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例文_第1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例文_第2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例文_第3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例文_第4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例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例文二班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2022例文1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观测技能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测、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测、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育同学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同学沟通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沟通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日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同学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量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量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同学依据已有阅历进行估量)。

再估量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量,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渐渐的拉开,其他同学仔细观测拉开的绸带,假如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马上喊“停”(同学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究竟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伙伴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简单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假如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方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慧,能想出这么多的好方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珍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同学确定爱好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估一估1米究竟有多长,既培育了同学的观测技能、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简单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同学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依据同学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测、对比、思索同学自主发觉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肯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究竟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同学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量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究竟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伙伴张开双手,先估量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沟通。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学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伙伴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同学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量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同学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量一下,用我们平常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沟通。

3、小伙伴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略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同学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末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体验观测、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约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约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二班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2022例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校数学第三册第30页至32页。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同学第一次接触长度单位,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同学初步建立1米的观念。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米”不多,对长度单位缺乏明确的认识。教材通过让同学看一看、比一比、认一认、量一量、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同学对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1米大致长度,从而初步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教材还依据需要编排了一些让同学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和估量长度的练习。

教学目标:使同学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尺度量物体的长度,并培育初步的估算技能。

教学预备:米尺、卷尺、1米长绳子、跳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日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米的认识”,(板书:米的认识)猜一猜,“米的认识”我们会学些什么内容?你怎么会想到要学这个?

同学可能涌现回答:

学习尺子;学习长度;米究竟是什么;(当同学涌现各种回答时,问为什么会想到学这个)(评价:猜想要有依据)

2、师:你知道有哪些尺子?谁情愿把你知道的尺子介绍给大家?(同学介绍,老师补充,同学提到一种尺时,老师尽量出示实物)

(1)长尺、三角尺:做作业时可以用来划线,可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卷尺:测量比较长的距离

(3)米尺:老师在黑板上划线用,测量物体的长度

3、师:哪些地方或什么时候要用到尺子?

同学可能涌现回答:

划线的时候;体检时量身高时;跳远竞赛时;

4、这么多的尺子各有各的用处,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讨论“米尺”。

二、介绍米尺

1、(出示米尺实物)师:这是把米尺,请你认真观测,你观测到的米尺是什么样的?(同学个别回答)

同学可能的回答:米尺是直直的长长的,两面有有线和数(都有些什么数啊?)。

2、师:米尺上的线我们叫刻度线,米尺的两面都有线和数,其中一面的数是从0到100的,许多尺子是从1到99,请同学们找到这一面,其实1的前面还有一个0,99的后面还有一个100(媒体出示尺的两端),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的距离就是1米。(板书:1米)

3、介绍米:师:米是国际长度单位,它的单位符号是“m”。

老师范读,同学跟读并书空。

三、初步感知,建立1米的观念

1、感知1米的长度

(1)师:每个同学手中有一根1米长的绳子,请你轻轻地拉起绳子的两端(老师同时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米。手臂不要动,轻轻地放掉绳子,看一看,你两臂伸得多少开就是1米。

(2)放下手臂,不依靠绳子,径直用手比划出1米有多长,试试看,假如实在有困难就请绳子再帮你一次忙。

(3)反馈:谁来告知老师,1米有多长?(选一个同学表示)他表示的是不是1米呢?给他量一量(同组同学量)

(4)小组合作,一个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米,一个同学量

(5)全班用手势告知老师:1米有多长。老师测量其中几个同学。

2、感知1米的高度

(1)师:老师把米尺竖放,看一看,从老师的脚底到哪里是1米?

(2)请你估量估量,假如在你们身上,1米可能会到哪里?

(3)用米尺在你自己的身上比一比,从脚底到哪里是1米?(每组只有一把米尺,因此指定每组从哪个同学开始)

(4)反馈:谁来告知老师,1米有多高?

为什么1米到老师的腰上,到他是下巴,到他是嘴巴呢?(感受1米是个固定的长度,是一样高的,但在不同身高的人身上会到不同的部位)

3、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究竟有多长、多高。

4、找一找:知道了1米有多长,那么请你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的?(黑板的宽,门宽……)看哪个小伙伴的眼睛最亮。

能量的实时量,并讲授量的方法。

(量时0刻度线对准要量物体的一端,从0到100就正好是1米)

四、小小估量员

1、估量门的高度

(1)先同学个别估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小小估量员。请你能估量一下这扇门的高度,你觉得这门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把估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

同学个别估量。

(2)验证,老师大致测量,同学把测量结果填进表格。

(3)估得这么准,你们是怎么估量的?

(表扬估量得准的同学,估量有根有据)

2、估量黑板的长度

师:我们上课用的这块黑板有多长呢,请你估一估。

(1)同学自由估量,把估量结果写在纸上。

(2)验证:

A、估量得是不是准,量一下就知道,谁情愿上来量一下?

B、一个人行不行,要不要请助手?(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C、其他同学认真观测并思索,测量长度是几米的物体的时候要留意什么?(1米量好后要做个记号,然后从记号那里开始量)

(除了用米尺量,还可以用什么尺来量?)

3、先估量,后测量

教室的长大约是(8)米

教室的宽大约是(6)米

讲台桌的高大约是(1)米

跳绳长大约是(2)米

(1)估量:请你估一估这些物体的长度。

(2)分小组测量,选一组测量教室的长,一组测量教室的宽,一组测量讲台的高,其余组测量跳绳的长,音乐开始时开始测量,音乐停止时停止,假如音乐停止前已经测量完的小组可以轻轻地去测量你想测量的物体的长度。

(老师到组指导,特别是测量跳绳的一组,测量软的物体时该留意什么。)

五、小结: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六、活动:

1、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大约要走几步?

测量了教室的长,那么那么长的距离,我们走要走几步呢,想不想走一走?

2、走10步,量一量走了多少米。

数学教案-米的认识

二班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2022例文3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在观测、操作、比较和沟通等活动中,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成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快乐啦!(课件播放很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伙伴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日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伙伴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同学喜欢的童话情境,直截了当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爱好,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建构

1、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伙伴认真观测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伙伴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同学指角时,教给同学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假如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伙伴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伙伴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四周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沟通,并让同学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风光的角。

[评析:利用同学熟识的事物,让同学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援助同学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伙伴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伙伴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同学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老师没有让同学去探究和发觉,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知同学,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同学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同学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同学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预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依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方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并予以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伙伴真了不得,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伙伴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认真观测,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改变?(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认真观测,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改变?(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渐渐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同学按要求活动,老师巡察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同学操作,老师留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同学操作)

[评析:同学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老师敏锐地捕获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援助同学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究竟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伙伴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同学活动,老师巡察并参加小组的争论。

师:你有方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同学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测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测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同学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进展了同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了数学思索技能。]

三、巩固延伸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同学说一说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为什么第一个图形中只有1个角。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下面的图形各是几边形?各有几个角?请在书上填一填。

同学在书上填空。

师:比较填出的数,你发觉了什么?

生1:四边形有4个角,五边形有5个角,六边形有6个角。

生2: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师:是的,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就有几个角,那你知道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生: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师:八边形呢?

生:八边形有8条边、8个角。

3、想想做做第5题。

师:下面的角,哪个角,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角,第二个角最小。

师:你会比较第三个角和第四个角的大小吗?

同学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评析:练习设计充分尊敬同学的性格差异,突出重点,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加强了进一步探究的爱好。]

四、课堂总结(略)

二班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2022例文4

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班级数学上册第3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丰富同学对角的直观认识,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

3、使同学能积极参加观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1、使同学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画角。

2、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图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三角形。

师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老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同学猜想。

预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那我们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

2、揭示课题

师:原来小伙伴是依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沟通,认识角

(一)找角

师:其实还有许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这是一所漂亮的学校,你能从图片的这些物体中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究竟藏在哪?

(二)感受角

1、看!图中那位老师手中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情愿到前面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个角)

2、请你拿出预备好的三角尺,我们一起像刚才那样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发觉?把你的发觉告知给你的同桌听!

(沟通学习)

3、汇报: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观测角

1、刚刚图片上的角老师把它们单独拿出来,请你观测这些角,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同桌沟通角的特点

3、角的各部分名称: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它角的顶点,两边平平、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

4、小练习:判断哪些是角。

同学们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同学汇报后,师提问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说出理由。

(四)用活动角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观测活动角

老师出示教具活动角,请同学们观测它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大或变小的。

动手操作:拿出手中的活动角,跟着老师一起操作,感受角渐渐变大或变小的过程。

说一说,角在变大,角两边的开口也在渐渐怎么样?所以你发觉了什么?

同学观测后汇报: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学相互比较角的大小

比较时涌现问题:有的同学角的两边有长有短。

这时我们怎么知道谁的角大呢?

同学争论: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我们可以比一比,发觉角两边的长短不影响比较。

师追问: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师小结:

出示填空问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两边的开口越大,角就();角两边的开口越小,角就()。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

(五)画角

我们了解的这么多有关角的知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画出来?

1、师示范画角。

师:从一个点起,先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笔直的线。

2、课件展示。

3、同学总结老师是怎样画的。

4、同学尝试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巩固练习:在生活中找角。

二班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2022例文5

【教学目标】

1、让同学通过观测、猜想、推理等活动发觉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同学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育同学发觉美和观赏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进展同学的想象力,培育同学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例1的排列规律。

【教具预备】地板图的画,电脑课件,白纸、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小东家做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快点出发吧?

(1)引入

大家看,一路上春光明媚,蓝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白云,地上绿草青青多美呀!连路旁的电线杆的颜色也是这么的美丽,你们发觉这些电线杆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

(2)同学汇报规律。

(3)老师小结:像这种重复涌现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班级已经学过的,今日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好吧!让我们继续走吧!

二、探究新知

(一)门的规律

1、引入

师:好了,小东家到了。

师:他家的门可是最新科技的产品——密码门。只要输入正确的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

2、出示密码门。

(1)导入

师:小东已经输入了三排密码,最末一排他想留下来考考我们。这排密码究竟是什么呢?下面小组同学进行争论,比一比哪组最快找到密码。

3、同学汇报规律(老师依据同学的汇报出示规律)

(1)竖着看——每排都有哪4个图形,缺少哪个图形就填哪个图形。同学说老师演示课件。

(2)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所以依据斜行来填。同学说老师演示课件。

(3)横着看——依据同学说的演示课。

师:从第一排到第二排有什么改变?

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末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次往左移动一格。

师:第二排到第三排有什么改变?

第三排到第四排会有什么改变?

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末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次往左移动一格。第二排到第三排,第三排到第四排……

像这样的排列规律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的循环规律。

4、开门进入

大家找的密码正确吗?我们来试一试。老师输入奥秘后同学们一起喊“芝麻开门”,好吗?

(二)地板的规律

师:密码正确!二(4)班的小伙伴真聪慧,我们进去吧,小东家可真美丽,他家地板砖颜色更美呢!大家想看吗?可是老师还不想让大家看到,我先拿了一部分地板砖的图样,我们一起来讨论地板砖颜色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课件演示地板砖的图样,同学独立思索。

(2)汇报规律。

(3)展示铺满地板砖的房间:小东家的地板是这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4)小结:哦!难怪小东家的地板砖颜色这么美丽,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看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