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届课内文言文选择专练(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选必上课内文言文选择专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类
1.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温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远得道者多助
C.迩之事父不足以事父母
D.敏于事而慎于言回虽不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不知乱之所自起臣子之不孝君父
C.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D.此何也当察乱何自起
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B.自贼者也贼:偷窃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发端
D.足以保四海保:安定
5.下列句子为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文胜质则史
D.如礼何
6.下列对课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认为卑贱。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译文: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知道的人就不会感到迷惑,仁德的人就不会忧愁,勇敢的人就没有畏惧。
D.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译文:要获得知识,关键在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就知道了。
7.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累:积累
C.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
D.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申屠蟠字子龙,陈留外黄人也,少有名节。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外黄令梁配欲论杀玉。蟠时年十五,为诸生,进谏曰:“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配善其言,乃为谳,得减死论。乡人称之。蟠父母卒,哀毁思慕,不饮酒食肉十余年。遂隐居学治京氏《易》严氏《春秋》小戴《礼》,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始与济阴王子居同在太学,子居病困,以身托蟠。蟠即步负其丧,至济阴,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从事义之,为符传护送蟠,蟠不肯,投传于地而去。事毕,还家。前后凡蒲车特征,皆不就。年七十四,以寿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同县缑氏女玉为父报仇B.足以感无耻之孙
C.遇司隶从事于河、巩之间D.为符传护送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矜者不长矜:怜惜②剖之以为瓢以为:认为
③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之:的④人而不仁,如礼何而:如果
⑤天下归仁焉归:回归⑥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
⑦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鼓励⑧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买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⑥⑦D.④⑦⑧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虑而后能得物格而后知至
C.欲治其国者其孰能讥之乎
D.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
B.千里之行复众人之所过
C.贼其君者也不失其所者久
D.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矜者不长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C.凿户牖以为室
客得之,以说吴王
D.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13.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B.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C.天下归仁焉归:归属。
D.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质胜文则野文:文章
B.致知在格物格:推究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根本
D.譬如为山为:堆积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
B.故亏父而自利亏:伤害
C.具此而已矣具:全部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解
16.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定语后置句)
B.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判断句)
C.皆起不相爱。(状语后置句)
D.当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句)
1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攻:治疗
②故亏兄而自利亏:使受损失
③君之不慈臣慈:慈爱
④盗爱其室室:家
⑤犹有大夫之相乱家家:家庭
⑥具此而已矣具:完备,齐全
⑦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施:实行
⑧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劝阻
A.①④B.③⑥C.②⑦D.⑤⑧
1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
1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B.小子何莫学夫《诗》
C.仁以为己任D.可谓好学也已
20.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A.游于赤壁之下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D.甚矣,汝之不惠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必知乱之所自起B.虽父之不慈子
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D.故大夫之相乱家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
B.千里之行复众人之所过
C.当其无不失其所者久
D.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师不必贤于弟子B.在止于至善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良曰:“长于臣。”
2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从事B.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侍奉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求取D.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赠送
2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而:但是
B.小人喻于利喻:明白
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D.文胜质则史史:虚饰
26.下列对《论语》中的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效法有道德的且为人正直的人,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B.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与仁德同在,在流离困顿的时候也必须与仁德同在。
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要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忧自己不了解别人。
D.朋友数,斯疏矣。
对待朋友,如果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27.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
A.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B.知皆扩而充之矣
C.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28.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忧其瓠落无所容B.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9.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
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惯使千年柘。
A.①钓鱼②射箭③织布④划船B.①织布②射箭③钓鱼④划船
C.①钓鱼②划船③织布④射箭D.①织布②划船③钓鱼④射箭
3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当察乱何自起D.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3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道:宗旨、原则
B.知止而后有定定:志向坚定不移
C.安而后能虑虑:思虑精详
D.虑而后能得得:心得、收获
3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对内)《诗》可以兴,可以观(激发人的感情)
B.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的样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尽头)
C.客得之,以说吴王(取悦)常以几成而败之(接近)
D.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赠送,给予)虽父之不慈子(虽然)
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给予,赠送。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买。
C.客得之,以说吴王说:同“悦”,取悦。
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恐惧)
B.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伤害)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政令)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充实)
3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亏兄而自利
A.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B.朝闻道,夕死可矣
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D.虽父之不慈子
36.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则小子何述焉无乃尔是过与
B.绘事后素子服景伯以告子贡丘不与易也
C.八佾舞于庭志于道其何伤于日月乎
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贤哉,回也
37.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B.可谓好学也已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
38.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用法的一项是()
A.不知疾之所自起B.焉能治之
C.国与国不相攻D.兄之不慈弟
3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B.或不免于洴澼
C.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D.君子生非异也
40.下列句子中完全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近文章,砥厉廉隅不过数金
B.有故事,宜许之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胜人者有力
C.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臣子之不孝君父跨者不行
D.可谓好学也已吾为其无用而掊之闻流言不信
4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强行者有志强:强迫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③恻隐之心,仁之端端:萌芽
④具此而已矣具:完备
⑤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
⑥自伐者无功伐:讨伐
⑦虑而后能得得:处事合宜
⑧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忍耐
A.①④⑦B.②③⑧C.①⑥⑧D.③⑤⑦
42.选出对下面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亲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
B.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C.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使人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
D.大学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在于到达善良之地。
4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无欲速,无见小利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D.若火之始然
44.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①敏:机敏②慎:谨慎
B.质胜文则野①文:华美、文采②野:不受拘束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喻:比喻②利:利益
D.迩之事父①迩:近②事:侍奉
45.下列各选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目的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回归
C.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于是
D.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家:家庭
4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B.《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47.下列各句,不是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苟以天下之大B.可谓好学也已
C.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士不可以不弘毅
4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A.夫子固拙于用大矣B.不贵难得之货
C.吴王使之将D.其坚不能自举也
4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B.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D.乃入见。问:“何以战?”察乱何自起
50.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子自爱,不爱父B.贼爱其身,不爱人
C.凌万顷之茫然D.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5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归:回归
B.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出售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D.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伐:夸耀
5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之:结构助词,的
B.在止于至善在:介词,在于
C.定而后能静而:连词,表顺承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连词,来,表目的
53.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见贤思齐焉③不贵难得之货④其坚不能自举也
⑤虽父之不慈子⑥故贼人以利其身⑦能不龟手一也⑧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⑨不足以事父母
A.①②/③⑤⑥/④/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⑧/⑦/⑥⑨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⑨D.①/②④/③⑤/⑥⑧⑨/⑦
5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攻:治疗
B.君之不慈臣慈:慈爱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恶:怎么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劝说
5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②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B.①剖之以为瓢②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渔父莞尔而笑
D.①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5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
B.任重而道远道:道路
C.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纠正
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省:反省,检查
5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曰:请问其目目:目的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C.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砸破、击破
58.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见者不明②其脆易泮③小学而大遗④学不学
⑤上决浮云,下绝地纪⑥赢粮而景从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③①④/⑤/⑥
59.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如“三十辐,共一毂”。辐辏,是指人或物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聚集,也作“辐凑”。
B.敬称用来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五石之瓠》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中的“子”和“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的“夫子”都是敬称,译为“您”。
C.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60.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客得之,以说吴王D.当察乱自何起,起不相爱
61.下面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合称“四书”。
B.金,货币单位。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斤为一金。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C.“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诗、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D.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是儒、法、道、墨四家。
6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等观点。
B.《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墨家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
C.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前者强调“亲亲”“尊尊”的等级差别,后者主张“爱”没有等级差别。
D.《周礼》中曾记录“邦”和“国”的区别,“大曰邦,小曰国”;而“家”指卿大夫的封地。
6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在止于至善
③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④先正其心
⑤先诚其意
⑥必先苦其心
⑦南征北战
A.①④/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
6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与越人水战
B.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左右欲刃相如
65.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号称显学。
B.家、国,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而周天子对所属周朝的疆域叫作“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这么由来。
C.室,是堂内的供人居住寝卧的房间。古人房屋内部,前叫堂,堂后以墙隔开,后部中央叫室,室的东西两侧叫房。引申泛指居室。
D.子,“子墨子”的称谓中第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墨子)的尊称。
6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治乱者何独不然非不呺然大也
B.不知乱之所自起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故亏父而自利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D.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B.木兰当户织
C.当是时也D.安步以当车
6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
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交:结交。“内”,同“纳”。
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
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
69.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虽父之不慈子B.故亏父而自利
C.盗爱其室,不爱异室D.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7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葳。故笔法超绝。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寓意处全无迹相B.盖脱胎于诸子
C.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D.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7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攻:治疗
B.当察乱何自起当:应当
C.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具:完备、齐全
D.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鼓励
7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执者失之B.故有之以为利
C.为者败之D.民之从事
7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民之从事
B.死而不亡者寿/人而不仁,如礼何?
C.故有道者不处/知足者富
D.为之于未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B.就有道而正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75.下列对《孟子》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由不忍人之心推出“行不忍人之政”,以情感为基础,推出理性结论,影响深远。
B.虽然孟子周游列国受到礼遇,但他的政治主张却被讥为“迂阔”,其政治理想未能实现,所以其在晚年时和孔子一样退而著述。
C.《孟子》原本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
D.《孟子》《论语》都属于以记言为主的语体文,但后者气势磅礴,前者简约含蓄。
7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窃以为过矣
B.恶施不孝交相恶则乱
C.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D.不知乱之所自起起不相爱
7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而:连词,表转折,却。
B.文胜质则史则:连词,表承接,就,那么。
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者:代词,……的人。
D.如礼何如:对,把。
78.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者不彰彰:彰显
自伐者无功伐:夸耀
B.复众人之所过复:重复
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
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
D.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
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
7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能攻之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B.必知疾之所自起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之家若其家
D.亏臣而自利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8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子曰:“知者不惑……”B.若火之始然
C.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8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亏父而自利
A.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B.故贼人以利其身
C.自见者不明D.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8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君臣父子皆能孝慈B.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
C.大夫各爱其家D.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
8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坚不能自举也举:拿起
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
D.客得之,以说吴王说:说服
8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的一项是()
A.知者不惑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8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察乱何自起当:尝试。
B.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家:家室。
C.交相恶则乱恶:憎恨。
D.具此而己矣具:完备,齐全。
8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A.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D.君子喻于义
87.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8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恶得不禁恶而劝爱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C.子自爱,不爱父D.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89.下列有关文言句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乱者何独不然
宾语前置句,应为“治乱者独不然何”
B.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C.当察乱何自起
宾语前置句,应为“当察乱自何起”
D.子自爱,不爱父
宾语前置句,应为“子爱自,不爱父”
90.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冬,与越人水战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B.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其坚不能自举也
C.①自是者不彰②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
D.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②其未兆易谋
9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B.故贼人以利其身
C.当察乱何自起
D.故天下兼相爱则治
9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问其目其恕乎
B.知者不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大学之道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93.以下对课文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石之瓠》中,惠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庄子的理论比作大瓠,认为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毫无用处,否定了庄子的学说。
B.《兼爱》中墨子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治病,要找准根源,这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用语浅显,反复论说,这与墨家的受众群体有关。
C.《苏武传》有“于序事中寓论断”的特点:“卫律劝降”多用贬抑之语,表述对卫律的不齿;“李陵劝降”多用委婉之语,表述对李陵的同情。
D.《五代史伶官传序》由“伶官”这一细微的角度切入,纵说盛衰之理;在开篇否认了天命的因素,认为国家盛衰的道理全在于人事。
9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归:称许
B.文质彬彬,然而君子彬彬:指气质文雅、从容的样子
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
D.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虑:用绳结缀
95.以下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起于累土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不龟手之药其脆易泮
C.知者不惑若火之使然
D.非不呺然大也当察乱自何起
9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尧舜其犹病诸B.问知
C.举直错诸枉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9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质胜文则野译文: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
B.非恶其声而然译文: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C.复众人之所过译文:回复众人所犯的过错。
D.知止而后有定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
9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恐惧)
B.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伤害)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这)
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充实)
99.下列各项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克己复礼克:约束天下归仁焉归:归附
B.自矜者不长矜:夸耀强行者有志强:勉强
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客得之,以说吴王说:通“悦”取悦
D.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需要不可以不劝爱人者劝:勉励
10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彰明
B.知止而后有定知:知道
C.定而后能静静:心不妄动
D.安而后能虑虑:忧虑
参考解析:
1.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用法的能力。
D.“其”理解为“它”错误。“其”应是“大概”之意,表推测的语气。
句意:大概是“恕”字吧?
故选D。
2.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同“智”,智慧、聪明;/懂得、知道。
B.路程、路途;/道义、正道。
C.二者均为动词,侍奉。
D.勤勉;/聪慧。
故选C。
3.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焉”,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于是就”;第二个“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B.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第一个“以”,介词,“把”的意思;第二个“以”,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D.第一个“何”,疑问代词,“为什么”的意思;第二个“何”,疑问代词,“哪里”的意思。
故选B。
4.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贼:伤害。句意:是自己伤害自己。
故选B。
5.B
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理解能力。
A项,判断句,“为”表判断。
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C项,判断句,“则”表判断。
D项,固定句,“如……何”。
故选B。
6.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贼”,伤害;“自贼”,宾语前置句,贼自,伤害自己。句意: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己伤害自己。
C.“知”同“智”,智慧。句意: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D.“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句意:要获得知识,关键在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
故选B。
7.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累”,通“垒”,堆积。句意为“九层的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
故选B。
8.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报仇:采取行动来打击仇敌。古今同义。
B.无耻:不顾羞耻,不知羞耻。古今同义。
C.从事:古义,官名;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古今异义。
D.护送:陪同前往使免遭意外(多指用武装保护)。古今同义。
故选C。
9.C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
①“矜”:夸耀。句意: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②“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句意:把它剖开做成瓢。
③词义准确。句意: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④词义准确。句意: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
⑤“归”:称赞,称许。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
⑥词义准确。句意: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
⑦词义准确。句意: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恶行而鼓励善行呢?
⑧“鬻”:卖。句意: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③④⑥⑦正确。
故选C。
10.B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之:助词,的/代词,它。
B.而:都作连词,都表承接关系。
C.其;代词,他的/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D.以:连词,无实义/介词,用,把。
故选B。
11.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却,但”。句意:肉体死亡但精神仍在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
B.“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句意:走很长的路。/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C.“其”都是代词,可译为“他,他的”。句意: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一个人不把他精神的住所弄丢了才能长久。
D.“以”:介词,用,拿,把。/介词,因为。句意: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故选D。
1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指大葫芦。
C.介词,把;介词,凭借。
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故选D。
13.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归:称赞,称许。句意: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有仁德。
故选C。
14.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文”指华美、文采,整句的意思是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
故选A。
15.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意思是“怎么可以不禁止恶行而鼓励善行呢”,“劝”,鼓励。
故选D。
16.A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
A项,“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句意: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也”表判断。所以该句应为判断句,不是定语后置句。
故选A。
17.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⑤“犹有大夫之相乱家”翻译为“仍然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故“家”翻译为“卿大夫的封地”;
⑧“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翻译为“又怎么可以不禁止恶行而鼓励善行呢?”故“劝”翻译为“鼓励”。
故选D。
18.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有了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B.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句意: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然后知于忧患生。句意:这样以后知道在忧患中生存。
故选A。
19.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平地”,古义:平整土地;今义:表面平坦的土地。句意: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
B.“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句意: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
C.“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句意:把实现仁德当作是自己的任务。
D.好学:喜欢学习,热爱学习。古今义相同。句意: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故选D。
20.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识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游于赤壁之下”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于赤壁之下游”;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判断句,“……也”表判断;
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该是“为何”;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
故选B。
2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句意:虽然父亲对儿子不慈爱。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句意:天下的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之:结构助词,的。
D.句意:所以大夫相互侵害家族。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故选C。
2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却”。
B.“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C.“其”都是代词,可译为“它,它的”。
D.“以”:介词,用,拿,把/介词,因为。
故选D。
23.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比。
B.介词,达到。
C.介词,比。
D.介词,比。
故选B。
24.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事”,付诸行动,实践。句意: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实践这句话的内容(让我按这话去做吧)!
B.句意:往近了说,可以用来侍奉父母;往远了说,可以用来侍奉君主报效国家。事,侍奉。
C.句意:不是想要在乡邻朋友中求取声誉的原因。要,求取。
D.句意: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贻,赠送。
故选A。
25.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表假设,如果。句意: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
故选A。
26.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就”,接近、靠近;“正”,匡正。句意: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故选A。
27.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人有这四种发端。
A.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B.代词,代前文的“四端”。句意: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C.结构助词,的。句意: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D.代词,代“治天下”。句意:治理天下将是很容易的事。
故选A。
28.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D.“龟”,通“皲”,皮肤冻裂。
故选D。
29.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出自宋朝无名氏的《九张机》,根据“千丝万缕相萦系”,对应的应该是“织布”,排除AC两项。
②“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出自北宋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渔家傲》,根据“轻桡”“短棹”可判断出所写的运动是划船。排除B项。
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出自明朝解缙的《无题》,根据“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可判断出该句所写的运动是“钓鱼”。
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惯使千年柘”出自明代徐祯卿《观田魏二廷尉射歌》,其中“千年柘”是指弓箭,结合“百步”,可以推断此句是写射箭。
故选D。
30.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
B.判断句,“此亦……也”表判断。句意:这也是天下人所说的混乱。
C.宾语前置句,“何自”是“自何”的倒装。句意:尝试着考察乱起源于何处。
D.判断句,“故……者,此也”表判断。句意:所以墨子说,不能不去鼓励爱别人,其实道理也就是在这里。
故选C。
31.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D.“得”,应译作“处事合宜”。
故选D。
32.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内,同“纳”,结交;解释错误。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
兴,激发人的感情;解释正确。句意: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
B.然,同“燃”,燃烧;解释错误。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就像泉水刚刚开始流出。
端,开始;解释错误。句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D.贻,赠送,给予;解释正确。句意:“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
虽,表假设的连词,即使;解释错误。句意: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
故选C。
33.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B.鬻:卖。句意:现在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
故选B。
34.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政”,政治。句意: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故选C。
35.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句意:所以会不惜损害兄长的利益,来让自己获利。
A.“贵”:意动用法,以……为贵,稀罕,看重。句意: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常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B.“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句意:在早上明白做人的道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了。
C.“齐”:使动用法,使……整齐。句意: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D.“慈”:形容词动用,慈爱,爱护。句意: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
故选C。
36.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均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分别为:毋以吾也/则小子述何焉/无乃过尔与。
B.均为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分别为:绘事后(于)素/子服景伯以(之)告子贡/丘不与(之)易也。
C.三句的句式分别为:状语后置句,八佾于庭舞/非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其于日月何伤乎。
D.均为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分别为:吾不复梦见周公久矣/夫子之说君子也,惜乎/回也,贤哉。
故选C。
37.D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A.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B.省略句,应该是“可谓(之)好学也已”;
C.倒装句,“自省”应为“省自”;
D.不是特殊句式。
故选D。
38.D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活用类型的能力。
D.“慈”,形容词用作动词,“慈”本是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要活用为动词,慈爱。
其他三个选项没有词类活用。
故选D。
39.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通假字的能力。
A.“龟”同“皲”,皮肤冻裂。句意:宋国有一个擅长制作让手不皲裂的药的人。
B.“”同“纩”,丝绵絮。句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
C.无通假字。句意: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
D.“生”同“性”,资质秉性。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故选C。
40.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前进。
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多读圣贤之书,以磨练自己的品行气节。
古今异义,“金”:古义,金属总称,特指铜;今义,特指黄金。句意:不超过几金。
B.古今异义,“故事”:古义,先例;今义,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句意:有先例,应该答应他们。
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人有了是非之心,便是智慧的开端。
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
C.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还是扭曲杞柳树的本性来做成杯盘?
古今异义。“臣子”:古义,大臣和儿子;今义:大臣。句意:当臣子的不孝君王,当儿子的不孝父亲
古今异义。“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句意: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
D.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这就可以说是喜欢学习的了。
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砸碎了。
没有古今异义词。句意:也不会因为听见流言而不相信对方。
故选D。
41.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
①错误。“强”,坚持;句意: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②正确。句意: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③正确。句意: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④正确。句意:天下混乱的事情,全都是这个原因。
⑤正确。句意: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⑥错误。“伐”,夸耀;句意: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绩。
⑦正确。句意: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⑧错误。“忍”,狠心对待;句意:人人都有不忍心看到别人(受苦)的心。
①⑥⑧错误。
故选C。
42.B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此句中判断的点首先在“明明德”,第一个“明”在此处应为动词词性,意为“发扬、弘扬”,据此可排除C项;
第二个判断的关键点为“止于至善”,此句应为状语后置,正常句式应该是“于至善止”,“至善”应是一种最高境界,所以此句子应翻译为“到最高境界‘至善’才停止”,由此可排除AD两项。
故选B。
43.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内”同“纳”,结交;
B.“无”同“毋”,不要;
D.“然”同“燃”,燃烧。
故选C。
44.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句意: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①敏:勤勉。
B.句意: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②野:粗野、鄙俗。
C.句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①喻:知晓,明白。
D.句意:近可以事奉父母。
故选D。
45.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句意: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目,条目、细则。
B.句意:一天做到约束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你仁德。归,称赞。
C.句意: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于是才能对它进行治理。焉,于是。
D.句意:即使是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家,封地。
故选C。
46.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B.“十分喜爱,铭记在心”错。以宝玉叛逆的个性,不可能喜欢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么俗的对联。原文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由此可见他不喜欢这两句。
故选B。
47.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苟以大天下”。句意:如果凭借偌大国家。
B.省略句兼判断句,应该是“可谓(之)好学也已”。句意:可以说他是好学了。
C.宾语前置句,“自省”应为“省自”。句意: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D.不是特殊句式。句意: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定。
故选D。
48.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中,“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
A.“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大的东西。句意: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
B.“贵”,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句意:不把稀罕的东西视作珍奇的宝贝。
C.“将”,名词活用为动词,率领。句意:吴王派他率军作战。
D.“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句意: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故选C。
49.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则”,连词,表承接,译为“就”;第二个“则”,连词,“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句意:不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乱。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句意: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
B.第一个“焉”,连词,于是;第二个“焉”,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句意:必定会知道混乱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乱。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句意: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安下罗网坑害百姓的做法呢?
C.第一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第二个“之”,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它。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句意:当臣子的不孝君王,当儿子的不孝父亲,这就是乱道。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句意: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D.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什么,哪里。
“乃入见。问:‘何以战?’”句意: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察此何自起”句意:考察乱象起源于什么地方。
故选D。
50.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A.自爱,古义:只爱自己;今义:指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
B.爱人,古义:爱惜别人;今义:爱慕的人、恋爱的对象或婚姻对象。
C.茫然,古义:辽阔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D.其国:古今同义,他自己的国家。
故选D。
51.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A.句意: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归,称赞。
故选A。
52.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以:介词,把,表方式、手段。句意:人人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
故选D。
53.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句意:早上得知真理,在晚上死去也未尝不可。
②“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句意: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③“贵”,形容词意动,以……为贵。句意:不以难得的东西为贵重之物。
④“坚”,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程度。句意: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⑤“慈”,形容词作动词,慈爱。句意:即使父亲不慈爱孩子。
⑥“贼”,名词作动词,伤害。句意:所以伤害别人以求对自己有利。
⑦“一”,数词作形容词,一样的。句意: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一样的。
⑧“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句意: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
⑨“事”,名词作动词,侍奉。句意: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
综上,①名词作状语,②④形容词作名词,③⑤形容词作动词,⑥⑧⑨名词作动词,⑦数词作形容词。
故选D。
54.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劝”,鼓励。
故选D。
55.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对于”/介词,“在”。句意: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
B.介词,“把”/连词,“用来”。句意:剖开它把它做成瓢。/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
C.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句意: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渔父听了,微微一笑。
D.均为结构助词,“的”。句意:宋国有一个擅长制作让手不皲裂的药的人。/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
故选D。
56.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为: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敏:勤勉,快速。
故选A。
57.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目,条目。句意: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
故选A。
58.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①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察。
②脆: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脆弱的时候。
③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④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
⑤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⑥景:名词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故选C。
59.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D.“……‘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错误。古代“跬”指跨一脚。
故选D。
60.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没有通假字。句意: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
B.“内”,通“纳”,接纳,结交。句意: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
C.“说”,通“悦”,取悦,讨好。句意: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
D.“当”,通“尝”,尝试。句意:我曾试着考察起源于何处,认为就是起源于人和人的不相爱。
故选A。
61.C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包括礼、乐、诗、御、书、数”错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故选C。
62.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错误,《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B错误。
故选B。
63.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①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
②善:形容词作名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③④⑤⑥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
齐,使……整齐有序;
正,使……端正;
诚,使……真诚、无私;
苦,使……受苦。
⑦南、北,名词作状语,向南,向北。
故选C。
64.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A.名词作状语,在水上。句意:与越人在水上作战。
B.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句意: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
C.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句意: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D.名词活用作动词,杀。句意:秦王身边的侍从要杀相如。
故选A。
65.B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家’,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国’”错误,各诸侯封地称之为“国”,卿、士大夫的封地称之为“家”。
故选B。
66.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然:代词,这样;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
B.两个“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D.焉:连词,于是;疑问代词,哪里。
故选B。
67.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两者相抵。
B.对着。
C.与例句均意为“在”。
D.当作。
故选C。
68.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般文言实词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D.“然:……的样子”错。“然”,同“燃”,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故选D。
69.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A.慈,形容词用作动词,慈爱。
B.利,使动用法,使……得利。
C.盗,动词作名词,小偷。
D.“孝慈”,对上孝敬,对下慈爱。没有活用。
故选D。
70.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语的能力。
A.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句意:(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古今意思相同。
B.脱胎:指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产生;句意: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古今意思相同。
C.自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句意: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古今意思相同。
D.粉饰:古义是修饰;今义是涂饰表面,掩盖污点或缺点;句意: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故选D。
参考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71.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当:应当”错误,“当察乱何自起”的意思是:我曾试着考察起源于什么地方。所以“当”同“尝”,“尝试”的意思。B错误。
故选B。
72.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A.“之”:助词,无意义。句意:把持天下,把它据为己有的,也必定失去。
B.“之”:代词,代指车子、器皿、屋室之类的东西。句意: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之类的东西,能够给人带来便利。
C.“之”:助词,无意义。句意:凭主观意愿施为的,必定失败。
D.“之”:助词,无意义。句意:人们从事事业。
故选B。
73.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它,指天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不译。
B.转折连词,却;假设连词,如果。
C.代词,……的人。
D.介词,在;介词,从。
故选C。
74.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词类活用的能力。
A.句意: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
B.句意: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匡正自己的缺点。正:形容词作动词,匡正、端正。
C.句意: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无词类活用。
D.句意: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故选C。
75.D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但后者气势磅礴,前者简约含蓄”错,应是后者简约含蓄,前者气势磅礴。
故选D。
76.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窃”,偷窃;第二个“窃”,私下里。
B.第一个“恶”相当于“何”,“怎么”;第二个“恶”,厌恶。
C.第一个“攻”,治疗;第二个“攻”,攻击。
D.两个“起”都译为“起源”。
故选D。
77.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连词,表假设,如果。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
B.句意: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C.句意:具有仁德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具有勇气的人不会感到畏惧。
D.句意:把礼怎么办?
故选A。
78.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复,补救。
故选B。
79.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焉”,兼词,于是,如此;第二个“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B.两个“所”均为动词前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起指代作用。
C.第一个“若”,如果;第二个“若”,像。
D.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接,第二个“而”,连词,表并列。
故选B。
80.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通假字现象的能力。
A.“知”同“智”,智慧;
B.“然”同“燃”,燃烧;
C.“内”同“纳”,结交。
故选D。
81.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例句:亏,使动用法,使……受损失。
A.盗,动词作名词,小偷。
B.贼,名词作动词,伤害。
C.明,形容词作动词,明察。
D.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利。
例句与D项都是使动用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626建材、家具、家电电商平台建设项目
- 2024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经营合同
- 2024股权补偿协议范本
- 2025年度主播与直播平台合作分成协议3篇
- 福建省南平市莒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 2024棉花种子种植基地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2024版:北京企业经营托管协议3篇
- 2024版空压机短期租赁合同
- 2024跨国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合同
- 2023年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英语Unit7How many stars does each group have(含答案)
- 光伏安装施工合同范本
- 北京邮电大学《数学物理方法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无锡市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总结(3篇)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纸箱类检测讲解
- 设计阶段的HAZOP总体分析
- 202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 螺纹及紧固件基础知识
- 滴滴打车项目融资计划书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