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3
班级姓名分数
(考试时间: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气低层CO2通过增加热逸散使地球升温
B.人类通过自我控制出生率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变化
C.电厂的废热及微生物病原体均能造成水体污染
D.生物圈借助生物多样性实现太阳能的吸收、转化、贮存和传递
【答案】A
【分析】
全球性气候变化原因及危害: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以CO?为主题的温室气体的量增加,引起温室
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从而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详解】
A、CCh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减少热逸散,使地球升温,造成温室效应,A错误;
B、人类通过自我控制出生率可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变化,B正确;
C、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
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C正确;
D、生物圈可以借助于令人难以置信的生物多样性来吸收、转化、加工、贮存和传递太阳能,D正确。
故选Ao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圈的内涵和特点,识记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识记酸雨的概念和特点,识记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
2.糖类和脂质在细胞的构成和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答案】C
【分析】
淀粉水解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水一般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产物;
淀粉、纤维素、糖原都属于多糖,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脂肪中c、H的含量较高,脂肪在彻底氧化
分解时耗氧量多。
【详解】
A、璘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动物细胞膜上还有胆固醇,A正确;
B、淀粉、纤维素、糖原等组成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正确;
C、淀粉水解终产物是葡萄糖,脂肪水解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二氧化碳和水是他们氧化的终产物而不是
水解的终产物,C错误;
D、由于脂肪中C、H的含量较高,相同质量下糖类和脂肪在彻底氧化分解,脂肪耗氧量多,糖类耗氧量少,
D正确。
故选Co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生物的代谢产物可能会引发细胞癌变
B.在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均下降
C.在单细胞生物中不会发生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现象
D.在细胞分化和癌变的过程中均有遗传物质的改变
【答案】A
【分析】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叫细胞的编程性死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
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
A、致癌因子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病毒因素等,某些生物代谢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如黄曲霉素)可能
会诱导细胞癌变,A正确;
B、癌变细胞代谢旺盛,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增多,B错误;
C、与多细胞生物相比,单细胞生物也会发生细胞的癌变和凋亡现象,C错误;
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Ao
【点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的概念,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
项。
4.下列关于人体性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雌激素可抑制女性皮下脂肪的积聚
B.睾酮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条件
C.雌激素可促进卵泡的生长和卵子的成熟
D.睾酮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
【答案】A
【分析】
性激素是由相应的性腺分泌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固醇类脂质,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
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详解】
A、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可引发女性的第二性征,促进皮下脂肪的积聚,A错误;
B、睾酮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重要条件,B正确;
C、雌激素可促进卵巢中卵子的成熟和卵泡的生长,C正确;
D、睾酮也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故睾酮不足会影响男性的机体代谢率,D正确。
故选Ao
5.下图表示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一核甘酸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劳氏肉瘤病毒的核酸中②有1种,③有4种
B.人体细胞的核酸中②有2种,③有5种
C.RNA中相邻核昔酸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一个核甘酸的①与另一核甘酸的②形成磷酸二酯键实现的
D.DNA可蕴藏大量遗传信息的主要原因是与③配对的物质种类多样
【答案】D
【分析】
1、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牛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
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分析题图:题图是生物体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苜酸的模式图,其中□是磷酸、口是五碳糖、」是含氮
碱基.
【详解】
A、劳氏肉瘤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因此核酸中□五碳糖有1种,口含氮碱基有4种,A正确;
B、人体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含有两种五碳糖,5种碱基,B正确:
C、RNA中相邻核甘酸之间是通过一个核苜酸的磷酸与另一核苜酸的核糖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实现的,
C正确;
D、DNA可蕴藏大量遗传信息的原因是: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D错误。
故选D。
6.关于人体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酶仅分布在肝脏细胞内B.该酶能调节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该醐可与过氧化氢结合为复合物D.不同季节人体内该能的活性不同
【答案】C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加
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酶本身的性质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平衡点不变。
【详解】
A、过氧化氢酶在肝脏细胞内分布较多,其它细胞内也有分布,A错误;
B、酶的作用是催化,不是调节,B错误;
C、酶与底物可以结合形成复合物,催化底物分解,C正确;
D、人属于恒温动物,不同季节人体的体温基本不变,所以体内酶的活性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C。
7.已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表面具有多种蛋白,其中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其吸附并侵入
细胞。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使病毒无法吸附到人体细胞表面而阻止感
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可检测到病毒抗体但检测不到病毒核酸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有效的标志是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C.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要增强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
【答案】A
【分析】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辅助性T细胞
分泌
相巨噬细.促进
剌激细胞毒性T俄白质
抗原-MHC龛合体一厂缅丽
分裂
记忆T细胞
一应分化细胞毒性
次答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T细胞【详解】
识结
别|合
被感染的体细胞(或癌细胞)
消灭
A、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即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并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其体内可检测到病
毒抗体和病毒核酸,A错误;
B、新冠病毒疫苗注射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病毒入侵时,能迅速作用于该病毒,属于
主动免疫,能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B正确;
C、分析题干信息“人体对S蛋白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可与S蛋白结合”,可知S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
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故新冠灭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灭活的病毒,其中含有S蛋白,C正确;
D、首次注射新冠灭活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二次免疫会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要增强
免疫效果需再次接种,D正确。
故选Ao
【点睛】
8.下图表示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的某一途径,①②③表示过程,X、Y表示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糖酵解,产生大量[H]
B.②可能没有ATP产生
C.③一定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D.Y可能是H2O或酒精或乳酸
【答案】B
【分析】
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包含在有氧条件下彻底的氧化分解和在无氧条件下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两条途径。
1、有氧条件下彻底的氧化分解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0
陶
())()
反应式:IC.6Hl2。6葡萄糖-2GH4c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的
反应式:2c3H丙酮酸)+6凡0-20[用+6(702+少量能量(2A7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梅
反应式:24[用+6。2-12凡0+大量能量(34ATP)
2、有无氧条件卜.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可分为2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反应式:IC6Hl2。6(葡萄糖)普2c'H/V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也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酶
反应式:2c3也。3(丙酮酸)+4[H]->26&0,(酒精)+2CO2
梅
或:2c3H4。3(丙酮酸)+4[H]f2GH6。3(乳酸)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
【详解】
A、糖酵解过程是从葡萄糖开始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为糖酵解过程,产生4[H],A错误;
B、口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可能是产酒精的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若为后者,则没有ATP产生,B正
确;
C、匚过程可能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在原核细胞中,无线粒体,也
可发生此反应,场所为细胞质。过程也可能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细胞质基质,C错误;
D、若为有氧呼吸过程,Y可能是水;若为无氧呼吸过程Y可能是酒精,但不可能是乳酸。因为图中有C02
产生,产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无C02产生,D错误。
故选Bo
9.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藻的叶绿体中分布有光合色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B.心肌细胞中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变
C.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不断接受和分泌囊泡,有利于膜成分的更新
D.低等植物细胞的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答案】B
【分析】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是山液泡、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等组成;而动物细胞是由线粒体、细胞膜、细胞核等组成,所以二者的区别就是
没有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能发生染色体和染色质周期性转变的细胞是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即分生组
织的细胞。
【详解】
A、绿藻是真核生物,含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心肌细胞不具有增殖能力,故其内不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转变,B错误;
C、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在此过程中通过囊泡
完成,有利于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D、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中心体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D正确。
故选Be
10.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可以传染艾滋病
B.艾滋病人经多次注射HIV疫苗,可用来医治艾滋病
C.HIV的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是在宿主细胞外合成的
D.对艾滋病产妇实施剖腹产可有效降低婴儿患病率
【答案】D
【分析】
关于“艾滋病”: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
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
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不会传染艾滋病,A错误;
B、往艾滋病患者体内分别多次注射HIV疫苗,不能治愈艾滋病患者的主要原因是H1V寄生于细胞内,抗
体只能应对内环境体液中的病毒,B错误;
C、HIV是一种RN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其含有的逆转录酶和核心蛋白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C错
误;
D、艾滋病母婴传播不属于遗传病,可通过剖腹产有效降低婴儿患病率,D正确。
故选D。
【点睛】
11.下图是关于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A可能是该酶的激活剂
B.物质B可能是该酶的抑制剂
C.随底物浓度增大,该酶逐渐变性失活
D.在ab范围内,减小底物浓度不会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答案】C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促反应的
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分析曲线图:图示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能活性影响的变化
曲线,其中只加酶的一组可以作为对照组;只加酶的一组与加酶和物质A的一组相比,加酶和物质A的一
组反应速率更快,可知物质A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只加酶的一组与加酶和物质B的一组相比,只加
酶的一组反应速率更快,可知物质B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详解】
A、据图可知,只加酶的一组与加酶和物质A的一组相比,加酶和物质A的一组反应速率更快,可知物质A
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物质A可能是该酶的激活剂,A正确;B、据图可知,只加酶的一组与加酶和物
质B的一组相比,只加酶的一组反应速率更快,可知物质B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活性,物质B可能是该酶
的抑制剂,B正确;C、底物浓度增大不会导致该酶变性失活,醐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不变,C错误;D、
据图可知,在ab范围内,减小底物浓度加酶和物质A的反应速率仍比只加酶的反应速率高,故在ab范围
内,减小底物浓度不会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D正确。故选C。
12.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甘酸序列中
B.有的生物可进行图示全部生理过程
C.RNA病毒通过RNA自我复制传递遗传信息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
【答案】A
【分析】
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
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
A、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甘酸序列中,A正确;
B、没有一种生物能进行图示全部的生理过程,B错误;
C、病毒不都是通过RNA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的,如噬菌体是通过DNA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的,C错误;
D、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两条单链,但其碱基序列互补,因而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故选A。
13.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等
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
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答案】B
【分析】
由图分析,当鲤鱼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
当鲤鱼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
【详解】
A、据图可知,a、b两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不一定相等,
A错误;
B、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小于1,出生率小于死亡率,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
B正确;
C、a-b时间段内,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大于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鲤鱼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该鲤
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错误;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D错误。
故选B
14.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又一次用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定律的正确性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D.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假说的实质是F.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答案】B
【分析】
1、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肺炎双球菌转化
实验分为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
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详解】
A、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无法证明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
质,A错误;
B、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又一次用实验证实了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正确性,B正确;
C、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假说的实质是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D错误。
故选B。
15.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为兴
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的为抑制性突触。图甲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图。图乙
为给予电剌激后,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某一突触前、后膜的膜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3的信号传递可用乙图表示
B.突触2释放的递质导致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
C.图甲中的突触类型有轴突-树突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轴突型
D.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处于未兴奋状态
【答案】A
【分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由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来自轴
突膜,突触后膜一般是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前膜内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有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
A、据图可知,突触3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引发下一个神经元抑制,可用图乙表示,A正确;
B、突触2从属于抑制性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也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而钠离子通道与兴奋(动作电位)的
产生有关,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中的突触类型有轴突-轴突型,轴突-肌肉型,C错误;
D、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膜电位为内负外正,D错误。
故选Ao
1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静置的试管中获取样品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计数结果会偏大
B.出芽酵母的芽胞体积若超过酵母细胞体积的;,则算独立个体
C.若实验持续下去,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最终呈现逻辑斯谛增长
D.酵母菌在繁殖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变异
【答案】D
【分析】
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
(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3)观察并计数;
(4)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
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
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
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详解】
A、从静置的试管中获取样品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计数结果会偏大或偏小,A错误;
B、酵母菌是出芽生殖,但计数时酵母菌的芽胞不是独立的个体,因而不应作为个体计入在内,B错误;
C、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呈“S”型增长,最终减少,C错误;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在繁殖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变异,D正确。
故选D。
17.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受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小组做了两组实验。
实验一:多只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B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均为3:1;
实验二:多只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R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均为1:1。
现将实验一R中雌果蝇和实验二R中的雄果蝇杂交,则F2中红眼雌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A.1/4B.3/16C.3/32D.11/32
【答案】D
【分析】
根据实验一中B雄果蝇的红眼(XBY):白眼(XbY)=3:1,推出亲本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XB:Xb=3:1,
进而可计算得到雌果蝇有两种基因型XBX13和XBXb,比例为1:1。
B13b
根据实验二中B雄果蝇的红眼(XY):白眼(XbY)=1:1,推出亲本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X:X=l:1,
进而可计算得到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XBXb„
【详解】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实验一中B产生的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bXb和XBXb,比例为1:3;实验二中Fi产生
的雄果蝇的基因型有XBY和XbY,比例为1:1。二者杂交时,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3:5,产生
的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l:l:2;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F2中红眼雌果蝇(XBX-)所占的比例为
3/8xl/4+3/8x1/4+5/8x1/4=11/32o
故选D。
【点睛】
18.下列与微生物培养及固定化的实验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需将尿素固体培养基在121℃条件下灭菌15min,冷却至60℃时再加
入通过Ge玻璃漏斗过滤的尿素溶液
B.涂布接种时,将保存在70%酒精中的玻璃刮刀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待刮刀上火焰熄灭后使用
C.若需在超净台操作,从接种前30分钟开始至接种结束,紫外灯和过滤风必须始终开着
D.a—淀粉酶固定化实验中,两次10倍柱体积蒸储水洗涤的目的相同
【答案】B
【分析】
1、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
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
复使用。
2、常用的灭菌方法:干热火菌法、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详解】
A、有些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如尿素(加热会分解)只能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然后将尿素溶液加入
到已经灭菌的培养基中,A错误;
B、涂布接种时,,需将涂布器蘸70%酒精后在酒精灯外焰上引燃,冷却后再使用,B正确;
C、使用超净台接种前30min需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接种时需要关闭紫外灯,C错误;
D、固定化a—淀粉能在装柱和反应后用蒸储水洗涤反应柱,两次洗涤目的不同,第一次洗涤的目的是用蒸
福水洗去未吸附的a-淀粉酶,第二次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残留的淀粉溶液,D错误。
故选B。
19.甲、乙、丙、丁为高等动物(2n=16)某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的四个细胞,下图表示这些细胞内
着丝粒数与核DNA数之比,以及染色体组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细胞均有8对同源染色体、16个核DNA分子
B.若乙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则所处时期为后期I
C.丙细胞有两套遗传信息,Y染色体数可能为0、1或2
D.丙细胞一丁细胞过程中,可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着丝粒与核DNA数之比为1表示染色体未复制,着丝粒与核DNA数之比为0.5表示染色体处
于复制状态,则甲、丁染色体未复制,乙、丙染色体均处于复制状态;染色体组数为2说明存在同源染色
体或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此可推出:甲为精原细胞,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
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甲为精原细胞,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则均有8对同源
染色体,但甲有16个核DNA分子,乙却有32个核DNA分子,A错误;
B、若乙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则所处时期可能为后期I,也可能为前期I,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则丙细胞有一套遗传信息,Y染色体数可能为0或1,
C错误;
D、由分析可知: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一丁细胞过程中,可
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故选D。
20.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C.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某豌豆种群中,亲代AA、aa各占40%、20%,则自然条件下,B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
【答案】C
【分析】
(1)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2)基因重组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交叉互换,二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3)豌豆在自然条件下,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都是自交产生后代的。
【详解】
A、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交叉交换,导致同源染色
体中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形成新的配子类型,B正确;
C、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获得的变异性状如果是不遗传的变异,就不能通
过遗传进行积累,C错误;
D、自然状态下,豌豆进行自交,Aa占(1-40%-20%)=40%,自交得到aa=40%x(1/4)=10%,20%的aa
自交得到aa为20%,所以Fi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0%+20%=30%,D正确。
故选C。
21.下列是有关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四幅图,对相关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B.图2中曲线乙可表示下丘脑被破坏后,一段时间内小鼠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耗氧量
C.图3中,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c点、d点分别表示顶芽、侧芽生长素浓度
D.图4中,HIV侵入人体内,刚开始数量急剧上升是因为人体免疫系统不能识别HIV
【答案】B
【分析】
1、调节血糖的激素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升高血糖.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含量下降时,将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
胰高血糖素。
2、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3、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4、艾滋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但是由于该病毒破坏T淋巴细胞,因此随着
T淋巴细胞的减少,人体的免疫能力逐渐丧失。
【详解】
A、图I中,当血糖升高时,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并且b点之后血糖含量开始下降,因此b点胰岛
素含量较高,不可能最低,A错误;
B、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下丘脑受到破坏时,小鼠的体温不能保持稳定,会随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因此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升高,消耗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增加,B正确;
C、在顶端优势中,由于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侧芽生长,而图3中d点是促进生长作用,C错误;
D、oa段表明HIV侵入人体后大量增殖,ab段表示大量HIV被人体免疫系统杀死,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可以
识别HIV病毒,D错误。
故选B。
22.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同光照条件下,氮含量升高可提高该植物光合速率
B.氮限制条件下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分别小于氮充足条件下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
C.据图分析,该实验的因变量为光合速率,可用氧气释放速率作为观测指标
D.氮充足时光照强度500lx前后,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光照强度和温度
【答案】B
【分析】
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矿质元素等;
2、由题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氮含量,因变量是光合速率;
3、分析实验的过程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详解】
A、相同光照强度下,限制该水生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氮含量,原因是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
应的两条曲线的差值明显小于不同氮含量对应的两条曲线的差值,所以相同光照条件下,氮含量升高可提
高该水生植物光合速率,A正确;
B、缺氮可能使酶的含量减少,催化效率降低。缺氮可能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吸收光的能力降低,限制光
合作用的进行。缺氮可能使ATP、NADPH的合成量减少,从而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故光饱和点变小,
但因纵坐标为光合速率,据图无法判定光补偿点的信息,B错误;
C、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温度和氮含量,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可用氧气释放速
率、二氧化碳吸收速率等作为观测指标,C正确;
D、当氮充足、光照强度为0〜500lx时,18和24时的光合速率曲线接近重合,此时限制因素主要是光
照强度,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增大,当氮充足、光照强度大于500lx时,温度不同,曲
线不同,18的光合速率较大,说明光照强度在500lx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温度,D正确。
故选Bo
23.农杆菌能感染双子叶植物而通常不感染单子叶植物,是因为受伤的双子叶植物能分泌某些酚类物质诱
导Ti质粒中的Vir基因区段表达,该表达产物能诱导Ti质粒产生一条新的T-DNA单链分子。此单链分子可
进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箱考的是()
A.可以通过在伤口施加相关酚类物质而使单子叶植物也成为农杆菌易感植物
B.农杆菌感染宿主细胞的原理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类似
C.使用农杆菌转化法时,目的基因应插入Ti质粒的T-DNA中
D.合成新的T-DNA单链需要的DNA连接酶与限制酶,均在宿主细胞内合成
【答案】D
【分析】
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农杆菌转化法的原理:农杆菌中
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一特点,
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把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细胞
中染色体的DNA上。
【详解】
A、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原因是多数单子叶植物细胞不能合
成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在伤口施加相关酚类物质而使单子叶植物也成为农杆菌易感植物,A正确;
B、农杆菌感染宿主细胞是把它的T-DNA上,通过转化作用,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匕其原理
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类似,都是基因重组,B正确;
C、使用农杆菌转化法时,T-DNA可将插入Ti质粒的T-DNA中的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中,并能整合
到染色体DNA上,C正确;
D、Ti质粒中的Vir基因区段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产物能诱导Ti质粒产生一条新的T-DNA单链分子,而合
成新的T-DNA单链不需要限制酶,需要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因为限制酶的作用是识别DNA中
的碱基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分子,D错误。
故选D。
【点睛】
24.当人提起重物时,会发生复杂的神经调节,下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首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
可以引起a神经元、了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肌纤维即肌细胞)收缩,从而提起重
物。己知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
B.丫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
增强
C.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感受器和效应器
D.A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元
【答案】D
【分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
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
A、由图示可以看出,a神经元兴奋时,兴奋可以传递给梭外肌纤维,但不能传递给A神经元,其原因是兴
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a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兴奋能传递给效应器,但不能逆向传递给A神经元,A
正确;
B、丫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A神经元,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
增强,B正确;
C、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中(含梭内肌纤维和神经末梢),所以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C
正确;
D、A神经元接受来自肌梭的信号,属于传入神经元,D错误。
故选D。
25.如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1-3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I-2和H-3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已知
人群中男性乙病的患病率为1/100,含乙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雌配子正常,不考虑交叉互换和X、Y
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H-2表现两病均患,则其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C.II-3和n-4生一个两病均患男孩的概率为2/9
D.II-1和人群中正常女性结婚,生下患乙病男孩的概率为2/303
【答案】D
【分析】
分析题图:甲病:1-1和1-2都患甲病,而其儿子不患甲病,说明甲病是显性遗传病;乙病:1-3和1-4
都不患乙病,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儿子II-4,由于I-3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
遗传。
【详解】
A、I」和1-2患甲病,所生n-i儿子不患甲病,由于其女儿n-2病情不知,则不能判断其基因的位置,故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伴X显性遗传,A错误;
B、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I-1和I-2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若II-2两病均患,可以是B基因突
变为b,也可以是X染色体上含B基因的片段缺失,B错误;
C、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1-3基因型为1/3-*1!*\2/3AaXBXb,II-4基因型为aaXbY,则他们生
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2/3Axla=2/3Aa,生患乙病的男孩概率为l/4(XbY),故两病均患的概率为2/3、1/4=1/6;
若甲病为伴X显性遗传,1-1基因型为XAbY,1-2基因型为XAbXab,1[-3只患甲病基因型为XAbXAB,||-4
基因型为XabY,则n-3和Rd生一个两病均患男孩(XAbY)的概率1/3,C错误;
D、人群中男性乙病的患病率为1/100,即X11的概率为1/100,X11的概率为99/100,人群中的概率为
99/100x99/100,X1^的概率为2x99/1()0x1/100,所以人群中正常女性为纯合子XBX13的概率为99/101,基
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2/101;11-1基因型为XbY,和人群中正常女性(99/101XBXB,2/101XBXD结婚,生
下患乙病男孩的概率=1/3x2/101=2/303,D正确。
故选D。
第H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n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26.我国很多沿海地区拥湾而兴、向海而荣,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然而因长期垦殖
及工业、居民生活等影响了某一沿海湿地生态结构与功能。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致力打造该湿地生态公
园,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互花米草常被引用至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通常会和其他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提高,
与此同时还需保持每个种群有一定的,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
流动和畅通。
(2)调查发现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有生活污水的排入,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输入
少量生活污水的条件下,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可以通过的计算,推测各类动物在该
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3)对湿地水质调查时,调查测量的项目有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
及水中微生物的、数量等。
(4)湿地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较强的能力,但决不能向湿地中大肆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否则稳态将被破坏。因此,需大力建设的生态工程,以实施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减量、回
收、再生和再循环等措施。
【答案】生物多样性数量/比例/密度信息流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动物生物量种
类自我调节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或废水处理与利用
【分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能量的输入是从生产者固定的
太阳能开始的,能量传递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详解】
(1)互花米草常被引用至海岸线作为生态护坡,但通常会和其他植物一起种植,其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
与此同时还需保持每个种群有一定的比例,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
动和信息流动畅通。
(2)调查发现许多湿地生态系统有生活污水的排入,则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和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输入少量生活污水的条件下,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可以通过动物
生物量的计算,推测各类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3)对湿地水质调查时,调查测量的项目有温度、pH、硝酸盐、磷酸盐、溶解氧、悬浮颗粒、不溶性颗粒
及水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4)湿地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决不能向湿地中大肆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否则
稳态将被破坏。因此,需大力建设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或废水处理与利用的生态工程,以实施对工业废
水和生活污水的减量、回收、再生和再循环等措施。
【点睛】
本题以互花米草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光合作用作用原理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
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7.为了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适宜,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
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先将叶片粉碎后,用乙醇溶解得到液,可根据色素的,应
选择光照射该液体以测定叶绿素的吸光度。由图可知,实验组第8天所测得的吸光度比第6天的
值要。
(2)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光反应时水中的氢在光下将NADP+还原为NADPH的反应为反应,
NADPH可为碳反应提供。
(3)实验组植物在第2-4天时,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可能的原因是,第4
天后光合速率的降低还与有关。
【答案】色素提取液吸收光谱红光和蓝紫光低吸能还原剂和能量停止浇水,使得植物因缺水导致植物气孔
关闭,C02的吸收量下降,影响了暗反应,从而使得光合速率下降叶绿素的含量下降
【分析】
光合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中,不同的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不同,因此以某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率为纵坐标,以光的波长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就是该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根据色素的吸收光谱确
定一个合适波长的光进行实验,以确保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详解】
(1)测定叶绿素含量首先需要将叶片粉粹,加入碳酸钙、二氧化硅和乙醇等溶解得到色素提取液。因为叶
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根据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应选择红光和蓝紫光测定吸光度。图中显示实
验第8天比第6天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因此可得出第8天测得的吸光度较低;
(2)在光反应中,由NADP+还原为NADPH需光能,因此是一种吸能反应;NADPH可为碳反应三碳化合
物的还原提供还原剂和能量;
(3)实验中第2-4天,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生叶绿素的含量没有明显降低,因此可推测此时光合速率
下降与停止浇水有关,可能是停止浇水,使得植物因缺水导致植物气孔关闭,C02的吸收量下降,影响了暗
反应,从而使得光合速率下降。第4天以后发现叶绿素的含量下降,因此光合速率下降可能与叶绿素含量
下降有关。
【点睛】
本题的重点是色素的提取实验,根据色素容易溶解在无水乙醉中,可以用无水乙醉得到色素提取液。光反
应可以为碳反应提供ATP和NADPH等物质,可以提供碳反应中所需要的能量和还原剂。
28.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天然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用两个无法产生豌豆素的纯系(突变
品系1和突变品系2)和野生型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控制豌豆素合成的相关基因若为一对
则用A/a表示,若为两对则用A/a,B/b表示,若为三对则用A/a,B/b,C/c表示,依此类推。
组别
PF,F2
第1组突变品系1X野生型有豌豆素3/4有豌豆素,1/4无豌豆素
第2组突变品系2x野生型无蜿豆素1/4有豌豆素,3/4无豌豆素
第3组突变品系1X突变品系2无豌豆素3/16有豌豆素,13/16无豌豆素
请回答:
(1)杂交实验中,母本需在时除去全部雄蕊,然后在花朵外。
(2)突变品系1,突变品系2无法产生豌豆素的遗传机制不同:突变品系1是野生型控制产生豌豆素的基
因发生_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产生的;突变品系2存在对“控制产生豌豆素的基因”有抑制作用的基因,
该抑制基因是野生型发生性突变产生的。
(3)第2组亲本杂交产生的F2中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高速公路ETC系统升级改造合同
- 2025年度智能物流平台合作返点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现代农业设施承揽合同补充协议4篇
- 2025年度油气储罐安全检测与改造合同4篇
- 2025年10kv线路施工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合同3篇
- 2025年度智能车位租赁合同转让协议书(全新版)4篇
- 2024年车辆购销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度智能储煤场租赁管理服务合同4篇
- 2024矿用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年度城市更新改造项目承包合同签约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议(2024版)3篇
- 2024年海口市选调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1套
- 六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及改进措施
- 一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打印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新教材各单元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题部分)
- 真人cs基于信号发射的激光武器设计
- 【阅读提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要素解析 类文阅读课外阅读过关(含答案)
- 四年级上册递等式计算练习200题及答案
- 法院后勤部门述职报告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