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站附属结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地下车站附属结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地下车站附属结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地下车站附属结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地下车站附属结构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2.1工程地点及概况.....................................................1

2.2附属结构概况......................................................2

三、模板支架设计范围........................................................3

四、模板支架形式选用及设计.................................................4

4.1模板支架形式选用..................................................4

4.2模板支撑系统设置..................................................5

五、模板安装...............................................................9

5.1一般要求...........................................................9

5.2模板定位..........................................................10

5.3模板安装及技术要点...............................................10

六、模板支架的搭设.........................................................12

6.1施工准备..........................................................12

6.2模板支架搭设要求.................................................12

七、模板技术措施...........................................................14

7.1进场模板质量标准.................................................14

7.2模板安装质量要求.................................................14

7.3其他注意事项......................................................17

7.4脱模剂及模板堆放、维修...........................................18

7.5模板支架构造要求及措施...........................................18

八、模板拆除...............................................................19

8.1准备工作..........................................................19

8.2墙模板拆除.......................................................19

8.3板、梁模板拆除...................................................19

8.4支模架的拆除.....................................................20

8.5拆除注意事项.....................................................20

8.6支撑体系检查和验收要求...........................................21

九、项目管理组织机构.....................................................23

9.1组织机构..........................................................23

9.2施工管理..........................................................23

十、.材料、设备、人员组织..................................................25

10.1材料配置.........................................................25

10.2设备配置........................................................26

10.3劳动力配置......................................................26

H-一、施工进度计划.........................................................26

十二、安全保证措施.........................................................27

12.1安全生产目标....................................................27

12.2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7

12.3安全管理制度....................................................27

12.4安全管理及维护措施..............................................28

12.5脚手架搭设及维护安全技术措施....................................30

12.6起重吊装施工安全控制要点........................................31

12.7混凝土浇捣控制措施..............................................32

十三、质量保证措施.........................................................32

13.1组织质量管理....................................................32

13.2建立质量责任制..................................................32

13.3加强班组考核....................................................33

13.4把好施工质量关..................................................33

十四、文明施工措施.........................................................33

14.1文明施工管理制度................................................33

14.2现场文明施工....................................................33

十五、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应急措施............................................34

15.1危险源辨识.......................................................34

15.2重大危险源的处理措施............................................35

15.3应急预案........................................................38

十六、模板脚手架检算......................................................47

16.1荷载参数取值及计算..............................................47

16.2柱子模板支撑系统计算............................................49

16.3侧墙木模板支撑系统计算..........................................54

16.5中隔墙模板支撑系统计算..........................................63

16.6顶板模板支撑系统计算............................................68

16.7顶梁模板支撑系统计算............................................75

一、编制依据

(1)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土建工程XX站附属结构施工图;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T9992003版);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1);

(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7)《建筑施工碗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RJ166-2008)

(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9)《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

254号);

(10)建设部、湖北省、武汉市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规定。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地点及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X标XX站土建工程为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

线工程第六个车站。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黄龙山路与高新二路交叉口处,沿黄龙

山路南北向布置。

车站西侧为武黄城际铁路,东侧为关南社区居民楼、金盘电器厂房。附属结

构平面位置详见XX站场地结构位置及周边建筑物位置关系图。

图2-1XX站场地结构位置及周边建筑物位置关系图

2.2附属结构概况

XX站附属结构有3个出入口,2组风亭,1个浅埋消防水池,1个疏散口组成,

其中1号疏散口与2号风亭合建;I号出入口(预留出入口)。西侧由南向北分布

有浅埋消防水池、2号风亭、II号出入口。东侧由南向北分布有III号出入口、IV

号出入口及1号风亭。附属结构均为地下一层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

图2-2II号出入口剖面图

图2-3III号出入口剖面图

1展gj

图2-4IV号出入口及1号风亭剖面图

图2-52号风亭剖面图

三、模板支架设计范围

车站附属结构的侧墙、顶板、中隔墙及顶板梁的模板支架。

车站附属结构为地下一层框架结构,车站附属各结构参数详见表3-1o

表3-1XX站附属结构参数表

部位结构净高(m)结构构件尺寸(mm)

侧墙800

1号风亭

顶板900

及W号出6.85-7.55

中隔墙300/500

入口

中柱700x700,800x800

侧墙800

顶板800

2号风亭5.45顶梁(宽X高)800X2000/1900

中隔墙300/500

中柱700X700

n号出入侧墙600

4.4

□顶板700

侧墙600

IH号出入顶板700/600

4.4

□顶梁(宽X高)500/600X2000,600X800/1000

中柱600X600

消防水池3.6侧墙500

顶板500

中柱500X500

四、模板支架形式选用及设计

4.1模板支架形式选用

按清水混凝土的要求进行模板设计,在模板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的

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表面光洁度,阴阳角模板统一整齐。拉杆全部采用614mm,

采用双螺母。

结构顶板、侧墙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1)48X3.5mm)作为其模板支架。

立柱次楞采用方木,主楞采用2根巾48X2.8mm双拼钢管做抱箍,外用脚手架支

撑固定,此处脚手架应架设剪刀撑。中隔墙随顶板一起浇筑,中隔墙采用两侧立

模,M14对拉丝杆固定,满堂碗扣式脚手架(“48X3.5mm)中沿竖向隔一布一

增加钢管支架作为对顶撑。顶板梁采用模板方木及碗扣架专门搭设,本站模板统

一选用2440X1220X15mm的木模板,方木采用4m长,100*100mm方木。

表4-1碗扣式支模架主要构、配件种类、规格参数表

名称型号规格(mm)市场重量(kg)设计重量(kg)

LG-120648X3.5X12007.417.05

LG-180*48X3.5X180010.6710.19

立杆

LG-240648X3.5X240014.0213.34

LG-300648X3.5X300017.3116.48

HG-60(M8X3.5X6002.822.47

横杆HG-9048X3.5X9003.973.63

HG-120*48X3.5X12005.124.78

立杆连接销LLX巾120.18

无缝钢管@48X33.329

KTZ-45可调范围W3005.82

可调底座KTZ-60可调范围W4507.12

KTZ-75可调范围W6008.5

KTC-45可调范围《3007.01

可调托座

KTC-60可调范围W4508.31

KTC-75可调范围W6009.69

4.2模板支撑系统设置

4.2.1底板梁模板系统

底板下翻梁施工模板采用垫层混凝土施作,垫层施工时按测量放线挖槽施

工,满足梁体尺寸要求。垫层施工方式详见图4-1。

4.2.2立柱模板及支撑系统

柱子采用2440X1220X15mm的竹胶板,断面有500X500X3600mm.700X700

X5450mm、800X800X6850mm三种。

柱子模板后背设100X100mm的方木,做次楞,柱子短边背后设置4根次楞,

柱子长边背部设置4根次楞。最低处柱箍距离底部300mm,柱箍间距450mm。柱

箍采用648X3.Ommmm的双拼钢管与拉杆相结合的方式,柱子短边设置2根M14

的拉杆,长边设置2根M14的拉杆,间距不大于600mm,蝴蝶卡固定。柱子四周

设置顶托固定在满堂支架上,防止柱模发生倾斜。最高的柱子浇注高度6.85m。

柱子模板及支撑系统见图4-2o荷载验算见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书。

图4-2立柱模板支撑示意图

4.2.3侧墙(边柱)模板

附属侧墙厚度为600〜800mm厚,侧墙采用“48X3.5mni碗扣式满堂支架,配

合”48X2.8mm钢管、扣件、顶托组成支撑系统。模板采用2440X1220X15mm

的竹胶板模板,次楞采用100X100mm方木,竖向放置,间距200mm;主楞采用2

根648X2.8mm钢管双拼,横向放置,间距600mm。

支架施工参数:纵向间距900mm,横向间距900mm,步距1200mm;横向设置

648X2.8mm通长水平钢管进行加固,步距1200mm;加强钢管的两端设置顶托支

撑侧墙模板体系;在加强横向钢管的之间增加一排水平支撑钢管,与加强钢管形

成600mm的步距,顶端设置顶托共同支撑侧墙模板体系。侧墙模板系统见下图,

荷载验算见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书。

图4-3侧墙模板体系示意图

4.2.4端墙模板及支撑系统

附属端墙厚度为800mm厚,侧墙采用“48X3.5mm碗扣式满堂支架,配合6

48X2.8mm钢管、扣件、顶托组成支撑系统。模板采用2440X1220义15mm的竹

胶板模板,次楞采用lOOXIOOmm方木,竖向放置,间距200nlm;主楞采用2根

648X2.8mm钢管双拼,横向放置,间距600mm。

在底板中预埋625的钢筋,横向间距为600mm,纵向间距为900mm,露出底

板面约250mm,在搭设侧墙的模板支架时,将立杆套在预留的钢筋头上,防止支

架立杆产生滑动而造成失稳。

支架施工参数同4.2.3侧墙(边柱)模板支架。

剪刀撵隔排设置

4.2.5中隔墙模板及支撑系统

中隔墙采用2440X1220X15mm平整、无变形竹胶板,双面立模。”48X2.8mm

的双拼钢管、100X100mm的方木做主、次楞进行加固;主楞间距600mm,次楞间

距250mm。

4.2.6附属顶板模板及支撑系统

附属结构顶板厚度500〜900mm,模板系统均采用2440X1220X15mm的竹胶

板,模板主楞采用648X2.8mm的双拼钢管;次楞采用100X100mm方木,间距

250mm;满堂脚手架(4>48X3.5mm碗扣式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顶板模板支

撑体系脚手架纵向间距900、横向间距900、步距1200mm。900厚顶板即1号风

亭和2号风亭位置支架横向间距为600、纵向间距为900设置,确保顶板模板支

架的稳定性。其余采用900X900设置。

顶板模板支撑系统形式详见图4-5o荷载验算见模板支撑系统计算书。

图4-5顶板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

4.2.7顶板梁模板及支撑系统

顶梁采用二号出入口800*2000顶纵梁为计算模型进行计算,梁下设置两排6

48X3.5mm碗扣式脚手架钢管立杆进行支撑,立杆底部设置可调底座,顶部设置

顶托支撑,立杆横向间距均为600mm,顶板梁纵向间距900mm,立杆横向通过扣件

钢管与满堂支架连接。梁底采用2440X1220X15mm的竹胶板模板,模板主楞采用

双拼钢管,纵向设置在立杆顶端的顶托上;次楞采用100X100mm方木,间距250mm。

顶板腋角部位设置斜撑加固,斜撑与腋角面垂直。(1.8m以上的顶板梁下立杆设

置4根,低于1.8m设置3根)梁模板系统见图4-6。荷载验算见梁模板支撑系统计

算书。

图4-6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4.2.8消防疏散口模板支架支撑系统

消防疏散口结构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满堂碗口是支架搭设,支架横向间距

900,纵向间距900,步距1200,用2440X1220X15mm的竹胶板,模板主次楞分

别采用648X2.8mm的双拼钢管、100X100mm方木。

4.2.9出入口梯道斜坡段支撑系统

在出入口爬坡段浇注底板时,在底板中预埋625的钢筋,横向间距为900mm,

纵向间距为600mm,露出底板面约250mlii,在搭设出入口爬坡段顶板的模板支架

时,将立杆套在预留的钢筋头上,防止支架立杆产生滑动而造成失稳,另外在爬

坡段将纵向钢管加密布置,间距为600mm,同时沿爬坡段坡度上下同时设置扫地

杆,扫地杆距底板距离为200mm,并每隔3跨布置纵向剪刀撑,从而确保模板支

五、模板安装

5.1一般要求

竖向结构钢筋待隐蔽工程验收完毕、施工缝处理完毕后准备模板安装。安装

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抹好

模板下的找平砂浆。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配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

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两板接头处要加设卡子(方木),以防漏浆,拼装完成

后用钢丝把模板和竖向钢管绑扎牢固,以保持模板的整体性。拼装的精度要求如

下:

(1)两块模板之间拼缝Wlmm

(2)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W2mm

(3)模板平整度W5mm

(4)模板平面尺寸偏差±3mm

5.2模板定位

当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21.2MPa),即用手按不松

软、无痕迹,方可上人开始进行轴线投测。首先根据板上轴线测量孔引测结构的

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细部轴线,根据轴线位置放出

细部截面位置尺寸线、模板500mm控制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当混凝

土浇筑完毕,模板拆除以后,开始引测500mm标高控制线,并根据该500mm线

将板底的控制线直接引测到墙、柱上。

5.3模板安装及技术要点

5.3.1底板模板

在底板钢筋完成后,进行底板直角模的安装,安装时先定出模板的边线,根

据边线安装模板,在两模板接缝处,接缝采用双面胶粘贴,防止漏浆。

5.3.2墙体模板

(1)模板安装顺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一模板加固一验收一混凝土浇筑一拆模

(2)技术要点

安装墙模前,要对墙体接茬处凿毛,用空压机清除墙体内的杂物,做好测量

放线工作。为防止墙体模板根部出现漏浆"烂根"现象,墙模安装前,在底板上根

据放线尺寸贴海绵条,做到平整、准确、粘结牢固并注意拉杆的安装质量。

5.3.3梁模板

(1)模板安装顺序

模板定位、垂直度调整f模板加固f验收一混凝土浇筑一拆模

(2)技术要点

安装梁、板模板前,要首先检查梁、板模板支架的稳定性。在稳定的支架上

先根据板上的轴线位置和梁控制线以及标高位置安置梁、板的底模。根据施工组

织设计的要求,待钢筋绑扎校正完毕,且隐蔽工程验收完毕后,再支设梁的侧模

或板的周边模板。并在板或梁的适当位置预留方孔,以便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清理

模板内的杂物。模板支设完毕后,要严格进行检查,保证架体稳定,支设牢固,

拼缝严密,浇筑混凝土时不涨模,不漏浆。

(3)梁模板施工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横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板上弹线上垫木方;

②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

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③根据梁跨度,决定顶板模板起拱大小:V4m不考虑起拱,4mWLV6m起

拱10mm,26m的起拱18mm;

④梁侧设置斜向支撑,采用钢管+U型托,对称斜向加固(尽量取45°)

5.3.4板模板

(1)模板安装顺序

"满堂"脚手架f主龙骨f次龙骨f柱头模板龙骨一柱头模板、顶板模板一拼

装f顶板内、外墙柱头模板龙骨一模板调整验收一进行下道工序

(2)技术要点

板模板当采用单块就位时,宜以每个铺设单元从四周先用阴角模板与墙、梁

模板连接,然后向中央铺设,按设计要求起拱(跨度大于4m时,起拱0.2%),起

拱部位为中间起拱,四周不起拱。

(3)注意事项

①横板支撑钢管必须在板上弹线上垫木方;

②钢管排架搭设横平竖直,纵横连通,上下层支顶位置一致,连接件需连接

牢固,水平拉撑连通;

③模板底第一排楞需紧靠墙板,如有缝隙用密封条封孔,模板与模板之间拼

接缝小于1mm,否则用腻子封条;

④模板支设,下部支撑用满堂脚手架支撑下垫垫板。顶板纵横格栅用压刨刨

成同样规格,并拉通线找平。特别是四周的格栅,弹线保持在同一标高上,板与

格栅用50mm长钉子固定,格栅间距300mm,板铺完后,用水准仪校正标高,

并用靠尺找平。铺设四周模板时,与墙齐平,加密封条,避免墙体"吃模",板模

周转使用时,将表面的水泥砂浆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对变形和四周破损的模

板及时修整和更换以确保接缝严密,板面平整;模板铺完后,将杂物清理干净,

刷好脱模剂。

⑤从墙根起步300mm立第一根立杆以后按600mm和900mm的间距立支

撑,这样可保证立柱支撑上下层位置对应。水平拉杆要求设上、中、下三道,考

虑到人行通道,在支撑中留一条通道,中、下两道水平不设(在顶板支撑完善之

后拆除部分横杆形成人行通道)。

六、模板支架的搭设

6.1施工准备

1、支模架搭设前(或施工过程中,人员有变动后),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当及

时组织模板脚手架搭设、拆除相关培训工作,按照施工方案要求向搭设和使用人

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基础上应先弹出支撑架的纵横方向位置线并进行抄平。

3、对钢管、扣件、碗扣等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

6.2模板支架搭设要求

1、模板支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3m。

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W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WL/400。每步的纵、横

向水平杆应双向拉通。支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

100mm。

2、采用钢管扣件做加固件、斜撑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

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有关规定。

3、支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

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4、树立杆

根据支模架立杆的设计位置放线后,即可安放立杆垫座(底托伸长量应不大

于20cm),并树立杆。支模架底层的立杆应选用3米、1.2米和1.8米的立杆互

相交错参差布置,使立杆的上端不在同一平面内,接头错开,到架子顶部时再分

别采用L2米、1.8米和3米三种长度的立杆接长。

5、安装底层横杆

将横杆接头插入立杆的下碗扣内,然后将上碗扣沿限位销扣下,并顺时针旋

转,靠上碗扣螺栓旋面使之限位销顶紧,将横杆与立杆牢固的连在一起,形成框

架结构。碗扣式钢管支模架底层的第一步搭设十分关键,因此要严格控制搭设质

量,当组装完第一步横杆后,应进行检查。

6、接立杆

立杆的接长是靠焊于立杆顶部的连接管承插而成。立杆插入后,使上部立杆

底端连接孔同下部立杆顶部连接孔对齐,插入立杆连接销锁定即可。

7、剪刀撑搭设

(1)横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4跨,与地面呈45°夹角,每道剪刀撑间

距4跨。

(2)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与侧墙呈45°夹角,跨度为4跨,每3步设

置一道。

(3)纵向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成45°夹角,每个剪刀撑跨4跨。间距4

跨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

8、扫地杆设置

距离地面200mm设置横向和纵向的扫地杆,确保支架稳定。

9、搭设基本要求和思路

(1)支模架地基要求平整,底板集水坑采用在集水坑上搭设型钢的做法,

立杆底座直接放置搭设好的型钢上,或立杆直接放置在集水坑底板。

(2)立杆的接头应错开,即第一层立杆应采用长短立杆错开布置。

(3)立杆距边墙面以65cm为宜。

(4)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控制标准为2米高度偏差1cm。

(5)支模架拼装到3层高度时,使用经纬仪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

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地检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

(6)剪刀撑对于加强支模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关系很大,不应随意拆

去。因操作需要暂时拆除时,必须严格控制同时拆除的根数,并随后及时装上。

(7)支撑架的横撑因使支撑架侧向受力,必须对称设置。侧墙通长对顶撑

应用同轴件连接,且在浇筑侧墙混凝土时应按分层、对称原则进行。

(8)搭设思路:立柱先浇,顶板施工完毕支模架不拆除,待顶板强度达到

设计要求方可从上往下拆除顶板脚手架。

(9)立杆底托、顶托丝杆伸出长度应不大于20cm。

(10)模板支架搭设完毕之后,我方先检查,自检合格后报监理检验,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11)模板支架搭设与结构施工同步,脚手架、模板分层与结构施工高度一

致,每搭设一层脚手架便施工一层结构。

七、模板技术措施

7.1进场模板质量标准

1、技术性能必须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通过收存、检查进场木胶合板出厂合

格证和检测报告来检验)。

2、外观质量检查标准(通过观察检验)

任意部位不得有腐朽、霉斑、鼓泡。不得有板边缺损、起毛。每平方米单板

脱胶不大于0.001m2o每平方米污染面积不大于0.00511?。

3、规格尺寸标准

厚度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20mm处,长短边分别测3点、1点,取

8点平均值;各测点与平均值差为偏差。长、宽检测方法:用钢卷尺在距板边

100mm处分别测量每张板长、宽各2点,取平均值。对角线差检测方法:用钢

卷尺测量两对角线之差。翘曲度检测方法:用钢直尺量对角线长度,并用楔形塞

尺(或钢卷尺)量钢直尺与板面间最大弦高,后者与前者的比值为翘曲度。

7.2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及相关规范

要求。即"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

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1、主控项目

(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

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一般项目

(1)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

有积水;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

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要求起拱。

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

的10%,且不应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得小

于3间。)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

应符合附表1的规定;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7-1的规定。

表7-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次项目国家规范标准允许偏差(mm)检查方法

1轴线位移柱、墙、梁5量尺

水准仪或拉线、尺

2底模上表面标高±5

截面模内尺基础±10

3尺量

寸柱、墙、梁+4,-5

层高不大于5m6经纬仪或拉线、尺

4层高垂直度旦

层高大于5m8里

5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尺量

6表面平整度5靠尺、塞尺

方正—靠尺、塞尺

7阴阳角

垂直—方尺、塞尺

8预埋铁建中心线位移—拉线、尺量

中心线位移3

9预埋管、螺栓拉线、尺量

尺寸+10,-0

中心线位移+10

10预留孔洞拉线、尺量

尺寸+10,-0

中心线位移—

11门窗洞宽、高—拉线、尺量

对角线—

中心线位移5

12插筋尺量

外露长度+10,-0

检查数量:按规范要求的检验批(对梁、柱,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

应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得小于3件)。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

块强度试验值。检查轴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4、模板垂直度控制

(1)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

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

(2)模板拼装配合,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

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

(3)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棍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

5、顶板模板标高控制

顶板抄测标高控制点,测量组在脚手架上抄出顶板底标高,在根据测量组提

供标高,调节顶托,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模板起拱,调至设计标高。

6、模板的变形控制

(1)墙模支设前,竖向梯子筋上,焊接顶模棍(墙厚每边减少1mm)。

(2)浇筑混凝土时,做分层尺竿,并配好照明,分层浇筑,层高控制在500mm

以内,严防振捣不实或过振,使模板变形。

(3)门窗洞口处对称下混凝土;

(4)模板支立后,拉水平、竖向通线,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易观察模板变形,

跑位;

(5)浇筑前认真检查螺栓、顶撑及斜撑是否松动;

(6)模板支立完毕后,禁止模板与脚手架拉结。

7、模板的拼缝、接头不密实时,用塑料密封条堵塞。

8^跨度小于4m不考虑,4~6m的板起拱10mm;跨度大于6m的板起拱

15mm。

9、混凝土浇筑时,所有墙板全长、全高拉通线,边浇筑边校正墙板垂直度,

每次浇筑时,均派专人专职检查模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为提高模板周转、安装效率,事先按工程轴线位置、尺寸将模板编号,

以便定位使用。拆除后的模板按编号整理、堆放。安装操作人员应采取定段、定

编号负责制。

7.3其他注意事项

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上中,严格按照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施工,另外对于

一些质量通病制定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严格执

行交底制度,操作前必须有单项的施工方案和给施工队伍的书面形式的技术交

底。

1、胶合板选统一规格,面板平整光洁、防水性能好的。

2、进场木方先压刨平直统一尺寸,并码放整齐,木方下口要垫平。

3、模板配板后四边弹线刨平,以保证墙体、柱子、板阳角顺直。

4、墙模板安装基层找平,并粘贴海绵条,模板下端与事先做好的定位基准

靠紧,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和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在外墙继续安装模板前,要设

置模板支撑垫带,并校正其平直。

5、墙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平直相对,穿插螺栓不得斜拉硬顶。内墙拉杆套硬

塑料管,塑料管长度比墙厚少2~3mm。

6、门窗洞口模板制作尺寸要求准确,校正阳角方正后加固、固定,对角用

木条拉上以防止变形。

7、支柱所设的水平撑与剪刀撑,按构造与整体稳定性布置。

7.4脱模剂及模板堆放、维修

1、木胶合板选择水性脱模剂,在安装前将脱膜剂刷上,防止过早刷上后被

雨水冲洗掉。

2、模板贮存时,其上要有遮蔽,其下垫有垫木。垫木间距要适当,避免模

板变形或损伤。

3、装卸模板时轻装轻卸,严禁抛掷,并防止碰撞,损坏模板。周转模板分

类清理、堆放。

4、拆下的模板,如发现翘曲,变形,及时进行修理。破损的板面及时进行

修补。

7.5模板支架构造要求及措施

1、脚手架进场后应对其直径、壁厚、连接件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

用,对于检查不合格者坚决退场。

2、模板支架应根据计算结果组配横杆及选择步距,根据支撑高度选择组配

立杆、可调托撑及可调底座,可调托撑的调节高度不大于200mm。

3、本工程拟用扣件脚手架钢管设置剪刀撑进行加固,纵向每隔一排设置一

道竖向剪刀撑。

4、剪刀撑构造要求:

(1)竖向剪刀撑每3.6m设置一道,剪刀撑斜杆与地面倾角宜在45~60°

之间;

(2)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且搭接长度不得小与1m,搭接范围内

扣件不得少于2个;

(3)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

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

(4)当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8m时,必须在顶部及底部设置水平剪刀撑,中

间水平剪刀撑间距小于等于4.8m。

5、上下人行通道可附着在建筑物设置,也可附着在脚手架外侧设置,但搭

设通道的杆件必须独立设置。架高6m以下的宜采用一字型斜道,架高6m以上的

宜采用之字型斜道。

斜道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人行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高:长);

②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宽度不小于斜道宽度。

③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必须设置栏杆及脚手板。栏杆高度为L2m,挡脚

板高度不应小于150mm。

6、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经检查合格并经技术负责人签署验收合格证书后

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八、模板拆除

8.1准备工作

1)当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后,必须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确认支

模架不再需要后,方可拆除。支模架拆除必须由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下达模板拆

除令;

2)制定支模架拆除方案,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3)拆除前安排专人清除支模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清理地面障碍物;

4)制定详细的拆除程序;

5)拆除支模架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域和警告牌,并派专人看管,严禁非

施工作业人员进入拆除作业区内;

6)由于拆除模板时作业面光线不够,需在每层侧墙上每20m设置一个照明

灯,为工作面提供足够的照明,确保模板拆除的安全。必要时采用低压电照明。

8.2墙模板拆除

墙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而损坏时

方能拆除,模板拆除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外墙后内墙,先模板后角模。

拆墙模板时,首先拆下拉杆,再松开地脚螺栓,使模板向后倾斜与墙体脱开。不

得在墙上撬模板,或用大锤砸模板,保证拆模时不晃动混凝土墙体。预留孔洞模

板在墙体模板拆除结束后拆除,先松动四周固定用的角钢,再将各面模板轻轻振

出拆除,严禁直接用撬棍从混凝土与模板接缝位置撬动洞口模板,以防止拆除时

洞口的阳角被损坏,跨度大于1m的洞口拆模后要加设临时支撑。

8.3板、梁模板拆除

板模板拆除时,先调节顶部支撑头,使其向下移动,达到模板与板分离的要

求,保留养护支撑及其上的养护木方或养护模板,其余模板均落在满堂脚手架上。

拆除板模板时要保留板的养护支撑。

8.4支模架的拆除

支模架的拆除顺序与搭设顺序相反,后搭的先拆,先搭的后拆,先拆板,后

拆梁。

碗扣式支模架的拆除顺序为:松动顶撑f立杆上方木f模板一顶撑一横杆f

立杆f斜撑f立杆底座。

拆除顺序应“由外向内、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并遵

循先跨中、后两边的原则。严禁将拆卸下来的杆配件及材料从高空向地面抛掷,

已吊运至地面的材料应及时运出拆除现场堆码,以保持作业区整洁。

梁下立杆拆除应按先跨中后两边的原则进行实施。

8.5拆除注意事项

1、如部分支模架需要保留而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部分支模

架必须设置斜撑,横向斜撑应自底至顶层呈“之”字形连续布置;

2、支模架分段、分片拆除高度不应大于两步。

3、拆除立杆时,把稳上部,再松开下端的联结,然后取下;

4、拆除水平杆时,松开联结后,水平托举取下。

5、拆除支撑架前,清除支撑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

6、模板支模架拆除时,应在周边设置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

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7、拆除人员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除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

全防护用品。

8、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

9、拆下的配件、钢管、扣件、脚手片应逐一递接至地面,并人工搬运至指

定场所分类堆放整齐,严禁抛掷。

10、模板支模架拆除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满足下表要求。

表8-1模板拆除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

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

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W2》50

板>2,W8275

>8>100

W8》75

>82100

11、支模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

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1)支模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板后梁的顺序

进行;

(3)在拆除过程中,支模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

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4)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支模架拆卸到相关的门架时方可拆除;

(5)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

袋内,锁臂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放;

(6)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

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7)拆除的模板支架不得集中堆放在顶板上,应及时运走。

8.6支撑体系检查和验收要求

支撑体系检查、验收时,应有脚手架搭设的作业人员、质检人员、安全人员、

监理人员等到场一起检查验收,并在检查验收过程中做好验收记录,提高施工质

量,确保施工安全。

1、对使用的钢管、扣件、碗扣支架检查以下内容:

(1)查看钢管、扣件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

(2)检查钢管表面的平直度,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

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3)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碗扣不得有脱焊、变形等情况。

(4)钢管表面锈蚀深度不得大于0.5mm。

(5)钢管弯曲变形,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不得大于5mm,立杆钢管

3-4m长度的弯曲不得大于12mm、4-6.5m长度的不得大于20mm。

(6)扣件的扭紧力矩抽查率不得少于80%,操作层为100%。

(7)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禁止使用,出现滑丝的

螺栓必须更换。

(8)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9)碗扣式脚手架进场质量检查重点:钢管壁厚、焊接质量、外观质量必

须符合规范要求,可调底座和顶托丝杆直径、与螺母配合间隙及材质。

2、支撑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的内容:

(1)检查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2)检查扣件螺栓是否松动。

(3)碗扣式脚手架立杆上碗扣必须可靠锁紧。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3、支撑架验收

(1)模板支模架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验收。

(2)基础:查看基础表面坚实平整,表面是否积水,垫板是否晃动,检查方

法:观察。

(3)支模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

表8-2脚手架偏差范围表

项目允许偏差(mm)

每步架H/1000及±2.0

垂直度

支模架整体H/600及±50

一跨距内水平架两端高差士L/600及±3.0

水平度

支模架整体士L/600及±50

(4)间距检查:支模架步距不得大于±20mm、纵距不得大于±50mm、横

距不得大于±20mm,用钢卷尺测量。

(5)扣件安装:a.同步立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高差应大于500mm,用

钢卷尺测量;b.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40〜65N.m,用扭力扳手检测;c.横、纵向

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45°〜60°,用角尺检测。

4、对使用模板检查以下内容

(1)钢模板检查其尺寸、平整度、连接牢固性。

(2)模板使用前应先刷脱模油,经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3)对表面损坏严重的木模板严禁使用,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4)模板应存放在干燥地方,并做好雨季的防护措施。

5、其他未尽事宜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支模架安全技术规范》、《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支模

架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

九、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