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西学东渐,是指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是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的接受。?西学东渐?林那么徐、魏源洋务派〔洋务运动〕维新派〔戊戌变法〕革命派〔辛亥革命〕激进民主主义者〔新文化运动〕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归纳开眼看世界的背景:

材料一:“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

材料三:“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材料四一.“开眼看世界”⑴鸦片战争前,程朱理学禁锢着思想;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1.背景:⑵鸦片战争中,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林那么徐、魏源等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⑶西方资本主义崛起——侵略扩张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林那么徐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各国律例》《四洲志》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魏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一.“开眼看世界”3.评价:⑴积极影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⑵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1.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开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清朝统治合作探究A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局部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A.统治集团中顽固势力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3、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作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陈世镕;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澧;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天演论》C、《新潮》D、《青年杂志》AB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①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②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2.含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强调以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主张学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3.提出者:4.口号:5.目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挽救清统治:剿发捻,勤远略合作探究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材料中的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洋务派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西方科技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顽固派的阻挠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6.实践: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立三支海军;培育人才,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7.评价:积极影响:局限: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只学技术,未触动封建旧制度。8.失败标志及原因原因:列强的破坏;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标志:甲午战败合作探究:“师夷长技以制夷”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异同:同: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统治。异:(1)学习西方目的不同:前者:重在抵抗外侮;后者:重在镇压农民起义;(2)结果不同:前者:没有付诸实践;后者:付诸实践,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4、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表达出张之洞主张A.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B.竭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C.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开展D.倡导西学,适应了时代开展的需要合作探究AB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郑观应的观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2、维新思想的开展——康梁维新思想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维新变法思想的开展历程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三.维新变法思想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年代〕的主张:背景:①洋务运动的展开;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政治: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经济:开展工商业,进行商战文化:办学校,学习西方科技王韬、郑观应等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产生局限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根底2.维新思想的开展〔19世纪90年代初〕:政治根底:经济根底:思想根底:阶级根底:实践根底: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开展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开展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运动结合材料分析三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

“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根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保卫自由的一种手段。“他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马克思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性质:目的:败因:教训:作用:思想启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进运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改进道路在近代中国社会行不通

鸦片战争后:资产阶级——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民族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学习西方与探索救亡道路相结合小结地主阶级甲午中日战争后:林、魏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合作探究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法擅其权,大小官员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

6.请问此人的主张是A.加强君主专制B.建立皇族内阁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7.此人应当属于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顽固派BC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