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如图是截取人体的某部位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2.下列四组腺体中,哪一组的分泌物都是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的()A.甲状腺、胰岛、卵巢 B.唾液腺、胰腺、垂体C.皮脂腺、甲状腺、肾上腺 D.胰腺、皮脂腺、垂体3.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被利用的场所是()A.肺 B.血液 C.心脏 D.细胞4.下列人体血液的成分中,能运输氧的是()A.红细胞 B.白细胞C.血小板 D.血糖5.下表是健康人血液中几种物质含量的正常参考范围。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红细胞(1012个/L)白细胞(109个/L)血糖(mmol/L)尿素(mmol/L)(4.0~5.5)×(4~10)×3.9~6.12.5~7.1A.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血液内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B.若某人患急性肺炎,血液内白细胞的含量会明显高于410109个/LC.若某人患慢性肾衰竭,血液内的尿素含量可能会长期低于2.5mmol/LD.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高于6.1mmol/L时,其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6.如图中,I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程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笫Ⅱ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B.神经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就构成了神经纤维C.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D.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8.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学作出了下列假设。其中不恰当的是()A.“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B.“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C.“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D.“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9.有些人因为车祸,成了植物人,没有任何的感觉,也不能醒来,依靠点滴注射葡萄糖,但是呼吸正常,血压平稳,由此可知,该病人的()结构并未受到损伤。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10.下列片体中,既属于外分泌腺,又属于内分泌腺的是A.垂体 B.肝脏C.胰腺 D.唾液腺11.如图所示曲线不能正确表示的是()A.该曲线可表示某封闭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扑杀狼后,一段时间内鹿的数量变化B.该曲线可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能力的变化C.若该曲线可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肺泡容积的变化,则在ab段时,人体肋间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且膈顶部下降D.若该曲线可表示某温室一天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则b点表示傍晚时分12.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这些血管不具备的特点是()A.管壁的内面有瓣膜B.管壁较薄、弹性小C.管内血液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D.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13.某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排骨、麻辣豆腐。添加下列哪种食物后这份食谱会变得更为合理A.素炒豆角 B.红焖羊肉 C.煮鸡蛋 D.炸河虾14.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突起 B.神经元 C.脊髓 D.神经末梢15.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脑 B.脊髓 C.神经 D.神经细胞16.当你注视同学时,看到同学眼球的白色部分是()A.角膜B.巩膜C.虹膜D.晶状体17.下列关于健康人原尿和尿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 B.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C.原尿和尿液都不含葡萄糖 D.尿液中尿素含量比原尿高18.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脑和脊髓组成神经中枢C.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D.脊髓是脑与躯干和四肢联系的通路19.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同学们登高远眺,心旷神怡.与人体登山运动无关的系统是()A.生殖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内分泌系统20.下列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疾病是()A.侏儒症 B.呆小症 C.巨人症 D.腮腺炎21.如图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过程中包含反射,此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其中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2)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通过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与饱食状态下相比较,饥饭状态下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___。(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从反射的概念上分折,该反射的刺激来自于_____。(4)不同的人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量都增加,这说明_____。(5)从图中可以看出,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是_____的结果。22.分析下面有关神经系统的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①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大脑没有发育完全,常发生尿床现象;②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成年人,出现尿失禁现象;③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常出现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现象(1)新生儿的排尿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反射(非条件/条件,选填其一),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内。(2)胸部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出现尿失禁的原因是脊髓与____________的联系被切断,致使低级中枢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控制。(3)脊髓腰骶段损伤的病人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的原因是脊髓被破坏导致____________结构不完整,反射不能进行。按照神经冲动传递方向顺序,反射弧结构依次包括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_→传出神经→效应器。
参考答案1、C【解题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根据以上特点可判定图示中的三种血管:①是静脉,②是动脉,③是毛细血管,其流动方向是:②→③→①.故选C2、A【解题分析】
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题目详解】由分析可知,选项中甲状腺、卵巢、垂体、胰岛是内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唾液腺、肠腺、皮脂腺、汗腺是外分泌腺,它们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腺体外。故A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此题关键是理解内、外分泌腺的区别:有无导管。3、D【解题分析】
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题目详解】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D正确。【题目点拨】人体吸入氧气的目的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4、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5、C【解题分析】
通过血常规化验单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根据各种细胞的功能和异常症状进行解答。【题目详解】A、来自高原的藏民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高,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因此他的红细胞含量可能高于5.5×1012个/L,A正确;
B、白细胞有吞噬细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的作用,当发生炎症时,体内的白细胞数量会增多,因此某人被确诊为细菌性肺炎,则白细胞含量高于正常值4×109个/L,B正确;
C、肾衰是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对体内产生的废物不能正常的排出,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高于2.5mmol/L,C错误;
D、正常血液中血糖3.9~6.1(mmol/L),当高于6.1mmol/L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行吸收、转化和调节。D正确。
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通过表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记忆基础知识,还有理解透彻,将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衔接。6、B【解题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抗原失活,抗原被消灭后,抗体还存留在人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抗原进入人体后,要经过处理、呈递、识别、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后才能产生抗体。因此,注射疫苗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免疫力。再次接受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直接接受刺激并迅速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因此,再次免疫比首次免疫时所花时间大大缩短,抗体的产生较第一次快、量多且持续时间长。首次感染时,病毒侵入人体,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随着病毒的增殖,抗体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趋势,其后抗体开始与相应抗原结合从而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抗体慢慢减少。当第二次,同样的病毒侵入人体后,病毒刚开始繁殖,抗体的数量便会急剧膨胀,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开始减少,抗体也随之减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故A正确;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故B错误;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故C正确;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属于血液中白细胞的一种,D正确。故选B。7、B【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题目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A、D正确;
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一层结缔组织膜,成为一条神经。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就是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到全身各处,B错误;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C正确。【题目点拨】神经系统部分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同学们借助一些图解和教材中的文字叙述,注意深入理解涉及的相关概念、搞清楚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8、A【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照实验的假设,可以从对照实验的特点和要求方面来切入。【题目详解】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所要探究的因素是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此变量是酸雨。根据设想“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作假设时可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假设。如“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或“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或“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而“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是该实验提出的问题,不是假设,A符合题意。【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9、C【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题目详解】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等,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由此看出“植物人”虽然有心跳、呼吸,但其他活动的能力消失,他脑中没有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脑干。故选C。10、C【解题分析】
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题目详解】A、垂体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A不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属于外分泌腺,B不符合题意。
C、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因此胰腺既具有外分泌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C符合题意。
D、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排出,是外分泌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题目点拨】内、外分泌腺的判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可结合着其概念理解掌握。11、D【解题分析】题干中的食物链是:牧草→鹿→狼,当狼被杀光,鹿会因为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加,但是草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鹿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因为缺少牧草而数量减少。因此若大量捕杀狼,则鹿的数量会先因狼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A错误;
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应该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后(37℃),随温度升高,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即呈一弧形曲线,B错误;呼气时: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的过程。图中曲线的ab段的曲线表示肺的容积变大,是吸气,C错误;从早上6点到傍晚18点,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制造了有机物,因此二氧化碳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有机物含量增加。所以b点不可能为傍晚,D正确。12、C【解题分析】
血管可以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处;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输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最小的血管。【题目详解】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流动的血液含氧较少、颜色暗红,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静脉血管,这些血管是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而不是由近心端流向远心端,C符合题意。【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者的特点。
13、A【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设计健康食谱。解答时可以从合理营养、均衡膳食方面来分析。【题目详解】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清炖排骨和麻辣豆腐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可见A符合题意。【题目点拨】食谱中的营养要均衡。14、B【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题目详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如下图: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故选B。【题目点拨】知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是解题的关键。15、D【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题目详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熟练掌握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17、C【解题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题目详解】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正确。B、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因此膀胱中的液体是尿液,正确。C、原尿中含有葡萄糖,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而不是原尿和尿液都不含葡萄糖,不正确。D、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因此尿液中尿素含量比原尿高,正确。故选C【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18、D【解题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题目详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正确。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B正确。C、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C正确。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19、A【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呼吸系统,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的两种调节方式。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要明确二者的关系,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也会影响到神经调节,二者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20、D【解题分析】
人体有许多腺体,有的腺体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有的腺体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并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题目详解】A、侏儒症是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不符合题意;B、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不符合题意;C、巨人症是由于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不符合题意;D、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与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激素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症状是考查的重点。21、非条件反射下丘脑血液降低感受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胰岛素调节【解题分析】
反射通常可以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条件反射。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激素调节的影响。例如,当你突然发现眼前有蛇时,你会感到心脏怦怦乱跳。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你的大脑皮层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此外,新陈代谢的产物,如二氧化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级会计师考试重点剖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育婴师考试儿童情绪表达课程设计的思路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心理咨询师分析心理健康的养成与维护策略试题及答案
- 临床药学教育质量提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学员互助平台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助工具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知识点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4秋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Section A(1a-2d)教学设计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建筑工地材料堆放序列指导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积极心理干预试题及答案
- 高中数学选修二(人教A版2019)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 公司管理架构及岗位职责
- 蔬菜购销合同电子版模板
- 2024年遂宁市中考物理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案例与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人性光辉主题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质钻探规程(正式版)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
- 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新版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