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安平县联考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衡水安平县联考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衡水安平县联考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衡水安平县联考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衡水安平县联考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衡水安平县联考2024届语文八下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共产党人为老百姓做好事的标准是多多益善。B.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我要尽好地主之谊,怎么能不袖手旁观呢。C.他的耀眼夺目和你的温文尔雅结合得天衣无缝。D.那是一本叹为观止的书,不久他就趴在书上睡着了。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赌注沼泽喧闹叹为观止B.唯幕烘烤腐蚀格物致知C.枯躁飘移萦绕挑拨离间D.奠定缅怀襁褓穿流不息3.(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为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他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受到轻视。4.(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瞭望(liào)漩涡(xuàn)蠕动(rú)窈窕淑女(yǎo)B.萦绕(yíng)拾级(shè)蓦然(mò)接踵而至(zhǒng)C.怅惘(wǎng)撺掇(duō)懈怠(tái)纷至沓来(tà)D.争讼(sòng)彷徨(fáng)沟壑(hè)怒不可遏(è)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C.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它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人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6.(2分)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景公好弋齐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③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注释)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1.解释加点的词语。(1)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__________(2)数烛邹罪已毕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3.这个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8、(3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诗歌中的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节选自《诗经·秦风》,主要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是严寒的冬天,确定了全诗忧伤、哀婉的感情基调。C.选文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路途的艰难、时间的漫长间接地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D.诗歌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产生了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9、(7分)按要求填空。(1)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2)___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晞。(《诗经•蒹葭》)(3)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4)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5)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6)民生乃国之根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7)请默写《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等着我倪萍①《等着我》仅录了三回,我就知道了,在这个栏目里,不是我付出了,是我得到了。②有些朋友看了节目,说哭得稀里哗啦,劝我远离这样的苦难,显然是心疼我。其实我不这么看。你上哪儿能找到这些苦难啊?谁会面对面地向你讲述人性的挣扎啊?体味别人的命运,等于你又活了几回。在他们面前,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③灵魂的成长,多数来自苦难。④她是一个白头发、白眉毛、浑身上下都白成一片的白化病女孩,她一上台就把我震住了。⑤她说:“我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比你们名人高,有一个男孩为了看我,头都撞到树上了。”她一米四几的个子,顿时就在你面前高大起来了。⑥她说她清楚地记得父亲是怎样抛弃她的。那时她已经7岁了,父亲扔她的那一天对她很好,先问她想吃糖吗,她说想吃,父亲就领着她上村里的小卖部买了糖,然后领着她向村外走。走到镇上的一家小店又买了糖,继续领着她往人多的城里走。这回她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衣服,害怕走丢。父亲被她扯着走了很远,最后他们停在一条小街道上,那是个路口。父亲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给你买吃的。”父亲指着东,却走向了西。“我害怕,追上了父亲,这回我是死死地扯着父亲的衣角。不知为什么,父亲又领着我上了火车站,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火车。那时候天黑了,我也饿了,父亲说给我买吃的去,就再也没回来。半夜警察把我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又把我送到了杭州福利院,我在那儿一待就是十几年。”⑦我问她恨父母吗,她说不恨。“想找父母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必须认我,我就是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这个孩子不是那么糟糕。”小姑娘边说边晃荡着挂在胸前的那三枚特奥会奖牌。震撼哪!一个清楚记着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孩子,心里没有仇恨,如此豁达!⑧她说要为我唱首《隐形的翅膀》,可她一张嘴我就哭了,一分多钟的歌,我哭得站不住。不是悲伤,是欢喜,是温暖,是力量。懂事的她看见我哭了,竟然在台上说:“我抱抱你吧,倪萍阿姨!”强大的我被更强大的她融化了。⑨告诉她结果吧,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她的求助失败,我们并没有找到她的父母。本来这是一个我们最有信心成功的案例,因为它具备了所有能找到的条件。或许她父母不愿接受,或许再次抛弃了她,或许……⑩站在台上听到这个结果的她还是有些失望。我离她很近,看着她似笑似哭的表情有些心痛,想问问她今后的打算。现场的赵忠祥老师建议她去主持一个励志的节目,因为她声音很美。我现场反对。谁愿意天天从电视上看到这么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本身也会受到伤害的。还是做幕后吧,我和小倩都可以帮她!在当地找一个广播时段,以心交心地和不想露面的听众建立热线。孩子感动了,说:“倪萍阿姨,我十几年前见过你,你不记得我了?”我不记得了。因为这样的孩子外表都差不多,真不记得了。一张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啊,想起来了!十几年前,我去杭州福利院做好事来着,那个时候的她更矮。想起来了,使劲扯着我衣服的那个小白姑娘!天哪,我的心更不能平静了。回到家里,依然放不下这个女孩。由衷地想为她画幅大画,画如果值钱,就更能帮她了。等着我!(选自作者博客,有删改)1.作者在开头说自己“得到了”,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得到了什么。2.第⑥段中女孩为什么要详细叙述自己被父亲抛弃的经过?3.结合语境,试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4.第段中听到求助失败,女孩“有些失望”,表情“似笑似哭”,请分析此时她内心的想法。5.结合女孩的生活经历,请你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11、(15分)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材料一: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94.6%的受访民众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或者不可回收垃圾”。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摘编自新华网《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材料二: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形成协同高效的全过程运行系统。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长期以来,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较低、准确率较低,成为制约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效果的突出问题,是我国垃圾分类的明显短板;与此同时,垃圾分类的目标和途径并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设施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了前端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明确的目标,清晰的路径。但是,这一方案再科学合理,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它的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应尽的基本责任。当然,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摘编自《人民日报》,《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1.下列有关民众对垃圾分类认知与实践相关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多数民众都知道垃圾分类的概念,而50.9%的民众“仅了解常见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B.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C.有些居民不是缺乏垃圾分类意识,而是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挫伤了他们分类的积极性。D.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2.下列各项对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阐述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材料二分析了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进的原因和破解之道。B.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有助于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我们要增强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意识。C.生活垃圾既有资源属性,可以回收再利用,但也有污染属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针对一些地方政府常以各种理由对垃圾分类工作拖延、观望的情况,《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制定了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3.怎样才能有效改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枪放在膝盖上,狠狠的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懦弱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意义而充实。”1.以上所选文段出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2.请用一句话概述选文情节。13、(5分)仔细观察下面的这幅图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图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出图画所表现的主题。(1)画面内容。(2)图画主题。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请以“因为有你,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规范。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文中不得出现本校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C【解题分析】

A项“多多益善”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用法不恰当;B项“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不”构成双重否定,使用错误;C项“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使用正确;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使用错误。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2、A【解题分析】

B.“唯”应为“帷”;C.“躁”应为“燥”,“飘”应为“漂”;D.“穿”应为“川”。故选A。3、B【解题分析】

B.有误。陶渊明是东晋人,不属于“唐宋八大家”。4、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重点考查词语和成语中的字音。字音题重点考查多音字、音近字、形声字、形似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同时,要注意拼写正确。本题A.漩涡“xuàn”应改为“xuán”;C.撺掇“duō”应改为“duo”、懈怠“tái”应改为“dài”;D.彷徨“fáng”应改为“páng”。5、B【解题分析】A词语顺序颠倒。应该是“观察、分析、解决”;C成分残缺。在“积极进取”后边加上“的精神”;D关联词使用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或将“但是……”改为“也……”。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6、C【解题分析】

C.“笑纳”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对象误用。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列举结束2.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3.A.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B.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C.劝阻他人也要讲究方法,有时应学会避其锋芒,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D.晏子不是直接劝阻,而是间接委婉地提醒齐景公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从而使他改变了主意。【解题分析】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让烛邹管理那些鸟。不久,鸟飞走了。齐景公十分生气,下令想让官吏杀了他。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将他的罪状一一列出加以斥责然后杀掉他。”齐景公说:“好的。”于是召见烛邹,晏子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1.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本题注意一词多义词,“数”:历数;列举。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使:致使,让。罪二:二条罪状。3.这篇文章写的是晏子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告诉了景公,使其悟出了如果杀人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的故事。启示可以从凡事应从大局考虑,不能轻率行事,因小失大;或者从说话应注重语言艺术,使人易于接受来解答。8、1.萧瑟、凄清、冷寂的晚秋画面。(意思对即可)2.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追求、向往。3.B【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景物的描写。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诗歌描述的是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金秋之季,拂晓之时,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着露珠的芦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萧瑟、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诗歌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用反复重章来表现对意中人的追求、向往。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严寒的冬天”表述错误,“蒹葭苍苍”“白露”“霜”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故选B。9、寂寞沙洲冷蒹葭萋萋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零落成泥碾作尘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解题分析】

诗词默写要求:[0-9]{1,}.(9分)[0-9]{1,}.(9分)[0-9]{1,}.(9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在体味别人命运的同时,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明白苦难可以磨炼人的精神和意志;学会放下仇恨,懂得宽容和豁达;学会感恩,懂得帮助他人。2.表明她对父亲的依恋;表现她被抛弃前内心的害怕与恐惧;表明这段经历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伤害;表明女孩希望父母看到节目后能认领自己。3.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明她经过时间的磨炼已经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想念。(意思对即可)4.也许他们是真的不愿意再见到“我”,不希望“我”再去打扰他们的生活;也许他们没有看到或者不知道有这个节目;也许他们觉得当初抛弃了“我”,现在不好意思再面对“我”;也许他们刚刚得知“我”的情况,现在正在来找“我”的路上。5.她是一个坚强、乐观、豁达、懂事的人。当她得知没有找到父母时,还能平静地面对,是以说明她内心足够坚强;文章第⑤段介绍世人对她的态度,从她的语气中可以看出她的乐观;文中说她不记恨自己的父母又表明她的豁达;当她唱歌时,“我”哭得不行,她主动抱“我”又表现了她的懂事,善解人意。【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体味别人的命运,等于你又活了几回”“在他们面前,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灵魂的成长,多数来自苦难”。同时故事又告诉我们要学会放下仇恨,懂得宽容和豁达;要学会感恩。2.试题分析:考查情节安排的作用。第⑥段中女孩详细叙述了自己被父亲抛弃的经过。表明她对父亲的依恋;“一个清楚记着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孩子,心里没有仇恨,如此豁达!”,心中只有亲情,希望亲情的回归,希望父母看到节目后能认领自己。3.试题分析:考查人物描写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想找父母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必须认我,我就是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这个孩子不是那么糟糕”运用了语言描写;“小姑娘边说边晃荡着挂在胸前的那三枚特奥会奖牌”运用了动作描写。这两种描写很好地表达了人物的变化:由自卑心理到战胜自己,最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想念。答作用时一定要联系文章的中心。4.试题分析: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好像心情“有些失望”,表情“似笑似哭”,这都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此时此刻亲人没有出现。她在想些什么呢?最好不要往坏处想。如可想到也许他们是真的不愿意再见到“我”;也许现在不好意思再面对“我”;也许正在来找“我”的路上等。点睛: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当她得知没有找到父母时,还能平静地面对”等情节中概括出她是一个坚强、乐观、豁达、懂事的人。11、1.D2.D3.①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②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解题分析】1.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尾句可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困难,既有前期居民参与率低等原因,也有后期政府分类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作者并没有说孰轻孰重,但是选项D却表述为主要原因,这是错误的。2.D.错误,有关部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并没有完善的惩罚和奖励措施,是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3.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仔细阅读材料内容,找出有效改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的措施方法,从居民和政府两方面作答,针对“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与实践情况大致吻合,基本不了解和从未进行分类的都是少数。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的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效果。”居民方面,居民应提高认识,养成分类投放的习惯;政府方面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2.保尔因身体残疾想要自杀,却最终说服自己放弃自杀。【解题分析】1.考查对名著常识的识记。根据内容可知文本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是一部带有自传味道的小说,它赞扬了在绝望的命运中仍坚强不屈,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鞭挞了那些只会作威作福的资本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表现出了作者所代表的当时无产阶级对受压迫命运的抗争精神。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从文本内容看,叙写的是保尔当时想要自杀,通过心理描写最终说服自己放弃了自杀。当时的保尔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又找不到工作,内心深感绝望,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轻生念头。据此采用“人+事”的方法概括即可。13、(1)留着长胡须的爷爷坐在藤椅上,一只脚放进洗脚盆里,而脖子上搭着白毛巾的儿子蹲在父亲面前,在帮老父亲洗脚,他稍稍侧着脸。胖乎乎的小孙子也正在学着爸爸的样子,站在背后想用小毛巾给自己的父亲擦汗呢,看到小孙子的动作,坐在藤椅上的爷爷和蹲着的爸爸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答题要点:孝、尊老、幸福、和谐等均可。【解题分析】试题分析:(1)图文转换题。说明画面内容,要认真阅读画面,抓住画面上的各种能表现画面意境的有用信息,并结合画的题目有序地进行介绍。答题时要做到:抓住内容要点,确定说明的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注意两个误区:误将说明写成记叙,误将说明写成议论。(2)理解图画主题。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图画内容理解图画的寓意来分析主题。从画面来看,表达的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