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 10253009_第1页
庐山实习报告 10253009_第2页
庐山实习报告 10253009_第3页
庐山实习报告 10253009_第4页
庐山实习报告 102530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实习目的:理论结合实际,调查了解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岩石、水文、土壤和植被。实习时间:2012年08月27日—2012年09月1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学生:一、概况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之一。这里的佛教和道教庙观,代表理学观念的白鹿洞书院,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委员会(1)地理位置庐山位于九江市以南,星子县以西。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2)气候条件庐山处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每年7月至9月的平均温度为16.9℃,夏季最高也只有温度32℃。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变幻无穷的气象景观,例如云海、瀑布云、雾、佛光等。庐山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3)地貌特征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四周被众多瀑布、溪涧和沟谷所包围。具有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址,包括冰蚀地貌和冰川堆积物,使得中外地质、地理学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庐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422尺),山势雄伟。著名的三地泉瀑布,落差达155米。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4)庐山生物资源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并建有庐山植物园,是一座国内外享有一定名声的著名植物园。二、实习过程第一天(水文)实习时间:2012年08月27日星期一阴雨实习路线:芦林湖—毛泽东诗词碑苑—博物馆实习方式:自由参观实习目的:了解芦林湖,领略领袖风范实习结果:在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川期,当时这里是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芦林湖四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景致优美。此处原是芦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芦林谷地,介于玉屏、星洲两峰之间。1954年在二峰间筑坝蓄水,次年建成。大坝高32米,长120米,宽12米,全湖面积约9万平方米,蓄水120万立方米。湖水洁净清澈,碧清如镜,山色倒影,相映成趣。湖心有两小亭,外观秀丽、精巧,为湖面增光添彩,内则分别用作汲水塔和溢洪道。芦林湖所蓄之水目前为庐山牯岭镇1.3万居民的主要水源。毛泽东生前曾多次于湖中击水畅游。1993年于桥头建“毛泽东诗碑园”,以纪念其百年诞辰。碑上镌刻着毛泽东手迹《登庐山》、《题仙人洞》和古诗多首。第二天(植物,地貌)实习时间:2012年08月28日星期二晴实习路线:植物园—含鄱口实习方式:教师授课、自由参观实习目的:观察黄山松林、山地灌丛、落叶阔叶林,参观庐山植物园。了解冰斗形成的刃脊特征,在含鄱口处观察大汉阳峰和鄱阳湖实习结果:庐山植物园处于庐山中间的一块谷底处。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创始人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由于三位教授家乡在庐山,并且庐山的制备比较符合植物园要求,特在此建立植物园。含鄱口的形成有两种学说。冰川学说:认为是刃脊,角峰,冰窖;流水学说认为是洼地,山峰。第三天(地质地貌)实习时间:2012年08月29日星期三晴实习路线:卢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电站大坝实习方式:教师授课、自由参观实习目的:1.读庐山地形图,了解庐山地形大势,介绍庐山地质地形情况。2.西谷、龙首崖、仙人洞一带的地层、岩性、产状;塔状地形、仙人洞成因;3.修建水库及发电站(梯级开发)的条件;参观水电站,掌握水电站设施的作用、结构和建站的条件,了解山区水系的开发利用规律;4.乌龙潭、黄龙潭裂点的成因;实习结果:图:地貌大致分布此处谷地又深又窄,而相对于西谷却呈现出又宽又浅的状态。东西谷地形态不同是由于两者成因不同。锦绣谷在第四季之前,同样也呈现了又宽又浅的状态,地势较为平稳,之后由于流水侵蚀较厉害,加之第四季冰川作用,地面急剧抬升,断层处演变成为平底陡壁的山谷。河流袭夺现象主要表现在锦绣谷,如琴湖和天桥处。河流袭夺是位置较低、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夺取位置较高河流上游段的现象。三大特征包括:袭夺湾,无头河和风口,在风口处有河床露出。庐山地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庐林大坝右脚电站大坝,也叫庐山电站拦河坝。修建原因为:①汇水区较大;②两边河谷小,中间谷大,容易修筑,工程量较小;③为向斜构造,演示构造紧密。由于很多领导人会议在此召开,发电需求量较大,加之庐林湖漏水严重,所以在此修建大坝。第四天(植被、水文)实习时间:2012年08月30日星期四晴实习路线:芦林湖边—芦林大坝下—黄龙寺实习方式:教师授课、自由参观实习目的:1.黄龙寺周围的植被,土壤类型。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杉竹混交林植被调查。实习结果:黄龙寺周围的植被包括:日本冷杉(三宝树中有两棵为日本冷杉);香果树;挪威冷杉(引进树种);茅竹林;金钱松;香果树(叶子较大);红豆杉;金缕梅(阔叶树);杉木(喜阳性,亚热带常见,需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甜楮;柃树(山茶科);吊樟;红叶短柄苞(壳斗科落叶阔叶树);枫香(落叶阔叶树代表);古楮(常绿阔叶树);青冈(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一般发育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黄龙寺附近海拔较高,但水热条件较好,所以能发育常绿阔叶树。自然界的植被分布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土壤层厚度颜色湿度结构松紧孔隙侵入体新生物pH值O12cm黑棕稍润松大砾块A24cm黑稍润松中砾块B83cm黄棕稍润松小石块C黄稍润松小石块表:黄龙寺附近土壤剖面第五天(地貌)实习时间:2012年08月31日星期五晴实习路线:大校场谷地—大月山—牯岭街实习方式:教师授课、自由参观实习目的:认识岩性、构造与地貌的关系,背斜山(大月山)、次成谷(大校场),壮年谷以及汉口峡河流袭夺等地貌现象实习结果:大校场谷地的出口是出水口,流水侵蚀作用使得高处物体向下带,包括粗细物质。李四光认为此处是冰川遗留。非冰川学说认为是泥石流的搬运作用,较大的石头沿着两边谷地滚落,较小的石块随季节性水流,山区河流形成。下面的石块较大,下面的石块较小。大月山公路海拔高度为1260m左右,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土壤剖面是指从地标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土壤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天然土壤一般有六个层面:有机质层(O),腐殖质层(A),淋融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土壤的性状包括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干湿度,土壤孔隙度,土壤pH值,土壤松紧度,土壤新生体,土壤侵入体。在斜坡地区,不容易发育土壤,平缓的地方较容易发育土壤。第六天(地貌)实习时间:2012年09月01日星期六晴实习路线:三叠泉实习方式:自由参观实习目的:1.观察幼年河谷,分析新构造运动,岩性、断层与峡谷的关系;2.观察三叠泉的成因:构造、岩性、地壳运动等的关系。实习结果:庐山三叠泉风景区山峰高峻,峡谷幽深,泉水三叠,故称三叠泉。庐山三叠泉极具观赏性,内有三叠泉漂流、瀑布、五老峰、飞来石等,素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的美誉。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森林覆盖率达89.9%,有圆头柳杉、灯台树、杜种等2331种植物和动物200多种。四、庐山实习综合整理一、庐山地貌篇(一)地貌总论庐山山体是由不同时代的岩层组成的。最古老的底层是变质的前震旦纪系浅海相沉积。此层沉积以后,经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剥蚀面形成以后,庐山地区再度下沉,沉积滨海相和浅海震旦系地层。至晚奥陶世,幽静地壳上升、剥蚀,随后缓慢下称。志留纪末,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升为陆地,并形成剥蚀面。伺候,地壳长期下沉,在剥蚀面上沉积砂砾岩和灰岩。中生代燕山运动,庐山地区上升。从此以后,一直成为陆地。至白垩纪晚期,庐山外围及江湖凹陷地带堆积白垩系上统南雄组。从其言行及沉积位置来看,多为当时庐山上升,外力剥蚀山体的相关沉淀。第三系基本缺失,反映当时整个庐山地区主要是一个微弱上升的剥蚀区。二、庐山水文篇水文总论:庐山雨水充沛,降落山上,汇集下流,形成与多沟壑溪涧,它们在水道、水文和山系的形成及变化等方面,充分显示出受庐山地质构造、古代和当前气候条件、地貌变化和古冰川作用(有争议)等方面的影响。广泛分布有瀑布、众多的深潭、溪流、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和泉水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庐山的水文网。水系特点:①和构造相适应的水系:庐山为一兀立江湖之滨、成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块状山,因此,在总的情况方面,山上的溪流,东南流入鄱阳湖,西北流入长江。位于庐山中部海拔1347公尺的仰天坪,不仅是庐山地质构造上和地形上的一条分野线,而且也是庐山水系上的一条分野线。仰天坪以北的水,北流下山,仰平坪以南的水,南流下山。由于庐山的东南坡是“平湖浸山脚”,西北坡是较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因此,庐山东南的溪涧,多独流注入鄱阳湖,西北的溪涧,多在降入平地以后,或汇合或注入平地上别的河流,然后流入长江。图:庐山水系大致分布图②河道特征新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庐山上升,使庐山的河道形态发生很大变化。上升运动使河流发生强烈的下切和向源侵蚀,因此,庐山的河流,在纵剖面上,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坡度变化很大。上游成为壮年期河谷形态,下游成为幼年期河谷形态。上游河谷开豁,坡降很小,谷底砾石(主要为冰砾物)堆积,下游河谷壁深谷陡,坡降很大,谷底基岩出露,短小的支流常成悬瀑。如三叠泉、石门涧和庐山垅等这些较大的河流,莫不是上游宽谷,下游峡谷,上游坡度平缓,下游坡度陡峻。③水文特征水位变化大,水量上下游差异大,流速上缓下急;庐山溪涧中水的主要来源是雨水,雨水丰沛;庐山溪涧的流量,山顶的上源部分较陡崖的下游部分小。到了山麓,渗透于分布在谷口的由泥沙砾石所构成的冲积层下,又告减少,陡崖的坡降下,由上源及支流流入的水,来不及下渗,因此水量丰富。一方面使庐山四周终年悬瀑不断,点缀了风景;一方面又提供了可贵的水力。④水系演变庐山在断块上升以前,水系发育已达到壮年阶段。庐山发生断块上升,山坡溪流向源侵蚀很快,有些溪流的源头,切割山脊造成垭口,于是发生了水系的重新调整。庐山水质:南京大学地理系及生物系,根据对庐山雨水、地表水(湖、潭等)及泉水若干水样分析。认为:庐山水环境素质较好,接近自然状况,一些主要离子含量,均在正常含量范围之内。庐山植物篇植物总论:“一山飞峙大江边”的庐山,海拔1474米,北临长江,南临鄱阳湖,地处我国中亚热带的东北部北缘,发育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景观及丰富多彩的植被类型,是动植物从亚热带想问带过度的交汇场所,具有生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及热带成分丰富的特点。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主要分布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豆科、木兰科、蔷薇科、胡桃科等植物,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植物的垂直分带规律植被的分布,是受热量和雨量的影响。庐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在植被类型上是以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兼有温带植被类型,而在垂直分布上明显地反映出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图: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布庐山土壤篇(一)土壤总论: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为:A.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山体外围平原地区;B.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发育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山地黄壤分布在9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C.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D.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E.山地草甸土,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曾分布在大月山一带,现在由于利用,已逐渐减少。F.山地沼泽土,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G.浅色草甸土,分布在江河、湖泊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植被为草甸;H.水稻土,在山麓、岗丘和江、湖平原有分布,它是由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二)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图九:庐山土壤垂直地带性示意图(三)、土壤剖面记录:土壤剖面概念:天然土壤一般有六个层面:有机质层(O),腐殖质层(A),淋融层(E),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层(R)。土壤的性状包括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干湿度,土壤孔隙度,土壤pH值,土壤松紧度,土壤新生体,土壤侵入体。在斜坡地区,不容易发育土壤,平缓的地方较容易发育土壤。庐山土壤的四个特征:①有机质层较厚;②含有大量次成矿物;③pH值有变化;④大量的石块。庐山实习感想与收获当登上离开九江的火车那一刻,心中便隐约的不舍。怀着期待着的心情奔向了秀丽的庐山,带着抱怨的情绪度过了在庐山的日子,怎么也没料到那段实习的日子会让我留恋。一路艰辛,一路成长,一路感动。收拾,打包,背包,出发。10个小时的火车,由于座位位置不佳,着实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疲惫,心里酸酸的,每每看到没座位的乘客就立刻会联想到父亲数次出去打工,没有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