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1-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D.碳素墨水书写文字档案【答案】D【解析】【详解】A.金刚石用于制玻璃刀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其升华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稀有气体制成电光源,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碳素墨水书写文字档案,是利用了碳化学性质稳定,能长久保存,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2.2021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符合题意;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可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D.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B。3.高铁是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A.表示易燃物品,不符合题意;B.表示禁止吸烟,符合题意;C.表示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D.表示禁止带火种,不符合题意。故选B。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B.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水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了放热的化学反应C.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D.活性炭净水过程中起着吸附和消毒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A.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的不溶性杂质并使之沉降,明矾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说法错误;B.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水吸收太阳光热使太阳能转化热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B说法错误;C.化学式右下角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故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故C说法正确;D.活性炭主要吸附颜色和异味,没有消毒的作用,故D说法错误;故选C。5.下列指定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 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C.铁在硫酸铜溶液反应: D.镁在空气中燃烧:【答案】B【解析】【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故选项错误;B.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C.该化学方程式反应物中铁是固体,生成物铜的后面无需注明↓,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CuSO4═FeSO4+Cu,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选项错误。故选:B。6.如图实验操作或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离二氧化锰和水 B.该装置气密性良好C.做反应容器 D.滴瓶上滴管用完放回【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图中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集气瓶中的液面,且两者液面差不再改变,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C。7.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一“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二氧化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干水化学性质与水相同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物质C.于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干水是由水、二氧化硅混合而成,干水中的水与水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但是二氧化硅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B.干水是由水和二氧化硅组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不是同一种物质,不符合题意;C.干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D.干水是由水、二氧化硅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8.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A.组成:都是由碳和氧元素组成,但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B性质:都能溶于水;CO2不能燃烧,CO有可燃性C.用途: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O用于冶炼金属D.危害:都有毒性,CO2还会造成温室效应【答案】C【解析】【详解】A.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所以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把金属从金属氧化物中还原出来,所以一氧化碳可以用于冶炼金属;此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没有毒,二氧化碳能够造成温室效应,所以此说法不正确,不合题意;故选择C。9.甲图为足球烯(C60),它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乙图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的蜂巢状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都属于单质B.甲中的原子个数比乙多C.甲、乙都为人工合成的化合物D.甲、乙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不同【答案】A【解析】【分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详解】A.由题中信息“甲图为足球烯(C60),它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乙图为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的蜂巢状结构”,可知甲乙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正确;B.足球烯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当物质的质量不确定时无法比较原子个数的多少,不正确;C.甲、乙都为单质,不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乙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都只有二氧化碳,不正确;故选A。10.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甲酸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4【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详解】A.由图可知,1个甲酸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5个原子,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符合题意;D.乙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不符合题意。故选C。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乙醇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由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答案】B【解析】【详解】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错误,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相同,不是同种元素,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碳元素和氢元素一定来自于乙醇,氧元素可能有,故选项B符合题意;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因此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比较只能是其分子一定比组成它的原子质量大,不属于同一分子,没有可比性,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CaCO3中滴加稀盐酸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向一定量CaCO3中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质量的增加,碳酸钙的质量不断减少,最终碳酸钙会反应完,故选项A不正确;B.随着通电时间的增加,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而不是气体的质量之比,故选项B不正确;C.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镁条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的,故选项C正确;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质量会不断增加,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反应时的图像变化,首先分清楚横坐标、纵坐标各是表示什么量,再看题目中量的变化规律,找出正确的选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阅读下列科普短文。不粘锅做饭炒菜不粘锅底,是因为锅的表面涂了不粘涂层——特氟龙,为使其牢牢固定在厨具的表面,还会添加一种加工助剂全氟辛酸铵(C8H4F15NO2),实验室数据表明这种物质属于2B类致癌物质,因此在使用不粘锅时,国家提出了两个限制:一是使用温度要控制在260℃以下。这是因为特氟龙在温度超过260℃时,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50℃时,则会发生分解,向空气中释放出有毒气体。二是不能烹制酸性食品,以免破坏涂层,危害健康。用4%乙酸模拟酸性食品,测试不同品牌不粘炒锅涂层出现破损前后“食品接触用涂层总迁移量”(国家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mg/dm2)。记录数据如下表:品牌ABCDEF涂层完好56.39.53.5——————涂层破损321.146.121.833.727.326.9注:“—”表示未检出(<3mg/dm2);实验时间和温度为:2h,100℃营养学家建议“要定期更换不粘锅,对于高温烹饪,最好使用铸铁锅”,这样不仅能享受美味,还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全氟辛酸铵由_________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可以预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____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A不粘锅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B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C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D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答案】①.5②.缺铁性贫血③.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④.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⑤.ABCD【解析】【分析】利用科普短文介绍了不粘锅的结构及其使用过程对人体的危害。要利用短文给出的信息进行解答。【详解】(1)从全氟辛酸铵的化学式C8H4F15NO2可知它是由5种元素组成。(2)长期使用铸铁锅烹饪能增加食物中的铁含量,还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3)使用不粘锅时要避免高温干烧原因是在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生成有毒气体。(4)在模拟测试涂层破损的实验中,除控制不粘锅的种类外,控制的条件还有食品种类、时间和温度。(5)A.不粘锅高温条件下不粘锅涂层的物质会发生分解,所以不适合用来高温烹饪食品,符合题意;B.不粘锅的原理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不粘涂层—特氟龙,符合题意;C.从安全角度看,生产不粘锅应减少使用全氟辛酸铵,因为它属于2B类致癌物质,符合题意;D.不粘锅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因为使用铁铲翻炒或金属球大力擦洗会破坏不粘涂层,符合题意。故选ABCD。14.实验是学习与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Ⅰ.探究燃烧条件(图甲):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1)图甲中燃烧的是____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D.着火点升高(2)通过对比“A.b”处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3)燃烧不当会带来火灾。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后生成碳酸钠、水和一种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Ⅱ.探究分子的性质(图乙):将A.B管底部分别浸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观察到横管右侧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先变红,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个现象:_________。Ⅲ.图丙所示实验的目是________。【答案】(1)①.a②.B(2)温度达到着火点(3)①.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A.B管底部分别浸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因此横管右侧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先变红②.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解析】【小问1详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甲中燃烧的是a处,a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密闭容器中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耗尽燃烧熄灭,故选B。【小问2详解】“A.b”处的变量为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a处白磷燃烧、b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小问3详解】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氨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与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A.B管底部分别浸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因此浸在热水中横管右侧脱脂棉上的酚酞试液先变红。Ⅲ.氧气支持燃烧,图丙所示实验的目是通过比较燃着木条的燃烧情况,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15.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体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工业上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硅的一种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流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焦炭表现出_____(选填“还原”或“氧化”)性。(3)流程②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写出流程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要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答出一种即可)。【答案】①.+4价②.还原③.化合反应④.2H2+SiCl4Si+4HCl⑤.防止氢气中混有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或防止生成的硅被氧化)【解析】【详解】(1)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S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x+(-2)×2=0,得x=+4价,故填:+4价;(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焦炭将SiO2还原成Si,所以焦炭在此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故填:还原;(3)流程②中发生的反应为Si+Cl2→SiCl4,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流程③中H2和SiCl4在高温条件下,生成Si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HCl;该反应要在无氧气的环境中进行,原因是防止氢气中混有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或防止生成的硅被氧化),故填:化合反应;2H2+SiCl4Si+4HCl;防止氢气中混有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爆炸(或防止生成的硅被氧化)。16.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CO2气体的制取和性质。(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④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______。(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答案】①.试管②.③.D④.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⑤.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⑥.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⑦.D【解析】【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①填:试管。实验室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