用的应该都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公益侵权责任构成需要过失要件环境公益侵权需要过失要件《民法典》第1234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私益侵权与公益侵权的区别私益侵权公益侵权立法目的维护私主体的个体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被侵权人人身、财产遭受损害的私主体享受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不特定的人,所以必须由适格主体作为代表责任构成危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危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过失要件救济重点对损害的填补修复被损害的生态环境诉讼规则当事人主义,遵循处分原则、辩论原则,法官职权中立职权主义,当事人处分权受到一定限制,裁判方式可以采综合性的解决方案2.违法性判断以实际损害为准2.违法性的判断以实际损害为准违法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行为在形式上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禁止性规范,包括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命令。违法性则是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形式的违法侵害(不法),也包括实质的违法侵害(不当)。一般情况下违法性的判断标准有二:一是被侵害利益的性质、程度;二是侵害行为的实态。前者为客观结果之判断,后者为客观行为之判断。在公害的场合,当对被侵害利益的性质、程度与侵害行为的实态(包含公共性、回避的可能性等)的衡量结果超过了社会生活上可以忍受的限度的话,那么行为即为违法。(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3.环境损害的范围从人身、财产损害扩大到生态环境损害3.环境损害的范围从人身、财产损害扩大到生态环境损害损害即为保护法益所受的不利益,在传统民法上特指原则上可以用金钱来评价的有形损害。其他无形损害诸如非财产上的损害、精神损害及其他财产以外的损害则当有法律规定时才可以赔偿。1980年代,各国环境司法实践将环境损害的范围扩大到污染致有形环境要素(自然资源和动植物)的损失,由于直接计算生态损失较为困难,所以各国环境法律实践均将生态破坏的损失以可以量化为恢复环境质量至污染破坏前状态的治理恢复成本或者相关投入作为损失计算。(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环境损害的数额难以估算治理恢复成本能够明确环境基线损害程度4.因果关系的确定实行推定制4.因果关系的确定实行推定制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的原因与结果的客观联系。在民事诉讼中,因果关系的使用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义务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4.因果关系的确定实行推定制20世纪70年代,日本曾发生过举世瞩目的“四大公害判决案”,诉讼判决为环境损害确立因果关系推定规则及其证明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因果关系推定,是指被害人在无法提供直接证据证明排污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情况下,被害人可以提供因果关系成立的初步证据,对此加害人不能举证否定的,就推定因果关系存在的证明方法。(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4.因果关系的确定实行推定制因果关系理论更新之因:(1)现代科技之发展造成因果关系举证困难。科技化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蕴含者复杂的科学和高深技术、专门知识,被害人受限于本身知识,无法顺利证明行为与其所受之损害有因果关系;证明因果关系存否之方法,加害人较易取得。所以因果关系之转换,系实践公平正义之表现。(2)多种相同或不相同设备或污染源所造成的损害,其经总和性作用或经协和性作用,导致因果关系举证困难,通常呈现出多源头排放、多介质污染、多途径暴露、多受害体损害的复杂面貌。(3)时间上的问题:环境损害赔偿事件,多是设备所有人的设备排放污染物质,经过一段时间才发现环境受到污染,因时间上的迟滞而使因果关系变得模糊不清,造成证明上的困难。(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及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4.因果关系的确定实行推定制我国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意味着受害人不承担任何举证责任。(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最高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被侵权人根据民法典第七编第七章的规定请求赔偿的,应当提供证明以下事实的证据材料:(一)侵权人排放了污染物或者破坏了生态;(二)被侵权人的损害;(三)侵权人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次生污染物、破坏生态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案例思考曲忠全诉山东富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气污染责任纠纷案基本案情:1995年,曲忠全承包一处集体土地种植樱桃。2001年,山东富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海公司)迁至曲忠全樱桃园毗邻处从事铝产品生产加工。2009年4月,曲忠全提起诉讼,请求富海公司停止排放废气,赔偿其损失501万余元。为证明其主张,曲忠全提交了烟台市牟平区公证处勘验笔录、烟台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出具的樱桃叶片氟含量检测报告等证据。后经双方共同选定和取样,一审法院委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对樱桃叶片的氟化物含量予以检测,检测报告表明:距离富海公司厂区越近,樱桃叶片氟化物含量越高。富海公司提供樱桃树叶氟含量检测报告、厂区大气氟化物含量检测报告、烟台市牟平区气象局出具的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的气候情况等证据,拟证明其不存在排污行为,曲忠全樱桃园受到损害系气候原因所致。案例思考曲忠全诉山东富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大气污染责任纠纷案判决结果:
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令富海公司停止排放氟化物,赔偿曲忠全损失204万余元。曲忠全、富海公司均不服提起上诉。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令富海公司赔偿曲忠全224万余元。富海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审查认为,曲忠全提交的公证勘验笔录和检测报告,与相关科普资料、国家标准以及一审法院委托专业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证据相互印证,足以证明曲忠全的樱桃园受到损害,富海公司排污,排污和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已完成举证证明责任。富海公司作为侵权人,其提交的樱桃树叶氟化物含量检测报告中距离厂区越近浓度越低的结论有悖常识;天气原因亦不能否定排污行为和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考虑到确实存在天气恶劣等影响樱桃生产的原因,二审法院酌情判令富海公司对曲忠全的损失承担70%的赔偿责任,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均无不当。4.因果关系的确定实行推定制第一步:由受害方或原告就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作出初步证明,即原告需要提出些表面证据证明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盖然性联系;第二步:法官根据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证明如果可以作出与有关科学无矛盾的说明,即应当推定为因果关系得到了证明;第三步:污染方或被告进行反证。污染方或者被告方要想推翻因果关系的推定,就必须提供高度盖然性的证据。《环境侵权责任纠纷司法解释》第七条污染者举证证明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污染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一)排放的污染物没有造成该损害可能的;
(二)排放的可造成该损害的污染物未到达该损害发生地的;
(三)该损害于排放污染物之前已发生的;(一)环境损害责任的构成承担方式(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一、承担方式《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九)支付违约金;(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一、承担方式依照我国法律规定,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可以分为具有预防性质的排除危害责任和具有事后补偿性质的赔偿损失与恢复原状责任等两大类。《最高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侵权人的诉讼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合理判定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修复生态环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能否诉求赔礼道歉?观点一:作为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之一的“赔礼道歉”主要保护的是“人格权”不受非法侵害。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受害者是环境本身,不存在“人格权”一说。因此,“赔礼道歉”这一责任承担方式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运用会遭遇理论障碍。观点二:赔礼道歉既能弥补公众感情,又对违法企业构成信誉惩罚,“还对侵害人具有自我补偿和道德恢复功能,对社会具有道德整合、法律权威再建功能,具有惩罚和教育功能”,特别适合于公益诉讼(一)排除危害的民事责任排除危害是指停止侵害、排除妨碍和消除危险等要求的民事救济方式的统称。停止侵害: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排除妨碍:主要包括要求被告移除、清除构成环境妨害的物件;消除危险:包括向法院申请禁止从事某种危害环境行为的禁止令;1.基于人格权侵害的排除危害请求权2.基于物权侵害的请求权与不作为请求权及其排除《民法典》第294条: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声、光辐射、电磁辐射等有害物质。(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关于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相邻污染侵害纠纷,不适用本解释。复合污染与连带责任两个以上侵权人分别实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同一损害,部分侵权人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足以造成全部损害,部分侵权人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只造成部分损害,被侵权人请求足以造成全部损害的侵权人与其他侵权人就共同造成的损害部分承担连带责任,并对全部损害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两个以上侵权人分别实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一个侵权人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都不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两个以上侵权人分别实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同一损害,每一个侵权人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都足以造成全部损害,被侵权人请求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复合污染与分割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 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最高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
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对侵权人承担责任的大小,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排放量、危害性,有无排污许可证、是否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否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破坏生态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行为对损害后果所起的作用等因素确定。《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七条两个以上污染者污染环境,污染者承担责任的大小,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等因素确定。(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恢复原状《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行政强制法》第五十条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第五十一条第二款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宁德中院:生态环境部门无权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追索代处置费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宁德市古田生态环境局向一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人陈丁成、陈瑞明偿还代为处置费2781545元。事实和理由:因被告人陈丁成、陈瑞明的犯罪行为导致1000余吨固体废物“铝灰”扬散、流失泄露并污染周边环境,多次要求被告人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置,但被告人未采取任何处置措施,为防止污染扩大,其代为处置共花费2781545元。一审法院认为,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本案宁德市古田生态环境局起诉要求被告人赔偿代为处置费,不是因被告人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其不是本案的被害人,不能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向被告人主张赔偿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第一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裁定: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宁德市古田生态环境局的起诉。4.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生态环境修复的内涵:将生态环境修复到损害前的状态和功能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被侵权人的诉讼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合理判定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修复生态环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十一条被告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具体案情,合理判决被告承担修复生态环境、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1)直接修复和替代修复直接修复:针对受到污染或者破坏的环境介质、生物、生态系统等进行评估并予以原区域、原体的修复。直接修复是责任承担的首要方式。替代修复:替代性修复方式包括同地区异地点、同功能异种类、同质量异数量、同价值异等级等可以使生态环境恢复到受损前的功能、质量和价值的情形。如增殖放流、补种复绿、劳务代偿。(2)自行修复和委托修复委托修复有两种情形:其一,由侵权人自行委托,修复费用由其支付;其二,侵权人未在合理期限内履行修复责任时,国家规定的机关或组织可以委托第三方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目标(1)基线状态指恢复到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未发生时,受影响区域内人体健康、财产和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状态。(2)可接受风险水平指综合考虑科学、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依据危害性和脆弱性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分析等确定的人体健康或生态系统的可容忍的风险水平。基线的确定方法:a)
利用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发生前评估区域近三年内的历史数据确定基线;b)
利用未受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行为影响的相似现场数据确定基线,即“对照区域”数据。“对照区域”应与评估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等具有可比性;c)
利用模型确定基线。可考虑构建环境污染物浓度与种群密度、物种丰度等生态环境损害评价指标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来确定基线;d)
参考环境基准或国家和地方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基线。(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修复责任与修复费用一并判决原则:对于侵权人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以及其不履行修复责任时应当承担的修复费用,应当遵循一并判决的原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人民法院可以在判决被告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确定被告不履行修复义务时应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也可以直接判决被告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如果人民法院仅判决被告修复生态环境,被告在执行过程中怠于履行或者不能履行,使生态环境迟迟不能得到修复,将进一步损害公共利益,且法院不能因此就同一诉再次作出裁判。(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因处置生态环境损害产生的实际损失(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a.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期间损害,指生态环境损害发生至生态环境恢复到基线状态期间,生态环境因其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改变而导致向公众或其他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丧失或减少,即受损生态环境从损害发生到其恢复至基线状态期间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损失量。(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b.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永久性损害,指受损生态环境及其服务难以恢复,其向公众或其它生态系统提供服务能力的完全丧失。(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c.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本项规定的调查是在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行政机关专门开展的调查工作,与行政机关一般行政执法行为要有所区分。(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d.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是指在应急处置行动结束后,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超过基线水平并在一年内难以恢复至基线水平,或者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或应急处置行动产生二次污染对公众健康或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没有完全清楚,继而开展的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所发生的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三款
生态环境修复费用包括制定、实施修复方案的费用,修复期间的监测、监管费用,以及修复完成后的验收费用、修复效果后评估费用等。(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e.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主要包括应急处置费用中的防范性措施费用。应急处置费用,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期间,为减轻或消除对公众健康、公私财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各级政府与相关单位针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所发生的费用。(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f.合理的律师费用及为诉讼支出的其他合理费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2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14条原告请求被告承担合理的律师费以及为诉讼支出的其他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予以支持。环境公益侵权的构成要件(2)环境侵权行为:与环境私益侵权采客观意义上的违法性标准有别,环境公益侵权责任的行为要件采主观意义上的违法性标准,只有“违反国家规定”方可构成,是协调发展原则的体现。《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能够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修复责任。侵权人在期限内未修复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可以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进行修复,所需费用由侵权人负担。《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环境公益侵权的构成要件“违反国家规定”的解读1.“国家规定”首先包括体系化的法律规定《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2.“国家规定”包含国家层面的政策性规定3.“国家规定”包含环境资源领域的国家标准《水污染防治法》第92条饮用水供水单位供水水质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由所在地市、县级人民政府供水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责令停业整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3.环境公益侵权责任请求权的行使主体(1)行政机关如《民事诉讼法》第58条“法律规定的机关”;《海洋环境保护法》第89条“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森林法》第68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122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部门”(2)社会组织如《民事诉讼法》第55条“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环境保护法》进一步细化为:在设区的市级政府民政部门登记,连续从事环境公益活动连续5年且无违法记录的社会组织。(3)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4)国务院授权的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门、机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受国务院委托代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的部门,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环境公益侵权的构成要件(3)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环境侵权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有的污染物具有即时性、扩散性特点,有的环境要素本身具有自净能力,有的损害后果并不是及时出现,而是在污染累积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对于环境公益侵权来说,侵害行为与生态环境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判断,需要因果关系推定理论支撑以及鉴定评估等科学手段的辅助予以确定。(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惩罚性赔偿(4)惩罚性赔偿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条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七条明知产品存在缺陷仍然生产、销售,或者没有依据前条规定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商标法》第63条、《种子法》第73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7、18条也规定了惩罚性赔偿(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应当严格审慎,注重公平公正,依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第三条被侵权人在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中请求惩罚性赔偿的,应当在起诉时明确赔偿数额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被侵权人在生态环境侵权纠纷案件中没有提出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诉讼终结后又基于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事实另行起诉请求惩罚性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四条被侵权人主张侵权人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供证据证明以下事实:(一)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二)侵权人具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故意;(三)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4)惩罚性赔偿责任A.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a)行为要件:违反法律规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典型示例:(一)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
(二)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
(三)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第五条人民法院认定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应当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可以参照规章的规定。(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惩罚性赔偿责任A.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b)主观要件:故意第六条人民法院认定侵权人是否具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故意,应当根据侵权人的职业经历、专业背景或者经营范围,因同一或者同类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情况,以及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方式等因素综合判断。第七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侵权人具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故意:(一)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已被人民法院认定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二)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后拒不执行的;(三)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排污后拒不执行;(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后拒不改正的;(五)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而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六)将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或者倾倒的;(七)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以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八)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禁猎(渔)区、禁猎(渔)期使用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方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九)未取得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或者采取破坏性方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十)其他故意情形。(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惩罚性赔偿责任A.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c)结果要件:造成严重后果
第八条人民法院认定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应当根据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持续时间、地域范围,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判断。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他人死亡、健康严重损害,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严重损害或者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惩罚性赔偿责任B.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数额确定
第九条人民法院确定惩罚性赔偿金数额,应当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人身损害赔偿金、财产损失数额作为计算基数。
第十条人民法院确定惩罚性赔偿金数额,应当综合考虑侵权人的恶意程度、侵权后果的严重程度、侵权人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所获得的利益或者侵权人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及其效果等因素,但一般不超过人身损害赔偿金、财产损失数额的二倍。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已经被行政机关给予罚款或者被人民法院判处罚金,侵权人主张免除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在确定惩罚性赔偿金数额时可以综合考虑。《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4)惩罚性赔偿责任D.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不同观点:(a)既适用于环境私益侵权,又适用于环境公益侵权(b)仅适用于环境私益侵权(c)仅适用于环境公益侵权(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侵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严重后果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4)惩罚性赔偿责任生态环境公益侵权惩罚性赔偿第八条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造成他人死亡、健康严重损害,重大财产损失,生态环境严重损害或者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第十二条
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作为被侵权人代表,请求判令侵权人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前述规定予以处理。但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确定,应当以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数额作为计算基数。(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
(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
(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4)惩罚性赔偿责任D.赔偿顺位第十一条侵权人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应当承担包括惩罚性赔偿在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应当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侵权人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应当承担包括惩罚性赔偿在内的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应当优先用于承担惩罚性赔偿以外的其他责任。(二)环境损害责任的承担私益补偿性赔偿>私益惩罚性赔偿>公益补偿性赔偿>公益惩罚性赔偿>刑事罚金>行政罚款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解释》第三十一条被告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其他民事诉讼中均承担责任,其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义务的,应当先履行其他民事诉讼生效裁判所确定的义务,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5)民用核设施污染事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考物理复习主题单元4第9课时力与运动课件
- 磴口县三完小三年级手工教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 火力发电电焊施工协议
-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广告创意总监租赁合约
- 社会组织复印机租赁协议
- 财务人员绿色办公倡导承诺书
- 农业科技园区招投标申请表
- 生产线设备故障应对规范
- 云南省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2课 探究因特网
- 2022年北京海淀区初三(上)期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消化内镜护士进修汇报
- 湘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2《地球的运动》教案
- 07《车迟国斗法》-《西游记》故事精讲精练
-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3.1《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
- 单位反恐专项经费保障制度
- 前程无忧国企招聘笔试题库
- 2024年全国乡村医生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共420题)
- 2024年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NBT 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