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青岛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最新青岛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1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同学充分经受“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同学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学重点:理解掌控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控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预备:各种食物假设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春天到了,光明学校的老师决断带同学们去春游,他们要分发一些食品。而且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今日老师要分给你们。请小组长来领礼物(12块糖)同学们动脑筋想方法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而且要求每个同学都满足)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状况,老师板书。
2、观测问题
(1)请小伙伴观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
(2)同学观测汇报。
(3)从观测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同学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伙伴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伙伴再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3)你们用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
(4)同学沟通、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安排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同学汇报分法。
(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同学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同学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确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同学观测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当怎样做?
(3)同学沟通争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胜利,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同学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会动手采纳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平均分。
最新青岛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2
设计说明: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的第三阶段,但它的基本原理始终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由于二班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对抽象概念理解的技能还没有形成,因此在同学已有的对“个、十、百、千”四个数位认识的基础上,让同学充分经受数数的过程,体会从详细的形到抽象的数的形成过程,理解并掌控“10个一千是一万”这一知识点,加深同学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认识和理解,培育同学的数感。
1、数形结合,层层递进,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从情境图入手,让同学感受到生活中数的应用,接着让同学以正方体木块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再以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使同学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最末引导同学整理并制作数位顺次表,在激发同学学习爱好的同时,使同学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探究数位顺次表的应用价值。
2、由直观到抽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着重让同学经受数数的过程,通过数星星的活动让同学充分地数数,在活动中深化同学对计数单位、计数方法的理解。再通过正方体木块、计数器逐步抽象,让同学直观感受到概念的形成过程,逐步培育和进展同学的数感。
课前预备:
老师预备PPT课件计数器数位顺次表
同学预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爱好
1、出示课件,体会“大数”。
(1)导入: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你们看,这是我们的学校,请你们来读一读学校里的这些数吧。
(2)同学尝试读数。
(3)引导同学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并读数:南京长江大桥马路桥长4589米,铁路桥长6772米。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许多比千更大的数,今日我们就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同学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培育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
探究新知,引导发觉
(一)教学例5。
1、复习数数的方法。
(1)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同学集体汇报已经学过的数数的方法。
2、引导同学数正方体木块。
(1)引导同学先观测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
(2)同学集体沟通数数的方法。
(先十个十个地数出一百,再一百一百地数出一千,正好是一个大正方体木块,然后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师生归纳: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板书)
3、在计数器上从一千拨到一万。
(1)请同学指出计数器上的数位。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拨一拨,并思索:当拨到九千时,再增加一千是多少?又该怎样拨珠呢?
(3)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同时引导同学边拨边数,使同学明确:9个一千再加1个一千是一万,我们拨到九千后,再拨一千,应当把9去掉,并向前一位进1。
(4)小结:计数单位“千”的前面是“万”,万是更大的计数单位。
4、整理数位顺次表。
(1)引导同学回忆学过的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借助计数器想一想这些数位的排列顺次。
(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组织同学制作数位顺次表,老师巡察指导。
(4)展示同学制作的数位顺次表,并说一说制作数位顺次表时要留意什么。
(留意数位顺次表要从右往左,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
(5)指导同学在数位顺次表上表示568和302,并读出这两个数。
(6)小组争论数位顺次表对写数、读数有哪些援助。
最新青岛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3
导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学习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4、培育同学动手操作技能及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导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导学难点:
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子白板、一个三角板、一个活动角
学具:三角板、活动角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兔请我们二(2)班的同学参观他们的新居子,你们情愿去吗?
生:情愿
师:房子是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屏幕显示:从房子中拉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分别出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
引入:小伙伴们,刚才闪动的图形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今日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伙伴
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理念:用情景引入,创设生动的小白兔的家,帮小白兔找一找它的家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让同学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而且富有童趣,能充分调动同学的爱好和学习积极性]
二、预学
1、角不仅藏在图形里面,还藏在学校里面,你还能从学校的图形中找出一些角吗?(出示学校主题图)
先让同学说说那里有角,课件再演示。
鼓舞同学: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把这么多的角都找出来了。
2、学校里有角,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地方,也有角,你还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图片:剪刀、吸管、水龙头
师小结:看来角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以找到
[设计理念:利用主题图里同学熟识的生活和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吸引同学的留意力,让同学从观测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同学经受数学知识由详细到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3、出示导学单
①找一找: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认真观测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②画一画:试着画一个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③变一变: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角变大,让角变小?你发觉了什么?
4、小组合作学习、师指导
三、互学
全班沟通、梳理盲点
认识角:
(1)同学齐读第一条自学小贴士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手中的三角板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顶点
师:你再摸一摸从顶点出发的这两条线,你又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板书:边
(2)老师总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说边画:边
顶点
(尖尖的)边(直直的)
(3)学画角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角的很多小知识,想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哪位同学们情愿到黑板上来画个角呢?
指名画角、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画角
师:你情愿把你画角的方法讲给其他同学听吗?
课件:先画(),再画()
留意:在两条边的中间画一条弧线,作为角的标记。
[设计理念:画角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放手让同学自己画,采纳先“放”再“扶”的方法,既进展了同学自我学习技能,又激发了同学深厚的学习爱好。同时,通过竞赛的形式,再次加强同学对画角方法的理解,并让他们在展评中体验胜利的喜悦]
(4)角的大小
师:老师手中有一个角,同学们有没有方法,让这个角变大?
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在一起商量商量,怎样让这个活动角变大?
生1:我把两边的纸条往外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角变大了,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大了,你能用手指一指吗?
生用手指,师追问:角变大了,边有没有改变?
师:相反,你还有什么方法让角变小?
生1:把两边的纸条合拢,角就变小了
师:你能指一指,是角的哪个地方变小了?
生用手指,角变小了,边有没有改变?
老师用活动角演示:师拿一个活动角,渐渐变大之后,再减掉两条边的一少部分纸条,看一看角的边,有改变吗?
(5)红角与蓝角的争辩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通过拔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详细的操作中,同学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加强了认识效果,可以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
(6)儿歌总结援助记忆
小小角儿真好看;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千万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角的大小怎么辨;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学
1、判断角(见课件)
2、到创设情境小兔的新居中,再次完整地找角
3、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4、用小棒摆角:摆一个角至少要几根小棒?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五、观赏生活中角的图片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张口大,角就大;张口小,角就小
最新青岛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4
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
《米的认识》是二班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班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同学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同学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同学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测、操作、沟通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觉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同学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育同学的观测、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经受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受知识的制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纳“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老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同学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同学素养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角色,给同学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索,并与同伴沟通、争论,得到自己的思索途径和学习成果。让同学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受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胜利、学习的欢乐。依据指导同学的自主性原那么和渗透性原那么,在扶着同学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同学通过观测、争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援助同学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同学通过老师的“教”,实现同学的“学”,表达出老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老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三、优化流程,突出主体。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学本课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究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经常省略了产生进展的过程,以特别概括、严谨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校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技能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困难。因此我依据同学学习数学的特点,在设计引出长度单位米时,从生活实际引入:假如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
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具、学具等都取材于生活的数学现实中,使同学感到亲切、有趣,使数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同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引导探究,训练技能。
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径直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伙伴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和8厘米比长短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当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查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三)练习巩固,实践运用。
能不能在简约的情境中正确运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晰和坚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相宜的单位,如床长2()。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假如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同学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同时适当补充一些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得到不同的进展。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识。
引导同学回忆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它对你有什么援助?这节课你表现得怎样?等等。这样的小结有利于同学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大大培育了同学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四、久经磨课,追求卓越。
教学的胜利在于能够发觉并制造适合每个同学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我长期在低班级进行数学教学工作,对文本还是熟识的,但对环节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还要下细功夫。努力做到:
1、研读教本。把握内容核心,校准施教目标。
2、以学定教。反复比对教案,按班实施计划。
3、情趣高效。设计多种活动,鼓舞人人参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解除委托代理协议书
- 预存话费合同协议书
- 退役定向就业协议书
- 信用卡书面和解协议书
- 酒楼废品回收协议书
- 菏泽学院战略协议书
- 餐厅联营经营协议书
- 非全日制竞业协议书
- 集体公寓转让协议书
- 邻居之间接电协议书
- JGJ106-201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酒店各部门卫生区域划分
- 工程测量控制点交桩记录表
- GA 1810-2022城镇燃气系统反恐怖防范要求
- 重庆地区现代方言中的古语词
- 3第三章申论写作 写作课件
- 广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料试验收费项目及标准指导性意见(新)2023.10.11
- 国开电大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 形考任务5实训报告
- 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5 My clothes Read and write(教学课件)
- DB37-T 2671-2019 教育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高清版)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8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