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伸展构造_第1页
第12章 伸展构造_第2页
第12章 伸展构造_第3页
第12章 伸展构造_第4页
第12章 伸展构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广泛发育于不同构造环境,类型众多,根据构造层次主要分为地堑、地垒、阶梯状断层、箕状构造、盆岭构造、断陷盆地、裂谷、剥离断层、变质核杂岩以及岩墙群等。第一节伸展构造型式1.正断层的组合型式----地堑与地垒地堑地垒地堑与地垒地堑由两组走向近平行且倾向相向(或相对)的正断层组成,两个正断层拥有一个共同的上盘(下降盘)。地垒由两组走向平行且倾向相反(或相背)的正断层组成,两个正断层拥有一个共同的下盘(上升盘)。地堑盆岭构造:在伸展区,由倾斜岩块、阶梯状断层或控盆正断层共同产出,形成由山岭和拉张盆地构成的地貌单元。是在区域性的地堑、地垒、掀斜式阶梯断层控制下形成发育的。断陷盆地:边界为高角度正断层控制的区域性沉降地区。断陷盆地多呈菱形、带状、等轴状产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这种盆地的形成与盆地边缘发育的断裂构造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边沉积、边断裂”是这一盆地发展演化的基本特点。二断陷盆地

松辽盆地为我国最大的产油气盆地、从盆地结构来看,呈明显的双重结构的“牛头式”。下部侏罗系主要为断陷,白垩系以上为坳陷型。大庆长垣处在中央古隆起带上。

箕状构造:在伸展区所发育的盆地一侧发育阶梯状正断层(半地堑),另一侧断层不发育,沉积中心靠近断层发育的一侧,其空间形态似“箕”形。三裂谷

裂谷是区域伸展隆起背景上形成的巨大狭长断陷,两侧由正断层限定,切割深,发育演化时间长,常具地堑型式。按照裂谷发育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其地质构造特征,可分为大洋裂谷、大陆裂谷和陆间裂谷。裂谷在大陆裂解与大洋扩张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海-陆间裂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长1900公里。岩石圈尺度伸展.死海-裂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地球表面的最低点,其水面低于海平面400米。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板块构造与裂谷的对应关系大陆裂谷陆间裂谷洋中脊裂谷大陆裂解大陆漂移海底扩展大陆裂谷主要特征:

(1)裂谷是由一系列以正断层为主的地堑、半地堑组成的复杂地堑系,通常发育于区域性隆起的轴部,表现为断陷谷和断陷盆地等构造一地貌景观,反映岩石圈的伸展作用。

(2)裂谷中往往沉积一套巨厚的包括磨拉石之类的碎屑沉积,常伴有蒸发岩、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沉积。裂谷沉积中常包含重要的沉积矿产。

(3)裂谷往往是浅源地震带和火山带。裂谷带内的地球物理场一般表现为巨大的负布格重力异常和负磁异常,或者为负背景值上的正异常。裂谷的边界一般表现为明显的重力梯度带和磁力梯度带。大陆裂谷热流值一般较高,且变化幅度较大。

(4)大陆裂谷带发育的岩浆岩有两类共生组合:①大陆溢流玄武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也包括碱性玄武岩及其深成侵入岩体;②双峰系列,可以是拉斑玄武岩-流纹岩套,也可以是碱性玄武岩-响岩或粗面岩套。四拆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区域性伸展形成的大规模低角度正断层。拆离断层将年轻或浅构造层次的岩石直接叠覆于古老和深构造层次的岩石之上。通常是,拆离断层上盘为不变质或极低级变质岩,下盘为具有糜棱岩结构的高级变质岩。拆离断层的特征:1)区域或亚区域规模,至少可达数十公里。2)超过10公里的巨大位移量。3)上盘因伸展而发育一组或多组正断层,它们向下合并于拆离断层,而下盘则很少发育类似的断层。4)具有特有的断层构造岩组合序列,具有早期韧性变形后期脆性变形的变形历史,其先后形成不同性质的构造岩并在一个窄带上依次叠加。典型的构造岩组合由老到新依次为:(a)糜棱状岩石;(b)绿泥石化角砾岩;(c)微角砾岩(常含有假熔岩);(d)断层角砾和断层泥。

拆离断层的构造岩组合系列是拆离断层正断抬升作用的结果。拆离断层作用过程中,在不同的构造层次上形成不同的构造岩。随着拆离断层作用的抬升,形成于深部的糜棱状岩石逐渐向上运移,依次经历退化变质剪切作用(角砾岩-绿泥石化角砾岩)、脆性碎裂作用(微角砾岩)。这些岩石依次叠加,最终形成特定的断层构造岩序列。变质核杂岩:

由拆离断层限定的孤立穹隆状地质体,由经历了韧性变形的中-高级变质岩和岩浆侵入体组成,其上被低级变质或不变质、浅构造层次(拆离断层)上盘以构造关系覆盖,并且上盘经历了长距离的位移。实际上,变质核杂岩就是拆离断层的下盘,它经历了拆离断层的正断抬升作用,并由于均衡调节作用和岩浆上窿作用而形成穹隆状态。变质核杂岩的特征

1)空间上为孤立穹隆状地质体,平面呈近圆形或长圆形,其中经常具有一翼陡一翼缓的几何特征。.2)由从深部(中下地壳)出露到地表的中-高级古老变质岩组成,通常具有较晚期的岩浆岩侵入体。3)顶部发育含糜棱状岩石的大型剪切带,剪切带顶部被拆离断层切割,并引起脆性变形和蚀变作用,形成绿泥石化角砾岩、微角砾岩甚至假熔岩。4)上盘由低级变质或不变质的上地壳岩石组成。5)变质核杂岩(MCC)的变形行为与上盘完全不同,MCC-韧性变形;上盘-脆性正断层。6)变质核杂岩顶部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与上盘相同,说明它们是在同一递进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核部变质杂岩上部盆岭构造上部剥离断层顶部剥离断层上部正断层系糜棱岩带

国内大量的变质核杂岩的特征表明,中国变质核杂岩除个别缺失中间层外,其他均具有三层结构,即盖层(上部脆性变形层)、滑脱层(固态流变中间韧性层)、核部(变质核、同构造侵入岩)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剖面图(据李德威,1992)

YZS-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LMCC-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

BDF/STD-基底拆离断层(藏南拆离系);

HHMCC-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

MCT-主中央逆冲断层;

MBT-主边缘逆冲断层;

MFT-主前锋逆冲断层。雅鲁藏布江地堑伸展带拉轨岗日热隆伸展带定日-岗巴拆离断层带高喜马拉雅变质核杂岩喜马拉雅造山带同步伸缩转换拆离断层上盘滑来峰OPt-聂拉木群O-甲村组灰岩垂向上岩墙群发育伸展变形

五岩墙群是横切围岩的板状侵入体,平面上常常成群出现,呈平行带状或放射状排列。岩墙群尤其是铁镁质岩墙群是区域伸展的重要型式。典型裂谷的下面,常常发育一套直立岩墙群,是深部裂谷基底与浅层断陷槽联系的纽带。另一类岩墙是以隆起为中心的放射状岩墙群,是深源物质向上涌动的产物。岩墙群第二节伸展构造发育模式常见有旋转作用,剪切作用和拆沉作用等三种基本模式

1.旋转作用模式:由沃尼克(B.Wennicke,1982)提出,该模式认为:地壳浅部构造层次和盆地内部断层的形成,与这些场所出现或具有的旋转、非旋转变形环境、变形条件有直接关系。2.剪切作用模式:该模式认为:大陆伸展构造的发生与大陆地壳的剪切应力作用相关,具体提出了纯剪、单剪和分层剪切滑动作用的模式。3.拆沉作用模式:所谓拆沉作用,是指温度较低,密度较密大的岩石圈地幔下沉到相对温度较高密度较密小的软流圈中的作用。该模式认为:拆沉作用可导致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化,并足以驱动大规模伸展构造的发育。拆沉软流圈的上涌岩石圈的反弹伸展俯冲-增厚岩浆作用地壳增厚导致失稳作用热及流体作用引起拆离断层作用伸展

岩浆作用热窿滑覆岩浆作用引起的伸展作用造山带的山根示意图造山带的根部介入密度较大的地幔之中获得浮力,该浮力支撑着地表的造山带。沉入地幔中的部分就是造山带的山根。地幔地壳莫霍面山根去除—拆沉作用

——导致造山带伸展

第三节构造反转断层的性质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发生转变的现象就是构造反转。早期的张性或张扭性断层后期转变为压性或压扭性断层称为正反转构造。早期的挤压系统部分地转变为正断层称为负反转构造。正反转构造第四节伸展构造的鉴别一般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