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文言文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18.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学前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学习,我们将认识两位非常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他们是谁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吧,我们先走进第1个故事,请跟老师读课题——囊萤夜读。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师相机板书:囊萤映雪)生读课题。
注意“囊"是鼻音,“囊”和“萤"都是后鼻音。请同学们再跟老师一起读——囊萤映雪。
这两个字不仅需要我们关注它的读音,还要关注它的写法呢?请同学们边看书写视频边书空。
“囊”本来的意思是口袋,主要有有锦囊妙计,囊中羞涩,在这篇课文的注释中,我们看到“囊"的意思是用口袋装,“萤”是萤火虫。结合注释,我们就能读懂课题的意思了,口袋里装满萤火虫,夜晚借助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谁囊萤夜读?
生:为什么要囊萤夜读?
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意图:从谈名人读书故事入手,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边读课题边正音,结合注释理解题目的大意,并根据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自学提示开展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开展学习。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借助注释理解意思,注意句中停顿。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开始学习吧!
2.正字音字形
这段文字中有许多字音需要同学们注意,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
qínpínyānɡōnɡ
勤贫焉恭
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再把字音读准。
注意前鼻音“勤"、“贫”、“焉",注意后鼻音“恭”。
这些字里有几个字在写法上需要我们尤其注意,“勤"字左半部分是三横和一长竖,“焉”下面是四点,“恭"字右下角是两点。请大家跟随视频认真书空。
下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认认真将这些字真写两遍。
出示
盛:___数:
(1)shènɡ盛开(1)shù数字
(2)chénɡ盛饭(2)shǔ数一数
文中还有两个多音字,数字的“数”,数一数的“数",盛开的“盛”,盛饭的“盛",同学们在读文时要多根据意思来判断字的读音。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盛数十萤火”,“盛"是放、抓的意思,“数十萤火”指好多萤火虫,我们再读一遍“盛数十萤火"。
3.通读全文,初步释疑
读完课文,文章的节奏你读准了吗?请同学们跟随朗读视频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跟随朗读视频朗读课文)
学文言文,读通读顺是第一步,祝贺同学们顺利通过第1关,下面进入第2关——读懂课文。
还记得我们刚刚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吗?通过读文你找到答案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出示)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
①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囊,用口袋装。萤,萤火虫。
生:借助注释,我们就知道课文写晋朝人车胤萤囊夜读。
生:我从“家贫”这个词知道了车胤家里很贫穷才囊萤夜读。
真不错,你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自学,老师助学,扫清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对课初的质疑进行释疑。】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人物性格
(语文要素:借助恰当的方法,理解文言文含义,感受人物的性格和品格)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1)理解第一句话
通过读文,我们发现课文共两句话。(出示标出句子序号)
囊萤夜读
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②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我们先看第1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读书)不知疲倦,(他)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
通过阅读注释我们知道,“恭勤”的意思是肃敬勤勉,“通"的意思是“通晓,明白”。可是,有些字的意思注释中没有该怎么办,比如“恭勤不倦"的“倦”会是什么意思呢?
请同学们看看学习小贴士:
课件出示:
小贴士
没有注释的字,我们可以给这个字组词或扩词,再联系语境选择最贴切的词语进行理解。
像这个“倦"字,我们可以组词“疲倦”,“恭勤不倦"就是恭敬勤勉,不知疲倦。
我们用这样一些方法来理解“博学多通”就容易多了。“博"指知识渊博,“学”可以组词“学校、学生、学问",联系课文,我们选择“学问”这个意思,“博学多通"就是知识渊博,学问精通,连起来我们很快就能理解了第一句话的意思了。为了使表述更加通顺连贯,我们常常在句中添加一些字词。(相机板书:添字)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回顾刚才对第一句话的学习,我们发现,通过借助注释、组词、添字这样一些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课文的学习就简单多啦。(相机板书借助注释、组词、添字)
(2)理解第二句话
第二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运用学习第一句的方法自学第二句。
课件出示:
②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生:(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捉来好多萤火虫装入白娟做成的(透光的)袋子里,照明读书,夜晚继续白天(的学习)。
师:“贫”可以组词“贫寒、贫穷、贫困、贫民",结合语境,我们发现前三个词都可以用来解释这个“贫”字。结合注释,我们知道了“练囊"的意思是白色薄娟做的口袋。
课件出示:
组词:贫寒、贫穷、贫困、贫民
注释:
④[练囊]白色薄娟做的口袋。
通过查字典,我们发现“以”字在词典中有如下几种解释:
课件出示:
以:
用,拿;
认为;
(3)原因。
文中的“以"应该选哪种解释呢?
对,文中的两个“以”都是第1种“用"的意思。像这样,我们将文言文中的难理解的词一个一个弄懂,很快就能弄明白第二句话的意思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读着读着,这句话的节奏不知不觉就越读越准,看来通过理解意思来划分朗读节奏是一种朗读的好方法。
2.感受人物性格
回顾课文,你觉得车胤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我从第一句话“勤学不倦,博学多通”看出,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刻苦努力,学识渊博"的人。(相机出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刻苦努力,学识渊博)
生:我从“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看出车胤“不言放弃,积极动脑,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读书",从“以夜继日”看出他“不舍昼夜,勤奋好学"。(相机出示不舍昼夜,勤奋好学不言放弃,积极动脑,创造条件、想方设法读书)
是呀,困难面前,车胤肯动脑,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勤奋苦读,他真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好孩子呀!请大家看这一份资料:
课件出示:
车胤从小勤学不倦,学识与日俱增。后来,车胤不负众望,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人品,10多岁就进入仕途,一步步做到辅国将军、吏部尚书。他为官刚正不阿,任劳任怨,竭尽心力;做事不拘俗套,勇于创新。车胤还因其谈吐风雅,妙趣横溢,受到满朝文武的爱戴。
学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会涌起怎样的情感?
生:“敬佩、佩服、感佩……”(相机出示关键词:敬佩、佩服、感佩)
那就让我们带上敬佩之情,想象车胤阅读时的画面,一起齐读课文吧!
课件出示: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组词等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在借助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病痛过朗读读出来。】
四、课后拓展
1.学习孙康的故事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车胤囊萤夜读的佳话借三字经“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千古传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三字经》中念叨着还有映雪读书的人,他又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课件出示孙康故事的视频)
孙康幼时酷爱读书,整个冬天对着雪地的反光看书,直到公鸡打鸣,即使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未中断学习,最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2.学习匡衡的故事
课件出示: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老师还带来一个故事:
请同学们用上今天学过的方法读懂这个故事,想想讲的是哪位古人勤学。我们先来读一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同学们能用上今天学文言文的方法来理解这段话吗?生:我借助注释指导“逮”就是“到、及"的意思,“不逮”就是烛光照不到。“乃"是“就”的意思。“穿壁"指在墙上凿洞而出。我们学习《囊萤映雪》找到了“以”有“用、拿"的意思,(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到、及在墙上凿洞而出用、拿)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可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拿着书照着邻家的光亮读书。”(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居家有蜡烛,可(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他)拿着书照着(邻家的)光亮读书。)
你能够结合注释和所学的知识来理解文言文非常好。
古人读书常常用四个字的成语来概括,如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囊萤映雪",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个故事吗?
生:“凿壁借光”。
师:也可以是“凿壁偷光"。(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凿壁借光凿壁偷光)匡家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是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
3.比较三则故事异同
课件出示:
萤囊夜读孙康映雪凿壁偷光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三个故事三个人,他们有哪些有不同的地方,又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课件出示:
萤囊夜读孙康映雪凿壁偷光
不同之处借萤火虫的光读书借雪的反射的光读书借邻居家的烛火读书
相同之处这三人虽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困难面前不言放弃,最后都成为十分了不起的人。
通过表格我们发现:
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所想的读书办法各不相同,车胤借萤火虫的光读书,孙康借雪的反射的光读书,匡衡借邻居家的烛火读书。
相同之处是这三人虽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困难面前不言放弃,最后都成为十分了不起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凿壁偷光的故事让学生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学以致用,并在故事中感受勤学苦读的精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总结全文,感悟勤学精神
课件出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无论车胤、孙康,还是匡衡,他们都是自强不息的君子,是同学们学习路上的好榜样,他们的读书故事值得我们一辈子珍藏!来吧,我们一起把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记在心中,像这样,同学们先试着背一下!
课件出示:
囊萤夜读
胤(),()。()不常得油,夏月则()以照书,()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三则读书故事,让学生明白自强不息、学无止境的道理,并在透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作业设计
1.抄写课后生字,并听写、订正。
2.完成学案285页第一课时作业。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根据信息猜人物。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酷爱读书的车胤,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平凡人身上伟大的行动力。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一位读书成才的人,他是谁呢?老师提供一些信息,同学们来猜一猜:
课件出示:
他是唐代诗人,后人誉他为“诗仙”,《静夜思》,《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是他的诗作,他是谁?
生:李白。
师:没错,他就是李白。李白一生作诗无数,他的诗想象奇特,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就呢?传说这和他少年时期的一段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2.理解课题并质疑。
课件出示:
铁杵成针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铁杵成针》,“杵"是翘舌音,我们一起读一遍“铁杵成针”。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又有什么疑惑呢?
生1:借助注释,我知道“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针。
生2:读了课题,我很疑惑:谁把铁杵磨成针呢?
生3:读了课题,我很疑惑:铁杵怎么能够磨成针呢?(相机出示学生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根据信息猜人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课故事的主人公及故事“铁杵成针”,启发学生对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读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读的时候,读出节奏,并试着用节奏线标出来。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下面,大家按下暂停键,开始学习吧。
课件出示:
磨针溪弃去铁杵
老媪欲作针还卒业
2.正读音
读完课文,文中较难读的生字词都读准了吗?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读。
磨针溪弃去铁杵
老媪欲作针还卒业
3.正字形
这些词中有个字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它的写法呢?
“卒”是独体字,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在竖中线。
下面请大家拿出小手指跟着视频书空吧。
4.听范读,标出节奏线,读出节奏。
读完课文,文章的节奏你读准了吗?请大家认真观看课文朗读视频,边听边画出朗读节奏。(播放朗读视频)
有些同学画出的节奏可能跟视频里老师读的不一样,这是因为大家对文言文的理解不一样,通过学习课文,读懂了文章的意思之后,我们就能准确的画出文章的节奏啦!
【设计意图:老师通过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引导学生对易读错易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正音正形,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三、精读全文,理解文意
【语文要素:借助恰当的方法理解文言的意思】
1.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下面,请大家再次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借助注释,自己尝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借助注释,自己尝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理解: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生:我知道“象耳山”是山名,我猜测它应该是一座形状像大象耳朵一样的山。结合下文老媪磨铁杵,我知道“磨针溪"是老奶奶磨针的小溪,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
师:你能通过猜测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文言文。(出示:猜测词意、联系上下文)
(2)理解: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生:通过组词的方法,我理解了“成"是“成功”的意思,“弃"的意思是“放弃”。这句话的意思是“世人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准备放弃学业离开"。
师:组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出示:组词)。这句话只有13个字,却有事情,有地点,有过程,有结果,(出示:事情、地点、过程、结果),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语言简洁又精炼。
(3)理解: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作针。
生:我通过借助注释,知道“是”是“这"的意思,“方”是“正在"的意思。“老媪”指的是“老奶奶或老婆婆"。这句话的意思是“(李白)经过这条小溪,遇到老奶奶在磨铁棒。(李白)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说:‘(我)想(把铁棒)磨成针’”。
师:文中的“是"和“方”这两个字的意思,与今天我们对“是"和“方”的理解完全不同,“是"今意与“否”相对;“方"今意是方形。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对一些词的古今异义要尤其注意(出示:古今异义及“是”和“方"的古今异义)。
师:老师刚刚听出来,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你在句中添加了很多人物,如“李白问”、“老奶奶说"、“我想”等,这些人物在这句话中并未提及,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通过“问之"、“曰”知道这是一组对话,联系上下文,很快知道“之"指的是前一句里的“老媪”,也就是老奶奶,所以“问之"就是李白在问老奶奶,那么回答的也应该是老奶奶,老奶奶回答的话前面加上“我”,这个句子就更完整了。
师:通过你的回答,我们发现文言文语言简洁,凝练,联系上下文就能读明白的可以省略掉,这些有省略的句子就叫省略句(出示:省略句)。我们用白话文表达时,就可以添加回去。
当李白听到老婆婆说“欲做针"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呢?如果你是李白会怎么说?老婆婆又会怎么回答?
生:李白可能会这样想:“这么粗的铁棒磨成针,那得花多少时间啊!一个春天?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
生:李白可能会说:“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棒,怎么可能磨成针呢?"
生:老婆婆可能会回答说:“只要我肯下功夫,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把这铁棒磨成针!”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文中老婆婆说了另一句话“功到自然成耳"——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针。
听了老奶奶这席话,李白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滴能水穿石,愚公能移山,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坚持铁杵磨针,不言放弃。我小小年纪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在山中坚持读书呢?
是呀,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尚且如此,我们有何理由不坚持读书呢?
让我们想象当时的画面和李白前后心情的变化,一起再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心潮翻涌,无比愧疚,于是(齐读)——“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4)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生:结合注释,我知道这句话讲的是“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了,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师: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感其意"的意思是——(生:)“被她的意志所感动”。“还卒业"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回答)“回去完成了学业”。你知道“她"指的是谁吗?(老奶奶)对,她指的就是文中的老奶奶。
(5)创编文言文
李白回到山中,会怎样读书学习呢?能否选一个时间点,一个情境,尝试用文言创编一下呢?
来看看这个同学的创编:
玩伴呼之,白端坐于案前,专心读书。
同学们,你又会有怎样的创意呢?请你按下暂停键,仿照这位同学大胆编一编,让文言文学习活起来。
我们看,还有同学这样写。
课件出示:
夜深困乏时,白手捧书卷坐于青灯之下,孜孜以读。
暑热难耐时,白思及磨针溪老媪磨针一事,感其意,遂用心读之。
李白,从老婆婆铁杵磨成针这件事中受到触动,得到启发,从此发奋读书,成为一代“诗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
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2.回顾全文,疏通文意
学到这儿,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铁杵成针》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
在象耳山下有一条小溪,名叫磨针溪。世上流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成功,最后放弃(读书)离开了。(李白)经过这条小溪,遇到老奶奶在磨铁棒。(李白)问老奶奶在干什么,(老奶奶)说:“(我)想(把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3.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准节奏
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我们再回过头来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不仅能读懂文章的大意,还能读准它的节奏呢!让我们再次大声朗读课文: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上节课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学以致用,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创编文言文,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素养,注重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四、回顾全文,感悟道理
【语文要素: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性格和品格】
回顾课前我们提出的疑问,现在你明白了“铁杵”为什么能磨成针了吗?“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连李白这样有极高天分的人学习都需要勤奋与毅力,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加倍努力,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疾病保险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影视版权许可协议
- 04年影视制作委托合同
- 2024年度办公楼照明系统灯具更换外包协议
- 2024年度“生态修复”工程咨询服务合同
- 制作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广告发布与装修施工合同协议
- 2024在熔盛重工与淡水河谷砂石船建造合同签约仪式上的致辞熔盛重工朱文花
- 2024年度暖通设备安装及调试合同
- 2024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含开发权)
- 黄河商品交易市场介绍稿
- Unit 3 My friends Part C Story time(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2024中国海油校园招聘2024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主题班会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语文题卷(含答案)
- G -B- 43630-2023 塔式和机架式服务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正式版)
- 24春国开电大《工具书与文献检索》平时作业1-4答案
- 文艺复兴经典名著选读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2024年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一中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足球球性球感练习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