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2021年春】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1页
新教科版【2021年春】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2页
新教科版【2021年春】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3页
新教科版【2021年春】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4页
新教科版【2021年春】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将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对观察到的物体特征进

行讨论和分析,并试着根据物体的一些特征给物体分类。通过这些活

动,学生不仅会加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还将在反复探究中提高对物体

属性的理解。这将为学生以后理解“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

定的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

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等主要概念奠定基础。

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的轻重、颜色、形状、薄厚、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

观察和描述。

・不同的物体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它

们进行分类。

・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等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

之处。

・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具有分析、反思探究过程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

教学内容发现物体的特征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

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

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

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

学情分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1,怎样比较不同物体

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

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

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

和解决。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教学目标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

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教学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

教学准备

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二次

教学过程

备课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

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

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下面让

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特征提供思考依据,降低难度。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

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

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说话时要有理有据。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

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学生对物体的观察、

比较和描述能力,为教师后面的教学调整提供借鉴。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

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

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要认真观察)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提醒学

生在未经教师允许的情况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

(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

全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学期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熟悉

观察方法。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

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

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

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了什

么,力求引导学生调动所有感官来观察物体的特征,如

用眼看颜色或形状、用手摸软硬、用鼻子闻到气味,这

样可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哪些描述性词汇,同时为下

面的“两两对比观察法”活动埋下伏笔。(二)对比观

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

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

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

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

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

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

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

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怎样详细记录物体的特征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

吧!

(1)教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示实物,指导

学生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2)指导学生填写记录表格。

以木块为例:把木块与乒乓球对比后发现形状不同,形

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然后填写在记录表上(强调:(1)

可以把活动手册最后一页词汇表上的词汇剪下来,粘贴

在相应位置,也可直接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2)

边观察边记录,顺序建议是:颜色一形状一气味一是否

透明一粗糙程度一轻重,但不强调一定是这个顺序)。设

计意图:学生利用活动手册记录物体特征,书写上会有

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指导、示范。通过指导,使

学生认识到要边观察、边比较、边记录,记录结果要真

实。

6.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1)请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我画的记录”。

(2)学生相互评价观察和记录的是否准确。

(3)教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准确。

设计意图:学生到展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记录,一方面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巩固学生对物体特

征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用“准不准”的标准来评价自

己和他人的记录,进一步强调科学记录要真实、准确。

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在学生交流

过程中,教师补充班级记录单。

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9.教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察,我们能发现物体更多

的特征。

10.通过观察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非常熟悉了,

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征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是为了考察学生是否学会了利用各

个感官及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更全面、更准确观察和

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编一些小谜语让

别人猜,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

教学内容谁轻谁重

在第一课的观察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并实践了一些

观察、描述物体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关于物体特征的科学

词汇,比如轻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们可能已经注意

到不同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

学情分析

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

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

其是当两个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

的方法来判断。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

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目标

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

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

教学重点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

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

教学准备大橡皮、简易天平1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

生活动手册每组3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

二次

教学过程

备课

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

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

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

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

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

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围绕概念,实践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1.预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5个物体: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

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

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

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

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

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

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

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1表示,认为第

二轻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准备一张记录

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

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

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

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

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比如,掂量和称量。

设计意图: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

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

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流的过程

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个物体,感受5个物体

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

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

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重的方法并

不完全准确。

3.称量物体的重量。

(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

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

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比较大的物

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

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

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

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

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

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

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

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

板上进行展示比较。

(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

设计意图:让小组把称量的结果呈现在黑板上,为后续

的集体研讨做准备。通过自己动手称量物体重量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记录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探究习惯

和态度。

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

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

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

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

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

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

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

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

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

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

二种方法是根据掂量的方法判断轻重,这种方法需要两

两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

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

而且这种方法的操作次数比较多,当有更多的物体时,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操作会更麻烦,结果会更不准确。第三种方法是用同样

大小的回形针作为标准物测量,测量后记录回形针的个

数,这样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

的物体。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

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

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

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

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

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

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

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

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

你们学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

录。

设计意图:对一整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检测学生的掌握

情况。

作业用比较方法比较身边的事物。

板书设计谁轻谁重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物体的形状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

(如:颜色、形状、大小、轻重等),而且也学会了用简

单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

另一个重要特征一一形状。这节课认识“形状”是从“占

学情分析

据空间”这个角度来理解的,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对质

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由于“占据空间”这个概

念对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材用一个“固定大小的

盒子”来使这个概念具象化。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

堆放的方式也不同。

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

教学重点

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

教学准备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

录单。

二次

教学过程

备课

一、聚焦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

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

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

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

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

皮。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一一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

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

(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导入本课,体现

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将两种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用布

袋装起来,让学生用“摸”“看”的方法猜测是什么,调

动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直接引导学生关注物体形状上的

不同。

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

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

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的方式进行。

(课件演示:“平铺一层”)

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

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指导学生理解平铺的方法,并学

会操作及记录数据。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

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

组装得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

录表单中。

设计意图:用“比一比”的形式开展一个发散式的活动,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摆放方法的兴趣,更重要的是给

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才能将四

种形状的物体尽可能多地平铺到盒子中。当学生用不同

的方法时,数量肯定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

是学生自己在活动后产生的疑问。这时再引导学生分析

原因,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会产生影响,这样知识

对于学生是认知上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

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

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

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

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

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

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将摆放的方式及对应的数据汇总在一起,方

便学生观察、比较。对于螺母的不同摆放方式,应该让

所有的学生都做一遍,亲身体验一下:物体是立体的,

是有很多个面的,每个面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以不

同的面放进盒子时,它们在盒子中占据空间的方式也发

生了变化,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

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

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

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

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

一样。

设计意图:学生大胆表述他们的想法。因为通过活动,

学生已经意识到平铺的面不同,会影响到摆放的数量,

但是这只是学生心里的感受,还需要他们用自己的语言

表述出来,并能够与伙伴分享。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

真正理解“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

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

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

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

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

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

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

面的高度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对于“乒乓球与木块的分析比较”放在研讨

的第二个层次,是顺应学生认知的需要。先通过展示、

汇总数据,显而易见的是:同样的物体摆的方式不同,

数量就不同。于是,学生很自然就会产生“为什么会这

样”的疑问。因此,顺应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就分析原

因满足了学生好奇心与认知的需要。而对于“乒乓球与

木块”的分析,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从视觉上,

乒乓球比木块要大一些,故乒乓球比木块数量少,并不

是首先引起学生关注的问题。当学生发现“乒乓球”与

“木块”差不多大的时候,排除了“大小”这个因素,

学生将思维再次定位于“形状”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到:

即使大小相同(或差不多)的物体,形状不同,占据空

间的状况也不相同。)

四、拓展、延伸

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

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作业分辨身边物体的形状,并试着画出来。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板书设计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反思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

教学内容给物体分类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课学习,一年级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

课程的特点。学生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观察、记录、表达、

交流等科学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出合作学习和实事求是等

学情分析科学态度。但是学生各方面的科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仍处于

培养阶段,在行为能力上相对较弱,无意注意大于有意注

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同时,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

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仍需进一步培。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2.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认识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2.了解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征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继续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2.认同物体可以根据某一特征被归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准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

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塑料块、大

螺母和小螺母、大橡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

教学准备

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生活动手册、若

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

二次

教学过程

备课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一、聚焦

1.小朋友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

课件,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酸奶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生

活中的分类,体会分类对于人们生活的帮助,分类可以

让人们更便捷的生活。

2.我们也观察了许多物体的特征,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

不同物体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吗

(学生根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

课上观察的物体特征)

设计意图:从物体特征入手,聚焦分类标准指向的是物

体的特征,并贯穿全课。

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

设计意图:聚焦话题,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教师利用任

务驱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征,确定分类标准。

(1)教师分发活动器材,学生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计划以什么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

写在小组记录单中。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理解分类是以特征作为标准

的,而且标准有很多,为开展分类活动明确主线和目的。

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学生根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单的分类标准,如:大小),

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利用直观实物进行初次分类,帮助

学生明确分类活动的目的和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

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

示,不便于交流。

(学生思考,商量改进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进行给物体做编号的活动做好铺垫。

(3)指导全班同学按照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

我们有什么办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

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也来给

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

(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

设计意图:学生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先对物体进行分

类的初步尝试,学会分类的基本操作方法,为后边的活

动开展打好基础;再从中发现不方便、无法反复使用以

及不便于交流的问题而找寻改进措施,从而开展编号活

动,为后边的活动开展以及交流研讨活动做好铺垫。

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征。

观察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现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

(学生发现有大小、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

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据物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经做过,不再重复)

(2)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

(学生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

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

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填写小组记录单。

(5)学生悬挂展示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部分。

(学生遮挡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小组记录单)

设计意图:根据特征制订分类标准,指向分类的目的,

是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特征,便于寻找和生活便利。学生

通过形状、轻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特征作

为标准对物体多次分类,不但能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

而且对分类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更深的学习与体会。展示

小组记录单,并遮挡住分类标准是为了给下一环节做铺

垫。

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

通过观察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

哪种特征,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示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

类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分类标

准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的作用是为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了更好地了解、观察、总结物体的特征,方便我们的生

活。

三、交流研讨

1.大家是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分类的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

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

2.根据同一特征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

你发现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

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统一

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

达成一致,还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

征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

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征,

在制订标准的同时还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

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准确,才能进行更准确科学的分类。

3.根据发现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

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活动的交流中已经发现这一问题。

本环节是让学生对于相同标准,分类结果却不同的现象

进行研讨交流,进而发现分类的标准除了特征之外还要

有细化的标准,从而掌握科学分类的正确方法。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学生完成个人活动手册。

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

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

是梳理和总结本课知识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4.观察生活中身边的分类。

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助呢是哪些方面

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帮助的

(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

分类,又是如何帮助我们便捷生活的)

设计意图:理解分类的意义不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还

能帮助我们便捷生活。

作业试着给家里的物体进行分类

给物体分类

板书设计

特征分类标准细化标准

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

教学内容观察一瓶水

经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固体在重量、

形状、颜色、材料等方面的不同。在第4课还学习了根据

物体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着不同

学情分析的分类结果。学生在进行分类活动的同时对物体的自身属

性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课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到的观察

比较的方法继续观察水的主要特征,为后面认识空气特性

做必要准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

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

教学目标

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2.乐于参与小组合

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教学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

教学难点

的主要区别。

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

教学准备

察记录单。

二次

教学过程

备课

-、聚焦

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

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

察。(板书:观察一瓶水)

(学生观察矿泉水)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发新的兴趣,了解

学生对水的概念掌握情况。

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察方法的研究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

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

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

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

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

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

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

(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观察方法,教师提示注意事项和安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全要求,再次对前四课观察活动做了巩固和发展。

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

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

方法知道。

(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2)闻一闻

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

的气味不同呢

学生提议闻一闻。

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

要意义。

(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

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摸一摸

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

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再用拇指摸一摸。

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

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

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

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

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得到观察比较的方法。在教师

引导下,学生分步骤完成对水和洗发液的观察比较任务,

得到观察比较结果。学生汇报、教师汇总,最后完成班

级记录单的填写。这里观察比较是为了更准确地发现水

和洗发液的自身特点。最后的总结,一是为强调观察结

果,二是为对水和洗发液各自的特征做完整表述。

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

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

木块对比观察。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

块不能流动。

(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

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

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

2.相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

处。

学生观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

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

状不固定。

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

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

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

(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

液体的不同)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图在于使学生观察发现液体没有固

定形状的特点。因为水与洗发液都能流动,所以倒入不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同形状容器中都能形成不同的形状。课堂上演示将液体

倒入容器的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观察液体从原有形状

变成现有形状的现象,而木块只能摆放进容器,形状不

发生改变。这一演示操作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液体没有固

定形状,进一步认识到尽管在形状上不同,但不管固体

还是液体都有形状,如此就指向“形状是物体重要属性”

这一概念。

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

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

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

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

第1课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

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用图表进行信息交流。从课堂环

节二、三开始教师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课堂环节四

有同学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后形成班级记录单,再从

班级记录单中抽取相应信息填写自己第1课的活动手册,

使各节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3.拓展延伸

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

(播放课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

作业观察身边的液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观察一瓶水

7K: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板书设计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无固定形状

木块:有颜色、有气味、不透明、不能流动有固定形状

教学反思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

教学内容它们去哪里了

并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把食盐或糖放入水中会慢慢“化”掉,但

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则不会“化工本节课学生将运用一种不同于

前面几课的实验方法一一混合,把一些物质放入水中,观察混合

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

学情分析识,学生将从实验中观察并认识到,有一些物质较难溶解在水中,

有一些物质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行为

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课堂中仍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中

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自我控制力较弱;观察能力、表

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需要培养。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教学目标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

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

二次

教学过程

备课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

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

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

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

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

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

(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

(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

都有科学存在。)

2.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

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教师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探查,同时,

也可以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即“它

们去哪里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

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

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在观察的过程中继续培

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

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

算怎么做

(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

指导要点:①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

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

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②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

③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

物质与水充分混合;④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

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

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

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

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他们已有的生

活经验分组商量实验方法。但学生毕竟年龄小,需要在

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步骤,为下一步准

确地进行操作打下基础。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继

续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6)教师巡视和指导。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质充分混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合。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进行实

验,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仔细观察,

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

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

现象

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

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3种

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

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

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

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

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

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

“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将盐、红糖在水中的共同现象

与小石子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明确“盐和红糖都在

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从而引导学生

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同时,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

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发展他们

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在学生交流环节,继续

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不同的学生可能持有不同

的观点,教师要鼓励他们说出观点和理由,不必急于纠

正他们的想法。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研究,寻找能

够被人信服的证据。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

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

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

跟大家分享。

(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1,巩固所学。感受

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作业回家试着溶解一些物体,观察现象。

板书设计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科学下册精品教案

年级一年级学科科学课时1

教学内容认识一袋空气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

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

学情分析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