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河南省新蔡县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深夜,小强一人走在黑暗的巷子里,自言自语道:“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因一点事耽搁,我来晚了。”张华一边擦汗一边对等候多时的朋友说:“还请见谅。”C.小马提醒小红:“过马路不要玩手机,太危险啦!”小红回应道:“多管闲事!”D.公交车上小雪冲着身边的小伙子吼道:“不要再挤了,我都要被挤成罐头里的沙丁鱼了。”2.(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提供网络搜索服务的企业必须整改是因为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是重要原因。B.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才能,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C.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D.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3.(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亢奋(kāng)斡旋(wò)戛然而止(jiá)B.翩然(piān)缄默(qiān)销声匿迹(nì)C.襁褓(qiǎng)拾级(shè)怒不可遏(è)D.寒噤(jìn)龟裂(gūi)接踵而至(zhǒng)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B.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C.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D.晚上,我在花园里悠闲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5.(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陨石浮躁川流不息怒不可恶B.褪色赋予厉厉在目自圆其说C.指摘震撼名副其实阳奉阴违D.狡辨翰旋世外桃源销声匿迹6.(2分)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鲁迅《社戏》)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清白堂记范仲淹一日,命役徒芟①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②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③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④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⑤其名哉。(节选自范仲淹《清白堂记》)(注释)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g):关锁。③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饵:吃。⑤忝(tiǎn):玷污。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B.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可为官师之规闻之,欣然规往D.饮之若饵白雪皆若空游无所依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表示,限断两处)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8、(3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9、(7分)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A.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B.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C.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经纶世务者,望峰息心。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E.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F.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2)根据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上句或下句。①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②______________,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③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④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同样面对黑暗的社会、艰难的生活,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心态。有的诗人充满入世情怀,比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并不沉浸在居破茅屋的个人痛苦里,而是以天下苍生为念,感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袒露了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有的诗人充满出世精神,比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饮酒(其五)》中吟唱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阅历与读书赵迎辉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到:“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风,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变得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常常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①其实,现代的很多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东西,都蕴含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因子。以此来观照,现代通缉令中就有着古代通缉令的影子。我们可以从现藏于甘肃博物馆的一件简册中窥见古代通缉令的真貌。②中国考古工作者曾从两万余枚居延汉简中发现一件《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的简册。《甘露二年丞相御史书》是由朝廷丞相与御史府共同签署的文件,记述了汉宣帝刘询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张掖郡地方执行朝廷通缉在逃要犯命令的情况。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通缉令。③我国古代通缉令的内容与现今基本相同,包含疑犯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及流窜的时间和地点等。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通缉令上都会附上疑犯的画像。在现代,办案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照片和监控视频来抓捕疑犯。而在古代,犯人的画像只能由官府画师描绘出来。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通缉令上有画像的人。《东周列国志》记载:“平王悉从起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伍子胥因此急白了头,也正因白了头才蒙混过关。④古代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画得最好的是宫廷画师,负责给皇帝或皇亲国戚画像。相较来说,衙门的画师就显得很不专业,出于务实的考虑,画师会将疑犯的某些特征画得很突出,甚至很夸张。官府要在各处交通要道张贴疑犯画像,因此需要通过临摹、复制来制作大量的画像。这样一来,画像就与本人的相貌出入很大。可是,官府成功抓捕疑犯的概率却很高。这究竟是为何?其实,这一切得益于古代的保甲制度。⑤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实行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它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汉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唐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北宋时,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朝时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清代时,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民国时期,十进位的保甲制最终形成,即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十保以上为乡镇。这种对百姓严密控制的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连保连坐”制度就能实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人犯法,全保的人都要受到牵连。外地的疑犯跑到当地,当地人要及时举报,否则会受到惩处。⑥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发明了“照身帖”,发展到后来,便是“路引”等。这是类似于现在身份证的一种东西,里面包含有古人的各种信息,这对流动人口有一定的管理作用。《东周列国志》中记载:“店主索照身之帖,鞅辞无有。今朝教育收集;店主曰:‘商君之法,不许收留无帖之人,犯者并斩!吾不敢留。’”由此可以看出,一旦疑犯逃到外地,拿不出有效的身份证明,便会被官府收押。⑦此外,为了有效缉捕疑犯,官府还会进行悬赏。据《续资治通鉴》记载:“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意思是,告诉全国,如有人能检举、告发杀人犯的,给予五万钱奖赏。对于疑犯,是检举揭发受到奖赏,还是隐瞒包庇受到惩罚?何去何从,孰轻孰重,百姓自然会有选择。⑧正是有了这些制度,通缉令上的画像像不像已经不重要了。1.文章以“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为题,有何作用?2.第②段中,“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通缉令。”句中“迄今为止”能否删去?为什么?3.我国古代通缉令的内容与现今相比,有哪些异同?4.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5.第⑧段“这些制度”,具体指文中的哪些制度?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请你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傅雷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_________,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________,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________,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13、(5分)(题文)综合性学习。清明节,在我们传统文化里,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祭奠亲人,缅怀英烈。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在今年的清明节,我们阳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摄制组先后在湘鄂赣边区红军烈士墓林和仙岛湖两地取景,现场直播阳新清明风俗和大好时光。(活动报道)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准备为此次活动写一则报道,请你补全报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酬英雄壮志。(参观学习)学校准备组织年级50位同学,由李亮老师带队,到位于阳新龙港镇的“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请你以学校(用xx中学代替)的名义写一封介绍信。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宣传)阳新革命老区近年来的发展目新月异,假设你是某校八(1)班的班长,为了让本班同学欣赏到大美阳新,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这些年来我们阳新所取得的成就。你打算采用怎样的活动向他们展示昵?请想出三个具体的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写作任务。题一:人生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请以“收获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三个妇女在打井水,一位老人坐在井边石头上休息。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好的歌喉。”另一个妇女说。第三个妇女默不作声。“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两个邻居问她。“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说,“我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说着,她们用桶装满了水,提着走了。老人也跟着她们走去。她们走走停停,她们手臂疼痛,水也溅了出来……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一个翻着斤斗,他母亲露出欣赏的神色;另一个孩子像夜莺一般欢唱着,他母亲听得眉开眼笑;第三个跑到母亲跟前,从她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第一个妇女和第二个妇女一起问老人:“喂,怎么样?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呵,他们在哪?”老人答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孩子啊!”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题分析】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指未能遇到贤明的君主,与“光线暗看不见人”语境不符;C.小红的回应很不礼貌;D.小雪的语气过于生硬,容易引起他人反感。故选B。2、B【解题分析】
A.句式冗杂,删去“是因为”或“是重要原因”;C.缺少主语,删去“随着”;D.语意不明,“他”改为“李瑞”或“宋宇航”。故选B。3、C【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亢奋(kāng)-(kàng);B.缄默(qiān)-(jiān);C.正确;D.龟裂(gūi)-(jūn)。故答案为C。4、D【解题分析】
D.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与“灯灭”这一语境不符。故选D。5、C【解题分析】
A.怒不可恶-遏;B.厉厉在目-历历;C.正确;D.狡辨-辩;翰旋-斡;故选C。6、A【解题分析】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中的“似乎”不是比喻词,“似乎”这里是“隐约”的意思,所以这个句子不是比喻句。故选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D2.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3.(看到)这泉水清澈又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4.“嘉泉”的特点是水清味甘、水深而多、冬暖夏凉。作者详写“嘉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也是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铺垫。【解题分析】1.A坏/厌恶。B于是,就/竟,竟然。C楷模、榜样/计划。D都是“好像”。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故停顿为: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甚:很。绠:提水。竭:尽。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的议论做铺垫。【题目点拨】译文:有一天,我命令衙役清除杂草开辟成平地,(发现)中间有一口废弃的水井。于是立刻喊来工匠清理出井中的淤泥,观察这口井的好坏,(工匠)说:“是好泉啊。”于是就将井口关闭,使水中杂质沉淀。三天之后取水,看到这泉水清澈又白净,品尝井水,(味道)十分甘甜,水深有一丈多,提水没有穷尽。酷暑的时候饮用,就像是吃白雪一样,品尝着像薄冰一样的泉水,冰冷爽口。在寒冬时节,遇上有太阳的日子,这泉水又如同阳春三月,一片温热。这眼泉水或许是雨水降落、云气蒸腾,上下醇厚,浑然一体,大概是山泽相通,与名源相互呼应吧。我又邀请了嘉宾,用建溪、日注、卧龙、云门等地的名茶试这里的泉水,果然甘甜滋润,品尝之后,让人心旷神怡。我喜爱它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楷模。于是就在这里修建一座厅堂,叫“清白堂”,又在厅堂的旁边修建一座亭子,叫“清白亭”。希望我居住在这座厅堂,登上这座亭子的时候,没有玷污它的名声。8、1.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点出送别地点,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2.李白与友人的依依借别之情,感情真挚热烈而又豁达乐观。【解题分析】1.考查对诗歌句子的理解。描绘诗句画面,就是要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描绘句子画面,力求语言生动形象。2.考查对诗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末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9、(1)B、D(2)①不知天上宫阙②秋色连波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不畏浮云遮望眼(3)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默写,能熟练的背诵并准确的默写,不出现错别字.对于一些理解性的背诵默写的诗句要理解原句,还要知道句子的象征意义,延伸意义,知道用于哪种意境之中。A应是“无为在歧路”;B正确;C应是“窥谷忘反”;D正确;E应是“零丁洋里叹零丁”;F应是“何事长向别时圆”。故选:BD。(2)①不知天上宫阙(重点词:阙);②秋色连波;③皆若空游无所依(重点词:依);④不畏浮云遮望眼(重点词:遮)。(3)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词:庇);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点词:篱)。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力,(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爱。(意对即可)2.①指出“阅力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语。4.第②段。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解题分析】1.试题分析: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这里学生应对中心论点进行归纳。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作为议论文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体特征具体加答。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二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学生了解议论文中论据的类型以及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分析时,结合具体语境来阐述论据所起的具体作用。答题方法::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此处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1、1.以“古代通绷令缚人有术”为题既点明了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不能删。“迄今为止”是到现在为止,起限制作用,准确地说明了,这是根据现在考古学家研究得出的结果。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同:都包含疑犯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及流窜的时间和地点等,都会附上疑犯的画像。异:在现代,办案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照片和监控视频来抓捕疑犯;而在古代,犯人的画像只能由官府画师描绘出来。4.举例子。通过举伍子胥因画像才蒙混过关的例子,说明古代与现代通缉令的不同之处。5.保甲制度,“连保连坐”制度,“照身贴”(“路引”)以及官府悬赏等制度。【解题分析】1.考查标题的作用。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古代通绷令缚人有术”为题从内容上看,点明了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从语言上看,与一般说明文标题不同,新颖别致,制造悬念,能引起读者关注,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迄今为止”本义:从古至今,是一个时段。目前为止,到现在为止。也可表达为至今为止。语境义: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通缉令是根据现在考古学家研究得出的结果。去掉后显然绝对化,不符实际情况。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3.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也是对文章相关信息的提取。如可提取第3段“我国古代通缉令的内容与现今基本相同,包含疑犯姓名、性别、年龄、体貌特征及流窜的时间和地点等。但不论古代还是现代,通缉令上都会附上疑犯的画像”,“在现代,办案人员可以通过电子照片和监控视频来抓捕疑犯。而在古代,犯人的画像只能由官府画师描绘出来”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4.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通缉令上有画像的人。《东周列国志》记载:‘平王悉从起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隘十分紧急。’伍子胥因此急白了头,也正因白了头才蒙混过关”一句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古代与现代通缉令的不同之处,也说明了“而在古代,犯人的画像只能由官府画师描绘出来”“通缉令上都会附上疑犯的画像”的观点。举例子是指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读者理解,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5.考查对文章要点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后,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答案区域是作答的关键。如第⑧段“这些制度”,具体所指的就是上文第5段的保甲制度和“连保连坐”制度,第6段“照身贴”制度,第7段官府悬赏等制度等。【题目点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严谨,气馁,尊严【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积累。《傅雷家书》是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的汇编。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13、(1)如:祭无名烈士(2)介绍信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兹介绍我校李亮老师带领学生50人,前往贵馆参观学习,请接洽。此致敬礼XX学校(盖章)2018年4月5日(3)办一期以“大美阳新”为主题的黑板报;举办一次以“大美阳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举行一次以“大美阳新”为话题的作文竞赛活动等。【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此题给出了题目的下联,注意要符合“酬英雄壮志”的结构特点,也就是整体上是个动宾结构。还要注意是“缅怀英烈”的内容。(2)写介绍信。在公文纸正中的地方写“介绍信”三个字,字要比正文大些。联系单位“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标题下一行顶格写。正文部分写清被介绍人的姓名、身份、人数。接洽事项和向接洽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希望。最后可写上“请接洽”、“请予协助”、“此致敬礼”等语。右下角写本单位名称和写信日期(分两行写),加盖公章。(3)活动方案的主题“大美阳新”已经给定,我们只要围绕给定的主题设计具体的活动即可。切忌偏离主题。活动方式内容要有可操作性。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网络或直接到公共场所进行“大美阳新”宣传,可以以学校或班级、小组、个人为单位,举办一次以“大美阳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收获自信莎士比亚曾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杭州二手房买卖的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司机雇佣协议
- 二零二五饭堂伙食承包经营合同
- 事业单位聘用员工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渔业承包合同书范例
- 二零二五五保老人入敬老院协议合同书范例
- 二零二五股权协议转让合同
- 健身预售合同样本
- 新编-会员卡管理制度
- 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基础知识填空+专项复习题
- 2023版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化学)
- 机械基础 第2版全书电子教案
- 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的因素及对策
- 人教版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2第二册-Unit4-Reading-and-Thinking-课件
-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
- GPS施工放样测量记录表
- DBJ∕T45-099-2020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龙湖地产]薪酬体系报告(全部图表说明)
- 主动脉夹层护理查房-PPT课件
- 零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