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51皇家建筑景观鉴赏《旅游鉴赏概论》第一节皇家建筑景观概述一、皇家建筑景观的形成与特点(一)皇家建筑群的形成1.初具规模时期(先秦—两汉)2.发展转型时期(六朝—隋唐)3.成熟辉煌时期(宋、元、明、清)2024/2/52(二)皇家建筑的特点1.结构规整,气势非凡2.装饰华丽,多姿多彩3.“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旅游鉴赏概论》2024/2/53二、皇家建筑景观的基本类型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皇家建筑群包括所有供帝王(皇帝)使用、由统治者负责组织建造的大型建筑,如都城、宫殿、宫苑(或苑囿、皇家园林)、庙坛、大型宗教建筑等。(一)都城(皇城)的基本类型1.封闭式棋盘布局的都城2.呈不规则形布局的都城(二)宫殿的基本类型1.木结构不甚发达,土木混合型的宫殿建筑2.木结构技术成熟,纯木结构型的宫殿建筑《旅游鉴赏概论》2024/2/54第二节皇家建筑景观的鉴赏一、皇家建筑景观的鉴赏方法(一)通过与西方皇家建筑的对比体会其群体组合性(二)注意结合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体会其礼仪性和比附象征性《旅游鉴赏概论》2024/2/55二、外观结构鉴赏(一)总体布局(二)结构造型(三)色彩与装饰三、内在意蕴鉴赏(一)哲学意蕴(二)文化意蕴《旅游鉴赏概论》2024/2/56第三节皇家建筑景观的典型赏析一、古城西安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的古都城里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先后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从汉唐起,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众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西安市内半坡遗址有60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旅游鉴赏概论》2024/2/57西安古城墙是古都西安的标志建筑,它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墙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今天,西安与世界历史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游览西安,不禁让我们感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幻。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这个千年古城将永远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旅游鉴赏概论》2024/2/58《旅游鉴赏概论》西安古城墙2024/2/59二、北京故宫故宫,在明清北京城内中部,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它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旅游鉴赏概论》紫禁城宫殿建筑群的设计多按照周礼古制,如“前朝后寝”“五门三朝”之制等。紫禁城内有一条南北中轴线,自午门至宣武门与北京城的中轴线重合。北京故宫全景2024/2/510(一)中轴线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旅游鉴赏概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故宫外围角楼2024/2/511(二)故宫四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午门有五个洞。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一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三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北门名为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栋结构奇丽的建筑。《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2(三)三大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旅游鉴赏概论》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以及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太和殿2024/2/513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外廷三大殿中面积最小的,位于太和殿后。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旅游鉴赏概论》中和殿内部中和殿外部2024/2/514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两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5(四)后三宫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是皇帝及嫔妃生活、娱乐的地方。前朝与内廷宫殿的分界线为乾清门,乾清门以南为前朝,以北为内廷。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乾清宫在故宫内廷的最前面,保和殿的后面。坤宁宫在故宫内廷的最后面,为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6三、北京天坛古代帝王为了祈求神灵降福,每年要进行大型的祭祀天地和祖先的活动,人们把祭天地、社稷的大规模的台型建筑称为坛,而天坛以其独特的建制和神圣的气氛成为皇家建筑景观中的典型代表。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贵遗产。《旅游鉴赏概论》2024/2/517《旅游鉴赏概论》天坛全景2024/2/518《旅游鉴赏概论》天坛近景2024/2/519在建筑布局和结构方面,天坛的正门位于西面居中的位置,与北京城中轴线相连;往东有第二道西天门,路南建有一组斋宫供皇帝在祭天前居住。圜丘、祈谷(即祈年殿)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与丹陛桥相连。天坛是华夏文明的积淀之一。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到祭祀礼仪和祭祀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功地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各朝各代均建坛祭天,而北京天坛是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一例,是古人的杰作。《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0天坛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之大成。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天坛的总体设计从它的建筑布局到色彩装饰都强调了天。它那360多米长的高出地面上米的甬道、两边苍翠的松柏,使人步行其中犹如步入昊昊苍天,漫长而悠远。在人们的精神意识里,蓝色象征神圣的苍天,天坛的许多建筑都用上了蓝色。还有石台、柱子的高度、数目等大多与九、十二等有象征意义的数字相关,共同营造了一种神圣、肃穆而崇高的氛围,使得天坛成为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产物,从而具有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为全世界人们所瞩目。《旅游鉴赏概论》2024/2/521
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皇家建筑景观从古至今形成的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概括了其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并简要地介绍了最具有代表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