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复习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复习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复习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复习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复习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

【小学一年级】

上册:1、一去二三里

ylquersan11

【宋】•邵雍•[song]?shaoyong?

--去二三里,yiqtisan11烟村四五家。yancunsiwQjia亭台六七座,

tingtdilitiqTzud八九十枝花。bajiQshlzhihua【注释】

⑴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

⑵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

米。

⑶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⑷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⑸枝:通常是细长的从树主干或大枝上长

出的细茎或者由植物芽苞长出的嫩茎或部分。【题解】

这是一首儿歌。此诗选取诗的第一句作标题,这是古诗标题的一种方法。“一去二三

里”,即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远的意思。“二三”表概数,并非实指。下文中的数字也是

这种用法。【译诗】

从这里走出去几里路,

看见炊烟袅袅的小村庄住着几户人家。村庄里还有一些亭台,

亭边村旁开满了许多美丽的野花。【赏析】

这是儿歌中的数数歌。内容简单,又画面生动。富有节奏、韵律感,读来琅琅上口。诗

句由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串起来,却又描绘出了一幅宁静优雅、富有生气的乡村生活图。

2、画

hua【唐】•王维•

[tdng]?wdngwei?

远看山有色,yuankanshany6use近听水无声。jintingshulwusheng春去花

还在,chunqiihuahdizai人来鸟不惊renIdinidobujlng注词释义:

①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②惊:吃惊,害怕.K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清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

是常开不败,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

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

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

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

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赏析】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

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此乃是

“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开始就将

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在这里,任何的浮躁都不

行,有的只是心静如水.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你看画中有水呢?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

情倾泻而出.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

近听水无声。

1

源头活水本是“动境”,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动静

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是什么如此神奇?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

探究竟,这样,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

“无声”,无声是一种美。王羲之的诗中有“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便也是这种

美。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籁之声!庄子所提的“天籁”之声就是如此,当“天

籁”与“人籁”“地籁”一起时,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并

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美到极致后,飘然而去。但此中花儿不谢,只因

在画中。仅仅是如此吗?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吗?是春尽之时,花儿尽逝,无处得美而伤

怀的感触在里面。

鸟儿不惊,不知青春已尽,岁月已逝。徒留下多少悔恨?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

处于•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但不可得已是事实,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

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人已去,空留花,鸟未惊,人又来,没有永恒的美

丽,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而我们又将归往何方?去追寻什么呢?【链接】

我知道: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并

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3、静夜思jingyesi【唐】•李白•【tdng]?1Ibai?

床前明月光,

chuangqianmingyueguang疑是地上霜。yishidishangshuang举头望明月,

jQtouwangmingyue低头思故乡。ditousigtixiang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疑:好像。以为。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

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

语言,生动地表现由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

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

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下册:4、春晓chunxiao【唐】•孟浩然•[tdng]?menghaoran?

春眠不觉晓,chunmianbiijiaoxiao处处闻啼鸟。chuchiiwentlniao夜来风

雨声,yelaifengyQsheng花落知多少。hualudzhlduoshao注词释义眠:睡

觉。闻:听见。2

啼鸟:鸟鸣。夜来:昨夜。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

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酹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

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

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

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

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

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

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5、村居ciinju【清】高鼎【qing]gaoding

草长莺飞二月天,

cfiozhfingylngfeieryuetian拂堤杨柳醉春烟。fudiydngliuzuichunyan

儿童散学归来早,

ertongsanxueguTIdizao忙趁东风放纸莺。

mdngchendongfengfangzhiyuan

【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⑵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

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⑶醉:迷醉,陶醉。⑷散学:放学。

⑸纸莺:W:老鹰。纸莺:风筝。【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

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

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

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

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

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

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

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

像跟诗人•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

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第

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

风、纸葛,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6、所见su6jian【清】袁枚

[qing]yuanmei

牧童骑黄牛,

mu16ngqihudngniu歌声振林槌。geshengzhen1inyue

意欲捕鸣蝉,yiyubumingchdn忽然闭口立。

huranbikou113

[注释]

1、欲:想要。

2、捕:捉。3、鸣:叫。

4、檄:指道旁成阴的树。

[简析]

讲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嗓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牧童,指放

牛的孩子。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瞭亮。诗歌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高坐牛背、

大声唱歌的小牧童,多么自在神气;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

又是多么专注。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

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

就留给读者去自己想像了。

7、小池xiaochi【宋】杨万里

[song]ydngwanII

泉眼无声惜细流,quanyanwUshengxixilid树阴照水爱晴柔。shuyinzhao

shuiaiqingrou小荷才露尖尖角,xifiohec6iliijianjianjifio早有蜻蜓立上

头。zdoyouqingting11shangtou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

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

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

话》古诗今译

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

依稀有些人家。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

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

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

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

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

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

的新人。

【小学二年级】

上册:8、赠刘景文zengliijjlngwen

【宋】苏轼【s6ng]sushi荷尽已无擎雨盖,hejinylwUqingytigai

菊残犹有傲霜枝。

jUcanyouyouaoshudngzhi一年好景君须记,

ylnianhaojingjunlxuji正是橙黄橘绿时。

zhengshichenghudngju1(1shi【注释】

(I)擎: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荷叶)(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3)最:-一作“正”(4)君:你,指刘景文。【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

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

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

4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

“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

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

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

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

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

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

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

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

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

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

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品味】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

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

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

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

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

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

性。9、山行

shanhdng

【唐】杜牧

[tdng]dumu

远上寒山石径斜,

yuanshanghanshdnshijingxie白云生处有人家。

bdiyiinshengchtiyourenjia

停车坐爱枫林晚,tingchezudaifengllnwan霜叶红于二月花。

shuangyeh6ngyueryuehua注词释义

寒山:深秋天凉,山带寒意。石径:石头砌成的小路。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d。

白云生处:山向远处伸展。

坐:因为。

红于:比……还要红。

名句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

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

飘浮的地方,有几处石彻成的石屋石墙。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留下了想象

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5

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

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质已经很美,但诗人

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

出了第四句,说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

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

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

红色,看到了秋天有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

象。

10、回乡偶书

huixiang6ushu【唐】贺知章[tdng]hezhlzhang

少小离家老大回,

shooxiaolijialaodahui乡音无改鬓毛衰。

xiangyinwugfiiblnmdoshuai儿童相见不相识,

6rt6ngxiangjianbuxiangshi笑问客从何处来。xiaowenkecdngh6chiiIdi

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I。指鬓发稀疏、斑白。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

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

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

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

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

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

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

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

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

11、赠汪伦zengwanglun【唐】李白【tdng]11bai

李白乘舟将欲行,

libaichengzhoujiangytihang忽闻岸上踏歌声。

huwenanshangtagesheng桃花潭水深千尺,

tdohuatdnshulshenqianchi

不及汪伦送我情。

bdjiwangIlinsongwoqing【注词释义】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

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不及:比不上。古诗今译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

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带的漫游途

扎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

6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

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

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

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

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

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

意。

下册:

12、赋得古原草送别

《草》coo【唐】•白居易•[tdng]?bdijuyi?

离离原上草,

liliyudnshangcfio一岁一枯荣。

yisuiyikurong野火烧不尽,

y6huoshaobUjin春风吹又生。chunfengchulydusheng

【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首句“离离原

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

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

“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

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对仗工稳而气势流走,充分发挥了“流水对”的优

点。它歌颂野草,又超出野草而具有普通意义,给人以枳极的鼓舞力量;蔑视“野火”而

赞美“春风”,又含有深刻的寓意。据《唐摭言》记载:“白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

谒顾况。况谑之日:'长安百物资,居大不

易!'及读至《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况叹之曰:

'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这两句诗显示了白居易青年时代的诗

歌实力,使顾况对他有了深入的了解。直到现在还常被人引用。

13、宿新市徐公店

xitixlnshixUgongdian

【宋】•杨万里・

[song]?yangwan11?

篱落疏疏-径深,

liludshushuyljlngshen树头花落未成阴。

shutouhualudweichengyin儿童急步追蝴蝶,

ertongjlbuzhulhi!die

飞入菜花无处寻。

feirticaihuawuchuxun

1.新市徐公店:新市:地名。今浙江省德

清县新市镇。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杨

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

店名。2.篱落:篱笆。3.径:小道。4.阴:树阴。7

5.急走:快速奔跑。

6.黄蝶:黄银色的美丽的蝴蝶。成阴: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

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

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

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扑蝶图。头

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的背景。这儿有一道稀疏的篱笆

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成阴。篱笆和小

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后两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

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

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面得维妙维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

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我们面前

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蜘蹦、不知所措的儿童。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14.望庐山瀑布wanglushanbaobii【唐】•李白•【tdng]?1Ibdi?

日照香炉生紫烟,rizhaoxiang111shengziyan遥看瀑布挂前川。

ydokanbaobOguaqidnchuan

飞流直下三千尺,

feilidzhixiasanqianchi疑是银河落九天。yishiyinheludjiQtian注

词释义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古诗今译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

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

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

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

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

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

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

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15、绝句ju6ju【唐】•杜甫•【tdng]?dufu?

两个黄鹏鸣翠柳,

8

lianggehudng1imingcullifl

一行白鹭上青天。ylhangbailushangqlngtian窗含西岭千秋雪,

chuanghanxTlingqianqiuxue门泊东吴万里船。

m6nb6dongwuwanlichudn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

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

两只黄鹏啼鸣在翠绿柳枝间,•行白鹭

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名句

赏析——“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一首如画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

前两句以黄鹏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鹏婉转的鸣声和白

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淄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

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

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

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

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

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小学三年级】

上册:

16、夜书所见yeshusuojian【宋】•叶绍翁•[s6ng]?yeshaoweng?

萧萧梧叶送寒声,

xiaoxiaowUydsonghansheng江上秋风动客情。

jiangshangqiufengdongkeqing知有儿童挑促织,zhlyouertongtiaocti

zhl夜深篱落一灯明。yeshenliludyidengming【注释】

⑴萧箫:风声。梧:梧桐树。⑵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⑶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

⑷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蝴螂儿。

⑸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

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

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赏析】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

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

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挑”字用得极为准确。钱钟书《宋

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

女。'”若补上陈廷煌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若,最为入妙

(”《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

深处的悲哀了。

9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ji£iyuejiuriyishandongxiongdi

【唐】•王维•[tdng]?wdngw6i?

独在异乡为异客,dUzaiyixiangweiyike每逢佳节倍思亲。

m&if6ngjiajiebeisiqln

遥知兄弟登高处,

ydozhlxiongdidenggaochu遍插茱萸少一人。bianchazhuyiishaoylren

注词释义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

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异乡:他乡。倍:加倍,更

加。

遥知:远远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

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

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之情也会倍加铭心刻骨。这里

所说的“佳节”,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九日”(即“重

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

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

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

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18、望天门山wangtianmenshan【唐】•李白•【tdng]?1Ibdi?

天门中断楚江开,

tianm6nzhongduanchujiangkai碧水东流至此回。bishuldongliuzhicl

hui两岸青山相对出,

lianganqingshanxiangduichu孤帆一片日边来。gufanylpianribianlai

注词释义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

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

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

边。

古诗今译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

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名句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

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

“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

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

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HI从两岸青山

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

10”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

日,叫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明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

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19、饮湖上初晴后雨ylnhushangchuqinghouyu

【宋】•苏轼•[s6ng]?sushl?

水光澈港晴方好,

shuiguang1ianyanjlngfanghao山色空面亦奇。shansekongmianyiqi欲

把西湖比西子,ytibaxlhublxizl淡妆浓抹总相宜。

danzhuangnongmozongxiangyi注词释义

湖:杭州西湖。激涮:水波游动的样子。

方好:才显得美丽。

空濠:烟雨茫茫的样子。

亦:也。

奇:指景色奇妙。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国人,中国传

说中的绝代美女。

淡妆浓抹: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古诗今译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

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名句赏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在杭州做官,陶醉于江南山水,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是其中最为人所传颂称绝的

一首。作者先写实,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边、开阔艳

丽的水乡景象,令人心旷神怡。西湖雨天,烟雨缭绕,山色如蒙薄纱,风姿绰约,更有令

人意想不到的奇景。在这两种不同的景观中,作者分别突出写水与山,把西湖山水的独特

之美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诗人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

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奇美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而又极其贴

切生动。全诗语浅意明,给人以朴实平易之感。

下册:20、咏柳ydngliQ【唐】•贺知章,[tdng]?hezhizhang?

碧玉妆成一树高,

biyuzhuangchengylshiigao万条垂下绿丝绦。wantidochuixia10sitoo

不知细叶谁裁出,buzhixiyeshuicdichu二月春风似剪刀。eryuechunfeng

sijiandao注词释义

咏:歌唱,赞美。

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

貌美的少女。

妆:打扮。

绦:丝带。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

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

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

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

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

11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

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

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

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21、春日chunri【宋】•朱熹•

[song]?zhuxi?

胜日寻芳泗水滨,shengrixunfangsishuibin无边光景,-时新。wubian

guangjlngyishixin等闲识得东风面,

dengxidnshldedongfengmian万紫千红总是春。

wanzlqianhongzongshichun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滨:水边。等闲:轻易,随便。总是:都是。古

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

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名句赏析一

“万紫千红总是春。”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

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

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

“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

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

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

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

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

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

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22、乞巧qiqiao【唐】•林杰•[tdng]?linjie?

七夕今宵看碧宵,qixijinxiaokanbixiao牵牛织女渡河桥。

qianniuzhlnflduh6qido家家乞巧望秋月,jidjiaqlqidowangqiuyue

穿尽红丝几万条。

chuanjinhongsijiwantiao

【赏析】: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

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

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七

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

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

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

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

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

悦。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

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

12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23>嫦娥change【唐】•李商隐•

[tdng]?1Ishangyin?

云母屏风烛影深,

yUnmQpingfengzhUyingshen

长河渐落晓星沉。

zhangh6jianludxidoxingchen嫦娥应悔偷灵药,chdngeyinghultouling

yao碧海青天夜夜心。

bihdiqingtianyeyexin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

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

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

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赏析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

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

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

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

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

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

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

等诸说。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

相涉,实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

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

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

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

通。”

【小学四年级】

上册:

24、题西林壁

tlxllinbl

【宋】•苏轼•

[song]?sushi?

横看成岭侧成峰,

h6ngkanch6nglingcech6ngfeng远近高低各不同。yuanjingaodigebu

tdng

不识庐山真面目,

bushilushanzhenmianmu只缘身在此山中。

zhlyudnshenzaicishanzhong注词释义

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缘:由于,因为。古诗今译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

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

13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

名句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元

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因此,

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这是其中的一首。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

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

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

庐山的真正仪态。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并成为人们广为

传诵的警句。

25、游山西村y6ushanxicun【宋】•陆游•[sOng]?luy6u?

莫笑农家腊酒浑,wushindngjialajiuhun半年留客足鸡豚。bannidnMilke

zujitun山重水复疑无路,shanzhdngshulfuy!wulu柳暗花明又一村。liUan

huamingyouyTcun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

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文注解】

腊酒:头一年腊月所酿制的酒。浑:浑浊。酒以清者为贵。

足鸡豚(tU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

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柳暗花明:柳色深绿为“暗”;柳色红艳为

“明”。绿柳繁茂阴浓,鲜花娇艳明丽。箫鼓:名词用作动词,吹箫打鼓。春社:古代

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在这一天祭土地神和五谷神以求丰年。

古风存:存古风,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趁着月色闲游。

无时:随时,没有定时。

【诗文今译】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不清香甘淳,这可是他们自己酿制的,因为今年是个丰收年,所以才

会有这么丰盛的佳肴,热情的村民款待客人的可是他们家最好的酒和菜了。来到这个村可

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初,老汉我翻过一重重山趟过一道道水,咋就没个头呢?叫人直怀疑

真的没有路可走了,猛然间,抬头望去,只见不远处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哦,那不是一

个村庄吗?村子里好不热闹,只见你吹着箫,我敲着鼓,成群结队的人们个个喜气洋洋,

原来是春社祭神的日子马上就要来到了,人们走上街头联欢来了,别看人们穿着粗布衣

裳,帽子也不上档次,却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多难得的事啊!就在这儿住几天,从

今日起,我这白发老汉也要随夜乘兴,衬着月光,拄着拐杖到村子里溜达一圈,走到谁家

是谁家,敲开他家的门,拉个呱,叙叙家常。【诗文赏析】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颇丰,流传至今的诗歌有•千四百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这是一首朴

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中写了农家待客的热情、农村景色的美丽、民风的淳朴及临近节

日时热闹的气氛,生活气息十分浓郁。诗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恰到好处地写出了农村山明水

14秀、景色怡人的无限风光,极具人生哲理,为后人所吟颂。

26、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hudnghelousongmenghaordnzhiguangling

【唐】•李白•【tdng]?1Ibdi?

故人西辞黄鹤楼,

giirenxlclhuanghelou烟花三月下扬州。

yanhuasanyuexiaydngzhou孤帆远影碧空尽,gufanyuanyingbikongjin

唯见长江天际流。weijianzhangjiangtianjiliU注词释义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之:往,去。广陵:扬州

的旧名。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

天际:天边。。

古诗今译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

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

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

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

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

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

度完美的融合。

27、送元二使安西

songyuanershianxi

【唐】•王维•[tdng]?wdngw6i?

渭城朝雨泡轻尘,

weichengchdoyuyiqlngchen客舍青青柳色新。

kesh6qlngqlngliQsexln劝君更尽一杯酒,

quanjunlgengjinyibeijiQ西出阳光无故人。xichuyangguangwiigtiren

注词释义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使:奉命出使。

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

唐代从长

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泡: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

舍。

更:再。

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古诗今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

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名句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

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

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

15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泡”字形容雨湿

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

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

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

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

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

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下册:28、独坐敬亭山ddzudjingtingshan【唐】•李白•【tdng]?1Ibdi?

众鸟高飞尽,zhongni3ogaofeijin孤云独去闲。guyundiiqiixidn相看两不

厌,xiangkanliangbilyan只有敬亭山。zhlyoujingtingshan注词释义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

敬亭。

闲:悠闲。

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古诗

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

的朋友敬亭山。名句赏析

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

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

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

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