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有人说,诗歌比历史更能接近事实的真相。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1.为什么是诗歌于史书上读鲁迅,或许寥寥数语便已概述其生平,在《呐喊》里寻鲁迅,或能得以窥得其面目之一二。但若依鲁迅之言,唯有《野草》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文学,我们或许也只能从这里邂逅最真实的周树人。有人因而说,诗歌比历史更接近事实的真相。不妨先注目“真相”之存在。当我们回顾卢梭一生的时候,应想到其在《忏悔录》开篇响彻寰宇的悲鸣。但书页合上后却又不得不感叹纵然是其本人亦无法描绘出完整的、真实的卢梭。我们尝试去凝伫并记录过去的一切,但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觉,不是真相。事物固然不会因为我们的傲慢偏执而存在或者消失,但真相本身并非是聚食,。昔曹孟德之为人,于罗贯中笔下是青梅煮酒、睥睨天下的乱臣贼子,于《三国志》文中是重情重义、志在四方的乱世枭雄,于《文心雕龙》字里行间却又是雅好慷慨,志深笔长的悲凉墨客。当我们以不同的视角来观测人与事,所得出的结论或是变动不居、不可捉摸的。倘若以有限的角度审视事实,其一部分便会被无限放大,而我们的目光也因此被错定在其中之一隅,注定无法触碰到真相的全部。是故真相也许本就是超验的,而我们的笔尖只能触碰到事实有序的结构。但这个世界本就是无规矩、无理性、无目的的混沌,真相可以隐匿在蜷蚁稊稗之间。我们承认史官的记载已然尽其所能让我们大致了解了过往的兴衰,但由鲜活的人物演绎的过去终究无法因冰冷的文字记叙而昭然。道可道,非常道。凡能被讲述出来的夙昔风流,已经偏离了事实的车辙,而其言愈多,其偏的恐怕就越远。然诗歌给予了我们一种充满张力的希望。我们于诗中听闻凤舞九霄,便仿佛足乱浮云我们于诗中望见鲲游孟渚,便恍若立马昆仑。诗歌,因其本身源自于诗人的慨叹,因而重在精神上的共鸣。其相较于历史固然是模糊的、朦胧的,但正因其词不达意,却也让我们得以通过神会的方式重新感受诗人所处的过去,站在诗人的视角重新审视。随着意象的堆叠,情景的交融,虽无法言尽,这赫然屹立在我们眼前的一幕幕却己无疑更为接近事实的真相。历史是空洞的躯壳。它用笔墨大致勾勒轮廓。但人的轮廓线本身不是黑色的。诗歌是魂。它从内向外辐射光节,填充兴衰变迁的清明与宁静,坚如磐石的真相与过往足以救赎我们的邂逅与对话。它以光勾勒轮廓,以光铺垫内里。荒唐在于此,真实也在于此。因为让我们回到真正的过去的不是一行平淡冰冷的叙述,而是那年那日繁华熙攘的街道,绝望悲凉的日落,朦胧破败的月光。2.诗歌,为历史上色“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尚有余温。”黑格尔这样评价历史中潜藏的宝贵真相。但也有人认为,诗歌比历史更能接近事实的真相。其实,历史是事实的线条,而诗歌却是事实的色彩,让事实的真相超越事实本身。从常识上看,历史确实是过往事实最为忠实的见证者。三星堆的器皿昭示着中华文明的冶金工艺;卫城的残垣断壁映射着古希腊文明的建筑审美。《史记》与《左传》,则详实地记载着那属于过去的人、事、物。凡此种种,虽不一定以文字为依托,却皆为历史,皆为对过往的理性客观记录,具有几乎不容置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不要忘记,事实,并非只有对事件的记录。犹太集中营中的一封家书,烈士遗体上发现的一首小诗,也许远比历史书上冰冷的伤亡人数更为摄人心魄,更能反映二战给世界带来的苦痛和悲哀。这样的评判与教训或许才是事实之真相中更为重要、具体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用诗歌,来传递这些真相。诗歌中的文字不过是历史的一部分,但诗歌中的情感流露和感性进发,却超越了历史的冰冷。试问究竟何为山河破碎之悲的真相,且看文天祥慷慨之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歌中的情感,足以穿透千年时光的阻隔,直抵人心深处,将历史的真相呈现无遗。而诗歌之力量的来源恰在于人的感性本色。人是感性的动物,人所能真正感受到的真实也往往是感性的。诗歌,于创作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情感流露:于读者,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心领神会。因此,诗歌这一载体,架起了一道共鸣的桥梁,让事实的真相得以诉诸人的心灵而非只是理性头脑。由此可见,历史是事实的线条和轮廓,诗歌才是那点睛之笔般的色彩,历史的轮廓不可彩的事实之画上或缺,因为一切色彩与情感只能依附于客观的时间和历史进程。但失去了光彩的事实之画上,便只有单色调的时间。事实失去了它的本色,又谈何真相?故而,经由诗歌,我们得以重新发现、重新建构事实的真相。我们当然不会抛弃真相中的历史底色、客观底色,但我们更关注于真相的意义。“镜虽破,其光不改。”历史已是过往但诗歌中感性的真实却依旧为今人照亮道路。我们从战争的诗歌中谨记和平的可贵,我们从文天祥的愤慨中继承一份家国热忱,这些真相,才是我们在历史与诗歌中求索的根本意义所在。历史灰烬中的余温,不只在于历史本身,而更在于诗歌的色彩。3.诗史相鉴
方晓人真①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杜甫,其作品有“诗史”之誉,不由引得思考:诗歌创作与历史记载各自反映何种事实,在什么程度上接近它,它们的作用又是否相互遮蔽?②诗歌往往是文学化的个体生命体验的感性表达,而历史则总是力求严谨客观,以统一、普适的宏大体系去记录人类的经历。从最初对象而言,诗歌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徂东山”、“嗟彼小星”的小人物劳苦自怜至今令人动容;而历史则注重大人物的谱系和活动,因此常有“帝王将相的家谱”之讥,如《国语》即有诸侯家事记录的意味。人类活动浩如烟海,诗歌四处扎根汲取养分,而历史则不得不从大略处寻求一种普遍,即使势必遮蔽许多。③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两税法等王朝政治的智慧是史书的主题,但诗歌却恒久地向我们传达小民“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颠沛凄苦与“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的悲愤控诉。传统历史记叙所追求的宏大普遍中,这些具体的人的生命无足轻重,悄然消弭了。而那些成为冷漠的历史仆役的英雄人物,他们的色彩也常散失。曹操,这雄烈阴鸷、满手鲜血的魏晋格局奠基者,实有“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喟叹;华伦斯坦,这三十年战争的勋英、屠夫、叛臣,在席勒笔下他那德意志民族统一愿望的光采才焕发。由此,诗歌作为真实的重要补充的意义,突出于历史的种种缺陷中。④历史的语调有其不可替代性。它严谨客观的实证精神是从时间川流中打捞真实的必需。牧野之战的确凿年岁与经过等疑云都是在严格的史学考证下才被驱散。而历史展示的事实本身也是诗歌的泉源。历史凝练的普遍原则,则是今日进路的指引。提炼于西方史学滥觞之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修昔底德陷阱”概念,至今仍指导着国际关系领域,这是文学难以代劳的。但我们终究要追求历史书写所缺失的,对我们同等重要的真实。
⑤《史记》有“无韵之《离骚》”之盛赞,这部能与文学巨著相匹的史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上佳的范本。在苏武牧羊一事上,迥异于《汉书》的简略克制,苏武的忠贞、李陵的挣扎都以鲜活的、诗化的方式被文本所反映,它深刻诠释了个体的生命。在现代史学研究中,相近的书写和展现方式也不断崛起,如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即以一个平民女性的悲惨命运透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风貌。这类微观史学路径融会了诗歌式叙事,既突破了传统历史的局限,又保有史学的精诚和广阔。⑥而汲取历史精神的文学创作传统,从荷马直至现代,从未偃息,百世恢台。当曼德尔施塔姆的诗篇揭示十九、二十两个世纪断裂的脊骨要以血来弥合时,谁又能说他对时代的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时占用土地租赁协议
- 快件赊销协议书
- 2024建设工程补充合同范本
- 求职意向书样本-书信范本
- 2024幼儿园保安聘用合同
- 劳务施工安全协议书范本2024年
- 浙江省初中名校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5套【附答案】
- 吉林省杂粮采购合同
- 4.1 夯实法治基础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家庭雇佣保姆合同模板
- 煤矿皮带智能化集控系统PPT教学讲授课件
- 个人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
- 分数乘除法整理复习(课堂PPT)
- 杭州会展业发展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 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案
- 完整版方法验证报告模板最终
- 电力管道资料表格(共30页)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豆豆家族》含PPT课件
- 【精品试卷】部编人教版(统编)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金属有机化学ppt课件
- 数学说题稿(共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