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2010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卷)考研真题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卷)考研真题

2012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卷)考研真题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卷)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卷)考研真题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卷)考研真题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9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卷)考研真题

2010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卷)考研真题

附文字版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科学发展观

4思想路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6国体

7依法治国

8和谐社会

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

实现了哪些重大突破和创新?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一?

5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继承和发展。

2请给共同富裕下一定义,并根据给定的定义谈谈如何实现共同富

裕?

2011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卷)考研真题

2012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毛泽东思想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政党

4依法治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思想路线

7世界多极化

8党的执政能力

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为什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2试述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毛泽东思想

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

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

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即新民主

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

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这些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宝贵精神财富。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政党

答:政党在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

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

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建立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性质相适应。

4依法治国

答: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

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

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6思想路线

答:思想路线,也叫政治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

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

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世界多极化

答: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

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

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

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

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8党的执政能力

答: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具体来说,就是党提出和

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

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

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的本领。

二、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

间。这种长期性,是由历史前提、现实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决定

的。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原来

处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

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

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

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

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

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

不发达阶段。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但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

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

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

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

有广泛的影响。这表明,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力

有了高度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出现,在人类进入21世纪时,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使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更具艰巨性和复杂

性,我们必须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

的物质技术基础,而在这之前,我国只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

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

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

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3)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

实现具体化;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

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3为什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

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

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

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

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著追求。实现祖国完全统

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

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

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

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

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

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答: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是因为:

(1)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

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

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

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统一战线仍然

是无产阶级政党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改革事业发

展的重要力量。

(3)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

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

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

我们要永远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认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民

族工作、宗教工作和侨务工作,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

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使统一战线在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现祖国完全统一和发展对外友好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为什么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说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因为: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

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恢复和重

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重要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党的思

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然而,如果不解放思

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

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

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

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

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做到解放思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邓小平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答:(1)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

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并且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

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

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我国

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由于社

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充分展开,各种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毛泽东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作最一般的概括。

(2)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

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

要内容有:

①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

展。

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③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④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

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并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

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

之路。

2试述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意义。

答: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主要表现

为:

(1)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

一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

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

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

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

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

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

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

作。

(4)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

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因

此,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

标。

2013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卷)考研真题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卷)考研真题

2015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卷)考研真题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卷)考研真题

2017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附文字版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5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6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

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

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

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

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

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

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

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

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

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与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

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缓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

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

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

合专政。与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

容。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

之义。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

主主义经济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

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这

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新民主主

义的国家制度下,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

得发展的便利,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

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

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

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

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

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

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其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

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

的方向。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答: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

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的基本国情,运用马

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

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建设规

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

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

应,不能急于求成。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

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社会

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使公民的民

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种制度和法

律不能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变。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

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须大力发扬党内

民主,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避免少数人说了算、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

关起门来搞建设。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历史总是在继承和超越中前进的。资本主义

的出现,开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要全盘否定和抛弃资本主

义创造的一切成果,也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同资本主义发生任何联

系。相反,社会主义要体现出相对资本主义的优势并最终战胜资本主

义,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

实现路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

义。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充分发挥我

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

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

系。治理国家,制度起到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作用,但没有有效

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同时,又不能把国家治理体

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同起来,不是国家治理体系越完善,国家治理能力

就越强。必须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把两者当作一个

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通过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通过提高

国家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

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是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

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

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

5如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答: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

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

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措施主要有:

(1)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稳妥应对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坚决维护

国家的领土主权。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

交工作布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

一律平等,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

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

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夯实国家关系

发展社会基础。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

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4)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增强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

力,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强化涉外法律服

务,深化司法领域国际合作,完善我国司法协助体制,加强反腐败国际

合作,积极参与执法安全国际合作。

(5)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

文化等对外合作的各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

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

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

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

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

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

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厚植执政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尤其需要我们坚

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着眼问题解决,党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全面从严治党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

党的自身建设,一直以“从严”作为管党治党的基本方针。可以说,党的

历史就是一部从严治党史。全面从严治党是着眼于解决自身存在突出问

题的需要。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与国内外形势发展

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思

想作风、能力素质,都还有着不小差距。全面从严治党也是对世界政党

建设规律的借鉴。

(3)把握国内国际大局,取得新的伟大斗争胜利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仍处

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阶段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

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

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需要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的伟大斗争。要夺取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

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

①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

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

要求。“富强”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主要是政治领域的

目标和要求,“文明”主要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这三个方面的

目标和要求,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统一。

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问题,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

问题,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

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

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③“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

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

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

主义的奋斗精神。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确定,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得出的科学判断,是党

在新时期实现的最根本的拨乱反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

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

来,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

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

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

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及发展

①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

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

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党的基本路线在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把“和

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提出“为把

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不仅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

国”,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

标。

2试述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

答:(1)“四个全面”的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

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标志着我们跨过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

下的重要发展阶段。全面小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更全面的

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

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

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②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在总目

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

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强调要紧紧围

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

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

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

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

近平强调,这个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

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

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④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全面”是

基础。体现为管党治党对象全覆盖、领域全范围、责任全担负,人人、

处处、时时纳入其中,无一例外。“严”是关键。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全

面从严治党讲认真,就是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

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治”是要害。坚持标本兼治,以猛药

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拔“烂树”、

治“病树”、正“歪树”。

(2)“四个全面”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

战略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基本

保障。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

一致、辩证统一。“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

贯通、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关联递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全面深

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

战略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保障、基本支撑。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

保障,全面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改革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根本途径,党的领导则是实现改革发展目标的根

本保证。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816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卷)考研真题及详解

附文字版试题:

一、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4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做的两个阶段安

排?

5中国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各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

经进入了新时代?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新时期为

什么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

一、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

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虽形成于不同的历

史时期,面对着不同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

①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系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它们都致力于探索不断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的道路。

②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出

发,它们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

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唯一宗旨。

③从马克思主义坚持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这一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出发,它们都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信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因此,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

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

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

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

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

基础上的新发展。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

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

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是发

展着的实践,新的实践又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不断

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进行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课题和其

产生的土壤。

①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

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是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②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

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20世纪

70年代以后,时代主题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

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现

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在科

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中,逐步将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治军的新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而创

立出来的。

④党的十六大以来,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

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

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

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

⑤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在科学研判国

际国内环境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高度,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

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

问题,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方面工作紧密相连,既有理论高度,更具实

践价值,将指导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

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

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

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

真正坚持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

重要标志。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

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

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

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其具

体内容: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

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

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

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

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

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总

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

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具体措施有: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

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

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

其田”,以扫除封建的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发展农民的

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

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

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

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

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

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

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

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有

益于社会向前发展。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

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

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

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

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

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

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

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

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

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

的方向。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

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

的经验,同时也遭受过重大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

在社会主义改造还未结束时,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然而,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缺乏深刻认识,没有能够完全搞清

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没有完全摆脱苏联模

式的影响,采取了一些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政策和措施,导致我

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遭遇严重曲折。

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

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

问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生产力。

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

据此提出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但这

些认识并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

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

应,不能急于求成。

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全党全国人

民都有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一方面极大地

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急躁冒进、急

于求成的倾向,忽视了各项经济计划、经济政策、经济措施的科学论证

和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经济效果,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

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制定了宪法,颁布了一

系列法律,建立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

利。但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经验不足,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

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认识上也不是完全清楚,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了

很多违背人民民主的现象。

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

强社会主义法制。大力发展人民民主,确保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

利发展的政治保证。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指

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刚刚建立,党和国

家的领导制度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受当时苏联高度集中的

政治体制的影响,加之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党的民

主集中制和党的集体领导制度一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实践证明,无产阶级政党在执政以后,必须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

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通过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历史总是在继承和超越中前进的。资本主义

的出现,开创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代,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要全盘否定和抛弃资本主

义创造的一切成果,也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同资本主义发生任何联

系。相反,社会主义要体现出相对资本主义的优势并最终战胜资本主

义,必须大胆借鉴和吸收包括资本主义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为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借鉴。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

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并准备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

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

4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所做的两个阶段安

排?

答:推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和追求的奋

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

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把我们党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

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到2035年完成。到那时,我国经

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

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

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

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

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

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

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

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

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

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两个阶段”的战略

安排明确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目标和路线图。

(2)“两个阶段”战略安排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党的面

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

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①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了历史性转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面

对新矛盾,必然要求我国的发展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

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中最高

位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

②进入新时代完成新任务,必然要开启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

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处在重大历史关头,如何

谋划后30年发展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傲

人成就也为后30年的具体战略部署提供了物质实践基础。党的十九大高

瞻远瞩,勇挑时代重任,通过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

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及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的精神及时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战

略安排。

(3)“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规律的新探索

“两个阶段”是在新时代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的新总结、新认识。

①“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

展。从邓小平提出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到习近平“两个阶段”战略安

排时隔30年,这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一直在波澜壮阔中砥砺前

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不仅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

而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原先定义中增添了“美丽”的特殊含

义,不仅完善和对接了“五位一体”总布局,而且充分展示了新发展理念

下中国经济发展更为注重效益、质量、环保的新要求。由此可见,习近

平“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深化了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的建设规

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道路的艰辛探索。

②“两个阶段”战略安排是实践的需要、历史的必然,成为新的历史条件

下中国人民全面加速实现现代化的愿景和奋斗目标,既展现了中国共产

党人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又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人实事求是、勇于进取的精神追求;既是工作安排,又是庄严承

诺;既是宣言书,又是集结令。它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厘

清了思路,规划了步骤,明确了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吹响了号

角。完成这两个阶段目标之时,中国社会的面貌将焕然一新,不仅完全

实现了小康,而且全面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

的理想将得以实现。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两个阶段”战

略部署,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永不懈怠的

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5中国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答: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

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

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而不是其他性质的文

化,这是在文化性质方面具有的内在规定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不断坚

定文化自信。我们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

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

性。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

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文化自信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①我们要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和繁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的坚实根基。

②我们必须以建设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

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3)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通过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培养

大量创新型人才。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发展需求部署

创新链,完善科技有效支撑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

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

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

主体,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

③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

总结推广相关试点政策,积极研究制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

新体系建设有关政策措施。

④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强化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立足国际科技

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实际,在开放合作中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和科

技实力。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色,从社会主义社

会实际出发。

①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

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

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

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国民素质。

②发展文化产业,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

发展,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

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力。

③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

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文化期待。加强

文化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

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

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文化软

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

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

①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②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注重国家形象

塑造,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③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

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提

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形

于中”“发于外”。

综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结合当今时代条件,深刻把握文化

发展趋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

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各是什么?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

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

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是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1)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战略思想作出过系统阐释。他指出,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

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本质也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

福。

①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有三个层面:国家、民族、人民。从国家层面看,

中国梦就是强国梦。中国要成为强大的现代化国家,赢得世界认同,并

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主导力量。从民族层面看,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

梦。中华民族要对人类发展作出更大、更多、更重要的贡献。从人民层

面看,中国梦就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每

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

时,实现中国梦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上述三个层面是把国家、民族

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而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

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②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

目标实际就是中国梦在现时代的具象化。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

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是全体中华儿女坚

定不移、代代相传的信念。我们曾经辉煌,也曾经衰落,实现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是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

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③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与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梦想

相一致,是开放、包容、共享的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及“一带

一路”倡议就是中国梦的国际表达。

(2)“三位一体”:“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①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要发展

中国、稳定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

情,党的十八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即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布局是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而为完成这五个

方面的宏伟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

治党,从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障。

②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实现中国梦,不仅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物质基础,也要求我们

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牢固的精神框架做支撑,没有人民精神上的

团结以及道德准则的一致,所有一切美好的设想就只能停留在口号里。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

基,但它必须与时代融合才能为现时代的人们所接受。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体现了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紧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