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24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评论道:作为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纲领,它代表着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这一评论提及的“近代化纲领”A.详实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B.主张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 D.调动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2.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3.“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为此,当时某政府发动了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日俄战争 D.北伐战争4.中华民国初年和近代英国均出现过责任内阁制,其共同点是A.以君主作为行政首脑B.限制国家元首权力C.依据成文宪法而确立D.存在时间均较短暂5.某《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一声明签署的时间是A.1971年 B.1972年 C.1979年 D.1984年6.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A.促进了元朝文化学术繁荣 B.终结了蒙古贵族特权政治C.体现了人才选拔地域公平 D.加速了元政权封建化进程7.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对中国实行禁运,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1952年9月,中国与锡兰签订了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协定。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先后同新中国进行贸易。这些现象A.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施B.适应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D.表明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8.在历史上,教育只是局限于贵族阶层,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代人都是巴黎和博洛尼亚而非雅典和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和接班人”,是因为A.经院哲学的产生 B.大学的兴起C.骑士文学的盛行 D.市民文学的出现9.新中国建立以来,中美交往一直是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大事。图片反映的两国外交关系主题最恰当的是A.互动频繁 B.走向成熟 C.各取所需 D.门户开放10.晚清时期有人说:“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以下时人观点与上述材料观点在本质上相一致的是A.(火轮诸事)是补漏缝缺之谋,非再立堂构之规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徒维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11.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公使曾说“我们可以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了”,这是因为A.签订《南京条约》 B.签订《天津条约》C.签订《马关条约》 D.签订《辛丑条约》12.城隍是道教神话中的城市守护神。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较盛行,《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甚至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由此可知,唐代A.城市经济日益发达 B.地方官员全都迷信鬼神C.道教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地位受到严重冲击13.马克思曾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材料反映出马克思观察社会的视角是A.阶级斗争 B.全球联系 C.技术革新 D.生态变迁14.范仲淹有诗句形容当时的农村状况,“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南宋及其后代政客文人也不断引用这首诗,明人顾庆元撰写的《夷白齐诗话》将其收录其中。这句诗反映出A.农村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 B.均田制下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C.农产品的商品化日趋提高 D.地权的转移频繁和私有化加强15.1921年10月,列宁在党的代表会议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这里,列宁主要强调A.利用市场机制B.建立工农联盟C.生产资料公有D.按劳分配产品16.以欧阳修、苏洵等为代表的学者,开始怀疑经典现有版本的准确性甚至真实性;并开始对古物,尤其是青铜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些学者意在A.还原先秦历史 B.推动佛道传播 C.否定汉唐儒学 D.批判君主专制17.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杨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C.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D.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18.以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在中国的外资大型工矿业企业来计算,1840~1894年为23家,创办时的资本总额共为7631千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创办资本总额为103153千元,后者为前者的13.5倍。外资企业在华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益腐败B.晚清政府积极引进外国资本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D.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突飞猛进19.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A.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20.19世纪50年代,咸丰帝不得已采取依靠地方的做法:下令各省兴办团练,允许地方征收厘金、办理捐输以补军费不足。上述做法直接导致了A.军阀割据局面形成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21.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B.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 D.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22.政府权力“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置其中”的国家是A.法国 B.俄国 C.德国 D.美国23.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能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文献记载 B.逻辑推理 C.考古发现 D.民间传说24.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作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C.“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D.“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为五族人民之公意”25.公元前509年,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A.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B.打破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C.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D.缓解执政官滥用权力乱局26.某一历史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是指A.儒家思想的产生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始得独尊D.三教合一2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A.美国B.德国C.日本D.俄国28.《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对丧事不宜过份铺张……火葬用的木柴,不得用斧削光。埋葬或火化时,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紫色的以一件为限,奏乐的人以十名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抓面毁容,也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表明《十二铜表法》A.宜扬神权迷信色彩 B.维护贵族特权利益C.内容广泛条文明晰 D.推动风俗文明进步29.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这些做法A.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C.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30.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建立欧洲统一市场,实现货物、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同时,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对上述条约内容的解读,最深刻的是A.欧洲经济一体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 B.欧洲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迈进C.欧洲一体化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 D.条约内容使入盟各国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当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时,清政府没有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迫于形势,清政府派伍连德医生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并知照各国政府,请求选派疫病专家来东北,“研究传染之由”,“研究治法”,参与鼠疫的防治,并于春天在奉天(沈阳)召开万国防疫会,进行学术研讨。清政府听从了伍连德等人的建议,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先后拨巨款,在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鼠疫研究所”等机构。制定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防疫善后办法之要札》、《为疫捐躯者之报酬》、《疫故人家属财产善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聘请了通晓西医的人才为医官,准许成立了卫生警察队伍。对染疲者或有嫌疑的人采取了具体而又有效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打破中国传统的习俗,对病患死者采取了火葬的措施。军医学校和警察学校的学生也都被调动起来协助防疫。全国各地士绅纷纷捐款,刊印各种防疫文章。最终,1911年4月24日,东三省总督锡良等电奏陈明:“三省疫已肃清”。在这次防治瘟疫过程中(清)政府探索和引用了西方卫生体系,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改编自《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与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次战胜疫灾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解决对中国产生的意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所谓“富民”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南宋叶适指出:“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但一般来说,均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点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实现的”,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由户等靠前的富民群体来担任。——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璟《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的作用,并简单谈谈你对这一作用的看法。33.材料致仕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致仕制度基本沿袭明制,但仍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清代官员通常以七十为致仕年龄,官员年届七十或在此之前一般都要奏请致仕。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清代官员的致任年龄并非一成不变。有的官员虽年龄致仕,但屡请致仕而不许或明令不准致仕,故常有“老而不休”的现象。官员自愿致仕称为“告休”“乞休”“乞骸骨”等,官员被朝廷强制致仕则称为“勒休”。无论哪种致仕方式,都应得到皇帝的允许,获皇帝批准后才能离任。官员致仕后基本都能享受一半以上的俸禄,保证了晚年生活,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使许多年过七十和体弱多病的官员及时退出官场。同时,清代也把致仕作为淘汰平庸官员的一种措施,如有的官员被参奏,情况属实,皇帝就勒令其致仕。清代致仕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种种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是久仕不退,二是已退复仕。其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晚清吏治更加腐败,卖官鬻爵成风,官场风气恶劣——摘编自姚舞艳《试论清代官员的致仕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致仕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代致仕制度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最完整,最先进的近代化纲领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其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项正确;向世界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海国图志》,开启近代工业化历程的洋务运动,调动农民反封建积极性的《天朝田亩制度》,均不符合“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纲领”的说法,ACD三项错误。2、B【解析】根据材料“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表明松江嘉定与境外贸易往来频繁,材料未涉及交通问题和长途贸易的问题,故AD项错误;根据材料“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可知,明清之际松江嘉定地区,由原来以农业为主,转为以棉纺织业为主,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与材料“明清之际”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点睛:对材料“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县不产米,仰食四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3、D【解析】
国民革命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为此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故答案为D项;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是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与“卖国之军阀”无关,排除A、B项;日俄战争是日本与俄国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4、B【解析】
责任内阁制的行政首脑为内阁首相,且中华民国没有君主,故A项错误。在责任内阁制下,国家元首不掌握实权,真正大权掌握在首相和议会手中,通过这样限制了国家元首的权力,故B项正确。中华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制依据《临时约法》确立,英国责任内阁制并没有成文的宪法规定,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初年的责任内阁制很快被袁世凯破坏,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则一直保留至今,故D项错误。5、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时间是1972年,B正确;排除ACD项。6、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元朝恢复科举制,以《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并按民族分化政策进行考试并分别录取的制度,有利于元政权封建化进程,D正确;A、B与材料无关;C不是材料主旨。【点睛】材料的关键词是“公元1314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最终实现了封建化。7、B【解析】
由材料“美国要求产胶国禁止向中国出口橡胶”可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我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的政策,故以“大米换橡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贸易,有利于我国打破美国的经济封锁,适应了国内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故选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二战,材料中的这些现象与与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无关,故排除C;“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定的三大外交方针之一,50年代初期的中国并未放弃这一外交方针,D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8、B【解析】
西欧大学的兴起打破了“教育只是局限于贵族阶层”的局面,故B正确;经院哲学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不符合题意,排除A;骑士文学以描写已居于封建阶层的骑士的爱情和冒险故事为主,排除C;市民文学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D。故选B。9、B【解析】
这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毛泽东会见尼克松、邓小平拜访里根、江泽民会见老布什及胡锦涛会见奥巴马,结合中美六十年来的关系可知,这段时间内中美关系有发展,有停滞,有合作,也有对抗,但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走向成熟,构建更成熟的中美关系,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互动频率大,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中美外交的国家利益所在,故C不符合题意;门户开放是美国侵略旧中国的一种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C【解析】
“火轮一开,震动龙脉,害我国体。”是封建落后观念的体现,“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体现的是封建的忠君思想,伦理道德,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维新派康有为提出的,虽然不赞同学习西方的技术,但是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都学习西方,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也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故CD不符合题意。11、D【解析】
依据材料中“在中国北京驻扎军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因此D选项正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A选项错误;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但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B选项错误;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驻扎军队的内容,C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2、A【解析】
材料表明城市守护神在唐代地位逐渐上升,意味着城市在不断的发展,表明城市经济日益发达。A正确;地方官员全都迷信鬼神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排除;唐朝时儒家思想是文化的主流思想,C排除;城隍地位的上升不代表儒学地位受到冲击,D排除。故选A。13、C【解析】
材料中马克思从技术的革新来观察社会的变化。C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1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后人在后头”反映了土地转换的频繁,土地私有化日益加强的趋势,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故A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北魏至唐朝前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C错误。15、A【解析】试题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从而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选A考点:新经济政策点评: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故本专题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内容上看,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从命题方式上看,注重把苏联不同时期的改革作纵向比较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作比较。16、C【解析】
青铜器时期代表了先秦的文化成就,否定经典的现有版本而对先秦时期的文化产生强烈兴趣,说明这些学者意在通过复古否定现有的汉唐儒学,故选C;这些学者不是为了还原先秦历史,排除A;欧阳修、苏洵等都是儒家学者,他们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推动佛道传播,排除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C。17、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因此出现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而19世纪末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也没有使思想得到深刻的解放。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D项。18、C【解析】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合法化,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的腐败,排除A;选项B不符合史实,当时清政府主要放宽了民间设厂的规定,并未大量引入外资,排除;西方工业革命发展会促进外资在华增加,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后外资激增,而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在甲午战争前后并无明显变化,选项D排除。19、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希腊各城邦独立自治的情结非常浓厚,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使得希腊最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故选A;裂变式殖民可以将母邦统治阶级所不喜欢的“难领导”的顽固分子分离出去,消除母邦内的扰乱因素,而不是加剧矛盾,排除B;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希腊城邦国家结构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排除C;希腊城邦间的文化认同感并不微弱,特别是在面对强敌波斯时,排除D。20、D【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政局变动和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素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堪一击,咸丰帝被迫倚重汉族官僚,导致地方拥有军事和财政大权,使得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A项错误;地方势力发展,并不意味着其能与朝廷分庭抗礼,B项错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十几个省脱离清朝统治而独立,C项错误。21、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接见孙林父的原因是因为其是“先君之宗卿之嗣”,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突出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B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才流动,C排除;材料未涉诸侯争霸,D排除。故选A。22、D【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在创建后不久就实行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度,对中央和地方权力都进行了制衡,符合题意,故选D项;法国、俄国都是具有悠久君主专制的国家,与“创建伊始就要将限制自身权力的机制设置其中”不符,排除AB项;德国统一后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也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23、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现的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具有较强的可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因此C选项正确。文献记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容易产生错误。逻辑推理的方法也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分析的结果因人而异。民间传说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这些都不是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4、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指的是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符合民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反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与公众教育无关,排除B项;C项号召反抗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25、C【解析】
依据材料中“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可以看出,罗马司法审判并不完全被执政官控制,相对比较公正。C正确;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与材料中时间“公元前509年”不符,排除A;罗马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而不是材料中“公元前509年”的“《瓦勒里法》”,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司法领域,而非政治领域,而且当时处于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权力受限,不存在滥用权力乱局,排除D。26、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时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故选B。儒家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文化分支,不能代表整个思想文化体系,排除A;CD两项发生于汉代及汉代之后,不属于传统文化奠基时期,排除。2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民主决议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地方有自治权,所以答案选A。德国和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俄国也是君主专制国家,这些与材料不符,所以排除B、C、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主政治28、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对丧事习俗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简洁文明行为的规定,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D正确;材料未涉及宣传神权迷信色彩,A排除;材料未涉及对贵族特权利益的维护,B排除;材料仅涉及是丧礼习俗的规定,C排除。故选D。29、A【解析】
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故A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是1984年,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我国政府有关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无法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的问题,排除D。30、C【解析】
外交、安全和防务政策,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事项,“决定实施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需要成员国让渡一定的主权,说明欧洲一体化的实现需要入盟各国主权的让渡,故答案为C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经济一体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欧盟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排除B项;“丧失了完全的独立性”说法绝对,排除D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清政府重视;建立防疫立法;全国各界团结一致;西方医学知识和观念的作用;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中外配合俄日等国支援;伍连德等人的不懈努力。(2)意义: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东北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改善了政府的国际形象;提高了个体和社会的抗灾能力;有助于近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改进;推动西方医学观念和西医的传播。【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清政府……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先后拨巨款,在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鼠疫研究所”等机构”可知,清政府重视;根据材料“制定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防疫善后办法之要札》、《为疫捐躯者之报酬》、《瘦故人家属财产善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可知,建立防疫立法;根据材料“军医学校和警察学校的学生也都被调动起来协助防疫。全国各地士绅纷纷捐款,刊印各种防疫文章”可知,全国各界团结一致;根据材料“聘请了通晓西医的人才为医官”“在这次防治瘟疫过程中(清)政府探索和引用了西方卫生体系”可知,西方医学知识和观念的作用和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根据材料“当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时……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可知,中外配合俄日等国支援;根据材料“清政府派伍连德医生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和“清政府听从了伍连德等人的建议,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可知,伍连德等人的不懈努力。(2)意义:根据材料“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可知,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根据材料“在疫区各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过关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
- 通信行业:6G概念及远景白皮书
- 企业融资协议2024格式
- 2024临时活动场地租赁协议样本
- 2024快递业务重要客户服务协议
- 2024手工礼品定制协议
- 2024年施工协议追加条款格式
- 二手房销售预订协议格式 2024
- 2024年度新款手机租赁协议文本
- 2024年建筑项目分包协议样本
- 建设银行员工劳动合同
- 浙江大学学生社团手册(08)
-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共98页)
- 医院医用气体管路的设计计算(2014)
- 人教版统编高中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编写简介
- SQE质量月报参考格式
- 初中物理实验室课程表
- CTQ-2型支线接触网故障智能切除装置概述
- 砂石料取样试验标准与规范
- 运营管理已完毕第七讲库存
- 罗马数字对照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