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名词大全_第1页
美术名词大全_第2页
美术名词大全_第3页
美术名词大全_第4页
美术名词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斗彩:

先用青花颜料在胎底上勾出纹样的轮廓,再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

然后在青花轮廓线间填色,后加温烧彩,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

的艺术效果。

2、青铜器

以铜为主加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器具。主要产于夏商周三代。

3、联珠纹

是在团纹的四周边饰以若干小圆圈,如同联珠而得名。

4、彩陶

答: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

案和动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

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5、仕女画

答: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

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

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6、刺绣

是用绣针引彩线,按预先设计好的花纹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锈迹构成花纹

图案的一种工艺制作,俗称“绣花”。

7、马踏匈奴

答: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

征骡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

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8、画像石

答: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

术价值很高。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9、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中国画术语。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

从水中出来。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

节奏感。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10、昭陵六骏

答:唐太宗陵墓前浮雕。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

露紫、拳毛朝、白蹄乌、特勒骤、青雅、什伐赤。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

驰等动态,风姿英武。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11>帛画

答: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人物造型带有风俗

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代表有战国楚墓的

《人物龙凤帛画》、长安马王堆汉墓帛画等。

12、彩塑

以黏土加上纤维物、河沙、水,揉和成的胶泥为材质,在木制的骨架上进行

形体塑造,阴干后填缝、打磨,再着色描绘的作品称彩塑。

13、本生故事

是指佛教经典中把印度民间流传的种种舍己助人的行善故事,附会成佛主释

迦牟尼前生前世的事迹。

14、唐三彩

答:中国唐代多彩铅质釉陶产品的概称。流行于盛唐武则天至中唐开元、天

宝时期。三彩釉以白、黄、绿三种釉色为主,也有少量蓝釉或黑釉。殉葬的

俑和驼、马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5、浙派

答:明代山水画流派之一。明初至武宗嘉靖时最为盛行。该派承继南宋院体,

取法于李唐、马远、夏圭,多作斧劈皴,行笔有顿挫,形成水墨苍劲一体。

代表画家有戴进、吴伟等。

16、积墨法

就是要一层层把墨色累积到画面上,而且要分清层次、分清笔道,做到“墨不

碍色,色不碍墨,处处虚显,非失涂泽”

17、年画

是一种运用木板彩色套印在纸上的,可以直接粘贴墙壁上供人们欣赏的绘画。

18、洞窟壁画

答:欧洲史前时期画于洞窟壁上的绘画作品,其中也包括泥塑和浮雕。表现

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而写实。代表者是法国的拉斯科和西班牙的阿

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19、金字塔

答:埃及古王国法老的陵墓,因其方锥形与中国汉字"金''字相似,故称。其

中间经历了一个从长方形石墓到梯形金字塔的演变过程。它具有庞大的体积

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画家村论坛

20、巴洛克艺术

答: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包含有奇形怪状、矫揉造作之意。无论是建

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点神秘

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

21、立体主义

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7年产生于法国。该派要求从画家的主观意

念中,打破物象的自然形态,再进行重新的组合、装配。代表人物有毕加索、

勃拉克等。

22、汉谟拉比法典浮雕

答:汉谟拉比建立巴比伦王国,并颁布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

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浮雕刻画了汉谟拉比王肃立在太阳神的宝座前,

听他口授法典。神的威严和王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宗教

的虔诚和严肃。

23、威尼斯画派

答: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派之一。该派受人文主义影响,

题材愈益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征是对色彩的崇尚、对人体美的赞颂和对自

然风景的生动描绘。代表画家有乔尔乔内、提香等。

24、巴比松画派

答:19世纪中叶法国写实主义画派,因枫丹白露森林区的巴比松村而得名。

该派画家厌恶都市生活、向往回归和赞颂大自然,采取“对景写生”的方式,

再现自然景色,作品流露出率真、质朴之情。代表画家有卢梭、杜比尼等。

25、野兽主义

答:西方现代美术流派之一。1905年产生于法国。该派画家不满于如实地描

绘对象的传统画法,更多地追求自我体验和表现上的单纯化、概括性,注重

表达对象的内在精神。代表人物有马蒂斯、鲁奥等。

26>岩画

答:指绘制或凿雕于山岩、洞穴内壁上的远古绘画品种。表现内容一般为各

种简括的形象和符号,手法古拙,富于神秘气息,可称人类表现自我和创造

力的最原始形式。西班牙的拉文特岩画是其著名代表。

27、罗可可艺术

答:18世界法国宫廷绘画风格。该绘画标榜的对所谓“纯美化”的追求,以呈

现肉感的裸体、梅丽的色彩为目标,甜腻、繁琐、娇媚的画风是其普遍特征。

因其产生路易十五统治时期,故又成为“路易十五式代表画家有华多、布

歇等。

28、巡回画派

答:19世界俄罗斯现实主义画派。该派画家大都重视绘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

倾向,普遍运用写实手法却又不失画家鲜明的个性。先后举办过“巡回”于各

地的48次展览。代表画家有克拉姆斯柯依、列宾等。

29、新印象派

答:即“分色主义”或“点彩派”。19世纪末出现于法国。该派发展了印象派的

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排斥物象的形体,按照科学规律以“色点”的形式呈

现于画面上。代表画家有修拉、西涅克等。

30、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是用一个单独纹样,按一定的形式法则,上下或左右连续或重复

而成的。31、明度:

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称为明度。

32、美术史:

研究美术发展过程的学问,包括有关美术作品、美术家、流派和风格的信息、

阐述和评价。

33、工艺美术:

指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有实用价值或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34、同类色:

是指同•色相的颜色之间有深浅不同的变化,比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

黄等都是同类色。

35、美术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

艺术形象的艺术。

36、造型表现手段

造型艺术中创造艺术形象的手法和手段。如绘画借助于色彩、明暗、线条、

解剖和透视;雕塑借助于体积和结构等。这些手法和手段,通过长期的艺术

实践,形成了这些造型艺术各自独具的特殊的艺术语言,并决定了这些艺术

各不相同的表现法则,关系到塑艺术形象的成败,以及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艺术家对造型表现手段的规律性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是使艺术创作能够

表现新的生活内容和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爱好的必要条件。

37、黄金分割

亦称黄金律、黄金比例。在一条线段上,按照最佳长短比例,将此线段分割

为长段与短段,或按此最佳长短线段的比例构成一个矩形的最佳的长边与短

边的比例,即构成黄金分割。

38、二度空间

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和高度(上下)两个因素组成的平面空间。在

绘画中为了真实的再现物象,往往借助透视、明暗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

的平面上造成纵深的感觉和物象的立体效果,即以二度空间造成自然对象那

种三度空间的幻觉。有些绘画,如装饰性绘画、图案画等,不要求表现强烈

的纵深效果,而是有意在二度空间中追求扁平的意味,来获得艺术表现力。

39、三度空间

绘画术语。指由长度(左右)、高度(上下)、深度(纵深)三个因素构成的

立体空间。绘画中,为真实地再现物象,必须在平面上表现出三度空间的立

体和纵深效果。

40、质感

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在作品中表现出各种物体所具

有的特质,如丝绸、肌肤、水、石等物的轻重、软硬、糙滑等各各不同的质

的特征,给予人们以真实感和美感。

41、量感

借助明暗、色彩、线条等造型因素,表达出物体的轻重、厚薄、大小、多少

等感觉。如山石的凝重,风烟的轻逸等。绘画中表现实在的物体都要求传达

出对象所特有的分量和实在感。运用量的对比关系,可产生多样统一的效果。

42、空间感

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

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的立体的空间感觉。

43、体积感

绘画术语。指在绘画平面上所表现的可视物体能够给人以一种占有三度空间

的立体感觉。在绘画上,任何可视物体都是由物体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和由不

同方向、角度的块面所组成的。因此,在绘画上把握被画物的结构特征和分

析其体面关系,是达到体积感的必要步骤。

44、透视

绘画法理论术语。“透视”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最初研究透视

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

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画幅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

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45、明暗

绘画术语。指画中物体受光、背光和反光部分的明暗度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

的表现方法。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出现三种明暗状态,称三大面,即:亮面、

中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间面、暗面。三大面光色明暗一般又显

现为五个基本层次,即五调子:①亮面一直接受光部分;②灰面一中间面,

半明半暗;③明单间交界线一亮部与暗部转折交界的地方;④暗面一背光部

分;⑤反光一单间面受周围反光的影响而产生的暗中透亮部分。依照明暗层

次来描绘物象,一直是四方绘画的基本方法。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在其《美

术家列传》中就曾论述:“作画时,画好轮廓后,打上阴影,大略分出明暗,

然后在单间部又仔细作出明暗的表现,亮部亦然。’‘欧洲画家中伦勃朗是擅长

明暗法技巧的大师。

46、轮廓

造型艺术术语。指界定表现对象形体范围的边缘线。在绘画和雕塑中,轮廓

的正确与否,被视为对作品的成败至关重要。

47、构图

造型艺术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

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48、色彩

绘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各种物体不同程度地吸收和反射光量,作用于人的

礼堂所显现出的一种复杂现象。由于物体质地不同,和对各种色光的吸收和

反射的程度不同,使世间万物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

49、色相

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自然界中各各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

红、银灰、橙黄等。

50、色度

指颜色本身固有的明度。如七种基本色相中,紫色色度最深暗,黄色色度最

明亮。

51、色调

亦称调子。在一定的色相和明度的光源色的照射下,物体表面笼罩在一种统

一的色彩倾向和色彩氛围之中,这种统一的氛围就是色调。

或者简单答:美术作品的主要色彩倾向。

52、色性

色彩的没属性。色彩基本分为暖色(也称热色)和冷色(也称寒色)两类。

红、橙、黄为暖色,给从以热烈、温暖、外张的感觉;绿、青、蓝、紫为冷

色,给人以寒冷、沉静、内缩的感觉。

53、笔触

指作画过程中画笔接触画面时所留下的痕迹。笔触虽为一种技术因素,但也

传达出画者的艺术个性和修养,因而,也是画家艺术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

54、中国画

简称“国画”。指在中国民族的土壤上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美术领

域中自成独特体系的中国民族绘画。它是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

制的宣纸或绢素上作画。按表现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花竹、禽鸟、畜

兽、虫鱼、宫室等画料。按表现手段和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

骨、设色、水墨等画法。按幅面样式,可以分为立轴、横卷、册页、扇面等

款式。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钩皴点染,

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

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

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

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

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

法、篆刻融为一体。

55、西洋画

指区别于中国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西画。包括油画、水彩、水粉、

版画、铅笔画、铅笔画等许多画种。传统的西洋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

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表现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

呈现的色彩效果。

56、油画

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

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

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

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57、雕塑

“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粘土等或可雕

可刻的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雕塑一般分为圆雕、

浮雕两种。由于用途的不同,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

建筑性雕塑等。

58、工艺美术

美术种类之一。指具有一定美术意味的工艺品制作,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

需要,又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技术和艺术的统

一。工艺美术分为两类:①日用工艺。②陈设工艺。

59、书法

①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②写汉字的方法。中国书法根据汉字的造型规则,

运用点画构成各种形态以表情达意。有正(楷)、草、行、隶、篆(大篆、小

篆)等各种书体。书法美的基本因素是点画,其次才是由点画组成的结体。

故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

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指忌浮滑轻薄。就能篇而论,书法美在于字里行间

气势、节奏、韵律及其所传达的意兴情绪。各种书体均讲究结构横直安排有

致,顾盼呼应;布局疏密得宜,首尾连贯。

60、素描

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表现物象的绘画形式。通常所为锻炼绘画基本

功的手段,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质感、量感和

空间感的能力。素描亦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运用于创作。如画家王式

廓的作品J血衣》,即其一例。

2、61、水粉画

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

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

二者的艺术效果。

62、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

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

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

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

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

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63、漫画

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

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

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

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64、写生

中国画传统的术语。将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称为写生。如五代

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通常的绘画用语中,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

象进行描写,统称为写生。

65、速写

以迅速而准确的观察力,运用简练的线条,扼要地描画出对象的神态、形体、

动作等特征的一种画法。它是培养作画者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把握对象特征

的概括力的重要绘画手段,也是记录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

66卡通

卡通二词在英语中意为“活动的连环漫画“,动态画面为卡通片,静态画面为

卡通画。

67、冷暖对比

人们根据经验,把色彩分为冷暖两大调子:倾向于红、黄、橙的色调为暖调

子,倾向于蓝、绿的色调为冷色调。冷色、暖色互为对比色。

68、补色对比

色轮中成180度相对两色的对比,是色彩对比中最强烈的一种对比关系。如

黄——紫,橙——蓝,红—绿。

69>凡图

1853年生于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凡高是一个热爱生活,对艺术执着而充

满激情的画家。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富有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70、图案

图案是实用工艺美术的基础,在人们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狭义指装饰性纹样,广义指实用性与表现相结合的设计方案。“图”是图

样、图形、图稿之意;“案”是方案、专案的意思。

71、骨式

图案最基本的构成方法。

72、置换图形

是以常规图形为依据,保持其物体特征,并将物体中某部分被其他相似或不

相似所替换的异常组合。

73、招贴画

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

距离内产生清晰的视觉信息,准确传达特定主题。

74、题材

文艺作品内容的构成之」即作品所描写的、体现一定创作意图的社会、历

史的生活事件或现象。

75、主题

文艺作品中蕴含着的基本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题和核心,也是作家、艺术

家的立场、观点和创作意图的表现。

76、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部分,书籍装帧要对封面、书脊、封底进行整

体的设计。

77、皴法

中国画技法名称。用以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各种脉络纹理。主要有

披麻皴、雨点皴、折带皴、斧劈皴等。

78、米罗

1893——1983年,西班牙画家。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他是一位

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这种独创性建立在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的

基础上。他的作品多采用单纯的线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人、动物和某些象征

性的物体,富有装饰性,充满了幽默感。其主要作品是:《星空》《小丑的狂

欢》等。

79、水彩画

以水调和水彩颜料绘制,产生透明、轻快、湿润的艺术效果。

80、版画

用刀和笔在版面上进行刻画,再用油墨等颜料将刻好的画面拓印在纸上。有

木板、铜版、石版、丝网等种类。

81、摄影

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照相机通过取景、用光等手法拍下富有审美价值的

实物影像。它也是广义上的美术。

82、展示设计

是将特定的物品按特定的主题和目的加以摆设和演示的设计。它能调动一切

因素形成人和物的互动交流。

83、藏书票

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

为藏书的标志,称之为藏书票,一般认为,藏书票是15世纪德国藏书家发明

的。

84、贺卡

贺卡是人们在喜庆节日里为相互祝贺、联络感情而赠送的一种精美卡片。是

具有欣赏和使用价值的装饰艺术品。

85、内容与形式

在美术中指构成作品的两个要素,内容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

素的总和;形式是作品的存在方式。任何作品,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

无内容的形式,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86、形式美

指客观事物和目的性的外观形式,亦指由人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结构

形式。

87、对比

在造型的各种因素(线型、体量、空间、质地、色彩)中,把同一因素中不

同差别程度的部分组织在一起,产生对照和比较,称其为对比。

88、和谐

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互相调和和协调一致,多样变化中的统一。

89、比例

造型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关系。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的纵

向与横向之间等互相之间尺寸数量间的变化对照,都存在着比例。

90、对称

一个轴线两侧的形状以等量、等形、等距、反向的条件互相对应而存在的方

式,这是最直观、最单纯、最典型的对称。

3、91、均衡

指布局上的等量不等形的平衡。有两种平衡方式: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

92、节奏

把运动中的强弱变化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现成节奏。有规律的反复是

现成节奏感的基本条件之一。

93、韵律

造型中潜在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属于形式美感中深一层的现象,更多着重于

一定情感、气象或韵味的表现。

94、绘画

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

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

95、写意画

是指运笔粗放的画法,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不拘泥于形似,着重描绘物象

意态神韵和抒发艺术家胸襟的中国画。

96青绿山水

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做

“青绿山水”。其中又分大青绿、小青绿。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

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二色。

97、浅绛山水

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色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代著名画家

黄公望、王蒙等喜欢作这种山水画。

98、没骨山水

“没骨”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指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绘物象。

9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唐代山水画家张堞的名言。“造化”是指自然,“心源”指心灵感受。“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大意是,山水画创作既要以自然为师,同时又得力于画家内心的

感受。它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古代山水画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后来中国画的发

展有深远的影响。

100、王维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人称王右丞。崇信佛教,性喜山水。北宋苏

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代画家董其昌推王维为山水画“南宗”之祖。

《雪溪图》是代表作。

101、李思训

唐代著名山水画家。世称“大李将军”。擅画山水树石,他的山水画风为后代

画青绿山水者所取法,有相当大的影响。《江帆楼阁图》相传是李思训的作品。

102、南北宗

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借用唐代佛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来解释自唐至明数

百年的绘画发展。他按绘画的创作方法和画家的身份,将唐以后的山水画也

分为南北二宗,即将水墨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将青绿画法的职业画

家视为“北宗”。他自诩为南宗正派。这种崇南贬北的观点带有浓厚的宗派门

户的偏见,对明末清初以来绘画界有颇大的影响。

103、侧锋

笔管倾斜,行笔时,笔尖在笔道的一边。侧锋富有变化。

104、没骨花鸟画

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一种画法,它直接用颜色画成花叶,而没有“笔骨”(即

用墨线勾勒的轮廓)。这种画法始于五代,又称“没骨画法”。

105、白描

白描,是以线为造型手段,舍弃光、色,完全依靠线条本身的长短、干湿、

浓淡、方圆等形态,和线条疏密、聚散排列形成的不同的节奏和韵律,表现

物象的形体、神韵。

106、工笔淡彩

画面以植物质颜料(透明水色)来表现画面的主要部分,虽然在•些必要的

地方也用一些矿物质颜料,但整个画面仍保持清新、淡雅的格调。

107、工笔重彩

画面以矿物质颜料(石色)来表现主要部分,颜色浓重、艳丽、浑厚。当然

画面中也用淡彩打底色,所以二者也使分不开的。

108、结构素描

是主要以线的形式突出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省去对象表面的光影和颜

色的深浅变化。

109、调子素描

即明暗画法的素描,是以光照物体上形成的明暗色调为表现媒介,用不同色

调块面塑造形体的素描。

110>立体感

表现物体高、宽、深三度空间的体积效果,亦称体积感。

111、空间感

人对物体空间位置、远近层次和距离的感觉。

112、圆雕

是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

113、浮雕

是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的一种雕塑,按照表面形象凸起的厚度又分为高

浮雕和浅浮雕。

114、透雕

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重视一面效果的单面雕也有两面都雕出

完美效果的双面雕,多用于装饰园林、墙壁、室内格挡等。

115、宗教雕塑

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中国古代宗教雕塑以佛教

雕塑艺术成就最高。

116、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和工艺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117>剔红

在层层堆起的平面漆胎上剔刻出所需要的纹样的漆器工艺,由于这种技法大

多用鲜明的红漆,故称剔红。

118、包装

是指设计并生产容器或者包裹物的一系列活动。

119、装置艺术

选择一些现成的物品,组合起来,在一个新的标题下,呈现出新的形象。

120、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

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

为“吴门四家

4、121>标志

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

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

动等作用。

122>浮世绘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

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

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

123、抽象表现主义

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

124、轮廓线

描述前过或后退的形状之变化方面的一条断续线或连续线。

125、平衡

在^言十或^耋桂,各项元素逵到均衡的状熊。

126、线影

平行或靠近得足以形成一他I面的o

127、立体表现法

控制明暗的逐渐燮化以盒|J造^艘形式的金昔^效果,使物醴有三度空IW的特

128、肖像画

人物画的一种。专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129、成角透视

如果物体的一个角与画着相对,这种透视称成角透视。

130、晕染

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国画技法的异种。将两只湿笔种的一只蘸颜色,将颜色

涂染要求范围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笔沿颜色的边缘运行,同时带少许

颜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围,使颜色产生深浅自然的过渡效果。

131、接染

用渲染的方法,将两个在一个范围的颜色,用清水衔接起来,产生自然过渡

的效果。

132、插图

又名“插画”,绘画的异中,指插附在书报杂志中的图画。一般份艺术插图和

图解插图。

133、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

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

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

134、具象艺术:

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

135、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景物的纵深因为与视中

线不平行而向主点两侧的余点消失。

136、动态线

动态线是指人体由于动向线与形体转折的变化,带来的形体外在形态外缘上

的变化

137、农民画

农民的画。也包括渔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画。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农民自己的生

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随意,经常借用民间美术,如剪纸、刺绣、皮

影等造型方法,在画法上没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讲透视,总体上呈

现出热烈、明朗、质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5、一、解词:(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

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

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

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

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

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

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

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

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

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

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

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

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

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

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是:(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

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

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

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

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

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

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

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

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

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

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

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

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

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

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

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

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

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

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在这里,人的本质

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

5、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2)广博的知

识;(3)深邃的思想;(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

象能力;

(3)蒲湛的艺术技能。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要点)

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

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

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

的活动。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

动。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

实践的统一。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

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

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

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般规律;由于艺

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

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

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艺术生产的规律,

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艺术生产

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

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艺术

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第二,

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第四,个体

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

第一,情景交融。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

情中见景,即“情生景(6分)

第二,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意

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6分)

第三,意与境谐。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

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6分)

第四,韵味无穷。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

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7分)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

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

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

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的特点,是由艺术家的

主观方面的特点和作品的客观特征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风格是艺术家

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是

一个艺术家在全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基本特色和创作个性。风格,是一个艺术家

创作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3、什么是艺术传播?

艺术传播就是艺术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徙、变动、蔓延,达到公共化

或社会化的过程。艺术信息、受传者、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或加上传播效果),

就是艺术传播得以构成和运行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4、共鸣

共鸣足指在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

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鉴赏者,

在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感受,也可以称作共鸣。

5、什么是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

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

心。

6、建筑艺术的涵义及其审美特征是什么

建筑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

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的基本特征:(1)造

型的形式美追求;(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7、什么是意境?

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

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5分)

8、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象与审美主体在审美关系的生成中所体现出的

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引起人的审美感受的具有某种社会性的客观属性。

9、什么是悲剧?

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

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

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

胜利。

10、音乐

音乐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的流动中创造审

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以旋律、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表达人

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的情感表现力。其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音

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要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

活的过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一般说来,

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

这个中介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

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

借助这些中介,使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我们在强调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和

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

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

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要点)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

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

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

联想、想象来实现的;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

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

和评价。

3、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要点)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

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2.5分);以对作品感

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

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

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

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

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

建筑、工艺等)(2.5分)

4、简述艺术活动中的滑稽。

滑稽的典型形态是艺术中的喜剧、相声、漫画等。滑稽侧重于在对丑的直接

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存在。当实践主体在矛盾斗争中已经居于主导地

位时,现实对象作为实践主体的对立面,已经或即将被战胜,从而成为失去了存

在依据的事物,成为可以任意揶揄、摆弄的对象。作品以其内容与形式的尖锐矛

盾、不协调以及形式的虚假性而引人发笑。

5、简述艺术创作的构思与意象的形成。(要点)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

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生成的过

程。在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构思过程中,显现出艺术意象及其形成过程的差

异。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

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所形成的

存在于主体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或情境。艺术构思主要有综合、变形、移情、立意

等方式。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要点)

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

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接受。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

面均有突出的表现。首先,体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

的形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

表现在内容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现在民族的审美观念及

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

的。(13分)

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

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

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

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12分)

2、论述艺术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要点)

其一,整齐纯一,亦称齐一、单纯齐一、整齐一律。这一法则体现为最基本、

最简要的形式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状态或严整、划一的气氛。(4分)

其二,对称均衡。对称是生物体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

是对称的延伸,又多了一些变化。对称均衡比整齐纯一更富有变化,在艺术中体

现的是对立的统一。(4分)

其三,节奏韵律。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呈现,具有很强的秩序感,注重

在时间及空间的变化组合。不同的节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而在节奏的变化中溶

入特有的情韵和情调,使之通过声韵和节律的变化,具有了某种声音的色彩感,

就是韵律。(4分)

其四,调和对比。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

统一中呈现对立。调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事物相并列,将差异引向一致,对比是把

差异更大的事物相并列,使其在统一体中呈现强烈的对比和差异。(4分)

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体积、重量、长度等

量的方面的关系,符合认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关

系,就是美的比例。(4分)

其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切规律的集中概

括,也是艺术创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多样即指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统…

则是指个性事物间所蕴含的整体性和共性。多样统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诸种

形式因素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又在多样性和变化中取得与外在事物联系的和谐

与统一。(5分)

一、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艺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艺术的具体功能有多种,但主要的应当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

美娱乐作用三种。也可回答为娱乐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2、什么是艺术鉴赏?

欣赏性的艺术消费活动就是艺术欣赏,其内涵主要是指以艺术作品为对象、

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

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3、什么是艺术家?

艺术创造主体一一艺术家,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也是审美精

神产品的创造者和生产者。他们通常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以及良好的

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家又是具体的和社会的人。艺术家的生命在

于创造。

4、什么是审美期待?

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可呈现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文体期待是指

艺术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象期待是指欣

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某种特定意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是指欣赏者对艺

术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及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指向。

5、舞蹈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舞蹈是以审美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

节奏、表情、构图、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和表现情感的艺术样式。舞蹈艺术

的基本特征是:

(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6、什么是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

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7、工艺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工艺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

可以体现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工艺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实用

与审美;(2)物质与精神;(3)技能与创造。

8、什么是艺术中的讽刺?

讽刺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及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

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

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

态,同时也氤氯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

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0、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即艺术作品内容的内部

组织结构和外部表现形态。艺术作品形式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结构

和语言。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起源的基本学说(要点)

第一,模仿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和现实的模仿。这是一利

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论,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

持这种观点;第二、游戏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席勒、康德、斯宾塞、

谷鲁斯等持这一观点;第三、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

要,持这一观点的有雪莱、列夫・托尔斯泰、科林伍德等;第四、巫术发生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爱德华・泰勒、弗雷泽等人持这一观点;

第五、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德国的毕歇尔、芬兰的希尔恩,以及普列诺夫等持

这一观点。(每种学说得2分)

2、简述丑在艺术表现中的审美意义。(要点)

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满足人们的特殊审美需要,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丑在

以下儿个方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第一,丑可以衬托美,从反面烘托和谐美与崇高。

第二,丑的形式可以蕴含美的内涵。

第三,丑在艺术表现中可以转化为美。

第四,适度的丑的形式表现可以生成独特的形式美感效应。

(每个方面可得3分)

3、简述艺术创造中雅与俗的关系。(要点)

雅与俗,是指艺术创造及作品的审美品位而言,雅包括高雅、典雅、雅致等,

俗是指通俗,并非低俗。一般来讲,雅的作品,具有较复杂和完善的艺术形式,

以及较深刻较高远的意蕴,通俗的作品,一般具有通达、晓畅的艺术追求,更注

重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高雅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特定时代艺术创作的最

高水平。通俗艺术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但应警惕低俗化倾向的蔓延。艺术创作

应倡导雅俗共赏。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优美。

艺术活动中的优美,首先,它没有任何统一过程的痕迹,是一个已经实现统一

的形象实体,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现实对实践的肯定;其次,它不是…

种压倒式的统一,而是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融无间的

统一;第三,它不是在自身构成中包含着丑,而恰是在与丑的抗争中显现出人的

本质力量的美的形态。它本身排除了丑,并与自身之外的丑相比较而存在。优美

最根本的美学特性是和谐。(5分)

5、简述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从来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其一,艺术与政治都属于建

筑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艺术则是一种观念形态性的上层建筑,他们都受

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能够反过来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其二,艺

术与政治相比,一般不像政治那样与经济基础和物质生产发生直接的联系,艺术

与经济的联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介因素,其中政治是最重要、最敏感的因素。艺

术与政治之间可以相互产生作用,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

政治施加影响。

三、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要点)

其一,艺术作品的语言层。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

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正是

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8分)

其二,艺术作品的形象层。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

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

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

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9分)

其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层。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

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

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8分)

2、论述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要点)

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

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判断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表现在四

个方面。(5分)审美感知,包括审美的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

脑的主管映像,审美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

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

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想象又

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情

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

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理解诗人在审美过程

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

和把握。(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