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A/20/wKhkGWXI9O2AEWfLAAJvoZiic4I927.jpg)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A/20/wKhkGWXI9O2AEWfLAAJvoZiic4I9272.jpg)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A/20/wKhkGWXI9O2AEWfLAAJvoZiic4I9273.jpg)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A/20/wKhkGWXI9O2AEWfLAAJvoZiic4I9274.jpg)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0A/20/wKhkGWXI9O2AEWfLAAJvoZiic4I92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生物七下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马铃薯俗称土豆,我国已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已经成为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第四大主粮作物。之所以将土豆由蔬菜转为主粮,是由于其主要成分是A.蛋白质 B.淀粉 C.脂肪 D.维生素2.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务员会建议乘客咀嚼东西,目的是()A.使咽鼓管张开,保护鼓膜 B.保护听小骨C.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D.保护听觉中枢3.肺泡数目增多的意义是()A.增大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 B.使肺内贮存的气体量增多C.使肺泡内氧的含量增多 D.使气体流通加快4.某人因脑溢血,压迫了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右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医生对其双腿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检查,其结果是()A.左下肢小腿突然跳起,右下肢没有反应B.左右下肢都没有反应C.右下肢小腿突然跳起,左下肢没有反应D.左右下肢小腿都能跳起5..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量仅1.5L这是由于()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肾小囊的重吸收作用 D.肾单位的渗透作用6.以下物质属于引起酸雨的罪魁祸首的是()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臭氧 D.塑料垃圾7.蝾螈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A.腮、肺B.肺、肺和皮肤C.腮、肺和皮肤D.肺、肺8.下列各项中,属于反射的是()A.草履虫避开盐粒的刺激 B.植物向光生长C.蚊虫叮咬时用手拍打 D.触碰含羞草的叶子,它会闭合9.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 B.C. D.10.要制定一份合理的食谱,用量最多的食物应是()A.蔬菜类 B.淀粉、谷物类C.肉类 D.鱼类11.青霉区别于匍枝根霉的主要特征是()A.营养方式为异养 B.孢子生殖C.直立菌丝顶端呈扫帚状 D.直立菌丝顶端呈球状12.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需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含消化脂肪的酶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13.下面关于血液各种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能运载血细胞 B.红细胞能运输氧C.白细胞有细胞核 D.血小板能吞噬细菌14.鸟类的双重呼吸是指()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呼吸B.肺和气囊都完成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C.吸气时,肺吸收氧气;呼气对,气囊吸收氧气D.吸气和呼气时,肺都能进行气体交换15.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上升,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对近视的原因及矫正,正确的是()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②眼球的前后径过长③晶状体的曲度过小④晶状体的曲度过大⑤戴合适的凸透镜⑥戴合适的凹透镜A.①③⑤ B.②③⑥C.②④⑥ D.①③⑥16.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称为反射.下列哪些反射行为需要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①膝跳反射②触景生情③婴儿吮奶④谈虎色变⑤缩手反射.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17.为了预防近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认真做眼保健操 B.下课后到室外远眺几分钟C.读写姿势要正确 D.长时间玩手机18.“亲子鉴定”需要从血液中提取DNA,那么DNA来自血液成分的()A.血浆B.白细胞C.红细胞D.血清19.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A.大脑B.小脑C.脑干D.脊髓20.某同学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她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在这反射活动中,接受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A.视网膜、耳蜗 B.角膜、鼓膜 C.视网膜、鼓膜 D.角膜、耳蜗21.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声音的变化与什么物质有关?()A.甲状腺激素 B.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C.胰岛素 D.生长素22.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男女同学应保持良好的交往B.青春期每天应获得合理、充足的营养C.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D.女孩子应禁食含脂肪的食物以保持良好的体型23.人的生命始于一个细胞即受精卵,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24.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运输氧气 B.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养料 D.运输废物25.在阳光明媚的一天中午,小华从较暗屋内走出屋外,看见一只小鸟渐渐飞远,在此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眼球结构是()A.角膜、玻璃体 B.虹膜、玻璃体C.角膜、晶状体 D.虹膜、晶状体26.细菌在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也非常广泛,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如图是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是___(填“单”或“多”)细胞个体,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2)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③___,内含DNA。(3)有些细菌长有①___,细菌可借助它的转动而在水中游动。(4)细菌有_____三种基本形态。(5)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主要是它们没有___。27.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结构G_____、H_____和图中的C_____构成一个肾单位。(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作用过程,即图中的甲_____作用和丙_____作用。(3)与图中的G相连的小血管F为_____,其内流动的是_____血。(4)液体在甲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_____和大分子的_____以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而在丙过程中,除____外其他物质均可被全部或部分的重吸收进入血液里。28.据中国人口协会报告,我国不孕不育患者呈年轻化趋势,约15%的夫妇受不孕不育的困扰,不孕不育已成为目前公共卫生领域急需解决的健康问题。(1)某夫妻想要生育一个孩子,备孕很长时间未能成功,去医院检查发现该女性_____________完全堵塞,影响了受精过程。(2)医生建议该夫妻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孩子,试管婴儿技术是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结合形成___________,待其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_____________,完成胎儿的生长发育。(3)这名女性听从了医生的建议顺利怀孕,怀孕后期食量大增,因为她不仅要满足自身营养需要,还要满足胎儿发育需求,胎儿通过_____________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4)“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下列关于刚出生婴儿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A.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的开始B.生殖器官发育完善C.新生儿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D.第二性征开始出现29.分析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材料二:艾滋病可通过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接触或使用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由于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1)艾滋病的传染源是_____,HIV属于_____,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无_____结构。(2)来宾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_____。(3)从材料中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是因为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并且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和_____传播。(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致力于研制艾滋病疫苗,因为将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30.2017年10月2日,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调控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人体的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内源激素,其分泌有昼夜节律,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如图所示为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中信息可知褪黑麵分泌属于反射活动,其反射弧的感受器是_____。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后,经____运输到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褪黑素会反过来影响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活动,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调节。(2)褪黑素的合成分泌与日照周期同步。实验发现持续光照可造成小鼠松果体重量减轻,细胞缩小,而人为致盲小鼠的松果体细胞内的褪黑素合成酶的活性增强。据此推测一昼夜内,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量变化规律是_____。(3)正常情况下,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长于老年人,睡眠质量也高于老年人。可见,人体内的视黑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_____(选填“增多”“减少”或“不变”)。(4)有人喜欢长期熬夜玩手机或电脑,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进而影响睡眠。长期玩手机或电脑还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的机理是_____,如何纠正?_____。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4年﹣﹣2016年间,世界各地多处发生重大地震,面对自然灾害,不要畏惧,掌握一定的自护和急救知识可以减少人员伤亡。请你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抗震救灾中对伤员的救援及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1)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_____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氧气的供给。(2)某伤员被救出时下肢喷射出鲜红的血液,救援人员应立即在他失血血管的_____端用止血带止血。大量失血后要输_____血。(3)若静脉注射药物,药物到达患处一次要_____次经过心脏,_____次经过肺。(4)被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人,可以通过饮用自己的尿液来补充体内的_____和无机盐:必要时,还可食用少量蚂蚁、蚯蚓等无毒食物,以补充体内_____。(5)在伤者受横梁砖块所压处,血液所输送的_____气和_____不能输送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所产生的_____等废物不能运出体外,因而会造成组织坏死。(6)地震救援中,要求所救出的伤员:闭上眼睛并在眼睛上蒙上纱布或毛巾,这是为了防治强光刺激损伤眼球的_____。(7)救援过程中,被困者要尽量少说话,保持冷静,不要乱喊乱叫,听到有救援信号时再大声呼救。这主要是为了降低_____作用,从而降低体内_____的分解,减少_____的散失,保持体能。
参考答案1、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在切开的马铃薯切面上滴加碘液,发现切面变蓝,则说明马铃薯含淀粉,在营养成分上,马铃薯跟水稻、小麦、玉米更加接近。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A【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耳的卫生保健。解答时可以从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方面来切入。【题目详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击穿鼓膜。【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这样保护鼓膜的原因。3、A【解题分析】
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个体微小,其表面积也很小,只有靠增加数目来加大表面积,从而增大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题目详解】A、肺泡数目增多,其表面积之和就大,因而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A正确。B、肺的总容积是一定的,增加肺泡数目并不能使肺内储存的气体量增多,B错误。C、肺的总容气量不变,肺内氧气含量也不会增多,C错误。D、肺泡数目多,并不能使气流加快,再者,气体流通加快,反而降低了气体交换的效率,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此题旨在考查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4、D【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具有感觉、运动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题目详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因此左侧大脑出现脑溢血的病人,被损伤的是左侧的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此人右侧的躯体不能运动并没有感觉。但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没有受损伤,故该病人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两腿都有膝跳反射。【题目点拨】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分别管理的是身体对侧的运动和感觉。5、B【解题分析】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题目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80L,而每天排出的尿量仅1.5L,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选:B。【题目点拨】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意义重大:它可以使许多有用的物质重新送回血液。6、B【解题分析】
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题目详解】酸雨成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在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空气中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随雨水降下就形成酸雨。所以引起酸雨的罪魁祸首的是二氧化硫。【题目点拨】了解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比较简单。7、C【解题分析】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四肢游泳或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蝾螈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辅助呼吸,C正确。8、C【解题分析】
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没有神经系统参与的生理活动就不是反射。反射包括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题目详解】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避开盐粒刺激”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植物向光生长不属于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有蚊子叮咬时用手拍打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故C符合题意;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手触碰含羞草,它的叶子会卷起”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9、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观图可知A符合题意。考点: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0、B【解题分析】
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据此解答。【题目详解】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谷类中含丰富的淀粉等糖类,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每天摄入最多,其次是蔬菜、水果类,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类。故选:B【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合理营养,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含义。11、D【解题分析】
青霉和曲霉的营养菌丝生长在营养物质的额内部,从营养物质的内部吸收营养;直立菌丝在营养的表面生长,直立菌丝的顶端有产生孢子的结构。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有扫帚状的结构,其上生有成串的孢子,成熟的孢子呈青绿色,所以青霉显出绿颜色。曲霉的直立菌丝顶端膨大成球状,球状结构的表面呈放射状地生有成串的孢子。孢子随着曲霉种类的不同而呈黄色、橙红色或黑色。【题目详解】A.青霉、曲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A不符合题意;B.青霉、曲霉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后代。B不符合题意;CD.判断是青霉还是曲霉的结构图的依据是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还是放射状,呈放射状的是青霉。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考查青霉和曲霉的区别。12、B【解题分析】
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可以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同时用淀粉制成的胶囊光滑,利于吞咽,还可以可避免药物在口腔中给人带来苦味。【题目详解】由于口腔内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消化成麦芽糖,但不能对蛋白质进行消化;胃内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但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所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其原理是胃不能消化的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释放出药物,从而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和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13、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无核,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无核,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较大有细胞核,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4、D【解题分析】
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它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题目详解】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而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故选D。【题目点拨】鸟类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双重呼吸是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15、C【解题分析】
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题目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项C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原因、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16、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①膝跳反射、③婴儿吮奶、⑤缩手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②触景生情、④谈虎色变,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因此需要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是②触景生情、④谈虎色变。考点:反射类型的判断17、D【解题分析】
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一般是由于用眼不卫生引起的。【题目详解】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有效地预防了近视眼的发生。三要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长时间玩手机会造成近视。故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预防近视的“三要、五不看”。18、B【解题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DN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即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据此分析解答。【题目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因此,“亲子鉴定”从血液中提取的DNA来自于白细胞,因为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细胞核的功能。19、C【解题分析】大脑皮层有很多高级的神经中枢,如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A错误;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B错误;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C正确;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D错误。点睛: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20、A【解题分析】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五部分。【题目详解】视觉的形成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接受电闪的感受器是视网膜。听觉的形成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可见接受雷鸣的感受器是耳蜗。故选A。21、B【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生殖器官。可结合人体的生殖器官图示及功能记性记忆。生殖器官是生物体产生生殖细胞用来繁殖后代的器官。【题目详解】男孩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体形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二性征变化明显:男孩肩膀变宽,长出胡须,声带变宽,声音低沉,长出腋毛和阴毛,喉结突出,女孩声音变细,变尖,胸部鼓起,乳房发育逐渐成熟,性器官也日趋成熟。这些变化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有关,女性生殖系统主要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组成,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和主要性器官,位于盆腔内子宫的两侧,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所以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体生殖器了解,要理解掌握。22、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青春期的认识,A、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随着身体形态和生理的急剧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不论同性还是异性之间,都应互相尊重,协作互助,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同学友谊,B、进入青春期,只有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才能使生长发育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做到不偏食,不挑食,适当增加一些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丰富的食物,C、青春期正是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学习科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D、青春期,应营养全面、均衡,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所以不应禁食含脂肪的食物是不正确的。23、B【解题分析】
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诞生开始,人体就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题目详解】A、卵巢是女性的生殖腺和主要性器官,位于盆腔内子宫的两侧,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A不符合题意;B、输卵管具有输送卵细胞的作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B符合题意;C、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C不符合题意;D、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受精过程。24、A【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血红蛋白的特性。【题目详解】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因此由血红蛋白的特性而决定的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故B、C、D错误,A正确,选A。25、D【解题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其中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26、单拟核鞭毛球形、杆形、螺旋形叶绿体【解题分析】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有的细菌还有鞭毛,芽孢和荚膜。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形和螺旋形。图中细菌结构名称:①鞭毛,②细胞质,③拟核,④细胞膜,⑤细胞壁,⑥荚膜。【题目详解】(1)细菌是单细胞个体,结构简单,身体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2)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和未成形的细胞核组成。因此,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③拟核,内含有DNA。(3)细菌具有鞭毛,它的作用是帮助细菌运动。因此,有些细菌长有①鞭毛,细菌可借助它的转动而在水中游动。(4)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虽然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一致。(5)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主要是它们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细菌的结构和形态。27、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出球小动脉动脉血细胞蛋白质尿素【解题分析】
(1)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题目详解】(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G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H肾小囊,囊腔与C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对原尿起重吸收作用。(2)由图中看出,A过程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过程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恰似一个过滤器,流经肾小球的血液成分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均被滤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大约99%的水分以及一些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钠、钾、葡萄糖等重新回到血液中,只有1%的水分和多余的无机盐成为尿液而被排出体外。(3)肾小球是一个由E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的毛细血管球,这些毛细血管又汇聚成F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都流动脉血。(4)液体在A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而在C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围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成为尿液而被排出体外。【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8、输卵管受精卵子宫胎盘和脐带A【解题分析】
(1)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的地方及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地方。(2)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3)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题目详解】(1)女性生殖器官中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的地方及受精的场所。因此,某夫妻想要生育一个孩子,备孕很长时间未能成功,去医院检查发现该女性输卵管完全堵塞,影响了受精过程。(2)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因此,医生建议该夫妻通过试管婴儿技术生育孩子,试管婴儿技术是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待其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完成胎儿的生长发育。(3)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这名女性听从了医生的建议顺利怀孕,怀孕后期食量大增,因为她不仅要满足自身营养需要,还要满足胎儿发育需求,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4)A.婴儿出世后原来曲缩的胸阔突然伸张,胸腔迅速扩大,肺随之开张,并产生了很强的负压,于是,婴儿深深地吸入了第一大口空气,完成了吸气。接着,胸廓由扩大变成了缩小,迫使肺内气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运动。因此,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的开始,正确。B.刚出生的婴儿生殖器官不发育,只有到了青春期生殖器官才开始发育,到了成年才完全发育完善,错误。C.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错误。D.刚出生的婴儿第二性征不明显,从外表看很难分出性别,第二性征是步入青春期后性激素的分泌所致,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胚胎的发育。29、艾滋病患者病原体细胞切断传播途径血液抗体【解题分析】
(1)传染病流行的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题目详解】(1)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HIV属于病原体;HIV是动物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4)疫苗通常是用低毒的和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会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题目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危害以及艾滋病的预防。30、视网膜循环系统激素白天分泌较少,夜间分泌较多减少手机或电脑的光线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意思合理即可)配戴凹透镜【解题分析】
(1)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2)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佩带凹透镜矫正。【题目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湘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3.1《多民族的大家庭》听课评课记录
-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公民的责任》听课评课记录
- 鲁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1《0科学计数法》听评课记录
-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汉代的科技与文化》听课评课记录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5.1《二次函数》讲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听评课记录表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2022年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 交友的智慧 2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韩式餐厅承包经营合同范本
- 个人入股分红协议书范本
- 中国服装零售行业发展环境、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研究报告-智研咨询(2025版)
- 临床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1h集束化措施落实率PDCA品管圈
- 春节节后施工复工安全培训
- GB/T 3478.1-1995圆柱直齿渐开线花键模数基本齿廓公差
- GB/T 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 FZ/T 25001-2012工业用毛毡
- 瑞幸咖啡SWOT分析
- DL∕T 1867-2018 电力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
- 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小学)
- 水利工程地震应急预案
- 日历表空白每月打印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