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反思汇编(全册)_第1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反思汇编(全册)_第2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反思汇编(全册)_第3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反思汇编(全册)_第4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同步教学反思汇编(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加与减(一)

第一节:买铅笔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计算教学中积极提倡算法多

样化。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十几减9”的算法。教师尊重教材的编排

要求,在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思考、讨论的基础的

上,提出了多角度思考的要求。学生在交流汇报中,逐步明确计算“十

几减9”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要学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分析和思考。

结果课堂上出现了争抢介绍自己方法的局面,虽然学生刚进校门不久,

但学生们思维活跃,互相启发、互相鼓励、共同完善,不管是以前知道

答案的(幼儿园背过),还是暂时没想出答案的,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

趣。学习数学、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在此得以强化。

这堂课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一系列的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

意识。这不但体现在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上,更体现在尊重学生获取

知识的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上,如探究“15-9”各

种算法的交流后,提出“把你最喜欢的方法再次介绍给同桌小朋友听”

“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去算”等要求。学生的学习必须经历“内化”的

过程,这时,让学生“静下来”,回忆整理自己的思路是多么及时和必

要。而本节课是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教时,学生初次接触,让学生用

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尝试计算,然后通过“小狗翻卡片游戏”,引导学生

进行算法的“优化”一一对“想加算减”初步感受和了解,既尊重学

生认识掌握新知的规律,又照顾教材编排的特点一一为进一步学习减

法,用“想加算减”等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做好铺垫。

第二节:捉迷藏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当问题产

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

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过程也

有了比较大的空间。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

也可以“创造”出新的方法来解决。于是便出现了多种算法,虽然有

的算法看上去“笨拙”,却也是学生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而且对学生

来说,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

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

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评价与反思的一个过程。学生在展示自

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

题的方法和策略。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

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

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方法。当他们确信自己的方法没有问题时一,则

会去评价别人的方法,这实际上是学生在优化算法。从这一角度看,

优化的算法不一定是统一的一种算法。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学

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来展开,不要追求全班几十名学生提出的

算法的高度统一,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哪怕学生的选择出

现了两种甚至多种算法。其实,问题并不在于算法本身,而在于这种算

法有没有与学生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喜欢不喜欢这种算法。学生

提出的算法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考习惯等,经

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得到的结果,它根植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与学

生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整个过程是学生创造的过程,这些比什么都

重要。因此,只要学生认为合适,自己喜欢,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

第三节:快乐的小鸭

1.由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创设情境提

出问题,列出算式,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了12-7=的算理,请学生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探索十几减7的算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3.在教

学时一,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

合自己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

带有表扬、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

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己选

择喜欢的方法计算,计算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我想这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种计算方

法的基础上去选择自己喜欢的。4.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

识和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

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尝试解

决问题。

第四节:开会啦

1.创设了故事情境。从学生熟知的身边故事出发,结合教材内容,

创设学习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

感到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计算。2.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尊

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

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

愿望。3.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感受,而是主动的获取,必须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

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善于学习。

第五节:跳伞表演

1.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让学生理解

算理、掌握算法。要让一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

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直观操作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用一一对

应的方法让学生排一排,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基础

先“看出”谁多。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求比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4

个比6个多多少。在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

让学生理解求14个比6个多多少,只要从14个里去掉6个,用减法计

算,列式为14-6=8。这样,引导学生达到从“看出”到“算出”的目

的。2.让学生从几个实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详略得当,重

点探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同前者一样,仅是回答不同而已。所以采用让

学生从实例中领悟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就是求另一个数比这

个数少多少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第六节:美丽的田园

1.注重学生学习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内容贴近儿童,

教学设计体现了“生活一数学一生活”的整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数

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了数学

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性。2.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整

体发展出发,真正地把学生的探究发现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当中。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教师创设了

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在发现

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

的价值。3.强调学习数学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新颖有

趣的开放性实践活动内容,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性、创新性学习的课

程渠道,改变了过去过分强调数学学科特点的弊端,注重学生的情感

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

的过程。如观察“智慧鸟”、观察家里的物品等活动,通过让学生经

历观察、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活动过程,使他们获

得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的发展。4.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

当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

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

第七节:做个减法表

《做个减法表》是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

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的分类整理。本科设计分成两个层次,

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二是发现减法表中的规律:

上课一开始,我出示六道口算题:进行开火车的联系,并让学生

说出是怎么想的,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进行了系统复习。接下来

通过让学生按要求找卡片发现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班内交流的基础

上确定本课学习目标一一做个减法表。

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动手制作减法表。

通过巡视,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横着写,有一部分学生竖着写的。在之

后的交流中学生虽然能说出其中的一些规律,但总体表达都不是很清

晰。

本课堂我觉得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教室的语言比较啰嗦,不够

简练。环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刚开始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随着课

堂的深入,有部分孩子出现走神现象,课堂也一度出现了失控现象。

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部分,处理能力还是有待提高的。

一加与减(一)

第一节:买铅笔

《买铅笔》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

内容,本节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是小学一年级退位

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因此,我采取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使学

生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

喜欢的算法。而我作为教师则重在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注意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我引导的语言有:

“谁听懂了他的想法?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谁有不同的想法?”

“和他的方法一样的有哪些同学?”“与他的算法差不多的有吗?”

“他的想法谁听清了,能给大家复述一遍吗?”“谁再来解释一下?”

“有道理,有与他们不一样的方法吗?”“为什么要把小棒分成10

和5呢?”“你真行,你发现了自己的办法,”“大家认为他的方法

怎么样?”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算法的合

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

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交流中知已知彼,智慧的火

花在不断地闪现,碰撞。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同伴的不同算法,学生的

交流有了实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常常教后才知不足,要想提高我们

的教学水平,必须要使我们的教学经历“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这一

过程。

第二节:捉迷藏

《捉迷藏》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

(一)》的内容,是退位减法的第二节课。学生刚学习20以内的退

位减法,大部分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不熟练,针对这些特点。

在教学时,我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学生从

图中的小朋友的对话中知道一共有多少个人,但他们忽略了另一个信

息:没有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几个。教学时我提醒学生通过数一数看一

看还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藏起来。接着我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根据

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的问题。

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表述能力,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错

的,能够完整地说出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通过生活中的情

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在引导学生探索算法的时候,我

先让学生尝试独立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有不少学生有困难,因此我引

导学生利用小棒先摆一摆,说一说可以怎样计算,总结计算方法。引

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

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8的退位

减法大部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能积极参与,把形与数结合起来,课

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但是不少学生仍旧没有养成

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今后应加强学生这方面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

组织学习,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

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三节:快乐的小鸭

《快乐的小鸭》一课主要是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

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具体情景

的结合,使计算教学枯燥的训练。所以本节课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

学资源编成的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得出结

果,然后引出计算。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

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

建自己的知识,学会计算方法。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充分

发挥潜能的情况下学会新知识,记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较快,运用起

来更加自如。

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爱动,

爱说。在课堂教学中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

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

率。

第四节:开会啦

《开会啦》是北师大版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具体情境和

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进

一步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基于前几课时都是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信息,因此本节课

的教学中心我主要放在通过画图理解减法意义上。教学时,我还是先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接着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还

缺几把椅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加I

上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因此我提

问:怎样让吴老师一眼就看出缺几把椅子?大家异口同声“画图”。

接着让学生根据所画的直观图列出算式:11-7=4,最后我主要借助直

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

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单纯的语言表达比较抽象,如果我们能经常画图,慢慢地让学生形成

看到题目,能在头脑中出现图,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第五节:跳伞表演

《跳伞表演》是北师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0以内退位减法的

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

反思本科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在新课导入上我创设了小动物们跳伞表演的意境,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数

学信息,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理解题意,在学生说红伞14把,蓝伞8

把的时候,有人就大声的说出,红伞比蓝伞多几把?这是我反问,你

说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还有更好的方法?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

理解比多比少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

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可以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

2、在14减6的算法问题上,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摆一摆,

圈一圈。连一连等多种方法,理解一一对应。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

在动手动脑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当然计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紧接

着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到不同的算法,

理解了算法的多样性,并且请思路清楚的同学上台展示,同时也可以

培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变“书本”中的练习为“情境”中的练习。在接下来的练习

中我提示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算法,解决数学问题。我还设计了摘果

子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如比多少问题涉及的较少,

课堂练习过于单一,教学效果还不是很好。当然了,在这节课中还有

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过于单一。在课堂

练习中“试一试”的计算并找规律,老师导得不够,应该从“比多比

少”方面着手,效果会更好。

第六节:美丽的田园

《美丽的田园》主要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

决问题。因此在一开课时,我就鼓励孩子去发现数学问题,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文只有一幅图,只看一张图提问,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很

枯燥的事情,更何况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起,

因此,我将一张图变成了动画,由机灵狗前后贯穿,形成一个完整的

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乐意接受这种学习形式,通过小动物的

言语及多媒体的运用给学生一个推动力,吸引他们的目光,同时也抓

住学生乐于追求新鲜,勇于挑战的心理,能让每个孩子都全身心地投

入到学习上,一点走神的机会都不给他。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这堂课

充满神秘感,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第七节:做个减法表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

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

知欲旺,容易被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活动,如做游戏、听故事、竞赛等

激起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让学生游览羊村的童话情境,将学生带到

了新奇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培养

了学生的兴趣,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2.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可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看减法表的规律是不一样的,发现规律可

以让学生更好地记忆。

4.练习体现注重开放性,突出实践性。

二观察物体

第一节:看一看(一)

1.实物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一直接感知一形成视觉

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O

换句话说,通过观察实物的实践,体会从不同方向(或站在相对于物体

的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可能看到的这个物体是不同形状的直接经验。

2.间接地观察物体,学生经历的是“看图观察一空间想象一形成

心理表象”的过程。实物观察是“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

是实物观察的发展,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学生必须接受挑战,

只有这样,他们的空间观念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

第二节:看一看(二)

1.给学生提供亲自观察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的过程,初步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

奇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观察物体

第一节:看一看(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

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

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取得直

观的感性认识,通过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

不再那么空洞。我将数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

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通过动手操作

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对新事物感到很好奇。本课运用很多的玩

具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的玩具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

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观察的过程中体验到观察

多样性。同时一,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初步的推理

能力。

不足点:在较难懂的空间概念中,虽然我在教学中多次为学生创

设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有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但是感觉这节还是要多让

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找出认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结果,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的思维在这种

带有开放性的活动中被激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丰富

了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在实践中更能找出从

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有着哪些常用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第二节:看一看(二)

1、课前,我让学生猜一猜身边的同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

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入新课,使学生满含热情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

2、依据新课标“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的思想,运用了

直观感知一表象认识一概念形成一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我先

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观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车,亲身体验到“角度不

同,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3、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并探索出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灵活变通的运用方法,我又设计了“猜认物体”的游戏,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大量的

学生活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游戏),学生通过动眼看、动耳

听、动口议、动手做、动脑思、动笔连,全员、全程参与,亲身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听听练练”,而是在老师的

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动手实践,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习后,

学生获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思维得到了锻炼,并感受到成功的愉

悦,探索的快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5、充分使用教学实物与电教手段。在教学中,我注重的两项的

应用,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地方需要

加强的,如通过学生信息的反馈,我发现学生的空间观念很薄弱,正

确快速的说出正面、侧面存在着问题,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

练习中,学生能认真的观察实物进行填写,在侧面观察中,有的时候

学生忽视了面对面相反性的特点,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等。

三生活中的数

第一节:数花生

《数花生》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

的数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

数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

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以

后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写数、比大小的基础。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

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

新知。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

大了取材的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纽扣、种子等,为学生提供了更

广泛的思考的空间,同时让学生估花生的数量使学生自觉产生更想知

道有多少颗花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的程度。在教学时,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取、模仿、记

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情

境。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数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不知

不觉掌握知识,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智慧的火花也在多样

化的设计中迸发出夺目的光彩。

3、力图体现一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我

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习惯。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学生在五个五个数时一,

摆放得有点乱,数数时容易数错。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巡视时应指

导学生五个一堆,五个一堆,一排一排地摆好,这样便于学生上台展

示时有序地数;另外,数数的形式有点单一,应适当增加一点趣味性。

总之,整节课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设计;在这样

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其动手能力、交流合作技巧也

得到了发展。

第二节:数一数

这是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开始,也是培养数感的好机会。在本

课中我认为处理比较好的方面有:重视学生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已

有的知识经验上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

识,对20以内数的组成比较熟悉,且多数学生会口头唱100以内的

数,当然这种数数知识属于唱数水平,并未真正理解数的概念。教学

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启发学生用小棒很快地摆出20根小

棒。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发现摆“2捆10根”最快,又不容易错。

接着我一捆一捆地添,让学生说说多少根。一直摆到10捆,这样直

观地让学生懂的10个十是100o在这个过程中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

间。因为把拼好的图案粘在白纸上挂起来,使还想拼一拼的学生没有

拼图材料了,这等于告诉学生:“你只能创作一幅图”。如果不是这

样,学生利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拼出一些更精彩的图案。所以,在课后,

我想:如果这里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既能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功

的喜悦,又能充分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

第三节:数豆子

《数豆子》这课内容,我所理解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估记,

一个是识数。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些复习环节,竞赛项目比如小组开火

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数数又准又快,希望从开课就把学生的情绪调

动起来,而课本上是通过豆子让学生猜一猜,我在设计的时候利用了

围棋子,形式上不同,本质却都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估计的含义。

围棋子有两种颜色,比较方便学生的对比,以及老师的课堂发挥,所

以活动之一便是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大家一起估一估,说一说,从

直观上判断,估计棋子的数量,活动结束后,再通过两幅简单的笑脸

图和小棒图,让学生从感官上加以理解,这样就可以比较好的调控学

生的注意力,尽量实现课堂上的全员参与。教案中还设计有填数字卡

片,走数字迷宫等游戏,目的都是希望通过新鲜有趣的引导和布置,

让低年段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乐趣。对于识数的

环节,我是把课前复习的内容和新课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效的利用课

前资源,通过学生上台板演,自己动手写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0”的出现,虽然教材并没有给出这个学“点”,但通过观察,

我认为写含“0”的数的教学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个重点,在计数器

上,某一个数位留有空缺,聪明的学生很快就会用“0”去填补,而

不是空在那里不写,不然一个数原本是30,就变成了3,这一点,我

想自己设计的还不够好,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同学们拿着“0”

的数字卡片,充当“小蜗牛”,去一些有“残缺”的树(数)上安家。

《数豆子》这节课的内容,我在设计时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加

之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不过我所期望的便是能够能透过教材,

利用有效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操作,活动,感受数学就在我

们身边,就在快乐之中!

第四节:谁的红果多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认识100以内的数,数数、读数、写数都是在为《谁

的红果多》这一课打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会比较100

以内数的大小,并发展数感。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抓住以上目标,希

望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以及能正确的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通过学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观察、比较、

思维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大小比较奠定基础。

一年级上册我们已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大小,但对

100以内数只是初步认识,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仍较为困难。因此,我要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使

学生从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再逐步过渡到借助计数器的比较,最终能抽象地比

较数的大小。学生很会总结,得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例如:通过小猴和小熊拿

的两串红果直观的比较得出谁大谁小;还有通过比十位上的数得出数的大小;通

过数数的顺序比较出数的大小。又通过100和99比较得出数位多的数的就大,

数位少的数就小。

我把新授课变成活动课,大大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乐趣,但一年级的孩子

自控能力还很弱,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让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整节课看似气氛活

跃,却也存在着一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对学习内容仍模模糊糊。课堂的把握我

还需要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多总结经验,使自己不断提高。

第五节:小小养殖场

《小小的养殖场》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中的第五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下面就《小小的养殖场》这一课作以下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比较多,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较少,教

材上也没有从数量上给这些概念界定,而是直接从具体的数量引入,

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

时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出示三种水果比多少开始讲解,让学生

通过直观感受去感知,让数学模型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然后再

学习“小小养殖场”,通过具体数量理解、感悟这些概念,在实际教

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

接受,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

导下,在对“多一些,多得多……”概念的理解感悟方面的处理上,

更多地把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更多地放给了学生。学生在

课堂上很难找到可以单纯地模仿与记忆的内容,而需要以“做数学”

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地去观察、想象、提出问题、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探索者,发现者。

3、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从生活中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去感知当中

蕴含的数学问题。在知识巩固环节通过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可以用

“多一些,多得多……”这些词语描述的事物,去发现与所学知识有

关的数学内容,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拓展练习和作业设计也

紧紧围绕生活,本节课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宗旨。

教学效果:

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较好的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

得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初步感受逐步逼近的

数学思想,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数感得到了发展。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基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良

好的学习习惯也正在成型中。

不足之处:

1、练习的讲解要进一步细化。

2、由于是一年级,考虑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本节课采用的小组

合作方式是同桌3人互助小组,今后要加快6人合作有效学习小组构

建的步伐。

改进措施:

课堂是遗憾的美。其实看似简单的课,往往是我们教师站在了自

己的角度去分析。今后的一段时间主要的努力方向是研读教材。一年

级的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但上起来就不容易了,很多时候看起来很容

易的一个问题学生确理解不了。在以后,要多研读新课程改革标准,

多钻研教材,弥补不足之处。

第六节:做个百数表

《做个百数表》教学反思百数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

下册第32页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两位数后,教材及时对两位数

进行整理,并以“百数表”的形式呈现百以内的各个数。为了让学生

通过观察“百数表”发现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

含义,教学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在观察中发现首先

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把百数表补充完整,让学生先在填表的过程中感

知百数表中的隐藏的规律,看看在它们身上都能发现哪些“小秘密”。

如:1.横着看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lo(横着看都是大1大1)2.

横着看十位上的数都相同。(整十数除外)3.横着看个位上的数都相

差1。4.每一竖行个位上的数都相同。5.竖着看十位上的数都相差lo

6.下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10o7.最后一排个位都是0。8.斜着看,下

一个数比上一个数多11。9.斜着看个位数相差1,十位数相差lo……

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横着观察;有的竖着观察;孩子们的思

维非常活跃,有的横着观察;有的竖着观察;还有的斜着观察。找出

了很多有趣的规律。没想到,这样一张看似简单、枯燥的“百数表”,

在孩子们的眼中竟然能够发现这么多的“小秘密”,其中有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是教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一个

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二、在发现中应用当

学生对“百数表”有了初步的体验后,我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而是

把它作为新的起点,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在学生了解了百数表排列

的规律后,出现了不同层次的练习,每一个层次的练习,既有孩子们

的独立练习,也有小组的共同努力。当然,本节课还有存在一些不足,

如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对于思考性的问题能说出答案,但

却不能很好地说出思考的过程。

三生活中的数

第一节:数花生

《数花生》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数花生,来

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数花生的活动,学会用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

数、五个五个数、十个十个数等方法来数100以内的数,初步感知一百有多少。

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猜——数一摆——说”等活动来进行。首先,让

学生猜猜"老师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以"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玩猜花生有

多少的'游戏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紧接着,

抓一把花生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学生猜测、估计。然后让学生用"数一数"的

方法来进行验证。还可以怎么数?引发学生的讨论。我先示范可以几个几个数,

学生跟着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以小棒代替花生用喜欢的方法

摆一摆,数一数。最后请小组代表上台说说是怎么数的。在汇报的过程中,我注

重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让他们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步学会完整地表达

自己的思想。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遗憾,由于课前预设不到位,导致

课堂纪律较乱,小组合作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个别学生数数还比较费劲。如

何解决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还需要我好好思考。

第二节:数一数

1.通过猜小棒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贯彻“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

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一理念。借助对实物

的观察、数数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能用数字将小棒的根

数表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2.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不仅培

养了学生的类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

第三节:数豆子

1.强调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

的范围,并为判断计算器、心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给学生提供在已有拨珠表示数和

20以内数的读写知识背景下,自主尝试写数的真正机会,让学生真正

体会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四节:谁的红果多

1.在进行红果数量的比较时,体现“借助实物比较一模型比较一

计数器比较一抽象的数比较”的过程,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

行数的比较,又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2.教学时一,要进一步鼓

励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多种方法。可以运用数数的方法,得到21比

18大,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重要经验基础;可以借

助模型、计数器来比较,这实际上为学生借助中间的数进行比较,如

18<20,20<21,所以18<21,这实际上是个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也

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

第五节:小小养殖场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春游情境,一统全

课。课的一开始,就通过教师的语言渲染,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

习环境(春游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知识的轻

松获取。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有目的加以引导观察,从养殖场

主题图中所提供信息,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更好的发挥教材的作

用。充满童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高度感知,数一数谁多谁少,教给

学生直觉思维的方法,是下面抽象思维的一次热身,这样由浅入深的

思维训练更有成效。多一些,少一些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

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课上应放手让不同的学生说,让学生有不同

的说法,教师只需适当引导。新内容“少得多”的获得,是在对前一

部分知识的应用中揭示的。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其然,知

其所以然,教师有效的提问:为什么不选76人而选12人呢?学生的

思维迸发出火花,与疑难处茅塞顿开,“少得多”的提出不着痕迹,

水到渠成,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更胜一筹。数学课同样肩负思想

教育的任务,教师的适时一问,教育学生尊敬老人,礼貌待人,思想

教育的渗透合情合理。枯燥的数字形象化,生活化,变得栩栩如生,

这样的设计正是学生所喜欢的,富有人文气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

学的美,体会出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

言,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传统教学中小结是教师的拿手戏,本

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体现自我主体作用的小结,学生真正成

为一堂课的探索者,发现者,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学生学习了知

识,陶冶了情操,课已尽而味无穷。

第六节:做个百数表

1.横着、竖着、斜着发现规律时一,要各选几排数让学生读一读、

想一想、议一议。如果发现横着同一排里相邻两数相差1,可以用数

的组成说明,学生更易于理解,如23和24分别是2个十3个一与2个

十4个一,相差lo同样,竖着同一排里相邻两数相差10,也可以用数

的组成说明。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推

理能力。在百数表中观察并找出规律,其实就是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

及推理能力。

四有趣的图形

第一节:认识图形

1.从描(画、Eg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

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这体现了

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看、描、剪、分等

活动,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

“面在体上”。2.通过剪、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长方形

和正方形的不同,接着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这样面的物体,加深对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体验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知身边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节:动手做(一)

1.让学生通过对简单的图形的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图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图形。同时,这个活动也加深

了学生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了“对称”的思想。2.在折正方

形纸的活动经验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

精神,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然后利用现有材料进行拼

图,既节省时间,又能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之间的奇妙

联系。

第三节:动手做(二)

1.对于教材中的七巧板,学生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自己有七巧

板,或是玩过七巧板,基本上会拼、摆比较简单的图形。本节课就是在

前面认识了几种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借助拼七巧板的活动来帮助

学生巩固认知几种平面图形,并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创造出独具个性

的新图形。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初步认识平

行四边形。除了要求学生能摆出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拼摆图案,还引导

学生对七巧板进行了比较,这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

形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动手做(三)

1.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形的组合可以创造出许多有

趣的、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趣,而且反映了一定的主题,引

导学生观察欣赏这些图案,旨在体现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丰富多彩的图

形,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体会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给每一位学生都提供

展示的机会,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给他们更多展

示自我的空间。

四有趣的图形

第一节:看一看(一•)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

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

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一课时一一“认识图形”这一

节课时一,采用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我觉得比较成功。1.多种

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会了立体和

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

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

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

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

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

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

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

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第二节:动手做(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

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教材中主要是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剪一剪、拼一拼,体会一个

图形可以分成不同的图形,同时加深对图形本身特点的感受,渗透了

“对称”的思想。

二、强调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时,学生自己动手折,剪。并交流和展示了自己的折法,学

生有了亲自感受,这不仅为正式地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亲身实践远比只是看一下要获

得多得多的对图形的“洞察”。

三、鼓励多种方法

在学生折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动脑思考,用多种方法进行折

叠,如把一个正方形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学生折出了两种方法,一种

是对边对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角对折,也有两种方式。实际上

只要通过正方形中心都可以把正方形分成两个一样的部分。

不足之处:在折纸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没有跟上,速度较慢。在

平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节:动手做(二)

1、学生对七巧板的了解并不全面,他们在数图形个数的时候,

把七块板所拼成的大正方形也算成一个图形,而没有很认真的理解题

意。因此可以检测出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还不是很全面,在这部

分教学中还有遗漏,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说明。

2、在学生动手拼各种图形中,教师的训练还不够。我没有充足

的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实际操作中学生并不是很轻松的拼出书中的各

个图案。因此在今后的练习中应该加强这项训练,多让学生进行动手

操作。

3、在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引导方面,我能进行比较好的可课外延

伸。能让学生了解此图形的基本特点,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四节:动手做(三)

1、在欣赏中,使学生体验到用这些图形,有规律的排列能拼成

很多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懂得欣赏美丽,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2、在练一练的涂色中,学生们在课后去涂色的时候,主动性不

是很高。我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绘制的难点,有的学生不能认

真的观察,所以在涂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3、在教学中,容量不是很高,教学的效率也不是很高。因此在

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多一些练习会更好,因此在练习量上我

应该更好的设计和改进。

整理与复习

1.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更应关注学生数学情

感的培养,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极大调动学生学

习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学生有了努力的

目标才能奋发学习,我们的课堂生活才会更精彩。

整理与复习

1.通过复习,让学生更系统的去学习数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

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2.在复习中,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

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熟练的去运用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复习中,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灵活化。

3.在练习中,主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每个学生养成认

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加与减(二)

第一节:小兔请客

《小兔请客》是一年级数学第二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对于

加法学习,学生的兴趣很重要。在教学中,我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情

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本节课我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分别创设加减法的具

体情境,从中引出两个要研究的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

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

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

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

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最后通过有趣的游戏进行巩固

练习,练习题目也由浅入深。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童话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喜

欢的,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在观察情境图时一,看

到小刺猬扎走了许多果子,他们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融入到了

情境中,讲出了非常有趣的故事,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发展。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

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各自想法

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3.关注数学的

人文价值。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素材,对学生进行团

结友爱、互帮互助、懂礼貌的品德教育。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学法不够多样性,就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2.课堂前5分钟应该加入口算,让学生复习口算知识;

3.100减几计算不够准确,强调不够。

第二节:采松果

《采松果》这节课,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导入新课,穿插拟

人化的动物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探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

数加减一位数的算法。用充满民主氛围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

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

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

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

生的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

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这节课比较满意的是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和谐。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

数学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

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去交流,教师不用刻意地去牵引学生的

注意力,学生也不用刻意地去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在自然平和的气氛

中学会了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学习乐趣。

本节课在学生自由提问后,让学生小组自由讨论算法,尊重学生

的自主选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

特点自我选择口算、摆小棒或是拨计数器,使学生自己经历、自己体

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去探索计算方法,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在这

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愉悦。

3.组织合作交流,促进发展。

在讨论算法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学生才能

体验出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

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不足之处:

在教授算理时,讲解的不够细致,只请个别同学进行了展示,缺

乏对算理的梳理。以至于学困生的学习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课堂就是留有遗憾的地方,遗憾过后才是精彩。在今后的课堂教

学中,加强备课,驾驭好课堂,达到短时、高效的教学效果。

第三节:青蛙吃虫子

《青蛙吃虫子》是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与减

二》中的一课,在课中我以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多个数学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学具探

索计算方法,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小组

交流后汇报。使课堂充满民主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去领悟。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独

立思考、积极竞争,又让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注意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

学过程,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利用“青蛙吃虫子”的童话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在加减法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开展操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直观

经验,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

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

过程,这样做即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又

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索和合作的意识,使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的结

合起来。

3、学习了计算方法之后,注意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

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应用意识。

不足与改进之处:

1、情境图出示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帮助孩

子理解情境图。

2、在使用计数器时,教师及时引导计数器与算式相结合,可板

演计算过程的算式50+30=80(只)80+6=86(只),帮助学生理解

算理。

第四节:拔萝卜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

础上进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

引出加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

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的

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另外,在体

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初步引出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是一

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它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也

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

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上主动探究不同的计算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我觉得在

本节课中做得比较满意的是:1、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猜一猜,

提问题,还是自己探求算法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

想,并注意算法的优化。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