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核舟记》(解析)_第1页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核舟记》(解析)_第2页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核舟记》(解析)_第3页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核舟记》(解析)_第4页
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核舟记》(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核舟记》(解析)2023年中考文言文专项训练《核舟记》

一、课内阅读

(2022·广东广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神情与苏黄不属忠之属也B.佛印绝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能以径寸之木以衾拥覆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讲信修睦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介绍核舟时,先总写核舟长度大小,再依次介绍核舟的船舱、船头、船尾及船背。

B.本文介绍的雕刻品,原材料是长度一寸有余的核桃,生动再现了“大苏泛赤壁”的情景。

C.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执、抚、指、语”等动作描写,使船头人物栩栩如生,极具画面感。

D.本文评价王叔远雕刻技艺精湛,开篇用“奇巧”,结尾用“灵怪”,前后照应,令人赞叹。

(2022·吉林长春·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各具情态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B.佛印居右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5.用原文回答,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

6.就文章内容,举一个例子说明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2022·广东广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粗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货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虞初新志》)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苏、黄共阅一手卷而或长烟一空

B.中轩敞者为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C.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体现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奇巧。

B.船舱旁的构建可以“启窗而观”“雕栏相望”,可见雕工极为精细。

C.文中“峨冠而多髯”的东坡豪放不羁,“袒胸露乳”的佛印儒雅不凡。

D.文章结尾用“灵怪”一词,体现了对雕刻技艺的欣赏、赞美之情。

10.(2022·广东·统考模拟预测)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核舟记(节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神情与苏、黄不属②绝类弥勒③其两膝相比者④居右者椎髻仰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3)选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021·贵州铜仁·统考一模)阅读《核舟记》,按要求完成小题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为宫室、器皿中轩敞者为舱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策而临之

D.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1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说明为主,辅之以描写。舟上五人,须眉毕见,各见情态。文内许多笔触细腻饱满,牵动人的想象。

B.文章寥寥数语,便条理清楚,顺序井然。②—④段写核舟的正面,其写作顺序是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

C.选文③段详细描写的人物是苏东坡,他戴着高高的帽子坐在两人中间,右手抚鲁直背。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021·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阅读《核舟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5.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奇:

(2)简: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17.文章中已经很详细地介绍了核舟每一部分都雕刻了哪些东西,为什么还要在结尾一段总结一遍呢?

(2021·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一模)阅读《核舟记》,完成下面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太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糁:(2)盈:

19.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0.第③段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善于将静态的人物动态化,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2020·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三模)阅读《核舟记》选段,回答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2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2)诎: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3.核舟上的人物雕刻得“各具情态”,这一特点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020·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三模)阅读《核舟记》,回答下列小题。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贻:____诎:____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6.“泛舟”指的是听凭船在水面上自由漂浮。从选文的哪些地方能看出苏轼是在“泛舟”?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020·辽宁大连·统考一模)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2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

(3)神情与苏、黄不属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9.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20·山东泰安·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箬篷一作:篛篷)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30.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31.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B.士卒多为用者。

C.为人五,为窗八。

D.中轩敞者为舱。

3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苏、黄共阅一手卷。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33.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严谨,开头以雕刻原料的简陋与雕刻内容的丰富相对比,结尾也有类似的对比。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以空间为顺序展开说明,先整体后局部。

C.本文细节介绍格外传神,如“珠可历历数也”等足见雕刻水平的高超。

D.全文着力突出苏东坡虽遭遇贬谪,仍然保持豁达的胸怀,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

二、对比阅读

(2022·贵州铜仁·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3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兴:起。

C.其两膝相比者比:比较。

D.俄而百下人大呼俄而:不久,一会儿。

35.下列各组中,文言现象不同的一组是()

A.石青糁之尉果笞广(司马迁《陈涉世家》)

B.左手倚一衡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郦道元《三峡》)

C.两股战战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棹数小舟(纪昀《河中石兽》)

3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首段是总说,简要介绍王叔远的技艺和核舟的由来。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B.甲文的按空间顺序来写核舟,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进行介绍。

C.甲乙两文都表现了技艺者技艺的精湛。乙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写观众的反应,就是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表演得逼真。

D.乙文中“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因为“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其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37.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山东菏泽·统考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38.对下面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余数,零数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诎:弯曲

C.一士人善画善:擅长,善于

D.旦而过之,轴必坠地旦:一旦

3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高可二黍许珠可历历数也

B.佛印绝类弥勒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献之县令已而之细柳营

D.莫不然者不知其所以然

40.下列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马之千里者D.生,亦我所欲也

4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42.文运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刻画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文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表现了__________。

(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①,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②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③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选自沈括《活板》)

①钱唇:铜钱的边缘。②范:模子。③炀:烘烤。

43.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则第二板已具(具:具备)B.佛印绝类弥勒(类:类似)

C.瞬息可就(就:完成)D.其两膝相比者(比:对着)

44.与例句中“以”的含义与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B.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2)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46.请同学们比较选文(一)、(二),完成下列表格。

(一)(二)

说明对象①活版印刷术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为主②

说明语言③平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解析:

1.C2.①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

②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3.B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属:类似;类;

B.绝:极;与世隔绝;

C.以:相同,用;

D.修:长;培养;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中,中间;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名词活用为动词;髯:胡须;为,是。句意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

②中重点词语有:其人:那人;视:视线;端,端正;容:脸色;寂:平静;若,好像。句意为: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一寸有余”错误,文中“曾不盈寸”,意思是“不满一寸”。由原文“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可知,“核桃”应该为“桃核”。

故选B。

译文: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船的背面较平,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4.D5.大苏泛赤壁6.示例:在长不盈寸的核舟上,船舱的左右竟有八扇小窗,小窗还能开能闭,足见王叔远雕刻工艺的精细与巧妙。

4.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具:具有,具备/全,都;

B.居:坐/居住;

C.曾:竟然/同“增”,增加;

D.简:都是“同‘拣’,挑选”;

故选D。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介绍的核舟,结合第一段“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可知,核舟的主题内容是“大苏泛赤壁”。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通过描写核舟的形状、构造以及舟上的人和物等,表现了王叔远精湛技术的。如:“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能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各具情态的器物,就本文而言,能在不满一寸的的桃核上雕刻成核舟,能做到“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且船舱的左右竟有八扇小窗,小窗还能开能闭,充分说明了王叔远雕刻工艺的技艺的精妙。解析不唯一,能结合文章内容举个例子,说明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船篷刻得好像箬竹叶一样。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抚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在上面题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我(魏学洢)仔细看过后,惊诧道:啊!技艺也真奇妙啊!

7.C8.(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2)但计量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9.C

7.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一:数词,一幅/副词,全;

B.为:动词,雕刻/动词,成为;

C.居:都是“动词,坐”的意思;

D.冠:动词,戴高帽/动词,行加冠礼;

故选C。

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尝(曾经)、贻(赠给)、泛(泛游)”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计(计算)、曾(竟然)、盈(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文中“峨冠而多髯”的东坡是儒雅不凡的,而“袒胸露乳”的佛印则是豪放不羁的。

故选C。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

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当中戴高帽满腮胡须的是苏东坡,右边是佛印和尚,左边是黄鲁直。苏、黄两人正在共看一幅手卷。东坡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搭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象在讲什么话。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微侧着身体,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隐现在手卷底下的衣服皱褶中。佛印极象弥勒佛,敞开胸怀,裸露双乳,抬头仰望着天空,神态表情与苏、黄二人不一样。他平方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一粒一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右边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住右脚趾头,象嘬着嘴唇在吹口哨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象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这只船的底部比较平坦,就在上面题上名字,题的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划细得象蚊子脚,一钩一画都清清楚楚,字色黑。又用上一颗篆字印章,文字是“初平山人”,红颜色。

总计这只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箬竹船篷、船桨、茶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以及篆字印章,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噫,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10.(1)1.不相类似2.像3.靠近4.髻:梳着发髻

(2)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3)空间顺序;原因:①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②舱边的窗竟然可以关闭,从这里说起能引起读者的兴趣;③核舟所表现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而中间部分雕刻有苏轼的诗句,从这里说起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想象。

(1)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①句意: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不属:不相类似。

②句意: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类:像。

③句意: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比:靠近。

④句意: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髻:梳着发髻。

(2)

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①重点词语:衡:通“横”,横木。攀:扳。若:好像。状:样子。

②重点词语:执:拿。容:神情。若:好像。然:……的样子。

(3)

考查说明顺序及内容概括。

①考查选文的说明顺序。选文部分写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景。可分析“中轩敞者为舱”“船头坐三人”“舟尾横卧一楫”等句,即可推断出文章采用的是空间顺序。

②考查从船的中部写起的原因。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而船舱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都是出自苏轼的诗。而结合原文第①段“盖大苏泛赤壁云”可知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这里引用的苏轼的诗句与核舟表现的主题一致。总之,从船的中部写起能突出重点,引发读者的关注。可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

参考译文: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11.C12.D13.C14.(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自具有情态。

(2)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核桃雕刻而成的。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动词,做,这里指雕刻/判断动词,是;

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C.持着,拿着/握着,拿着;

D.奇妙/零数,余数;

故选C。

12.2.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理解。

A.第一个“食”同“饲”,喂;

B.“诎”同“屈”,弯曲;

C.“衡”同“横”;

故选D。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右手抚鲁直背”有误,原文为“左手抚鲁直背”;

故选C。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汇。

(1)本题重点词: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情态:神态。

(2)本题重点词:盖:原来是;简:同“拣”,挑选。修狭:长而窄;为:做,雕刻。

参考译文:

核舟记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的名字题写在上面,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5.(1)奇:零数、余数(余)(2)简:挑选(挑或选)16.(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2)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相互对着)。17.是为了强调桃核很小而雕刻的内容多,表现雕刻艺人王叔远技艺高超。

1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奇:零数、余数(余);

(2)句意为: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简:挑选(挑或选);

16.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尝,曾经;贻,赠;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泛,泛舟,坐船游览;云,句尾语助词。

(2)重点字词:启,打开;望,对着,面对着。

17.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最后一段对核舟上所有的人和器物、文字作了一番统计,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这样写是为了强调桃核体积之小和雕刻容量之大,从而烘托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它以一连串的数字做综合统计,使所说明的核舟给读者留下更明晰的印象,加强了说明的效果。

参考译文: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哈哈!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18.(1)用颜料等涂上(2)满19.(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象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0.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佛印矫首昂视,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

18.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糁:用颜料等涂上。

②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盈:满。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

①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

②视端,眼睛正视;容寂,神色平静;若,好像;然,……样子。

20.本题考查描写人物的手法。“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句子中借助“阅”“执”“抚”“指”等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苏、黄二人研讨学问的情态,陶醉在画卷的美好意境里,展现了二人的学者风范;“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通过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则塑造了佛印放浪形骸、超脱尘世、洒脱不群的世外高人的形象。

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竟然,尚且)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21.(1)做。这里指雕刻

(2)同“屈”,弯曲22.(1)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2)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23.如有所语;神情与苏黄不属;若啸呼状

2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

(2)大意: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诎:同“屈”,弯曲。

22.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启:打开。相望:相对。焉:句末语气词。

(2)重难点词语有:峨:高。峨冠: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为:是。

23.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意思是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神情与苏、黄不属”意思是(佛印)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若啸呼状”意思是(舟子)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据此可知,“如有所语”“神情与苏黄不属”“若啸呼状”分别刻画了苏轼与黄庭坚,佛印、舟子各自的情态,与“各具情态”相照应。

译文:

明朝有个技艺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够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在赤壁之下游览的情景。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两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船舱旁边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成在刻着字紫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坐在右边,鲁直坐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手卷。东坡的右手拿着手卷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桨。桨的左右有一个船工。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着茶炉,炉上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睁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

24.赠同“屈”,弯曲25.(1)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2)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26.船尾的船桨是平放着的,而且两个船夫一个在闲坐,一个在烧茶,都是很悠闲的样子,所以说此时应该是在“泛舟”。

2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贻,赠送;

(2)句意: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诎,通假字,同“屈”,弯曲。

25.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重点词语:

(1)启,开;而,表顺承;雕栏,雕有花纹的栏杆;相望,相互对望;

(2)而,表转折,可是;计,计算;曾,竟然;盈,满;盖,原来是;简,挑选;修狭,长而窄;为,雕刻。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泛舟”的意思是是听凭船在水面上自由漂浮。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舟尾横卧一楫”船尾的船浆平放在甲板上,没有划船,可知是“泛舟”;“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两个船夫一个在闲坐,一个在烧茶,都是很悠闲的样子,可知此时应该是在“泛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把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哪一样是不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

核舟从头到尾长约有八分多,约有两个米那么高。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旁边有小窗户,左边和右边各有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以看见雕花的栏杆,左右对称。关上它,就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了石青色。

船头上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同在看一轴字画手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侧,左手搭在鲁直的肩背上。鲁直左手拿着手卷的末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什么。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两膝互相靠近,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一样。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都能一粒粒清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个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左边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茶壶,那个人目光注视茶炉,脸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的声音。

船的顶部较平,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又用上一颗篆字印,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啊,手艺技巧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27.(1)说话(2)像(3)类似28.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9.运用细节描写,用念珠的清晰可见表现核舟的精巧(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2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好像在说什么。语,说话。

(2)句意为:佛印长得非常像弥勒佛。类,像。

(3)句意为:神情和苏、黄两人不相类似。属,类似。

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其,他们的。比,靠近。各,各自。

2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这个句子的意思为: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是对念珠的细节描写,那么小的珠子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可见核舟的精巧,突出了雕刻者的技艺精湛。

译文: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30.A31.D32.B33.D

30.B.应断句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应断句为: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D.应断句为: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故选A。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例句“为”意思是“是”。

A.刻;

B.被;

C.刻;

D.是;

故选D。

32.A.有误,“阅”是“看”的意思,句意为:苏、黄在一起共看一横幅的书画;

C.有误,“者”解释错误,句意为: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有误,“修狭”是“长而窄”的意思,句意为:这是挑选了桃核中长而窄的刻成的;

故选B。

33.D.表述错误。这篇文章通过对主题为“大苏泛赤壁”的核舟的介绍,意在说明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故选D。

选自《虞初新志》:魏学洢年代:明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刻的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白,字体的颜色是黑色。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计算这一条船上统共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用箬竹叶做的船蓬,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34.C35.D36.B37.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

34.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意思解释。

C.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比:靠近;

故选C。

35.本题考查文言现象分析。

A.都是词类活用。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将尉果然鞭打了陈广,“笞”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B.都有通假字。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衡”通假字,同“横”/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阙”通假字,同“缺”;

C.都有古今异义词。两只大腿直发抖,“股”是古今异义词,古义大腿,今义指量词,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卑鄙”古义卑微,今义无耻的、恶劣的,不道德的;

D.双重否定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的/划着几只小船,“棹”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划;

故选D。

36.B.由甲文第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可知,这是对核舟的整体描写,由选文第③自然段相关内容可知,接着介绍了船头部分及舟上游览者,第④自然段介绍了船尾部分舟子的表情和动作,因此甲文是按照先整体再局部的顺序介绍核舟的,并非空间顺序;

故选B。

37.本题考查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罔:无,没有;罔不:无不,全都;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②重点词有: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群响:各种响声;毕绝:全部消失。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一副对联,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涂成了石青色。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像极了佛教的弥勒菩萨,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他平放右膝,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左腿曲膝竖起,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在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左边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