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拓展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拓展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拓展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拓展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拓展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和做臧克家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新课导入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朱自清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泽东名人小故事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成绩为零分,作文也仅仅写了三句时髦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常规,这位考生绝对与青岛大学无缘。不过,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珠的“伯乐”——青岛大学主考官闻一多先生。他当时是青岛大学文学院的院长。闻一多从这三句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非凡的文学潜能,果断予以破格录取。后来的事实证明,闻一多先生果然是慧眼识珠,这位青年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享誉我国诗坛的著名诗人臧克家,也就是本文的作者。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年又写作了本文,介绍了闻先生作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感人事迹。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内容,了解闻一多先生其人。2.关注细节描写,学习闻一多精神品格。3.揣摩精彩语句,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物介绍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代表作有《红烛》《死水》。闻一多(1899—1946)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即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被特务暗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秩序zhì

深宵澎湃

péngpài

心不在焉仰之弥高mí

兀兀穷年wù

群蚁排衙yá迥jiǒng乎不同警报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目不窥园

kuī沥尽心血lì

潜心贯注qián心会神凝níng慷慨淋漓línlí气冲斗dǒu牛昂首挺胸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课文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第一部分(1—7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段)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领起本部分,表现闻一多先生“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对比的写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谦虚谨慎的美德。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围绕这两个方面各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品质?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内容特征材料品质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唐诗杂论》锲而不舍、沥尽心血、严谨治学《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起稿政治传单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言行一致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认真阅读课文1-7段,说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研究典籍的目的——救国(深沉的爱国情感)“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头发凌乱,无暇及此”“饭几乎忘了吃”“睡得很少”研究唐诗的态度——刻苦、锲而不舍“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研究唐诗的态度——一丝不苟、潜心贯注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剪裁得当品味细节,感悟形象认真阅读8-18段,说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什么形象?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深沉爱国情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大勇的献身精神品味细节,感悟形象本文通过什么表达方式,来塑造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

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潜心学术,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敢于为人民讲话,对敌人无所畏惧,是“说了就做”。这反映了闻一多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道路的选择。他的“说”和“做”互相贯通,正是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伟大的爱国者、大勇的志士的体现。思考探究精细研读,品味语言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用典,出自《论语·子罕》,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运用对偶,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自己的老师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想寻找一种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精细研读,品味语言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原本是中医诊病的术语,望诊是第一步。“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看成一个病人。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深宵灯火比喻成伴侣。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出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精细研读,品味语言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用心极专极深,连下楼都没有时间。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说明他用心之专。语言特点“钻探”富有比喻义,形象、含义丰富;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生动形象“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一个“说”字,结合不同语境,表达了不同含义。精炼含蓄语言特点运用四字短语(成语或仿成语特点)结构整齐,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富有音乐美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诗兴不作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迥乎不同一反既往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慷慨淋漓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运用对偶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记叙、描写抒情化,富于情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