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

了解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要点

识记文学常识理解性默写(参照下发练习)准确翻译重点词句行文结构内容主题理解本文的表现手法(难点)中考连接(参照下发练习)

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政论家,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朝廷。八月,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经过长时间的审问与折磨,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后经多方努力,才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此时也因被贬,寄居在承天寺。这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理解性默写1、遂至承天寺2、相与步于中庭3、怀民亦未寝4、盖竹柏影也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月色入户

7、欣然起行8、水中藻荇交横只是共同,一起睡觉于是,就高兴的样子门大概是交错重点词义一词多义寻寻张怀明未果,寻病终寻找,找到副词不久与念无与为乐者一起参与,欣赏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遂遂至承天寺遂迷,不复得路于是终于古今异义1、月色入户2、念无与为乐者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盖竹柏影也古义:门今义:人家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无事做的人古义:原来、表推测今义:器物上的盖子

难句翻译⒈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⒊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图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阅读理解

1、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

2、为什么会夜游?

3、为什么到承天寺去?

4、是什么引起了作者赏月的心情?

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

5、最能体现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情趣的词语是_____。

6、写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分析它好在哪里?欣然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写出了月光澄澈透明,月影姗姗可爱。

7、作者抒发的感慨是什么?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在赏月的欣喜、悠闲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感慨、无奈,甚至是悲凉。—政治上不得志,遭到贬压

8、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哪两层意思?

①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巩固练习1、《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是

(朝代)的

,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记承天寺夜游》写景部分可概括为

—北宋苏轼苏洵苏辙月色(光)如水

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拓展练习

写出与月有关的古诗句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③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⑤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思想主旨

苏轼被贬黄州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来消解内心的郁闷,这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身在哪里,都能在大自然中享受到快乐。这也是苏轼保持乐观进取的原因。

总结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