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自然辨证法概论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ofNature

全套可编辑PPT课件绪论第一章生态自然观第二章科学认识和科学问题第三章第1-2节创造性思维形式与方法第三章第3节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第四章循证医学第五章医学模式及其转变第六章医生的哲学理念与人文修养

绪论

——当代科技发展的理论指南

第一节自然辩证法概述

一、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概念的来源和创立自然辩证法概念的来源

自然辩证法概念源于恩格斯的一本未完成的著作,著作的名称为《自然辩证法》。这本书起自恩格斯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写作时间:1858年7月——1895年5月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

——恩格斯(1820-1985)

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还就宗教、妇女、文学、美学、史学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见解。童年-青年:1820-1837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在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十六世纪以来,恩格斯家族就定居巴门贝尔格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恩格斯的曾祖父和祖父都是莱茵省著名的企业家。新教虔敬主义的家庭氛围。

父亲老弗里德里希是工厂主,虔诚的基督徒,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

巴门市立学校。这是一所用地方经费开办的学校。1834年前恩格斯曾在这里学习。学校大多数教员都是一些维护圣经教义的忠实卫道士,但它开设的物理和化学直观教授课程却对恩格斯后来进行自然科学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拉丁文、希腊文和法文的素养也很出色。

恩格斯原打算中学毕业后继续进大学深造,但迫于父命不得不于1837年9月退学到父亲开办的公司学习经商。爱北斐特中学代理校长汉契克博士曾称赞恩格斯“操行优异”,“谦虚、真诚、热情”,“资质很高”,有“独立的思想”,“理解能力很强”,并善于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来梅

18岁,恩格斯被父亲送到德国北部重要港口城市不来梅,到那里的一家大贸易公司工作。不来梅虽属德国,但不是普鲁士的领土,这里的思想比较自由,普鲁士专制政治对这里影响不大,人们可以自由地看书、议论。喜欢自由的人和对专制制度不满者,都希望能够来到这里,恩格斯也是这样。给妹妹的信中他写道:“在这里,没有别的事可做,只有击剑、吃、喝、睡和刻苦用功。”“除了晚饭时偶尔有少量的五月酒、大学生们的啤酒宴会、小酒馆的狂欢,或者瓢泼大雨能够解闷以外,这里的生活相当枯燥乏味。”

恩格斯除了应付一下父亲派给的工作之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恩格斯酷爱学习,但威严霸道的父亲不让他读书,现在终于有机会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对各方面的书都感兴趣,哲学、历史、物理、化学等他一本本、一卷卷地深入学习。读书使他掌握了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由于刻苦学习,到20岁,他已经掌握了英、意、西班牙等十几种外语。柏林:兵役与旁听

1841年9月,恩格斯入伍服兵役,“完成公民义务”。在部队里,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技术,很快就成了一名优秀的炮兵下士。在服兵役期间,恩格斯还经常到柏林大学旁听,广泛涉猎各种专业知识。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在此期间,他先后发表了《谢林论黑格尔》、《谢林和启示》以及《谢林――基督教的哲学家》等小册子,尖锐批判了宣扬"天启哲学"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他还著文揭露以德皇威廉四世为代表的德国封建专制制度,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1844年8月底,恩格斯在回国途中绕道巴黎会见了马克思,开始了二人的终身合作。1847年1月,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加入正义者同盟。1869年7月,恩格斯终于从商人生涯中摆脱。1870年9月,恩格斯结束了二十年“埃及幽囚式”的经商生活,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与马克思一起参加国际工人协会的领导工作。

恩格斯的妻子玛丽·白恩士早逝,身边也没有子女。最早他指定马克思为遗产唯一继承人。马克思去世后,他又多次修改遗嘱,并在弥留之际对遗嘱进行若干补充。

在遗嘱中,他将马克思的全部著作手稿和信件移交给马克思的法定继承人――女儿爱琳娜。自己和马克思的全部藏书赠给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倍倍儿和辛格尔。他还有大约3万英镑的财产,3/8给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和爱琳娜,1/3给了马克思长女小燕妮的孩子们,1/4连同家具赠给了他的秘书路易莎。其余财产一部分给了德国社民党作活动经费,一部分给了妻子的侄女玛丽·艾伦·罗舍。

在遗嘱中,恩格斯还说:“我希望将我的遗体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恩格斯的自白》(1868年4月于伦敦)喜爱的优点:一般人:愉快男人:莫管闲事女人:善于安置物品特点:凡事一知半解喜欢做的事:捉弄人和被人捉弄厌恶的缺点:伪善能原谅的缺点:各种各样的无节制对幸福的理解:饮1848年的托沙-马尔高酒对不幸的理解:找牙科医生厌恶的:矫揉造作、傲慢不逊的女人喜爱的男英雄:一个也没有喜爱的女英雄:太多了,一个也举不出来喜爱的诗人:歌德、莎士比亚、阿里欧斯托喜爱的散文家:歌德、莱辛、扎梅尔松博士喜爱的花:风铃草喜爱的菜:任何一种,只要不是苯胺染料喜爱的格言:一无所有喜爱的箴言:从容不迫写作背景:

1、自然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大量的科学家的头脑却被禁锢在形而上学的思维中;

2、为了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一切领域;

3、促进自然科学的健康发展;

4、开拓哲学研究的新领域。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一)自然观

简单地说,就是关于“自然”的学说,它以自然界的特征作为对象来考察,并探讨自然本体的最基本、最初始的特征。

自然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考察自然,根据自然科学的认知成果,阐明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及其在人认识中的理论形态,体现了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通过研究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结构组成、演化过程及其自组织机制与规律性,揭示人类的自然图景,提供人们对整个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总的或根本性的看法。(二)科学技术方法论

是从各门科学技术特殊方法中抽象出来的,并高于特殊方法;起着沟通哲学方法和各门科学技术特殊方法的桥梁作用。科学技术方法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人的科学技术认识和实践活动,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上,概括和总结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阐明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体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科学技术方法论:

是对科学的哲学反思,它以科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科学的本质、范围、目的、功能、结构、方法、标准、概念、定律和理论等进行哲学审视,探讨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本体论、价值论,旨在提供关于科学认识及其发展的逻辑性、历史性和社会制约性的模型。(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研究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系统的发展,阐明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体现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技术观:

是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特征、价值和方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哲学思考。

它以科学技术本身为一种认识和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研究,主要从哲学角度,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探寻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概括自然界的基本存在方式和演化方式,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可靠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的进步目标、进步模式和动力学机制作出理论说明;对科学技的发展后果进行反思;对科学技术进行知识论研究三、自然辩证法的学术任务——具有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总论:自然辩证法(三部分)各论:数学辩证法;物理辩证法;医学辩证法·······医学科技辩证法:总体上考察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考察医学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实践活动的规律;以及医学科学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医学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等第二节

医学科技辩证法的历史自古以来,医学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种哲学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总结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临床经验。医学在它的历史进程中总是处在各个时代哲学思想影响之下,总是同当时哲学思想的发展状况大体相适应的。一、古代医学哲学的萌芽

巫师医生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泰勒斯——科斯医学学派创始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个开创者水是万物本原体液构成人体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之父体液是生物有机体的本原,人体就是由体液构成的。“医学没有哲学的普遍真理不行,哲学没有提供给他的医学事实也不行。”阿尔克马翁——同律观念恩培多克勒——四元素说希波克拉底——四体液说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柏拉图“我们时代的最大错误是医生把灵魂同肉体分开。”“不治疗整体就不能治疗局部,不治疗灵魂,就不能治疗肉体。”亚里士多德哲学应从医学开始,而医学最终应归结于哲学。盖伦——“灵气说”、“目的论”“医生首先认真学好哲学,以便了解人体健康和疾病本质。”使医学从经验水平上升为一种严谨的逻辑体系。二、近代医学哲学的兴起维萨里

1543年发表《人体的构造》哈维

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培根《新工具论》

“医学不依靠哲学,就是靠不住的。”治疗疾病延长寿命保持健康医学功能17、18世纪物理医学派:带有机械论和还原论的色彩,医学开始成为精细分析的实验性科学《人是机器》19世纪魏尔啸创立细胞病理说

——所有疾病都是局部的三、现代医学科技哲学的发展1974-1977美国大学医学中心组织医学哲学讨论会1975英国《医学假说》和《医学伦理学杂志》创刊1976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医学将在新的形态上复归到整体医学的时代,医学与哲学的结合极为迫切

第三节

医学生学习自然辩证法意义1.树立符合人类长远目标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通过教育过程在科学技术工作者中牢固树立符合人类长远目标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2.树立科学精神,遵守科学规范,抵制不端科学行为3.改造传统文化,提高公民的科学技术素质当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是高度综合,怎样适应这个特点?4.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朝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5.倡导并完善基本的科学研究规范,推动形成尊重科学的社会风尚54第一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生态自然观55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56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人口激增

公元初2.3亿,1830年10亿,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短缺

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的沙漠化扩大,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矿物资源也处在衰退之中。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57人类中心主义58古代有机自然观古代有机自然观: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听天由命。从生活经验出发,想象而富于猜测。59中国古代的技术批判观内史:子贡经过某地,见一丈人服侍田地,凿遂入井,抱翁出灌,甚为吃力,便上前推荐一种“用力甚寡而见功多”的叫做桔槔的机械。不想老者愤然作色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非吾不知,羞而不为也。”

6061“五色乱目,使人不明”“五声乱耳,使人不聪”

62自然目的论人天生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动物(更不用说植物和无生命的物体)是为了人而存在的,它们只是人的工具,人对它们不负有任何道德义务。神学目的论人类不仅在空间方位的意义上位于宇宙的中心,而且也在“目的”的意义上处于宇宙的中心。人为神而存在,万物为人而存在。63古代人类中心主义灵魂与肉体二元论人是一种比动物和植物更高级的存在,人不仅有躯体,还有不朽的灵魂或心灵,而动植物只具有躯体没有心灵,充其量只是一架机器。理性优越论理性是人的本质,理性使人高于其他存在物,将自己和其他存在物区别开来。理性本身就具有内在价值,因而只有人才有资格获得道德关怀。64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非人类存在物只具有工具价值,不具有内在价值,不是我们伦理体系的原初成员,道德只与理性存在物有关;用道德原则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获得道德权利的基础,非人类存在物不具有理性和道德自律能力,它们没有道德权利;人类有权绝对支配、统治、处置自然,只要这样做不损害他人的利益。65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没有内在的价值,一切以人类的利益和价值为中心,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在继承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基本主张的同时,抛弃了它的不合理之处,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内容,承认人应该伦理地对待自然,强调要从人类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66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类的利益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尺度,这仍然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对待自然,并不是将人与自然平等看待。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人类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保护自然环境,缩小了自然环境概念的外延,将自然环境限制在了人类的环境之内。676869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70全球气候变暖71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72生物多样性减少73酸雨蔓延74森林锐减75土地荒漠化76大气污染77水污染

78海洋污染79人口激增2011年10月31日人口70亿人类从1987年开始每12年增加10亿人口80公元初年,世界总人口只有2.3亿。1830年全世界人口才达到第一个10亿。当时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过0.5%。1930年,世界人口总数也只有20亿。真正的人口高速增长,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50年至1987年,世界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89%,1960年为30亿,1974年为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第二、三;四、五、六个10亿分别用了100年、30年、15年、12年、12年。81中国人口的变迁1.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3000万;中国人口1000万占三分之一2.公元元年:(西汉)世界人口2亿;中国人口6000万占33%3.公元1800年:世界人口9.1亿;中国人口2.8亿占31%4.公元1900年:世界人口16.2亿;中国人口4.3亿占27%5.公元2000年:世界人口60.2亿;中国人口12.7亿占21%82案例:青海湖——

40年见证“人定胜天”神话破灭青海湖面积:4256.04多平方公里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大水深31.4米,平均水深18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有野生动物213种,其中包括普氏原羚、雪豹、藏野驴、黑颈鹤、玉带海雕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分布有种子植物445种湿地、高寒草甸、草原、灌木林、耕地、沙丘和鱼、鸟、兽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共同构成了青海湖特有的生态体系

83

90年代环湖种植油菜:6个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地方和农民开垦荒地5万亩上世纪八十年代新一轮的开垦草原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的大跃进——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75万亩的草地变成耕地“青海湖这40年的命运,见证的正是人类‘人定胜天’神话的破灭,人与自然取得和谐发展,人类必须适应自然、尊重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

—摘自青海湖生态科考队发言84青海湖现状:青海湖水位每年平均以12.1厘米的速度下降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内下降了21厘米,以这样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减少湖水4.36亿立方米,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整个湖区沙漠化面积已达187万亩,以每年29985亩的速度扩大

青海湖盆地50年代3013万亩优良草场减至现在1635万亩。85渔业资源濒临枯竭近年来,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国家珍稀鱼种)资源总量下降到7500吨左右,是40年前的10%,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

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37种,目前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有15%—20%濒临灭绝。青海湖盆地的极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现在已不足300只为了浇灌耕地,大部分河流被人们筑坝截流半个世纪以前有108条水源河滋养青海湖,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来条。据资料显示,现在注入青海湖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0%。86青海湖:金色花海还是湖畔风沙?40多年过去了,人类又不得不向自然屈服实行退耕还草与封湖育鱼87对“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是社会异化的产物。“生态危机”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生态危机”也是与传统发展观密切相联的。88

古典期的玛雅文明突然失落的原因最值得思索的案例891.玛雅文明的覆灭可能正是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造成的恶果。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玛雅社会也许经受了战乱、饥荒等种种灾难的打击,直至最后不堪重负彻底崩溃。2.环境及资源的恶化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导致玛雅高度文明的消失。903.与干旱有关,一项新的研究认为,玛雅文明的神秘消失,很可能与该地3次严重而持续时间长的干旱有关。这三次干旱分别大约在810年、860年、910年,与考古证据中玛雅文明衰亡的时间吻合。这些发现是基于对该地区发现的沉淀物所做的长期的气候记录分析得出的。4.滥伐、毁水库,玛雅文明消亡是自作孽。915.两国争霸毁了玛雅文明:危地马拉台阶上的象形文字,进而揭开了这里的古代玛雅文明在战乱中衰败灭亡的真实历史.6.玛雅文明灭绝新说:玛雅地区发生的旱灾有着明显的周期性,大旱灾每隔208年就发生一次。这位学者因此提出一个新的见解:玛雅文明的消失与太阳的周期性活动增强有关。92至今仍扑朔迷离,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许多假说,主要两大因素即分为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连续干旱、人口爆炸、耕地耗竭、口粮不足、瘟疫爆发等,社会因素如外族入侵、阶级斗争、城邦之间战争、农民起义等等。93“生态危机”的多重根源人口根源

人类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总要消耗自然资源。人越多,消耗的资源也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也越大。经济根源

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的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这就可能导致资源的枯竭。技术根源

人类通过技术制造了自然界原来没有的、而自然界本身又很难甚至完全不能降解的有机物,这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在环境中的积累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观念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94全球性问题的思想观念根源

人类中心主义95人类中心主义最响亮的口号: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为自然立法96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树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理念

——生态自然观97非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自然观98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动物权利论动物也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因此,动物理应与人类一样享有道德上的平等,人类必须平等地考虑动物利益。生物中心主义一切生物都是神圣的,它们之间没有高低等级之分,那种认为人在自然界中处于最高地位的观念,只是人们主观上对生命进行的等级划分,没有任何理论依据。生态中心主义人类是生态系统、生物圈和生态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遵循生物共同体的行为规则,平等得对待其他成员。99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大地伦理思想

利奥波德在他所创立的大地伦理学中指出,要把人类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造成大地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他认为,人与大自然的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因此,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应该尊重这个生态共同体以及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他还强调,有机个体,包括个人,在重要性上总是低于生物共同体。[美]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100大自然也具有内在价值——深层生态学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观点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是唯一的价值主体,大自然只具有工具价值,没有内在价值。

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和纳斯等人的深层生态学等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大自然不断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就是说,大自然存在一种内在的、独立于人的价值。在人类带来价值观念之前,自然界本身就存在价值了,即使所有意识都消失了,自然界本身的价值仍将留在自然界。101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02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的自然系统,是以生命的维持、生长、发育和演进为主要内容的活生生的系统。生物圈之所以被称为生态圈,就是因为它普遍存在着生命现象。因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所固有的。103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了非生物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环境,生物就不能存在,就无所谓生态系统;二是每一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构成了相互依赖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命系统的存在。104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物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由外来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的输入维持。外来能量的输入及其在系统内的流动、消耗、转化,形成了生态系统复杂的反馈联系,使系统具有自我调控、保持平衡的能力。105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有机物质,经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这种循环和转化构成了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106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非稳定性的统一平衡维护生态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来的稳定状态,不是单纯地消极适应和回归自然,而是遵循生态规律,自觉地积极保护自然。不能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任何干预都是破坏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以后,在人为有益的影响下,可以建立新的平衡,达到更合理的结构、更高的效能和更好的生态效益。107生态自然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的提出、基本原则的形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途径的探寻;均贯穿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108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

109传统发展观传统发展观的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资本主义就是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社会繁荣的。传统发展观的致命缺陷在于它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是不会枯竭的,即使由于短时期内资源的供给小于资源的需求,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这种短缺也会得到补充。同时,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也未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

110

零增长发展观——罗马俱乐部的发展观罗马俱乐部是1968年由来自西方各国几十位专家组成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他们在1972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被西方称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该报告指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有限的,地球上的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以及污染承载能力都存在着极限,它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限制,使增长存在一个极限。如果无限制地追求增长,就可能很快达到地球上的许多极限中的某一个极限,最终使得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因此,为了避免灾难的突然降临,现在就必须自觉地抑制增长,使人口和资本保持稳定。由于《增长的极限》一书用词激烈,过分夸大了人口爆炸、粮食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它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零增长”方案在现实世界中也难以推行,所以反对和批评的意见很多。111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既要考虑到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当代人的一时利益。1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

第一,发展的必要性;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它是集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力。113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它确认人类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有利于生态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永续利用,视为重要的基本原则。114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115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一是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二是代内公平,即是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地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在国际范围内,国家利益服从全球利益。116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框架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包括如下四个基本分支领域:

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117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大气层◆土地资源管理◆森林保护克服沙漠化◆保护水资源(海洋、河流、湖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废弃物的环境无害化处理◆防治自然灾害等118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工业及城市交通、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国际经贸合作与援助◆用于环保的资金与资金机制等119社会可持续发展◆人口控制◆克服贫困◆促进和保护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的人类居住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群体和组织◆社会公正、社会稳定与法治◆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等120

印度洋大海啸,夺走的不仅是数以万计的人的生命,还从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信心。从人类历史上看,每当遇到人类力不可拒的天灾,总会有人彷徨无措,有人疑惧人类自身的能力,有人对大自然产生畏惧的心理。思考:另一种观点121观点: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存在多久了,而我们人类才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122反驳123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言:

这些年来,人类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确有些环境和生态不必要地被破坏了。但我还是要说,我们有的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有一些片面的地方,也就是认为环境和生态是不能动的,一切“改造大自然”的主张都遭到某些环境学家、生态学家的反对。然而这种观点不符合人类的利益。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奉行的应该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环境为本,以生态为本?我认为,应该是以人为本。我绝不反对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但需要弄清楚一个观念,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

124

这种反科学的主张,现在有了一个漂亮的辞藻——保护生态。我们之所以要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因为害怕自然,而是源于科学的认识,明白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是以人类为本还是以别的东西(神、动物等)为本,是区分真伪环保的标准。汪永晨质问:“为什么一有了我们人类,就要以我们人类为本?”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所以人类的利益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有时牺牲目前的利益也是为了长远的利益。

方舟子言:125科学研究必须具备正确的自然观念

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可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126思考:

“人定胜天”还是“天定胜人”?人类要不要“畏惧”大自然?天人127思考题评述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简述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28作业题结合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谈谈你对发展问题的理解。(写一篇5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1000字的短文)第二章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和掌握课题及选题前的准备工作;选题的基本原则及技巧,更好地做好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技术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李四光:“做科学工作的最使人感兴趣的,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恐怕不如说是问题的形成。”科研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选择课题就是选择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它关系到整个科研工作的成败。

第一节科学问题一、科学问题及其基本特征1.科学问题是一定时代科学研究主体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与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矛盾。

——是科学家原有知识和新接触的未知领域碰撞的理性察觉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

科学问题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时代所提供的知识背景决定科学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途径2.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真实性——可证实或证伪待解决性——不能是“无知”问题正确性——问题提法的正确性,使在预设的应答域中能找到“解”。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某种猜想或假设,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即使它能够暂时逃脱实验的检验,但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从而遭到实验的反驳或“证伪”。科学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地提出猜想、发现错误而遭到否证、再提出新的猜想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科学也包含错误,要经受经验的检验,这不是科学的缺点,而恰恰是它的优点,它的力量所在,或者说,“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二、科学问题的结构问题的陈述:就是陈述问题的语句,通常是疑问句的形式。问题的指向:即问题所指的研究方向和所指向的研究对象,是尚待回答的不确定内容,是问题的变量。问题的应答域:是指在问题的提法中对问题解的存在范围、域限所作的设定。这种设定成为问题到解答的桥梁。三、科学问题的分类三、科学问题的分类1、陈述性(what型)、过程性(how型)和因果性(why型)问题2、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3、母问题与子问题4、基础研究问题与应用研究问题1、陈述性、过程性和因果性问题根据问题求解的类型可以把科学问题划分为:(l)关于研究对象的识别与判定,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问题;(2)关于事物内在机理和规律性的研究,分析事物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过程性问题;(3)关于研究对象的状态及运动转化过程,回答“是怎样”的问题等——因果性问题。2、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是依据问题在科学发展的常规进化时期和革命时期所起作用划分的:常规问题是在已有的科学理论的概念框架下提出的;反常问题是在拒斥原有理论的框架下提出的。3、母问题和子问题

根据问题的结构层次划分的:母问题(元问题)是研究的基本问题;子问题是从基本问题分解和派生而来的。4、基础研究问题和应用研究问题基础研究问题是从科学整体发展的需要提出的科学问题,作用于科学的长远发展;应用研究问题是直接满足于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科学问题。四、科学问题的来源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生产实践与科学实践。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工农业生产的需要、社会生活与健康的需要、军备和战争需要等都提出了大量问题。它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课题的基本来源,要求应用基础理论予以解决。如:病毒性肝炎的防治问题老年性痴呆症的防治问题(免疫治疗)1、从社会生产和实际生活需要中提出问题

实践中常常会发现新的事实,原有理论不能解释,于是就产生了问题。

光电效应问题的发现,导致爱因斯坦1905年“光量子”假说的提出。2、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提出问题

理论自身所包含的逻辑的不自洽性是科学问题的重要来源。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就是从揭示亚里士多德动力学理论的内在矛盾开始的。亚里士多德伽利略3、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提出问题医学悖论:个体寿命和种群进化自然流产是人类经过若干万年才进化而成的一种生产机制,它实行自然选择的原则,如果胎儿出现了问题,它就通过流产来淘汰。而保胎药来违反这个机制,而让原本有问题的胎儿勉强出生下来,这样不仅会对这胎儿本人不利,而如果泛滥使用这种药物技术的话,更是对整个人类进化的不利。

从1796年人类对疫苗的使用起,这个相似命题的争议也一直延续到今天。反对疫苗使用一方认为,人类的进化史始终是一部与病原共处的历史。在没有医药和没有疫苗之前,人类仅仅依靠自身的免疫力来同病原(病毒、病菌、真菌、立克次体等)作战,从而进化出高强能力的免疫防御体系。而他们担心的是,依靠现代科技,对病原的灭杀,会相反削弱我们的免疫力,或者使得我们体内的防御体系出现了退化。

古今比较:西方妇女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所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危险性是远古时代采猎人生活方式妇女的100倍。美国埃默里(Emory)大学的伊顿(B.Eaton)认为这是因为,现代妇女月经初潮早、生育晚、生育少、绝经晚以及母乳喂养时间短,而以前采猎人初潮晚,生育第一胎时间却要早,同时生育多,常年哺乳,绝经较前;这些差异的后果是采猎妇女平均一生排卵158次,而现代妇女平均排卵达451次。研究表明,排卵次数越多,妇科癌症的发病率就越高。

伊顿由此提出了一个大胆方案——现代妇女应模拟远古妇女的生活方式并用医学手段加以改进:用激素推迟青春期的到来,用激素产生假孕。这样,现代妇女既具有远古妇女的多孕、月经少的生物化学优势,又不必过多地承担生育的责任。尽管这只是个未经检验的想法,但它却对解决癌症打开了新的思维窗口。精彩的例子:糖尿病的发生率在现代社会为何如此之高。按照达尔文医学的说法,在前工业社会,经常发生周期性的饥荒。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具有“节俭”的代谢机制的个体在生存上就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他们能充分地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食物。然而当工业社会来临时,人类的食物已大为丰富和便宜,这样具有“节俭”代谢机制却没有转换过来。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就会大量增加。

流行病学的调查已证实了上述说法,例如美国印第安人和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尼西亚人中的糖尿病的发生与他们在历史上尽量地吃呈强烈的正相关,又如亚洲犹太人移民到富裕的以色列后糖尿病的发生大为增加等,都足以说明了这一观点。

悖论:现代医学能够延长个体的寿命,却可能削弱物种的进化优势,我们在这两者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实际上,面对这样的困惑,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没有人能够拒绝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人类文明。那么,我们主要人文关注点是对技术文明的反思,以及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批评和适当改造的建议上。例如:医学对现代人的饮食习惯提出了忠告:不要吃得太饱,八九成饱足矣。现代医学的最大局限是,把对各种病原的斗争看成是孤立的、不连续的,没有把它们纳入到“病原和人类免疫系统共同进化”的整体中去考虑。

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同一事物和现象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真理在我这一边!各有所评一个残废有伤风化真美!

4、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世界不断退化生物进化论——世界不断进化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理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5、从寻求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和统一解释中提出问题

各种化学元素先是一个一个地孤立发现,后来,当发现的化学元素不断增多时,就提出了揭示各种化学元素之间内在联系和统一解释的问题,由此导致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的发现。6、从相互并存的多种假设中提出在科学研究中,对同一现象范围内的许多问题,常常可以建立多种理论,争论的各方都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了解这些理论和依据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很好途径。

如:摩尔根的发生遗传学;

爱因斯坦的光本质7、从科学的空白处和结合部提出问题主动出击,寻找科学中尚未开垦的空白区和“处女地”——这里是科学问题最多,收获最大的地方如英国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的神经解剖学;

维纳的控制论。8、从前科学中提出科学问题科学从前科学中过渡而来,这是科学问题最为原始、也是永远存在的一条重要发端。五、从科学问题到科研问题1、要使科学问题具有独立性和明晰性2、要使科学问题具有社会和科学的可解性——弃优攻弱法3、追溯科学问题的背景意义

第二节科研选题一、科研选题及其作用1.什么是科研课题

科研课题是要解决和能够解决的问题。只有那些未完全解决并能够解决的问题才算是课题。2、科研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为科学研究确定研究方向和具体目标,对科学研究起定向作用。(2)为科学研究规定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对科学研究起着制约作用。2、科研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3)选题恰当正确与否,决定科研的成败。2、科研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4)选题能训练和培养研究人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2、科研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5)选题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起决定作用,也是科学管理工作中带有全局性的决策过程。2、科研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医学科研选题及其基本类型

1、医学科研选题的重点(1)探索和研究医学发展的全局性、方向性的问题医学发展的模式问题医学发展的趋向我国医学发展的道路和政策研究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研究医学教育问题(2)探索和研究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一方面继续探索和研究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激光、光纤、液晶体、分离膜等其它种种新材料、新能源在医学上的应用,用先进的物质技术装备医学;

另一方面,探索和研究有着巨大潜力的生物工程在医学上的推广和应用。使人们对生命、疾病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取得突破性认识,为人们认识疾病、征服疾病提供全新的矛段。

(3)医学研究在向微观世界进军的同时,也向宏观和宇观发展,从研究个体走向群体、走向社会、走向宇宙;

(4)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必须重视环境医学、预防医学及其众多课题的研究;

(5)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要重视基础医学研究;

(6)探索和研究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及其方法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7)研究由于新技术对医学的推动给医学科学提出的哲学问题。2、医学选题的基本类型

(1)实验观察研究:基础学研究和临床实验研究;基础医学研究上要是探讨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正常与异常,病理与生理,抗病与致病,作用与副作用等机理;临床实验研究主要是新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新病种的诊断、鉴别论断及治疗。(2)临床研究:

对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律的研究;临床资料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经验总结;“前临床症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的研究。

(3)临床和基础相结合的研究

这主要是根据临床中的问题,运用各种研究手段,从基础医学角度研究病因、机理及治疗的规律。

(4)群体性调查研究

这多属流行病学、地方病学、环境医学、管埋医学、社会卫中学、社会医学、精神卫生、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例如,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疾病谱、死因谱的研究和致病的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这类课题多要求到现场工作,作群体调查。

(5)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研究

这主要是新的断技术、治疗方法、治疗手段的开发、引进与使用研究。例如:

电子计算机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新医疗材料的开发,引进及在临床上的应用,新型代血浆、新合成材料的研制及使用。新方法如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及控制方法在疾病他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

这类选题要求研究者知识面广,与其它学科协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科研选题的步骤

问题调研课题选择

课题论证课题决策否行科研选题的基本步骤(一)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二)提出选题;初步论证;(三)专家评议和确定课题。(四)不断反馈调节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多次论证,确保课题的实施。认真查阅文献,做好情报调研提出了问题,这才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并不等于已经确定了题目。还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国内外文献调研,摸清所提问题的理论依据、价值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可通过国际互联网或光盘进行文献检索。做好这一步工作是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关键。

在理论积累中选题通过文献启发选题列出自己专业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权威期刊、长期阅读,选出自己特别关注的专题持续追踪。在阅读文献时注意培养自己科学地、具有独立个性地思考的能力,并要常以逆反的、发散的思维去捕捉瞬间灵感,得到启发就记录下来,经过积累、筛选就会有良好的选题。在寻找科学领域的空白点通过因特网使得检索工作在广度、深度、速度上都是前所未有而且仍在突飞猛进,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准确、快速找到学科空白领域或近乎空白的领域。通过对所发现“空白”领域的历史与现状的全面了解,可选出许多新课题,很容易出成果。从学术争论中选择课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讲座和疑难病例讨论等,是选题的极好机会。

从国家科研选题项目指南中去选择课题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政府卫生部门发布的科研项目指南即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些科研计划或项目指南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招标指南等,都明确提出鼓励研究的领域和重点资助范围,详细提出一系列可供选择的研究项目和课题。通过国家科委、卫生部、中科院、各省科委、卫生厅、省医科院、医学院、各教学医院医教科、各医学会发布的文件可以获得有关申请信息。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因特网查到相关信息。在国家题目中选题。四、选题基本原则选题原则效益性科学性需要性创新性可行性1.需要性原则(或必要性原则)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着眼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通俗讲就是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即使是基础研究也应该具备应用前景,事实上基础研究的应用价值往往更加广阔、深远和意义重大。2.创新性原则

确定的课题应是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预期可能获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新成果,据有独创性和实效性。否则,就没有创造性,就不能作为研究的课题。

要创新就要提倡两种精神:

一是敢于怀疑(质疑)

二是敢于冒险

选题要体现“高”字:高层次、高品位选题要体现“深”字:思想观点要深刻、厚重选题要体现“广”字:视野广、涉及问题广、解决问题的知识面广、解决问题的方法广。创新性是医学科研的灵魂,是整个工作的“亮点”。其重要的标志就是看有无新技术、新理论。创新性是医学研究的核心,是衡量研究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3.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定的课题必须有事实或科学理论作根据,要持之有故,选之成理。具体说,要以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南,从事实出发,从科学出发,坚持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和原则。

包括:科学的唯物主义原则科学的逻辑的自洽性原则科学的自然规律原则科学性是医学科研的生命。科学性是指选题要“有理、有据”,充分了解拟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使选题误入歧途或低水平重复。4.可行性原则

所谓可行是说,选题时必须考虑课题可能预期完成的主、客观条件。要根据实际具备和经过努力能具备的条件去选题。

具体说,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对科学整体发展进行评估,选那些易出成果的课题。

二是对科学家的主客观条件进行评估。莫顿:“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没有现实的可能性,选题就等于零。”可行性保证研究者对该选题的设计和实施能力,硬件设备到位,经费预算的落实,投入与产出符合现实意义,样本来源,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计划研究进程,预见可能遇到的问题等。5.效益性原则要着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注意:

1.精通专业,又有广博的知识;

2.善于思考,发现有发展前途的关键问题;

3.坚持、果断,又要灵活调整。

五、选题的注意点掌握好申报时间了解基金资助项目指南要敢于申报注意学科交叉反向思维方法比较,淘汰

医学研究生选好课题的条件与技巧

精通专业善于思考和有深刻的洞察力既坚持原则性,又有灵活,勇敢、果断提高选题的自主性课题要难易适度选题要早忌中途换题自身应具备的条件:

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等实例说明了亲自参与、反复实践的重要性。1、勤动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知识更重要。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积极探索的姿态,注意事物和变化规律的习惯,将有助于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2、善观察勤思维,善疑多思。思维是人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3、勤动脑研究工作者自己必须跟上学科的发展,使自己具备有关的知识甚至边缘学科的广博学识,只有这样才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见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4、丰富的知识

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K.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例:厉以宁(1979——1988)个人专著15部个人文集合著14部主编16部其他:《厉以宁词100首》

论文、文章不计其数积极作用:其一,可以防止社会过早地承认那些还不成熟的成果或过早地接受貌似正确的成果;其二,“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无名者有巨大的吸引力,促使无名者去奋斗,而这种奋斗又必须有明显超越名人过去的成果才能获得向往的荣誉。宏观社会意义上的马太效应原理导致科学资源和天才集中化的社会选择过程之中。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赢家通吃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形式与方法

(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从方法的功能作用这个角度对创造性思维形式与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和过程,为医学科学研究奠定方法论基础。

成功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

正如法国科学家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第一节创造性思维一、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客体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非常规思维路径获取创造性成果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并且有多种相关的精神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参与思维过程而获得创新见解的一种思维活动,因而它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网络系统。须从思维形式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认识和把握它。

(一)创造性思维主体

所谓创造性思维主体,主要是指创新思维活动的承担者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创造性思维主体可以分为个体主体和各种规模的创造群体。所谓群体主体是指创造性思维活动作为系统状态而存在的主体的整体性或集体性。这种整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并不是由单个的人所进行,而是由相互联结在一起的群体的人所进行。科学家群体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主体结构形式。以研究领域探索目标为标准,科学认识的群体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科学家群体,即所谓科学共同体。(二)创造性思维客体所谓创造性思维客体,主要是指创造性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能达到的客观对象,即创造性思维主体的思维目标、思维视野和思维能力所涉及到的客观世界对象。

根据创造性思维客体自身的性质可以把其划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三种类型。自然客体即创造主体的活动所指向的自然界。社会客体是由社会的人、社会的物质系统和社会的精神系统这三大要素构成的。精神客体即主体活动所指向的精神现象。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构成了精神客体的全部内容。(三)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超前的创造性思维的客体是主体积极、主动选择或建构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或反映,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意境。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l.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能用常规、传统的方式加以解决的,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以前不存在的、至少以前在思维者头脑中是不存在的东西。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性的、新颖的、独特内容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有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思维者能够结合以往的知识和经验,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在头脑里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这是创造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一个研究者,尽管积累了大量素材,如果缺乏创造想象,就走不出事实的圈子,就谈不上创新。3.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发现原来以为没有联系的两个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科学活动的任务就在于探讨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人们所发现的这种联系或规律越是深刻,越是普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也就越高。4.创造性思维是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逻辑思维是按照某种逻辑通道、逻辑阶梯进行的思维。单纯的逻辑思维,取得创造成果的几率较低。非逻辑思维,指的是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由于逻辑思维的失败、中断而出现的一种突破性、飞跃性的思维过程。

非逻辑思维取得创造成果的几率较高。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新观念的提出,问题的突破,通常都伴随着直觉、顿悟、灵感状态。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正是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一种表现。非逻辑思维的创造性成果是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取得的,还需要逻辑思维为其加工、论证、表达和验证。所以,在创造性思维发挥过程中,要依靠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整合、统一。5.创造性思维是发散式与收敛式思维的统一

发散式思维divergentthinking,是指从同一探索对象出发,思维向不同方向发散,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更多新的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办法。发散式思维模式所谓“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这种思考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允许对问题进行标新立异的思考,在方向上可以“海阔天空”、“异想天开”,从已知的领域去探索未知的境界。这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是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式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立体思维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进行思维。

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占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立体农业、间作:如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里种花生等

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草下种食用菌。

立体渔业:网箱养鱼充分利用水面、水体

立体开发资源:煤、石头、开发产品逆向思维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维。如:化学能能产生电能据此意大利科学家伏特1800年发明了伏打电池。反过来电能也能产生化学能,通过电解,英国化学家戴维1807年发现了钾、钠、钙、镁、锶、钡、硼等七种元素。如说话声音高低能引起金属片相应的振动,相反金属片的振动也可以引起声音高低的变化。爱迪生在对电话的改进中,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侧向思维(旁通思维)从与问题相距很远的事物中受到启示,从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例:19世纪末,法国园艺学家莫尼哀从植物的盘根错节想到水泥加固的例子。

当一个人为某一问题苦苦思索时,在大脑里形成了一种优势灶,一旦受到其他事物的启发,就很容易与这个优势灶产生相联系的反映,从而解决问题。横向思维

相对于纵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形式。纵向思维是按逻辑推理的方法直上直下的收敛性思维。而横向思维是当纵向思维受挫时,从横向寻找问题答案。组合思维

从某一事物出发,以此为发散点,尽可能多地与另一(或一些)事物联结成具有新价值(或附加价值)的新事物的思维方式。第一次大组合是牛顿组合了开普勒天体运行三定律和伽伽利略的物体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规律,从而创造了经典力学,引起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二次大组合是麦克斯韦组合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和拉格朗日、哈密尔顿的数学方法,创造了更加完备的电磁理论,因此引发了以发电机和发动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第三次大组合是狄拉克组合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薛定鄂方程,创造了相对量子力学,引起了以原子能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爱因斯坦说:“……组合作用似乎是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如何培养发散思维(1)拓宽思维的广度(2)扩大观察范围(3)破除思维障碍(思维定势)(4)培养群体协作精神

热身练习——脑筋急转弯发散思维练习1两个圆、两条直线和两个三角形,可以组成各种有意义的图案。答案:比如:从具体形象出发,可组成“人脸”;可从抽象角度考虑,组成等式:△○=○△;可以把抽象与具体结合起来,组成“△|○○|△”,表示两山(具体)相距一定距离(抽象)等。发散思维练习2请你写出所能想到的带有“土”结构的字,写得越多越好。答案“土”在右方,如灶、肚、杜等:“土”在左方,如址、墟、增等:“土”在下方,如尘、塑、堂等:“土”在上方,如去、寺、幸等:“土”在中间,如庄、崖、匡等;全部由“土”构成的字,如土、圭等;或“土”蕴含在字中,如来、奔、戴等;以及其它,如盐、硅等。在上述“发散”中,能写出两类含“土”的字,则说明思维已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因此此时的“土”已不像前面几种“土”那么显而易见了。发散思维练习3用一条不间断的四根直线将以上九个点连接起来答案:收敛式思维

含义:

收敛式思维,是指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将思维指向这个中心,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着眼点是由现有信息产生直接的、独有的、为已有信息和习俗所接受的最好结果。问题焦点思路1思路2思路3思路7思路6思路8思路5思路4在这种思维活动中,由问题所引起的思考是有方向的、有范国的,而且思维指向某一中心点。这是一种封闭性、收敛性的思维。解决问题时,它是利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把事实材料综合于逻辑顺序之中,一步接着一步地不断深化,最终集中在一个答案上。收敛思维的方法

1、辏合显同法就是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案例:我国明朝时候,江苏北部曾经出现了可怕的蝗虫,飞蝗一到,整片整片的庄稼被吃掉,人们颗粒无收……徐光启看到人民的疾苦,想到国家的危亡,毅然决定去研究治蝗之策。他搜集了自战国以来二千多年有关蝗灾情况的资料。在这浩如烟海的材料中,他注意到蝗灾发生的时间,151次蝗灾中,发生在农历四月的19次,发生在五月的12次,六月的31次;七月的20次,八月的12次,其他月份总共只有9次。从而他确定了蝗灾发生的时间,大多在夏季炎热时期,以六月最多。另外他从史料中发现,蝗灾大多发生在“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江苏两省北部)"。为什么多集中于这些地区呢?经过研究,他发现蝗灾与这些地区湖沼分布较多有关。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百姓宣传,并且向皇帝呈递了《除蝗疏》。徐光启在写《除蝗疏》整个思维过程中,运用的思考方法就是“辏合显同法”。2、层层剥笋法(分析综合法)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最初认识的仅仅是问题的表层(表面),因此,也是很肤浅的东西,然后,层层分析,向问题的核心一步一步地逼近,抛弃那些非本质的、繁杂的特征,以便揭示出隐蔽在事物表面现象内的深层本质。案例:1940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一个窗沿上发现一个土炸弹,并附有署名F.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这种威胁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猖狂。1955年竟然放上了52颗炸弹,并炸响了32颗。对此报界连篇报道,并惊呼此行动的恶劣,要求警方给予侦破。纽约市警方在16年中煞费苦心,但所获甚微。所幸还保留几张字迹清秀的威胁信,字母都是大写。其中,F.P写到:我正为自己的病怨恨爱迪生公司,要使它后悔自己的卑鄙罪行。为此,不惜将炸弹放进剧院和公司的大楼,等等。警方请来了犯罪心理学家布鲁塞尔博士。博士依据心理学常识,应用层层剥笋的思维技巧,在警方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做了如下的分析推理:(1)制造和放置炸弹的大都是男人。(2)他怀疑爱迪生公司害他生病,属于偏执狂病人。这种病人一过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