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策略探索_第1页
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策略探索_第2页
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策略探索_第3页
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策略探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策略探索——以《昆明的雨》为例上海师大附中附属龙华中学刘晨洁摘要:自读课文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体系讲求从教读课文中得法,在自读课文中用法,最后迁移至课外自读,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延伸,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掌握的学法自主学习自读课文,是主动探索、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需在此过程中有效指导,提高学习有效性。关键词:自读课文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主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可以说,它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渠道。对于自读课文不能用传统的教读法,但也不可放任自流。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方法、策略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下面以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为例,浅谈指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文的策略。一、制定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之前,先拟定具体学习目标,可以增强学习主动性,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盲目阅读。那么,学生如何制定出一篇自读课文的具体学习目标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自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个单元的教读课文之后,它是单元知识的延伸和扩展。研究单元导语是制定自读课文学习目标的前提。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单元的整体目标,知道整个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什么。例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所涉及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教材单元导语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方向与目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此单元自读课文《昆明的雨》时,就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制定学习目标。再者,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的关系。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延伸。教读课文是教师带着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法。自读课文是让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和方法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并逐步提升为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法。可以说教读课是展示台,自读课是练兵场。自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可以是教读课文目标的迁移,将学习教读课文时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巩固。例如,在学生制定《昆明的雨》的学习目标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这个单元教读课文的阅读路径。教读课文《背影》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按照以下路径完成了文章解读:1.概括文章写作内容;2.分析内容背后的情感;3.梳理情感脉络;4.把握文章主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能否运用这一阅读路径完成对《昆明的雨》的解读。基于以上指导,学生自主制定的学习目标集中在以下几条:1.品味语言,体会写作内容背后所承载的情感。2.梳理情感脉络,把握文章主旨。3.巩固散文的阅读方法。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国文学习》中讲:“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自读课文强调“自读”,教读课文学习中所获得的“知”为自学自读课文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在学习自读课文时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让给学生。这样,学生的自读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才能真正实现由“知”向“行”的转化。但老师大胆放手、把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不等同于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应加以组织、引导,以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单,使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可以具体操作且落实的小任务。例如,《昆明的雨》通过描写昆明的雨及雨中特有的人、事、物等,表达作者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以及内心深处的一份家国情怀。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中有这样两条:“品味语言,体会写作内容背后所承载的情感;梳理情感脉络,把握文章主旨。”可以提示学生设计学习单,帮助自己理清文中的写作内容并体会内容背后所承载的情感。下图为一例学生设计的学习单:这样,学生的自学成果更为明确,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梳理出情感脉络,继而把握文章主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自学自读课文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也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在自学《昆明的雨》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不少疑惑,例如:1.回忆昆明的菌子时为什么要提到那么多种类?2.“雨,有时是会引起人的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这里提到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有何用意?3.作者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这句话如何理解?4.为何提到陈圆圆的石像?5.“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这里的情味指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读课文并经过思索后的产物,这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碰撞,一次能力的提升。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深入挖掘会发现背后往往蕴藏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提问、探索、解惑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抽丝剥茧,慢慢领会作者意图、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通过自己阅读,自己理解,自己消化、吸收,自己提出疑问,在阅读中获得了内在认知体验。三、合作探究,提出新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通常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同组学生互帮互助,合作交流,一起探讨自学课文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探究学习是从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交流讨论可以丰富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小组成员间自由地探究问题、寻求答案,这样才能有“自读”的收获。在小组进行合作探讨时,教师可以适时走进小组进行聆听、点拨,鼓励学生就某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挖掘文本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不断深入探究,小组合作解惑的同时,也将有新的问题随之产生,正所谓“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例如,自学《昆明的雨》后,很多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这里的情味指什么?小组讨论时,同学甲认为结合这一段营造的氛围,感受到的是一份宁静、平和;同学乙从作者和友人小酌这件事中体会出一份悠闲、从容。这时同学丙又提出了疑惑:为什么这一段的开头要提到“乡愁”?这样写是否矛盾?提出新问题后,同学们再次探究:作者营造的宁静、平和的氛围背后是否有更深刻的用意?究竟如何理解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思?有同学回忆起学习这个单元教读课文《背影》时,老师曾提醒大家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于是结合背景,再次探索,就这样“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大家慢慢体会到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到处战火纷飞,昆明这份雨中的宁静、平和给了作者精神上的安慰与力量,“那天的情味”指作者于家愁国恨之中,得一方宁静、平和之精神家园的慰藉。四、对应目标,完成学习评价评价的目的从某种程度讲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学生自学课文后,可以对应制定的目标,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自评或互评。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责任,使其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学习中还有何不足。学生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再者,也可以采取互评互测的方式完成学习评价。为了提高兴趣,还可以开展小组间知识竞答、辩论等。值得注意的是,统编教材之所以强调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中学会用法,是因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从教读课文中得法,在自读课文中用法,最后迁移至课外整本书的自读,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因此,还可以通过延展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延展,就是在完成自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所获方法、技能进一步分析同类文章,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例如,学生制定的《昆明的雨》学习目标中,有这样一条:巩固散文的阅读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用得出的方法去尝试解读同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