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课件:生活美-服饰美_第1页
大学美育课件:生活美-服饰美_第2页
大学美育课件:生活美-服饰美_第3页
大学美育课件:生活美-服饰美_第4页
大学美育课件:生活美-服饰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饰之美导读

服饰,即服装和饰品的总称,具体指人们的衣服、鞋、帽和装饰品等。服饰除了防寒避暑、遮羞蔽体等保护作用以外,还具有装饰和美化人体的功能,能够满足人类的心理满足需求。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成为人类文化的积淀和标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都有各不相同、形色各异的多彩服饰。换言之,服装与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建设、文明风尚、艺术修养等紧密联系。因此,服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内容之一,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服饰之美壹

服饰的美学意义服饰之美一、服饰的美学意义(一)服饰是整体形象的表现(二)服饰是满足心理的需要(三)服饰是综合的艺术特色(四)服饰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视频欣赏】20世纪中外服装变迁史

贰一服饰美的特点服饰之美二、服饰美的基本特点(一)服饰是造型艺术

所谓造型,即服饰总体表现为一种几何形状,也称之为“款式”或者“样式”。根据特定的实用审美需要及其尺寸要求,人们通常将面料裁剪为点、线、面、条块等形状,根据颜色、色调、花纹、图案的特点,用特定的缝制加工技术或工艺相继拼接,从而形成特定的服装样式。这种服饰造型,虽千变万化,但也并非随心所欲。服装是人类特定文化圈的产物,因此即便同样是夏装,由于民族、地域的文化圈不同,其样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服饰之美二、服饰美的基本特点(二)服饰是重组艺术

所谓重组,即服饰作为一种审美客体,并不能独立成为审美对象,而必须与穿着者重新组合搭配,才能显示服饰美的光彩。换句话说,服饰要与使用它的人体进行再构,形成新的审美对象,展示其鲜明的、全新的、与主体相统一的视觉形象,给人以整体上美感。这种重组主要表现为色彩之间、服饰之间、服饰与人体之间、服饰与环境之间等要素的重组。服饰之美二、服饰美的基本特点(三)服饰是个性艺术

一般来说,服饰及其审美元素的选择、取舍和组配,完全取决于穿着者的意志,体现了鲜明的个性特征。随着人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多维度纵横交流,世界各国、各地区形成了十分类似的款式基础和色调搭配。比如,男性主流推崇阳刚、庄重的审美倾向,女性则偏向于凸显自身的温柔曲线和健康体型,着装有含而不露或露而虚掩的特点。再如,套装类的职业服,多以蓝色为主调;运动服以轻质、适体、便于活动为主,显示力量和健美;礼服讲究款式和色调,给人以文明庄重、高雅温和之感。这些都是服饰美的个性特征。【视频欣赏】【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服装穿搭

服饰之美二、服饰美的基本特点(四)服饰是综合艺术

服饰的面料及其裁剪方式、缝制技术、色彩色调、款式样式、着装方式等,既兼容绘画、剪纸、书法、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又凝汇哲学、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类目,既体现了人们的信念、情操和志向,又成为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的真实写照,是一种真正的综合艺术。叁叁一中华服饰之美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

自古以来,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四大必要元素,人们将“衣”排在首位,足见中华民族对服饰文化的重视和认同。中国素有“衣冠古国”“衣被天下”的美誉,加之海陆“丝绸之路”的开通,一度让古中国成为世界服饰文化的中心,服饰成为了诸多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服饰融合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美学思想与审美情趣,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系统,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底蕴。故《左传·定公十年》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可见,中华服饰华彩之美,历来被万邦推崇,影响深远。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1.原始社会时期的服饰

据考古记载,距今两万五千多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骨针缝制兽皮来防身蔽体,还用兽牙、贝壳、石子等串成项链状穿戴在身上作装饰。史书《鉴略·三皇纪》提到:“袭叶为衣裳”,又如《物原·衣原第十一》记载:“有巢氏始衣皮”。可见,人类最早用树叶或动物毛皮做成衣服,而服饰文化史基本上发端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元妃嫘祖发现天虫,首创种桑养蚕制丝之法,用蚕丝织出了精美的衣裳。相传,裁缝鼻祖胡曹发明了衣服和帽子,因此有“胡曹作衣”“胡曹作冕”之说。此时,服饰已经不仅用于满足御寒保暖的生理需要,更是为了进阶满足美化人体的需要。从我国考古发现的大量纺织物表明:中国纺麻织布技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八千年以前,比上古传说中的嫘祖养蚕制衣要早了三千多年。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2.殷商时期的服饰

商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字可考的朝代。人们在出土的商代文物中发现了“桑”“茧”“帛”等象形文字字样,足见农业和服饰文化在当时蓬勃发展的情状。人们又从商代武器铜钺上发现了存有雷纹的绢痕和丝织物残片,可见当时工艺水平的高超和精湛。

商代的服装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且以小袖居多,多数服装的长度在膝盖上下,制成上下两截:上为衣,下作裳。从甲骨文中可知,王公贵族和农牧奴夷穿戴的服饰不同,说明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同,服饰开始有了时代的烙印,此时衣冠服饰已具有了等级制度的雏形,成为封建礼制阶级的产物。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民间女子所穿服装与男子服饰大体上是相同的。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3.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七雄崛起,割据封侯。受百家争鸣之风影响,各诸侯国服饰风采各异。《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晚世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服饰审美的多样化。例如,春申君三千食客中的上客均着珠履,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缛服采用长裙褒袖、方履等。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4.汉代的服饰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初期,基本沿袭先秦时代的服饰风格,喜好深衣,男子喜着襦裤,女子喜穿襦裙。襦是一种短衣,长度只到腰间,裙则为长裙,配上高高的发髻,使女子的身段渐显苗条、秀丽。汉代盛行冠制,以区分身份尊卑。古时是成年及冠,汉代改为尊者及冠,卑者戴幘(即头巾),但由于“冠”的区别较为细微,因此汉代还用腰间绶带以区别官阶高低,绶带颜色和织绣工艺不同,代表的官品等级也有所不同。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入主中原,社会动荡,玄学盛行,南北服饰与中外服饰互相影响、交流融合。一方面,胡服穿戴更为广泛,南朝的汉族穿北方民族的“裤襦服”。男子喜穿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的长衫,大有峨冠博带、飘然如仙的风骨。妇女的日常着装仍以上身着襦或衫、下身穿裙子为主,襦裙也可作为礼服之内的衬衣。另一方面,北朝的帝王公卿醉心于穿戴汉族统治者的冠冕朝服,北魏孝文帝即其代表。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6.隋唐时期的服饰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重新厘定了汉族的服饰制度,但难以摆脱北方民族服饰形制的影响。直到唐代,由于长治久安、国力昌盛,长安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中心,服饰制度上承历代制度、下启后世冠服制度之经道,呈现出繁荣多样的壮观景象。

一方面,这一时期的服饰积极吸收外来元素,表现出大胆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官服制度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视频欣赏】《国家宝藏》第二季观唐古代服饰艺术再现

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7.宋代时期的服饰

宋代服饰基本依唐制,但色泽不及唐代鲜艳夺目。一般分为三种:一为皇后妃嫔至各级官妻贵妇所用的"公服";二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礼服";三为日常所用的常服。宋代普通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劳动时将衣服上塞在腰带上,以黑白二色为主。宋代妇女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褙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裙子颇具风格,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以石榴花的红色最引人注目。相较于唐朝,宋服更讲究修身适体。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8.元代时期的服饰

元代是蒙古族统治的王朝,其服饰承袭汉族制度而又保留本族特色,皇帝、百官的冠冕服,均参考古今制度。根据蒙古族的民族特点,古人另定“质孙衣”,汉人称为“一色衣”,形制是上衣连着下裳,上紧下短,腰部有很多衣褶,便于骑马射猎。蒙古贵妇则喜欢戴“姑姑冠”,其冠高二尺,以木竹为骨,包以绒锦,顶上用翠花或羽毛进行装饰。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9.明代时期的服饰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根据汉族习俗重新规定了服饰制度。在明初,先禁胡服、胡语、胡姓,而又下诏“上承周汉,下取唐宋”,中后期更出现了前朝没有的新样式——立领,并且首次在衣服显眼处大量使用了纽扣这一元素。明代官吏依品级穿着不同颜色和绣有各式花纹的宽大袍服,头戴乌纱帽,品级还用袍服上的“补子”加以辨别。明代的男装,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头上常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上头巾。贵妇服饰方面,皇后戴龙凤珠翠冠,穿龙凤真红大袖子,加霞帔,着红罗长裙。一般妇女只能穿桃红、紫绿及浅色,平时常穿短衫长裙,腰上系着绸带,裙子宽大,款式多样,整体风格敦厚繁丽,如凤尾裙、百褶裙、月华裙等。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一)中华传统服饰10.清代时期的服饰

清代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的满汉文化交融碰撞,服饰几易其改。其一,清代初期,朝廷实行高压政策,按照满族习俗制度实行剃发易服,强令汉人削发留辫;其二,废除了明代服饰制度,以满族风尚重定冠服制度,如官员穿“蟒袍”,蟒的数目因品级而异;其三,清代中后期,满汉效仿风气颇盛,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的说法。妇女服饰款式越来越丰富,如围巾、云肩、一口钟(斗篷)、坎肩、马褂、抹胸、腰带、眼镜、手笼、裙子、大衣等。【视频欣赏】六朝服饰之美

三、中华服饰之美(二)中华近现代服饰

自辛亥革命结束了历经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时代,中华民族服饰也随之迈进了新的时代潮流。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异彩纷呈的服装样式冲垮了固有的衣冠等级制度,许多便捷的新品种、新款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袍、衫、袄等样式。

在男装方面,民国初年出现了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无论穿着中装还是西装,均戴礼帽,被认为是最为庄重的服饰装扮。20年代前后,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当时深受中国男子喜爱的标准服装。三、中华服饰之美(二)中华近现代服饰

在女装方面,在吸收西洋服装特点的基础上,出现了大量改良旗袍,并在20年代之后成为国人和世界华人女性最喜爱的女子服装。除此之外,广大农村人民服饰上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具有简单、质朴的美感。【视频欣赏】中国近代女子服饰进化史

服饰之美三、中华服饰之美(二)中华近现代服饰

总的来看,50年代到70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装、干部服、人民装、工农装等;女装则深受苏联影响,布拉吉(连衣裙)风靡一时,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服饰色彩上比较局限于绿、黑、蓝、灰这几种颜色。在中国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80年代,黑皮鞋,花衬衫,喇叭裤等服装形式,成为了男士最具代表性的装扮,而红裙子,牛仔裤,蝙蝠装,海魂衫则成为女性喜爱的风格。

随着国内物质水平的逐步提高,国人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整体面貌簇新。在世界各地区的多维度交流下,现代人的服饰风格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主要分为时髦、流行和传统三类,各式各样的服饰均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美。肆一服饰的美学原则服饰之美四、服饰的美学原则

孔子曾经将服饰作为文明教化的重要议题,并把服饰看成是思想人格的折射,在《孔子集语·劝学》曾提到:“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这句话表示:君子不可以不学习,与别人相见时不可以不对自己的服饰、容貌稍作整理。可见,古人认为,不断学习是修内,打扮装饰是修外,应该内外兼修,二者都很重要。又如,英国著名诗人莎士比亚曾说:“服装往往可以表现人格。”总之,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个人象征,可以表明一个人的身份、个性、气质、情绪和感觉,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追求、理想和情操。为此,我们要掌握服饰的基本美学原则,化丑为美、化俗为雅,从适体、适宜、适度、适时、适龄等角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尽显中华服饰之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