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杜甫诗五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近忧国忧民的杜甫

1可编辑ppt杜甫诗五首2可编辑ppt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20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10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凤翔。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4年,写诗240余首。他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杜甫(712---770)3可编辑ppt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杜甫诞生1250周年》邮票4可编辑ppt创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这首诗即是困居长安时所作,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5可编辑ppt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6可编辑ppt月夜—註解【注释】①鄜州:现陕西省富县。②云鬟:妇女的鬓发。③清辉:指月光。④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7可编辑ppt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设想妻子望月怀人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远远想起家中可怜的小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二:儿女不理解望月思亲的母亲8可编辑ppt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诗人发挥想象,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的头发,清冷的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

9可编辑ppt月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这首诗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10可编辑ppt总结:

这首诗借望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以“月”为线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将“独看”和“双照”作为全诗诗眼。“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11可编辑ppt

哀江头杜甫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草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12可编辑ppt

这首诗为至德二载(757)春,杜甫陷贼长安时作。曲江为唐时游赏胜地,唐玄宗与杨贵妃常游幸于此。今玄宗奔蜀,杨妃缢死,诗人身陷贼中,旧地重游,抚今追昔,哀思有感,遂作此诗。诗写作者春日潜行曲江而感玄宗与杨妃生离死别之事,着力突出一个

字。“哀”创作背景13可编辑ppt围绕“哀”,全诗分三层展开:第一层,长安沦陷后曲江衰败凄凉的景象。第二层,昔日游苑之盛与杨贵妃的恃宠豪奢。第三层,乐极而生悲和诗人在巨变前的哀思.第二层是用追叙的手法(忆)写。表面上是写昔日之“乐”,但“乐”中含哀,以乐衬哀,倍增其哀。第三层从往昔跌回现实,今昔对比,写时代变幻的深哀巨痛,抒自己的哀思,以无情衬有情,哀国家之多难,愤叛军之猖獗。深悲巨痛,彻人心肺。哀乐关乎国运。14可编辑ppt

吞声哭:不出声地哭,饮泣。潜行:因在叛军管辖之下,只好偷偷地走到这里。曲江:地名又叫曲江池,是人工挖的屈曲湖池。 为谁绿:国家破亡,连草木都失去了故主。

生颜色:万物生辉。第一人:最得宠的人。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古代君臣不同辇。此句指贵妃之受宠超出常规。

正坠双飞翼:或亦暗寓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马嵬驿之变。

15可编辑ppt

明眸皓齿四句写安史乱起,玄宗奔蜀,路经马嵬驿,禁卫军逼迫玄宗缢杀杨贵妃,最终生死两隔。清渭:渭水清澄,流经马嵬驿南。杨贵妃即葬于渭水之滨。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玄宗入蜀所经之地。

臆:胸襟。人生总有情,触景伤情终极:穷尽。这句说,然而花草无知,年年依旧,岂有穷尽。

胡骑:指叛军的骑兵。欲往城南:杜甫这时住在城南,天已黄昏,应回住处。望城北:北望官军所在之地,盼望早日收复长安。当时肃宗在灵武,地处长安之北。16可编辑ppt

--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今日的“游人”!行人哭,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

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冷落,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含蕴无穷,不愧是文章圣手!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17可编辑ppt

--“千门”,极言宫殿之多,说明昔日的繁华。而着一“锁”字,便把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萧条冷落并摆在一起,巧妙地构成了今昔对比。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细柳新蒲”,景物是很美的。岸上是依依袅袅的柳丝,水中是抽芽返青的新蒲。“为谁绿”三字陡然一转,以乐景反衬哀恸,一是说江山换了主人,二是说没有游人,无限伤心,无限凄凉,大有使人肝肠寸断的笔力。18可编辑ppt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自大明宫筑复道夹城,直抵曲江芙蓉苑。玄宗和后妃公主经常通过夹城去曲江游赏。“苑中万物生颜色”一句,写出御驾游苑的豪华奢侈,明珠宝器映照得花木生辉。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具体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游苑的情景。“同辇随君”,事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游于后宫,曾想与班婕妤同辇载。班婕妤拒绝了,汉成帝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唐明皇做出来了;被班婕妤拒绝了的事,杨贵妃正干得自鸣得意。这就清楚地说明,唐玄宗不是“贤君”,而是“末主”。19可编辑ppt历史知识知一点: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20可编辑ppt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通过写“才人”来写杨贵妃。“才人”是宫中的女官,她们戎装侍卫,身骑以黄金为嚼口笼头的白马,射猎禽兽。侍从豪华如此,那“昭阳殿里第一人”的妃子、那拥有大唐江山的帝王该是何等景象啊!才人们仰射高空,正好射中比翼双飞的鸟。可惜,这精湛的技艺不是去用来维护天下的太平和国家的统一,却仅仅是为了博得杨贵妃的粲然“一笑”。这些帝王后妃们哪里想得到,这种放纵的生活,却正是他们亲手种下的祸乱根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只是荔枝来。

——杜牧21可编辑ppt

——“明眸皓齿”照应“一笑正坠双飞翼”的“笑”字,把杨贵妃“笑”时的情态补足,生动而自然。“血污游魂”点出了杨贵妃遭变横死。长安失陷,身为游魂亦“归不得”,他们自作自受,结局何等凄惨!杨贵妃埋葬在渭水之滨的马嵬,唐玄宗却经由剑阁深入山路崎岖的蜀道,死生异路,彼此音容渺茫。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诗人运用这鲜明而又巧妙的对照,指出了他们纵乐无度与大祸临头的因果关系。22可编辑ppt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泪洒胸襟;大自然是无情的,它不随人世的变化而变化,花自开谢水自流,永无尽期。这是以无情反衬有情,而更见情深。

——最后两句,用行为动作描写来体现他感慨的深沉和思绪的迷惘烦乱。“黄昏胡骑尘满城”一句,把高压恐怖的气氛推向顶点,使开头的“吞声哭”、“潜行”有了着落。黄昏来临,为防备人民的反抗,叛军纷纷出动,以致尘土飞扬,笼罩了整个长安城。

本来就忧愤交迫的诗人,这时就更加心如火焚,他想回到长安城南的住处,却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烦意乱竟到了不辨南北的程度,充分而形象地揭示诗人内心的巨大哀恸。23可编辑ppt[点评]

这首诗与《春望》同时作于至德二年(757)春。诗人抚今追昔,痛感玄宗君臣行乐无度,以致酿成国破家亡的悲剧。诗人先从曲江景象的变化写起,再由杨氏的娇宠和惨死,道出国家灭亡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杨玉环既有谴责,又寄予哀怜。最后表达平叛的愿望。

哀江头,哀杨妃也,哀玄宗也,哀国破之痛也。全诗词婉而雅,意深而微,讽而含情,极尽开阖变化之妙。历代评家颇重此诗含蓄蕴藉的批评风格,如《杜诗说》云:“此诗半露半含,若悲若讽。天宝之乱,实杨氏为祸阶。杜公身事明皇,既不可直陈,又不敢曲讳,如此用笔,浅深极为合宜。”24可编辑ppt又呈吴郎

25可编辑ppt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任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26可编辑ppt写诗背景

大历二年(767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成都西郊瀼西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住,就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这位亲戚一来就在草堂周围插上篱笆,禁止外人打枣。老妇人跑来向杜甫诉苦,杜甫就写下了这首诗来劝告吴郎。27可编辑ppt1、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不但自己任她扑枣:“堂前扑枣任西邻”,还劝吴郎不要插上篱笆不让老妇人打枣:“便插疏篱却任真”,艰难岁月,大家要互敬互爱。2、诗的尾联“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忧国忧民,他想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以至痛心流泪。3、对吴郎,他也不是横加指责,而是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措词委婉,入情入理28可编辑ppt书面练习

陕西有民歌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就《又呈吴郎》这首诗分析说明。29可编辑ppt30可编辑ppt蜀相31可编辑ppt诵读提示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之后写的,但诗题不作《题成都武侯祠》而作《蜀相》,是因为诗的主旨是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读时须把握感伤、叹惋的基调。32可编辑ppt诗句赏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何处寻:口气急切,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追慕锦官城:现四川成都。柏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盛。以苍松翠柏直茂盛暗含人们对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种肃穆、安谧的气氛。自春色:独自展现春色,写出春草茂盛之态。

空好音:写游人稀少,鸟儿鸣声婉转,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进一步写丞相祠堂幽静的环境,表达诗人追怀诸葛亮的寂寞之心。33可编辑ppt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三顾茅庐,定天下计(东连孙权,北拒曹操,西取四川)2、辅助刘备开创蜀汉。3、辅助后主刘禅巩固帝业深沉叹惋感伤

称颂崇敬仰慕

雄才大略忠心报国宏伟业绩“长使”即“永远使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

六出祈山,九伐中原,身死五丈原。34可编辑ppt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怀抱,唱出了普天下壮志难酬者的心声。一千多年来,这个名句震撼着千千万万志士仁人的心。宋朝抗金名将宗泽临终前诵读了这两个诗句,又大呼三声“渡河”,才离开了人世。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无限怀念,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和惋惜之情。这两句苍凉悲壮,千古名句。35可编辑ppt小结:本诗题目为蜀相,却直写诸葛亮。景中含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其间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伟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诗人对自己不能拯时济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遗憾。36可编辑ppt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忧患联系起来,把对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色相映衬,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37可编辑ppt岳阳楼图片38可编辑ppt【赏析】

首联以登楼能偿宿愿为喜。“昔闻”指诗人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到处歌舞升平。闻洞庭之名,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而诗人也到了暮年,历尽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9可编辑ppt登岳陽樓—赏析颔联赞颂洞庭湖的波涛浩荡,气势磅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开了吴楚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中一般。

只10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壮阔相同而心情各异。40可编辑ppt登岳陽樓—赏析颈联亲朋音信皆无,自己寄居一叶扁舟。(沉郁之叹)不是登临的喜悦,而是寄托着怀才不遇、漂泊天涯之感。尾联凭栏遥望北方,忧国忧民。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41可编辑ppt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42可编辑ppt比较赏析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