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辉县2024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文献记载,远古时期天地相通、民神杂糅,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五帝之一的颛顼“绝地天通”,把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其他人不能参与。这一变化A.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 B.成为了阶级分化的源头C.导致了神权王权的分离 D.促成了专制统治的建立2.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A.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 B.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C.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 D.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3.1937年9月6日,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它是一个边区的自治性地方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1941年,抗日根据地政权机构在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对材料完整准确的理解是:A.是为了推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B.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C.是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是为了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4.19世纪后期,中国有人评价明治维新时指出:“崇尚西学,效用西法有益之举,毅然而改者极多,故能强本弱末,雄视东海……惜平变朔望、易服冠诸端,未免不思之甚也。”据此判断,他会A.反对学习西方 B.认同中体西用 C.宣扬民主科学 D.主张变法维新5.《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去体会理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7.下图是1840—1894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A.允许外商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中国经济中的近代化因素在增加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D.中国的国内市场在不断扩大8.秦朝的户籍简,类似于今天的“户口簿”。其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据此推测,最有可能使用此类简犊的“九卿”是A.奉常 B.太仆 C.将作少府 D.治粟内史9.“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作为条约条款,上述内容当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0.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的本质是理性,人应在追求绝对确定的知识中认识自己,培养完整的道德人格,以善为人生的最高目的。善是天地万物的秩序,也是人的本性与自由所在。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主张实现人格绝对平等 B.鼓励人们积极追求现世的幸福C.全盘否定了智者的主张 D.对“人是万物的尺度”思想的反思1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 D.古代印度12.专制主义制度很容易使皇帝与丞相之间产生矛盾,从汉至明清,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的措施不包括A.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为首的中央官不能参与决策B.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设立宣政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务13.唐代社会有着丰富的契约实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契约观念与文化。民间百姓普遍热衷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形成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相结合的双重制度体系。唐朝重视契约的这一现象A.根植于中国久远的历史传统 B.是小农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C.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4.“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A.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15.1940年11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中日基本条约》,其中第七条说:“日本政府基于本条约之中日新关系的发展,应撤废在中华民国所享有之治外法权,并交还其租界。中华民国政府则应开放其领域,使日本国臣民,得居住营业。”据此可知,这一条约的签订反映了A.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B.南京政府捍卫国家主权C.英美对日本宣战的结果D.日本侵华本质并未改变16.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言:“不要盲目地跟从权威,不论是知识权威、政治权威还是宗教权威;也不要盲目地跟从传统和社会习俗。要自己动脑思考,观察事实,使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下列言论与上述观点相一致的是A.“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B.“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C.“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D.“理智一经运用,鄙夷就失败了”17.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战端一开,地无论南北,人无论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年8月,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民众和武装力量,站在抗日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这表明A.国共之间的分歧已经消除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C.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D.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18.根据图中的历史信息,可以探究的历史问题有①唐朝都城的居民生活②唐朝都城商业区的布局③唐朝都城的异城文化④唐朝商业管理机构的职能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9.1887年,美国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了一些国会议员关于救济德克萨斯州严重干旱所致农作物歉收的建议,在否决声明中强调:“我不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应该扩至对遭受苦难之个人的救济,它与公共服务或者公共利益不存在任何适当的关联。”这反映出克利夫兰A.忽视了政府的社会救济功能 B.主张政府进行有限管理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 D.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0.雍正皇帝有诗曰:“巧制符天律,阴阳一弹包。弦轮旋密运,针表恰相交。晷刻毫无爽,晨昏定不淆。应时清响报,疑是有人敲。”据此,下列最适合作为诗题的是A.《咏利玛窦》B.《咏崇祯历书》C.《咏自鸣钟》D.《咏泰西水法》21.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以文治国B.公平竞争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22.有航海家写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的小西班牙……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B.1492年航行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C.市场扩大刺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航路开辟带有殖民扩张色彩23.1934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允许总统对凡是同意对美国降低关税的国家降低关税,但最多只能削减50%。到1962年,美国《贸易扩展法》允许总统对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产品出口有权削减100%的关税,而且总统也有权取消现行税率为5%或不到5%的产品的关税。这一变化A.导致经济危机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B.推动以美元为中心货币体系的形成C.表明政府放弃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D.客观上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24.梭伦执政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帮助其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将来就不能要求儿子赡养自己。这些规定A.直接扩大了雅典公民的权力 B.阻碍了雅典农业经济的发展C.导致雅典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D.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25.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提出了停止使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而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一方针A.成为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 B.壮大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C.形成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 D.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26.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五行交替顺序为: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王莽篡汉后,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变为: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王莽采用五行相生说A.主要受到天人感应学说影响 B.为宣扬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C.出于证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 D.有利于儒家学说深入民间27.1916年,陈独秀撰文称:“民主国家,真国家也,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陈独秀意在A.主张发展科学 B.弘扬民主权利 C.进行文学革命 D.传播马克思主义28.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29.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这说明A.女性执政受到质疑 B.监察权具有独立性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 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30.“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视觉上会给人造成强烈不安的感觉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上述绘画风格的是()A.《镜中的少女》 B.《拾穗者》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材料一:时间国家说明17世纪荷兰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上的单极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德、法经济上的多极化二十世纪初(一战后)美国经济上的单极化二战后美国、苏联政治上的多极化70年代后美国、日本、德国当代经济强国材料二20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各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1930年40%9.5%7.6%10.5%2.9%5%1937年36.2%9.5%4.3%10.4%3.5%3.7%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1925年14%15%7%8%1%4%1937年13%16%5%9%4%%材料三几个世纪以来,世界的经济中心随着世界各地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也在变动着,二战后,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打破了二、三百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向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格局,21世纪“将是太平洋世纪”。——《亚洲新势力——2030:世界经济重心转移》问题(1)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整整100年的时间,英国单极的世界经济格局表现在哪些方面?(2)基于材料二,阐述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及影响?(3)用史实论证“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观点(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世界经济格局及演变的看法。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对国人报告说,他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行为的背景及影响。(2)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3)综上,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33.材料辛亥革命后,列强对边疆地区的侵略更加肆无忌惮,导致边疆危机日益恶化。南京国民政府认识到只有提高边疆地区民众的国族认同感,才可能实现巩固国防的目……落后的观念可以被教育改变,开发边疆所需要的各类人才还可以被教育培养出来,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边疆地区的开明地方官员、宗教界开明人士以及爱国学者都充分认识到边疆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和推动政府兴办边疆教育。1930年2月,教育部内设蒙藏教育司(1947年更名为边疆教育司),成为边疆教育的主管机关。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拨付专款兴办边疆教育设施,1936年教育部创办部办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教育部筹建边疆师范学校10所……为培养新疆及热河、察哈尔等省边疆小学的师资,又分别筹设热蒙、察蒙、天山三所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就边疆教育出台一系列调整措施,但受到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这种调整收效甚微,边疆教育事业的日渐萧条在所难免。——摘编自王海文《教育制度与国家转型——南京国民政府国家教育部“边疆教育”政策及实践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施“边疆教育”政策的动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施“边疆教育”政策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由“人人皆可通过占卜祭祀沟通天神”到“沟通神灵、祭祀天地的特权统归于专职巫师”可知,贵族垄断神权推动了早期国家的形成,A项正确;阶级分化的源头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神权和祭祀的出现,B项错误;材料中的现象促使王权与神权的结合而非分离,C项错误;少数人控制神权的远古时期并未建立起专制统治,D项错误。2、C【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给予原先各邦君主较大权力,“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说明议会成员不赞同宪法给予的既定权力,体现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保守性,故C项正确;德意志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故A项错误;德意志是皇帝掌握国家的实权,故B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控制内阁和议会,故D项错误。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3、B【解析】
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陕甘宁边区……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三三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中共的这些调整都是为抗战服务的,都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士参与抗战,故B项理解正确;从材料时间来看,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实现,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内容,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发动根据地工农群众抗日只是材料的部分解读,理解并不完整准确,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判断出此时国内的主要任务是抗战。4、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他肯定了明治维新在学习西方军事与工业技术、推进工商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而反对和否定其改变祖宗成法、效仿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中体西用”思想,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他主张学习西方,A选项错误;他反对变革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内容,C、D选项错误。故选B。5、A【解析】试题分析:“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说的是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是心学家的主张;C.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张;D.学术流弊是道德沦丧的根源,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故此题应选A项。考点:宋明理学点评:理学的特征: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6、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可知日本学者主张先学思想,再学政治,最后学器物,而现实中近代中国因为受制于多重因素,学习西方的顺序恰好相反,故A项正确;开始主张“改变政令”应是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拍,不是甲午战争后,故B项错误;“变革人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该运动偏重于实用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故C项错误;“有形的物质”指的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即学器物),这是从洋务运动而非民国开始起步,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西学东渐思潮。7、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此时期,土纱的使用量有所减少,洋(机)纱使用量在不断增加,这表明此时中国经济中的近代化因素在增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允许外商在华设厂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手工土布的用纱情况,与民族资本主义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此时土布的用纱情况,不能体现国内市场规模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D【解析】
据材料“特点是一木简记一户,又称‘户版’‘户籍’,是征发赋役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治粟内史管理的是国家财政,故D选项正确;奉常是中国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故A选项错误;太仆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故B选项错误;将作少府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故C选项错误。9、C【解析】
朝鲜本来是中国的附属国,主权是不完整的。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条约要求清朝结束与朝鲜的藩属关系。联系所学可知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就是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日本插手朝鲜导致的,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使朝鲜脱离中国,为吞并朝鲜做准备,故答案为C;ABD没有涉及朝鲜问题,排除。10、D【解析】
苏格拉底对人的认识中突出理性,“培养完整的道德人格”,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说明他在反思智者学派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局限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苏格拉底主张人格绝对平等,排除A项;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观点,排除;苏格拉底是对智者学派观点的反思和发展,不是全盘否定,排除C项。11、B【解析】
依据材料“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史诗《吉尔伽美什》的内容,《吉尔伽美什》是西亚两河流域的上古人民创造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B正确;古代埃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12、D【解析】
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务和西藏军政事务,与限制相权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汉代汉武帝时期形成“中朝”“外朝”格局,使以丞相为首的中央官僚不能参与决策;唐代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三司使管理财政;ABC都是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13、C【解析】
根据材料“民间百姓普遍热衷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约盛行是商品经济发展中诚信观念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C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出传统社会对唐代契约观念与文化的影响,排除A;小农经济下是自给自足,交易现象并不普遍,B排除;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间是在明中叶以后,排除D。1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思民所忧,行民所思体现的是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民本”思想,B项正确;提倡节俭、以改革促发展和无为而治等思想,均与关心民生、力求缓和社会矛盾的民本思想不符,ACD三项错误。15、D【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和材料时间,我们可知此时的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日本与汪伪政权签订的基本条约,实质上仍然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故D正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排除A;此时的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他并没有捍卫国家主权,而是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故选:D。16、D【解析】
D项强调理智的运用,与材料“不要盲目地跟从权威”“要自己动脑思考,观察事实,使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描述一致,符合题意;A项体现的是对私有制的维护,与材料对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B项强调的是自我救赎的步骤,与材料对理性的描述不一致,排除;材料强调了理智,但未强调行动,排除C项。17、D【解析】
材料中蒋介石、毛泽东的讲话都体现了抗战时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责任,都应该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表明民主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针对抗战的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二者的共识,‘分歧消除’的说法以偏概全,A错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错误;依据时间“1937”年并结合抗战过程可知,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C错误。故选D。18、B【解析】
结合图片可知,长安东西市中酒肆、衣肆、杂戏等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娱乐现象,市内行、署、肆、的分布展现长安商业区的布局情况,市署、常平仓反映了唐代对商业设置机构进行管理,故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反映中原的异域文化,故③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9、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总统克利夫兰否决一些国会议员对因干旱所致农业歉收的德克萨斯州的救济,且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不应扩展至对“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故B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力和义务不应扩展至对“遭受苦难的个人”救济,A以偏概全;CD与材料无关。20、C【解析】
从材料中的“弦轮旋密运,针表恰相交。晷刻毫无爽,晨昏定不淆。应时清响报,疑是有人敲”等信息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诗是《咏自鸣钟》,故答案为C项;利玛窦是来中国传播天主教的传教士,《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泰西水法》是介绍西方水利科学的重要著作,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21、B【解析】
依据材料“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的是平等、理性,而科举制体现了平等的原则,故选B。科举制产生之前,封建统治者即已提倡以文治国,由此可见,以文治国不可能是科举制的本质,排除A;分科考试与重视教育不符合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故不会是启蒙思想家推崇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排除C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查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22、C【解析】
材料信息未涉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C叙述符合题意,故选C;通过“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海地”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是指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发现美洲,故AB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通过“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带有殖民色彩,故D叙述正确解读,不符合题意,排除。23、D【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战后美国的经济政策变化。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六十年代对关税政策的放宽,这样做客观上可以促进世界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进程,故D项说法正确;六十年代并未出现世界性经济危机,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贸易问题,而不是金融问题,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政府干预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不会放弃,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24、D【解析】
梭伦改革时期,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并给予公民权,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发展经济的需要,故选D;材料没有体现扩大公民权力,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阻碍农业发展,B错误;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25、D【解析】
据材料1937年8月可知,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收地主阶级土地之政策转变为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针”,这有利于开创敌后抗战新局面,D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而不是“中共全国性的土地纲领”,A说法有误;据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而国民政府奉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故B与题意无关;全面抗战路线的核心是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说法错误。【点睛】1937年8月的陕北洛川会议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方针。26、C【解析】
王莽不是通过暴力手段推翻了汉朝,而是通过篡夺的方式夺取政权,因此他改五行相克为五行相生是为了给自己的政权提供合法性依据,故选C;五行相生没有体现天人感应,排除A;王莽是为了寻找政权合理性依据,而不是宣扬以德治国,排除B;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27、B【解析】
据材料“民主国家,真国家也,国民之公产也。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者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可知,陈独秀强烈追求资产阶级民主,认为资产阶级民主中人民是国家主人,人权获得了保障,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文学革命”、“马克思主义”等内容,A、C、D错误。28、A【解析】解题时需要紧扣“1958年”“加速实现该项目”“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科学领域存在大跃进的风气,再“结合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了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是涉及到上海、北京,无法说明在全国掀起高潮,故B项排除;材料中仅是阐释青年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其是主要的科研力量,故C项排除;材料中无“政府加大投入”的表述,故D项排除。29、B【解析】
御史宋璟常常评论朝政得失,武则天多次想让他离开朝廷去出使,宋璟提出御史不是国家重臣,如果出使中处事不当,恐怕违背朝廷的意愿,恕我不能遵命。皇帝也无可奈何,从而说明监察权具有独立性,故选B;A不符合题意,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0、C【解析】
由材料信息“热情奔放、极具冲突感,场面混乱但乱中有序。……追求个性解放,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可知,这是浪漫主义绘画风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品,故C正确;《镜中的少女》是立体派绘画,《拾穗者》是现实主义绘画,《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绘画,故AB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任取一点)①英国是世界工厂②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③英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独家垄断地位④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⑤英镑成为国际通行的世界货币(2)特点: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格局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是受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而是开始受到苏联的挑战。苏联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其世界一极的地位,显现了世界经济格局中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新格局。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3)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4)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抽象角度: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转移而变化: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西)——太平洋(东)B: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起世界经济权力分配的改变以及世界政治权利分配的改变。例如: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首先经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二战后,美国苏联强势崛起,美国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政治上美苏两极格局。C: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战争的爆发爆发。例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的不平衡导致了一战、二战的爆发。D:大批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步发展,并加强了经济联合,形成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促进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新生力量。例如: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都提高了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E: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加速提高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例如:英国工业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后两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强。【解析】
(1)依据材料表格时间“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和所学从英国是世界工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世界上最早资本输出国和国际金融中心以及英镑成为国际通行的世界货币等回答。(2)特点:依据材料二表格时间可知是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依据表格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美国独居世界经济中的前列,不是受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苏联的高速发展确立了其世界一极的地位。可知此时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是两种经济体系并存的新格局。影响:依据表格二可知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和所学从二战后,中国的发展、东盟的建立、APEC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对于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回答。(4)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一个观点,然后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比如依据三个材料的信息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彼此消长,各国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引起世界经济权力分配的改变以及世界政治权利分配的改变”提取观点;论述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世界格局演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反思
- 劳动课的挖地心得体会
-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042)(正高级)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奥数高频考点常考易错题汇编计数问题容斥原理(含答案)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合作协议
- 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
- 2024年度品牌宣传画册设计合同
- 2024年体育设施硅PU改造合同
- 2024年建筑施工项目质量保证合同
- Unit9 Section A 教材改题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4年世界的变局
- 儿童缺铁性贫血护理查房课件
- 危重患者护理查房制度
- 护理管理文书质量督查表
- 《财政学》第八章 税收
- 消化科常规用药及注意事项
- 电气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完整版)
- 2023年校长竞聘面试答辩题
- 管道穿越高速涵洞施工方案
- 流浪动物收容留检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老年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