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1页
202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2页
202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3页
202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4页
202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2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022苏教版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106页,例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同学认识环形,理解和掌控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育同学观测,比较,分析,规律思维及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

3,思想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同学了解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同学的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

掌控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控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1,引导同学画环形,剪环形,认识环形的特征,加深理解。

先画一个大圆,在大圆内再画一个同心圆,动手剪下小圆。

2,观测:剩余部分是什么图形?

3,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当和谁的面积有关?

4,我们把像这样外形的图形叫环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图形,圆环。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环形?

讲解并描述:看来,环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结合刚才的动手操作,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

介绍几种剪环形简便,快捷的方法。

2,进一步加强同学环形特征的认识,深化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同学的主体积极性,让同学来提问,并让同学回答所问的问题。

提问:环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

讲解并描述:刚才同学们不但画出了环形,而且剪出了环形,你们还想多了解一些有关环形的知识吗?你们都想了解哪些知识?有同学想知道环形面积,有谁知道环形面积怎么求吗?

同学:动脑思索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环形的其他有关知识。

同学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回答: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讲解并描述:(1)这种方法行吗?能求出环形面积吗?

(2)现在就利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们刚才自己剪出的环形的面积。

(3)想一想,你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师:我也剪了一个圆环,你们情愿援助我计算出这个圆环的面积吗?

出例如题,规范解题过程。

图:

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用的是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情愿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2:

提问:谁知道他是依据什么做的?

老师: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你情愿选择哪种方法?与同伴相互沟通。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培育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022苏教版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2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五班级下册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的长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沟通,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学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性格的学习。着重同学通过观测、操作、归纳等手段,在小组合作中,认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同学在前面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特征,以及开展与折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学习可以巩固同学对前两节课内容的理解,同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奠定了基础,可以更好的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由于是学校五班级同学,虽然在前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学习了开展与折叠,但同学的空间观念还不强。特别是对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认识,还有肯定的困难,还需借助于直观的立体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来观测发觉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掌控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沟通。培育同学的观测技能、概括推理技能。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3、通过自主探究,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每一个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教学预备:

1、教具:长方体纸盒、长方体纸盒开展图,课件。

2、学具:长方体纸盒、剪刀.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猜谜语”游戏,猜对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品,请听题

(1)紫色树,紫色花,紫色花开结紫瓜,紫瓜柄上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打一种蔬菜)

(2)红公鸡,绿尾巴,脑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种蔬菜)

2、大家的表现真超卓,我还为同学们预备了一个大礼物,想将它送给这节课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这个盒子不美丽。现在我要用彩纸包装一下。(师动手包装)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纸吗?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要求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看看长方体有几个面?是那几个面?(同学找出后,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摆放长方体,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长方体的这几个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这几个面的面积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因此在课始就设计学校生感爱好的游戏活动,调动同学学习的热忱。利用发奖品时,遇到的新问题引入新课。再现生活中的包装情景,使同学更能体会到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也使表面积概念更直观,形象化。】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一)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学具,想想刚才包装的是长方体的哪几个面里?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标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观测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沟通后,汇报沟通)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样计算你的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哪?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试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把争论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老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

2、沟通汇报、总结规律。

(1)哪一个小组到前面来汇报你们的讨论成果?

同学汇报算式,引导观测,用什么方法计算表面积的?(对表达流畅,思维机敏的进行鼓舞)

(2)小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依据同学的回答并板书。

分析这几种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为什么这样算?在这几种算法中你喜爱用哪一种?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让同学经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构建知识。利用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探究、沟通合作,发觉规律,获得新知。】

3、即时反馈、巩固新知。

请同学们算一算,老师的这个礼品盒的表面积是多少?(独立思索后,小组内沟通汇报)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你认为那种方法简便?

【设计意图: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体验数学的有用性,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多样化算法中,引导同学比较,并逐步理解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解决问题中自觉实现化算法】

(三)尝试验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应当如何计算?

争论,指名反馈,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为什么要乘以6?

1、给棱长为0.8米的正方体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独立探究,再沟通计算方法。)

假如正方体木箱没有盖,涂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方体表面积,进一步理解表面积含义。通过变式练习,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敏捷运用。】

2、归纳小结。

计算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关键是什么?如何计算?

2022苏教版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假设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约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新奇心和爱好。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争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开心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情愿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正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沟通:“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同学拍手表示,老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同学拍手表示,老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A:(同学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方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同学中假如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同学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

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伙伴——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同学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同学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假如是B种状况,让同学讲,师补充;假如是A种状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同学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相互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美丽。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沟通: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同学的作品贴在1/2下面。

“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1)(课件出示第1题)同学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同学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2)(课件出示第2题)同学读题目。

沟通: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究、比较大小

1、老师板书:1/2、1/4、1/8,让同学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同学猜想,沟通)“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沟通你的发觉。”

组织同学汇报、沟通,老师小结。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依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

(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同学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日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作为区课改试验观摩课,经过多次修改拿出来后,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全都好评。作为本节课的实践者,我感觉有两方面做的比较胜利:

1、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同学的问题意识,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在设计本节课时曾设想,怎样才能让新课的引入成为同学自身的需要呢?经多次“磨课”后,选择了让同学拍手表示物体平均分后的数量。这样一来,表示“半个”就不可能再用一个手指来表示,而需要想其它的方法。课堂上同学的超卓表现是令人赞叹的,他们在短暂的思索后,有的是把一根手指弯着出示,有的用另一只手拦住或握住另一只手的半根手指,还有的干脆说:没法表示,就写两个字——半个。这时老师提出:“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可以用0.5表示,也有同学提出用分数表示,还有的说用二分之一来表示,老师都给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黑板上用数表示出来。然后老师有选择的告知同学:“0.5可以表示半个,这是小数,以后会学到,而像这个数(指二分之一)叫做分数,也可以表示半个,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结合课件老师向同学介绍了分数产生和进展的过程,极大的激发了同学探究数学,学好数学的热忱。

2、在教学中着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同学会“做数学”。在进行“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这一环节时,先让同学依据自己的感受猜想1/2、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然后为他们提供试验材料,鼓舞他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同学在折、涂、比和沟通中明确了对于同一个物体(或同样大小的几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一份的数就越小,所以1/2﹥1/4﹥1/8。这样一来,同学对分数的意义以及大小的比较的理解会更深刻,对探究数学的爱好会更大更浓。

由此使我想到:只有把同学放在第一位,以进展的眼光来看代同学设计教学,才会真正落实课标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进展。”

2022苏教版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同学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控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老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预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试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留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试验你发觉了什么?

2、同学分组试验

3、同学汇报试验结果(课件演示:圆锥体的体积1、2、3、4、5)12345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同学发觉: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索:要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教学例1

1、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同学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板书:

答:这个零件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2、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她它的体积是多少?

3、思索: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涌现哪些状况?(圆锥的底面积不径直告知)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

4、反馈练习: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体积是多少?

(三)教学例2

1、例2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思索: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重量,需要先求什么?

要求小麦的体积应怎么办?

这道题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末求什么?

2、同学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022苏教版三班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5

在本单元之前,同学已经基本掌控了整数的四那么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过乘加、乘减。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内容包括四那么混合运算顺次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

计算工具在当今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已经相当普及了,人们已经不大需要运用纸笔进行大数目、多步数的计算。但是,四那么计算的原理与方法、混合运算的顺次、步骤仍旧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由于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同学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运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进展数学思索、提高同学智力水平的载体。

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本单元教学的混合运算都只有两步计算。教材按算式中含有的运算,把运算顺次的教学分成三段进行:先教学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的,再教学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最末教学算式中有小括号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同学体会运算顺次。

运算顺次是进行四那么混合运算时应当遵循的规章。为什么在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为什么要先算小括号里的运算?教材让同学结合现实的素材体会这些运算顺次的合理性,这就是把运算顺次的教学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主要缘由。

在教学运算顺次时,教材在三段内容里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第30页例题的教学方法是先唤醒已有阅历,再扩大外延,在同一类型的多种详细现象中抽取共同的特征,发觉的规律就是教学的运算顺次。

例题先从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53+20,这个算式是同学已经接触过的乘加,他们已经有先算乘法的阅历,教材实时指导同学用递等式表示计算的步骤。然后,例题从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这个实际问题列出算式50-182,让同学结合这个实际问题要先算2盒水彩笔的钱理解这个算式要先算乘法。最末,教材在上面两个实际问题和两个综合算式里归纳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法。

在这段内容里,运算顺次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地突出了运算顺次;用递等式表达计算步骤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在例题里画出蓝线引导同学把各步计算的结果写在它的上面,从而知道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应当写在什么位置。

想想做做围绕根据运算顺次进行混合运算和写出计算步骤这两个主要内容而设计,第1、2题说一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以及改错练习,都能有效地援助同学掌控运算顺次。第4题把乘加、乘减分别与加减混合、乘除混合设计成题组,同学边计算边比较,温故而知新。把乘加、加乘安排在一起的题组,再次鲜亮地突出了运算顺次。

(2)第32页的例题仍旧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次的线索编写,但给同学的探究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

教材采纳和前面相像的教学线索,给同学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阅历的空间,有利于同学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数学知识。首先是教材提出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多少钱的问题后,让同学独立地列综合算式。他们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列出的两个算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1枝钢笔的价钱。其次是教材让同学独立地计算列出的综合算式,根据自己的计算步骤细致地算一遍,在计算和比较这两个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运算顺次。再次是让同学列综合算式解决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这个问题,体会在有除法也有减法时的运算顺次。这样,运算顺次就不再是机械告知同学的,而是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次就不再是对同学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同学已经初步有了用递等式表达运算顺次的阅历,例题没有在综合算式中加蓝线指导第一步计算得到的商的书写位置。教学时要让同学看到,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虽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3)第34页的例题凸现新的冲突教学小括号,在了解小括号的作用的基础上,知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次。

在列综合算式时涌现了一个冲突: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算买了1个书包后还剩下多少钱(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减法),而算式50-205应当先算除法(已有的运算顺次)。怎样解决这个冲突?教材告知同学:这里要先算减法,综合算式里需要添上小括号。这句话既引出了小括号,又阐述了小括号的作用。因此,算式中有括号时,应当先算括号里的运算。

在想想做做里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第1题着重练习算式中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的运算。第2题汇合了各种两步运算的题,有括号的和没有括号的,只有同级运算的和含有两级运算的,这些题综合在一起通过计算和比较,援助同学全面掌控运算顺次。而且把6小题分成三组,同组两小题的差别只是有或没有小括号,通过计算和比较能使同学进一步体会加上或去掉小括号都转变了原来的运算顺次,最终转变了算式的结果。第7题通过对同一组的两道题的算一算和比一比,让同学发觉减法的一性格质,为以后教学简便运算作铺垫。

2、在教学运算顺次的同时,教学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学段里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都是分步列式解答的,本单元教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在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问题时,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连续的简约问题,并分别列出两个简约问题的算式。列两步计算问题的综合算式,还要进一步在头脑中把两个简约问题和算式组织在一起,同学的思维在组织在一起的过程中得到进展,解决问题的技能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教材在教学综合算式时作了下面的安排。

(1)初步体会。

第30页例题的第(1)小题,先让同学列分步式求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然后告知同学: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成的是综合算式53+20。这是同学首次接触综合算式,他们观测教材列出的综合算式,能初步知道综合算式是分步算式合成的,初步体会到综合算式解答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