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
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
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
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
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
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
己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
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
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
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
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
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第一课时主要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
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
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
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茶文化的
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
“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
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
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
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
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饮茶有哪些好处?
(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
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
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
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
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
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
印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
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
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
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他还有花
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
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
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阿、揉捻、
干燥、加工成成晶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
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自然风格、
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
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
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为祖先的勤
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
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
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
包装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
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
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
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
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些是什
么?
(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探究学习。
(1)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
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
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一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
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
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
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
舒服。
②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谿也各不相同,请同学
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
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
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
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②欣
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
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
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茶叶的茶文
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
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
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
理由。(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
评价)
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
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第二课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
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
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
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
“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
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
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
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
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
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标识。为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
中更好地生活,需要认识并熟知各种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
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每个标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通过色彩、图案、
形状来区别各自的安全标识作用。安全标识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了简
洁的标识方法来提醒人们安全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安全标识,提高安全
标识作用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难点:设计的
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
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
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
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珞。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
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
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
什么位络?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
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
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
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⑶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
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
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
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
(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
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谿。
第五课时钟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
设计个性化的时钟。
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计时器一一日暑,通过日光影移动记录时
刻。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有着划时代的意
义,使人们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并计算时间,随后又发明了时钟,至今已经有上百
年的历史。时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现
在,钟表的样式已是五花八门,计时越来越准确,形式越来越多样,用途越来越
广泛,最先进的有原子钟、电波钟等。未来时钟的发展,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要
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有朝一日传统样式的时钟消失了,但时间是永恒的。教科
书选取的一些时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
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可爱的时钟让学生认识时钟、欣赏时钟,进而设计出具有时
代精神和未来发展特点的时钟。
书中的时钟设计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
二是让学生知道使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设计制造独特造型的时钟。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时钟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教师)时钟
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
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适合
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时还是个小蜗牛的造
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吃。
(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
(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近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
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
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
(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
(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
同形态的时钟。
(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有
特定意义的时钟。
⑵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
钟。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的道理。
第六课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
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
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
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
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
随着历史的推移,“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在历史的沉淀中,
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隋朝开始建造、现
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
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
设计,增添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
第一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
语言,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
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讨论、欣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
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灵活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
成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实用并重。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
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桥墩一一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
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
(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
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务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
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
(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
(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
①观(事物特征)。
②寻(局部特征)。
③用(放大、缩小)。
④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
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
(3)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
(4)欣赏同学塑造的家乡桥作品,寻找最巧妙之处。
4.学毕创作.教师指导。
5.欣赏展示,互评互学。
第七课生长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尝试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式。
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黑白纸版画的形式进行
表现。
3.体验纸版画创作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大自然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充满了无限的生
机。这些千姿百态的植物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美好的生活环境,也给我们带来了精
神上的愉悦。它们让大地生意盎然,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因此,让
学生从美术角度和美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对植物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容易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科书提供了一组不同时期的植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
比较,了解有关植物的生长规律,认识植物的个性化特征,发现植物细节的美,
从中感受植物的勃勃生机。通过赏析画家王琦的作品《古墙老藤》,让学生进一
步感悟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了植物顽强和旺盛的生命力。通过同龄
人作品的赏析,又让他们从中明白,纸版画的特性更能表现出植物的立体感和动
感。
教科书还提供了用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方法与步骤,图示清晰明了。教
学时,教师可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之间的前后穿插
关系。创作中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出发,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使用纸
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表现植物之美,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纸版画制作的基本技
巧,提高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纸版画的造型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版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形态。
难点:抓住植物的形态特征,用纸版画的形式大胆地进行造型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教师)
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有机玻璃板等)。
教学过程
1.欣赏种子发芽的图片,感受植物勃勃生机之美。
2.出示课题:生长的植物。
3-欣赏一组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植物的特征。
4.赏析木版画《古墙老藤》,说说画家是怎样来表现生长的植物的。
5.学习纸版画表现生长的植物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6.教师示范纸版画表现植物的基本步骤,强调应注意的事项。
7.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8.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9.展示评价。
10.拓展延伸。
第八课爱书藏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来历、特点及其作用。
2.学会用绘画或纸版画拓印等形式制作藏书票。
3.在藏书票的创作、设计过程中体会艺术创作的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养
成读书、爱书、藏书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为一体,
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藏书票,并使学生掌握藏书票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去用自
己的方法标识自己的爱书。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型装饰画,表明书的主
人是谁,同时也表达了书籍主人对所藏之书的珍爱之情。藏书票大都是以版画的
形式表现的。课本中提供了不少的藏书票供学生欣赏,展现了藏书票的实用和审
美双重功能,体现了美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社会价值。
起源于德国的藏书票,是贴在书籍扉页上的小小装饰画。翻开书,首先看到
一幅与精美的装帧设计相衬的美丽的藏书票,这是藏书票独有的形式美感,对于
所爱的藏书能起到装饰的效果。书签也是读书时经常用到的,既实用又美观。小
小的藏书票、书签的画面虽不大,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从内容说,它可以
表达藏书者的思想、感情、修养、兴趣;在表现手法上,它可以是写实的、写意
的、象征的、抒情的;在技巧上,它可以运用版画、水彩画、手工等技法;在形
状上,也不限于是方,可以是圆,也可以是三角;在色调上,根据个人喜好可以
自由创造,只要求对于书籍有美的装饰效果。藏书票为读书、爱书、藏书人所使
用,不仅仅起装饰作用,还标志着藏书者的所有权,表达读书人的心愿,更可使
藏书留给后人作为某些方面的研究资料。本课通过欣赏、制作藏书票活动,更好
地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如果要学生在没有任何经验与方法的情况下,设计制作一枚藏书票,是有一
定的难度的,学生会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开始,会影响兴趣。所以,必然要引导
学生学习创作的思路与兴趣,将藏书票与读书的关系作为学生创作的兴趣与动
力,使学生能够学习获取藏书票创作的灵感方法,激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
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发掘藏书票与读书的关联和意义,更好地
培养学生爱读书、爱惜书的思想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藏书票的构成及制作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用吹塑纸板印
制或直接绘制。
难点:设计出新颖、独特、富有特殊含义的藏书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藏书票制作材料、用品(教师)课件、示范作品、藏书
票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最喜欢看的是什么书?
老师和大家一样,也喜欢看书,并且老师把自己喜欢读的书都好好地珍藏起
来了。
对你最喜爱的书你用什么办法来保护它?你有没有想过给你喜爱的书做一
个属于自己的标志?想知道爱书人是怎样做的吗?(他们会在书内贴上一种小小
的标志)
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小型装饰画,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小型装饰画的名字。这
时板书“藏书票”,引出本课内容:爱书藏书。
(教学设想:用设貉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
2.艺术探究。
(1)看一看。
①了解藏书票的来历,介绍藏书票的知识。
(出示课件:世界上最早的藏书票是“刺猬藏书票”)
教师进行简单介绍:全球最早的一张“刺猬藏书票”,制作于1450年左右,
现存于德国伊格勒,故又称“伊格勒藏书票”。此书票为木刻制版,图中是一只
口衔野花的刺猬,在落叶上向前徐行。上端绸带上有一行“慎防刺猬随时一吻”
的德文,意思是告诫读书者切勿盗书,以免被刺猬刺痛了手。
教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藏书票开始传人中国,很快就和我国的传统文化
艺术相融合,不少书画文人对藏书票特别钟爱。这一枚藏书票就是1935年发表
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关祖章藏书票。(课件出示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一一
关祖章藏书票)
“关祖章藏书票”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充满中国古典文化气息。画面上一
位头戴方巾的书生,翻箱倒箧之余,正秉烛展卷,潜心攻读,四周散落大量的线
装古籍和卷轴,书籍上还标有“书林”、“易书”字样。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教
师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案与文字
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
②探究学习一一分析藏书票的特点。
欣赏藏书票,提出问题:藏书票作品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征?a.以方形为
主,在12-17平方厘米以内。
b.图案简洁美观,达到装饰书籍的效果。
c.要刻上“EXLIBRIS”字样,原为拉丁文,是“我的藏书”的意思,还要
刻上票主(即藏书者)的名字。
d.多选用版画形式,便于拓印。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随时代发展而发生变化的新作品以及学生作品,交流一下
课前搜集的关于藏书票的知识。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与观察,比较、
分析,便于学生理解藏书票的结构特点。)
③欣赏后,先让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a.藏书票的设计要有图案和文字(板书)。
b.图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藏书内容,藏书者的兴趣、爱好等,构图上力求
简洁明了,内容上讲求主题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含义。
c.文字可以用中文、英文、拼音等书写,包括设计者的姓名或“XX藏书”
等内容,文字简短含蓄。
d.每一枚藏书票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一一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并向学
生介绍这一拉丁语的意思:我的藏书。(板书:藏书票的组成:图案、文字、
EXLIBRIS)
④人们为什么用藏书票来作为自己藏书的标记?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讲
出藏书票的欣赏价值、装饰价值、促进阅读的价值等。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通过先让学生感受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以此来引导
学生观察、思考,认识藏书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藏书票的特点。从而激
活学生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印一印。
直观演示藏书票的制作。
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精美的藏书票,你们也一定想让它成为自己书籍的好朋友
吧,那就跟我一起学一学、做一做吧!
教师讲解藏书票的纸版画的制作方法(随机出示课件,展示纸版拓印的技法
演示):
①画稿、雕刻。
先在卡纸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画出藏书票的外框,在合适的
位辂写上“XX藏书”或“XX之书”和国际通用标志“EXLIBRIS”字样。
②上油墨。
吹塑纸上在印版处涂上油墨。(也可在彩色颜料中加入几滴洗洁精,利用滚
筒滚均匀,上色进行彩印)
③覆盖后背面用力磨压。
将图画纸覆盖在印版上,拓印出作品。
④小心揭起,签上印数、姓名和时间,完成作品。
(3)赏一赏。
我们认识了藏书票,欣赏了优秀藏书票作品,也了解了藏书票的不同制作形
式,印的种类有粉印、油印、胶印、水印,刻的种类有橡皮刻板、木刻板、金属
刻板等。那同学们想不想动手为自己设计一张藏书票呢?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
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创意,然后找几个同学一起来
交流。
①确定藏书票主题。通过集体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可根据什么确定自
己的藏书票主题。如依据书的内容、个人喜好等。
②说说自己的藏书票的主题,准备用怎样的构思来表现主题,并用铅笔尝试
几个小构图,教师对比点评修改后确定构思构图。
设计要求:设计时要尽量做到图形简洁、构思新颖或能代表自己的个性爱好。
③学生选定创作构思构图,用色彩进行描绘或尝试吹塑纸板印,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师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创作、表现自我的空间,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独立创作,把自己内心的感觉表现出来。而教师则引导
学生去思考,顺着学生的思维去开导、指导、辅导,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
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做到既要教给学生新的知识,又要对学生做好服务。)
3.评价。
(1)各小组选出几幅藏书票参加展示。
(2)作业点评:
①自评:设计者说出作画意图及对自己的作品是否满意,并说明原因。②
互评:学生依照评价标准评判作业。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3)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藏书票草稿进行适当修改。
(教学设想:新课程评价理念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设计创作出
来的藏书票都是独特的,这个环节对每个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
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让学生寻找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发展学生的潜
力)
4.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藏书票的设计和制作,请同学们回去以后选几本自己
喜爱的书,精心设计适合它们的藏书票。并把设计好的藏书票贴在你心爱的书上,
让它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漂亮。让我们做一个读书、爱书的好少年。
(教学设想:通过课后让他们亲手为自己喜欢的书籍设计制作藏书票,不但
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发
学生爱书、读书、藏书的欲望)。
第九课奇妙的点彩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点彩绘画艺术特点,简要分析点彩画的基本原理,掌握点彩画
的基本技能。
2.在欣赏分析名家点彩画作品的过程中,研究点彩画的各种画法,大胆地
尝试,并创作一幅有趣味的点彩画作品。
3.体验和感悟点彩画的艺术之美,激发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
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画派源于法国,是从印象派的光与色彩的原
理发展而来,并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形成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
为“点彩画法”、“新印象画派”和“分色主义”。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
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大
碗岛的塞纳河之春》和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
点彩画的主要艺术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
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科书中还列举了不同
种类的色点混合的效果,提示学生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
来表现色调,22
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点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完成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铅画纸等。
(教师)画在透明塑料片上的黄色色点苹果、画在铅画纸上的蓝色色点苹果、课
件、学生作业、水粉颜料、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铅画纸等。
教学过程
1.魔术导人,激发兴趣。
(1)教师变魔术。先出示苹果教具:蓝色色点苹果和黄色色点苹果。将它们
叠在一起,请学生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变出了一个绿苹果)
(2)共同探讨,寻找谜底。把苹果依次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仔细寻找看到绿
苹果的原因。(当我们从一定的距离去看这些紧挨在一起的黄色小点和蓝色小点,
我们的视网膜就产生了一个调色反应,所以我们看到了绿色)
(3)这个变色魔术老师是从一位大师那儿学来的。他就是点彩派画家修拉。
今天我们跟着修拉一起走进《奇妙的点彩》。
2.了解大师,欣赏名画,探究方法。
(1)修拉和点彩画派的出现。
修拉,法国画家,点彩派的创始人。修拉受画家保罗〃西涅克邀请参加了印
象派,在他们的影响下修拉开始对光与色彩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印
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调色中出现了不透明的灰色。于是他尝试着将物理学
上色彩分解与综合的方法运用到绘画中,提出了分色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实践的
过程中他发现,两种不同纯色的色点并貉堆积在一起,在一定的距离内就会产生
一种比用笔调出的更明亮、更纯净的色彩。于是他便不再在调色板上调合颜色,
而是直接运用原色小圆点进行作画。成功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大碗岛的塞
纳河之春》、《安涅尔浴场》、《马戏团的一幕》、《喧闹》等,这些图画被称
为点彩画.修拉也成了点彩画派的创始人。
(2)重点欣赏《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教师简要介绍《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学生欣赏并思考:
①画中画了些什么?它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②画中橙色的裙子、绿色的叶子、紫色的影子,主要是由什么颜色的小点点
组成的?
③整幅图画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美感?
(3)体验与尝试。
用修拉的方法来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如一顶小帽子或者一把小雨伞等。(利
用小号画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色点密密地点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体验
变色的魅力)
(4)简要介绍另一位点彩派大师保罗〃西涅克,欣赏其作品:《圣特罗佩港
的出航》、《小镇海滩》、《大运河》等,体会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5)分析比较《纳蒂布港》与《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的不同。色彩方面:
没有修拉那么严谨,必须用原色进行绘画色彩。西涅克的画色彩很亮,基本不采
用黑色。
点的形状和数量:不像修拉那样必须用很小很小的小圆点,比较多地采用马
赛克形状的大点进行作画,画面更加追求一种明快轻松的光色效果。
(6)小游戏。
玩一玩:你能用你手中的笔来画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点呢?说一说:这些
不同的点,你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探讨与思考。
课件出示一些同龄人的点彩画作业,讨论:
(1)你最喜欢哪一幅的内容?可以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2)这幅点彩画的主体不是很明确,谁可以想办法,怎么修改一下?(先说
一说,再改一改)
(3)你准备画一幅什么样的点彩画?
4.作业的要求及注意点。
(1)要求:用点彩画的方法创作完成一幅作品,或者把课中的小练习进一步
加工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2)注意点:
①主体物要画得大。
②轮廓线的点的色彩要和底色有明显的对比。
③颜料宜厚不宜薄,尽量不要往颜料中加水。
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要紧密。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作业展示评价。
(1)在黑板上展示出学生作品,谈谈哪件作品是你喜欢的。
(2)选择几张特别好的作品,请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做到的。
(3)选择一些问题比较明显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7.课外拓展。
欣赏了解后印象派及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搜集学生优
秀的点彩画作品,布貉点彩画作品展。
第十课落日
一、教学目标
1.观察落日美景的色调特点,掌握暖色调的相关资料。
2.欣赏落日美景,用暖色调表现观察到的落日美景。
3.学会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夕阳西下,落日发出漫天红霞。由于大气层整整一天都受到了太阳光的强烈
照射,因此,日落的颜色比日出时更为亮丽。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形成暖
色调。天空的色彩由远处的亮黄色依次过渡到红色、紫色、蓝紫色等。这绚丽多
姿的天空,带给孩子们无尽的联想。
教科书中选用了几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视角的落日图片:有水天一
色的落日,有绚丽多彩的晚霞,还有以天空和山为主体的西湖雷峰夕照。这些照
片上的天空的颜色各不相同:一幅以红色、橙色为主,一幅以红色、紫色为主,
还有一幅则以黄色、橙色为主。教科书中展示了日落时天空中主要的几种色彩,
大致讲清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了解日落时天空色
彩变化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地点、不同天气、不
同时段,落日都有很大的不同,促使学生能更加全面地去了解、认识落日的色彩,
感受到不同的日落之美,领略大自然无限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对英国画家透纳的美术作品赏析,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感受
用画笔来表现美,表达情感。通过欣赏、比较水粉和油画棒这两种不同媒材不同
绘画方法表现落日美景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
创作的方法及基本技巧。此外,教科书还选取了两张同龄人的优秀作品,这两张
作品都较好地运用了暖色调,使画面中天空的色彩有了绚丽的变化,为学生的创
作提供了参考。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日落时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难点:用暖色调大胆地表现观察到的落日景象。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水粉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纸、水粉画颜料、画笔、水桶、小抹布。教学过
1、情境导入。
(1)欣赏落日的图片,说说带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2)揭示课题:落日。
2.欣赏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交流印象最深的落日美景。
⑵观察日落图片,找寻天空与景物色彩的特点与规律。
⑶思考:你还发现了哪些日落时的色彩?
(4)欣赏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找寻画家表现落日的好方法。
(5)小知识:一幅画中,画面色彩的总体倾向称为色调。描绘落
日景色的画面因大量的红色、黄色、橙色等而显得十分温暖、热烈的色调,
我们常称之为暖色调。
(6)学习水粉色表现落日美景的方法。
(7)学习用水粉、油画棒这两种不同的绘画材料表现落日的绘画技法。
(8)欣赏同龄人作品,拓展创作思路。
3.尝试创作。
(1)作业建议:观察日落时的色彩变化,选择喜爱的工具,用暖色调表现一
幅落日美景。
(2)学生创作,可按书中的步骤画,也可跟着视频的演示学画。
(3)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以“落日”绘画作品展形式展示作品,围绕作品是否用暖色调表现了自己对
天空落日的独特感受展开评价。
5.课后拓展。
第十一课夜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绚烂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掌握冷色调的相关色彩知
识。
2.感受夜色所带来的美妙,用生动的色彩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
3.观察、欣赏、表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看、赏、闻、想、悟、画等方法,
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在城市亦或在乡村,不论皎洁的月色、闪烁的星星,还是五彩斑斓的灯光、
千变万化的焰火,都使我们的夜晚变得美丽、动人。教科书以此为描绘对象,启
发学生观察、思考、回忆夜晚万家灯火披上绚
丽的霞衣,感受生活的美好,引发学生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
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美化
生活的能力,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教科书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色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
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其次,深层解读夜色,理解黑夜
隐没,黎明将至之时,即是万物即将苏醒,新一天到来之时。此刻虽然沉寂,但
是是一种积淀,光明就在前方等待。暗夜中既有绝望,又有如灯火般的希望!培
养学生热爱生活、不惧困难、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夜色所带来的美好与绚烂,能运用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的对
比关系来表现夜色的美感。
难点:构思夜景,用各种冷色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1.教材编写思路。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它不仅以自身独特
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
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有诗云:
“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
筑,他们或在亭中嬉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
乐趣。画画亭子、了解亭子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学生想必也很有乐趣。
教科书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资料的同时,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有名的亭子及
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
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学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
趣。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写生线描的方法画出亭子。
难点:线描线条疏密、结构等的处理。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黑色记号笔。
(教师)水墨长卷、写生台、黑色记号笔、透明胶片、范画。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在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前,老师想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小短片。
(2)教师:在这个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有没有人发现有个出镜率很高的建
筑?对了,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
就的一种建筑。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最常见的景观,可以说是“无园不
亭”、“无亭不园”。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领略亭子的文化,感受它特有的艺术魅力。
2.欣赏名亭。
(1)亭子初建始于汉代。其目的是为了休息、避雨,每隔五里或十里地便建
一个亭子。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在建筑上则比较简单,四根柱子之上盖一
个顶,下面辂围栏,围栏上装有条板供人们小坐。随着历史的发展,能工巧匠不
断涌现,亭子作为点景建筑。出现在园林中,亭子的建筑也日益繁复、精美。下
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古代的四大名亭,并想一想,它们为何会被称为“四
大名亭”呢?(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2)小结:亭子本是一种有顶尤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
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四大名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3.结构探究。
(1)教师:今天老师把四大名亭这美丽的景致搬到我们的课堂咀。请大家仔
细观察,这些亭子都有哪些基本结构呢?(动画呈现亭子的
三大部分:亭檐、柱子、基座)
(2)教师:下面你们可以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
独特的地方呢?(发现细节的美)
小结: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亭檐、内顶、柱子和翘角。看,还有很多造型不
同的亭子。
4.平面图。
(1)教师:现在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变成了一只小鸟,
从空中俯瞰这些亭子,我发现了好多规则的几何图形,有方的,有圆的,有五角、
六角、八角、梅花、扇形,各种各样。好,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好好看看,这
个亭子的平面是什么几何图形?
(2)教师:虽然从平面看都是规则的几何图形,但在经过透视后它们又发生
了变化。
5.教师示范。
(1)教师:这么美丽且有文化的亭子,老师真想来画一画!你们觉得应该先
画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解说:我们先勾画轮廓,注意抓住亭子的造型特征(可以从上
往下,也可以从亭尖到基座),大轮廓画好后,再来勾勒细节,如里面的瓦片。
我们可以用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形状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肌理
和色彩。当画面层次不清、拥挤不堪时,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或黑白处理,点要点
得随意,涂黑要均匀。
(2)教师范作写生盒。
6.学生创作。
(1)教师:欣赏了那么多亭子,你们想画一座怎样的亭子呢?
(2)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你可以对四大名亭进行写生,也可以画画自
己印象中家乡的亭子。
温馨小提示: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不是白纸,而是透明膜,这种材质你就
不能先用铅笔打底稿了。所以,落笔之前请在脑海中慎重构思,注意用线肯定、
流畅。
7.结束。
(1)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以西湖为水墨背景的长卷上,透明膜上的亭子与
背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小结: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在亭子里,或倚栏
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古人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
亭中。”(作业展示的背景)
第十三课房间的一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房间功能的设计,掌握写生时对物体主次关系的把握。
2.观察房间物体的摆放,通过有取舍的写生去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
3.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借房间一角的绘画题材进行写生练
习,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教科书中选用了一幅暖色调
的凡〃高作品《凡〃高在阿尔的卧室》,用高起点的艺术作品来感染学生。写生
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重点,在写生时,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房间的一角,构图时,
根据主体物在画面中的安排,有选择地添加或删减物体。通过写生,懂得只要有
真实的感受,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敢于表现的双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美术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用实地写生或根据照片表现房间的一角,能够主次分明地表现房间的
一角。
难点:对房间物品进行合理的取舍。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观察自己的房间,了解自己房间的布貉、摆设,准备房间的照
片、铅笔、勾线笔、彩色铅笔、画板、凳子。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版第13页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习把
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与规律。
难点:理解不同的线条进行排列组合的美感特征和规律,能在画面的创作中
形成韵律美。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马克笔、纸等。
(教师)颜料、马克笔、课堂示范用纸等。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四人一组,分组围坐。
(2)互动交流,游戏导课。
游戏设计过程:①把颜料倒入水中。
②晃一晃盘子,使颜料浮起来。
③用牙签沾肥皂水,轻轻碰触水面,水面形成圆形波纹。④继续用不同的
手势,在水面上划出各种线条。
⑤请小助手把准备好的纸放入水中,颜料自然贴合纸面,形成画面效果。⑥
把作品用投影仪进行展示。
2.观察感受。
(1)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线条,请两三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2)出示线条图片,观察有趣的线,进一步理解线的含义。
3.我的线条。
小练习: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线。
(1)教师示范,边讲解边范画。
(2)学生练习,四人合作在宣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线。
(3)学生展示:选四人在教师示范画上添加上自己最喜欢的线条,并给画命
名:《我最喜欢的线》。
4.线的韵律。
(1)出示拥堵的交通图片。
总结:我们现在的作品就像这个路口的状态一样,所有的线条各自有各自的
想法,很有个性,但欠缺魅力。怎样让这幅作品更具魅力呢?
(2)选取自然界中的线的韵律组合,搭配构成图片进行欣赏评析。
5.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大师作品赏析,理解线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作用。
(1)古今对比:马远和吴冠中。
(2)东西对比:葛饰北斋和保罗〃克利。
6.作业展示。
(1)用新学的组合方式将《我最喜爱的线》合作完成。
(2)展示合作作业,学生评述。
(3)小魔术:作业变灯罩。展示作业,师生赏评。
(4)总结本课,引出课题,这就是线条的魅力。
第十五课创造美的纹理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自然纹理的美,对不同纹理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滴、吹、涂、喷、洒等创造纹理的方法
来表现不同的纹理效果,以此来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受创造纹理的趣味,体验在创造美的纹理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
感,提高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
言很好地把美的内涵表达了出来: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的美术课。通
过发现自己身上的肌理,从而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教育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实验心得体会(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信用借款服务协议范本合同2篇
- 课程设计手帐素材
- 调速系统安装安全技术规程(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度假村厨师团队承包与餐饮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三贤收支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 2025年华师大新版八年级化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样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搬家及物品打包运输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营销部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3:4组织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2030年中国管道检测工程行业前景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新的护理交班模式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 2024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招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练习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棋牌室消防应急预案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22:“8运行-8.2 创新行动”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幼儿园大班主题课程《爱在我身边》主题活动方案
- 广西桂林市(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含答案)
- 煤炭行业智能化煤炭筛分与洗选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