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单元-四下教师用书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大单元-四下教师用书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大单元-四下教师用书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大单元-四下教师用书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小学大单元-四下教师用书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新教学”设计与实践2017年高中课程标准颁布,学科核心素养进入大家的视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研究成为热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2018年在全国开始使用的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形式,想要兼顾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但是,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好统编教材,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有待于教学这个环节的改革。因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指向素养的教学,是当前一个迫切的任务。基于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的新教学设计,试图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的样本和新的模型。新教学聚焦“素养为本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努力实现四大转变:第一,从语文知识点的线性排列、分点训练、单篇课文的教学走向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二,扬弃知识取向、教师讲授、操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走向在真实的语文生活中学习,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的深度学习;第三,改变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和纸笔测评为主的考试评价,设计整合的表现性任务,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支持和促进学习和教学改进;第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学习支架、富媒体学习资源、功能强大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学习,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嵌入评价任务,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一、大单元:从素养出发的完整的语文学习方案以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对学科课程在内容组织和学习方式上提出了挑战。就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而言,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在真实的语言建构中培养起来,在真实语言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是育人的目标在语文学科里的具体体现,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因此,语文素养的获得,需要在一个完整的、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方案中展开,这样完整的学习方案,必定不是我们熟悉的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一次次写作训练,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大单元学习活动。这里所倡导的“单元设计”与原来的教材内容单元有所不同,正如崔允漷教授在《如何依据核心素养开展单元设计》所提出,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崔允漷(2019崔允漷(2019).如何依据核心素养开展单元设计.《北京教育》(普教版),第2期,11–15.根据这样的思考,对统编教材四年级的每一个单元都提炼了和教材内容、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单元目标一致的情境任务。比如,欣赏多姿多彩的秋天、美丽乡村行、奇迹与问号、做个问不倒的小博士、表1统编语文四(上)大单元情境与任务设计我的十天观察日志,我是神话传讲人……表1统编语文四(上)大单元情境与任务设计入主题单元,形成了新的秩序。9个单元,分别采用活动、体验、项目等组织方式,通过联接当代儿童的真实生活、单元学习目标,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语文素养模型中涉及的育人目标,从单一关注语文知识和技能以及去情境化知识,向生态化、实践性的学习范式转型,让学习者在以真实问题和现实情境为载体、彼此关联的经验活动和学习共同体中进行意义建构、主动学习和团队互动杨向东(2017)杨向东(2017).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全球教育展望》,第9期,24–48.年级第1单元第2单元第3单元第4单元第5单元第6单元第7单元第8单元梳理与探究四(上)欣赏多姿多彩的秋天奇迹与问号我的十天观察日志我是神话传讲人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记下童年的微笑祖国,我想对你说传讲历史人物故事我的语文学习宝葫芦(上)四(下)美丽乡村行做个问不倒的小博士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给动物朋友画像一路风景,一路歌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精彩寻找生命中的那束光编织五彩的童话梦我的语文学习宝葫芦(下)表1统编语文四年级大单元主题(任务)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材编排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习作:小小“动物园”》等内容,在“语文园地”编排了关注“阅读时提问的方法和习惯”的交流平台,还通过“日积月累”中提供了关于“好问”的古代经典名言四则。本单元设定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二是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这一单元教材编排内容和语文要素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很多内容缺乏相关性,特别是阅读与表达之间,似乎很难产生勾连。假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多关注“思考与提问”,很容易造成对文本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的削弱,而“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的习作要求,似乎又是孤立在本单元主题内容之外。如何通过大单元的设计,能够把单元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主题、任务与活动做到统筹考虑?我们提炼了单元主题和任务为“问号与奇迹”,在探究问号与奇迹关系的过程中,学会大胆提问,学习多角度提问,借助问题理解课文,感受提问的价值在于更好地展开阅读和理解,从而自己在阅读中又发现问号与奇迹的关系。因此,不光要养成阅读时提问的习惯,还要敢于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大胆提问,要像科学家一样善于提问,勇于实践,解决问题,用“问”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根据这样的设计思路,对教任务课时学习内容不问不知4语文园地二之“日积月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蝴蝶的家》奇迹与问号4任务课时学习内容不问不知4语文园地二之“日积月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蝴蝶的家》奇迹与问号4《蝙蝠和雷达》(拓展阅读:《生物的启示——仿生学的诞生》《仿生学的经典例子》《人类的老师》)《呼风唤雨的世纪》(拓展阅读《奇异的激光》《摩拜单车》视频欣赏《20世纪发明与发现》)我的问号3语文园地二之“识字加油站”习作《小小“动物园”》表2统编语文四(上)第二单元内容与课时安排图1统编语文四(上)第二单元任务框架二、大情境:连接生活和教材文本内容的现实语文场景情境,对于语文老师而言并不陌生。语文教材中的学习材料(作品)都是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精心构筑的特定的时空,这个特定的时空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意、理。具有丰富蕴涵的时空,构成了作品的情境陆志平戴晓娥主编,《义务教育新课程资源系列初中语文教学指南》,[M],第一版,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陆志平戴晓娥主编,《义务教育新课程资源系列初中语文教学指南》,[M],第一版,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8.依据的教学单元编排方式,要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精心选择或创设一个学生相对熟悉的又与整个大单元学习内容适切的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沉浸到作品的情境之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第三,大情境并不仅仅用于学习导入,或者针对不同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情境,而是统领整个教学单元的大情境,使之成为学生单元学习活动的真正载体。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两篇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语文园地七》中编排了边塞诗人高适的《别董大》,单元习作是“写信”,属于应用文的练习。这些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现代诗歌、历史故事,但都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有戍边将士建立军功、保家卫国的情怀;有与国家民族共存亡的精神气概;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有梅兰芳蓄须拒演的民族气节;还有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延安精神。单元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交流平台”用对话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不同方法。从教材内容而言,主题相对比较集中,体现了家国之爱,在热爱祖国这个宏大的主题下,如何与学生的当下生活建立联系,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我们对原有教材教学进度稍作调整,安排在国庆节之后进行,通过创设“在国庆过后,给祖国妈妈写一封信”的真实情境下的主任务,帮助学生在个人与国家、现实与历史、文本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国庆节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每到此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庆祝活动精彩纷呈。每个学校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激起同学们对国家这个抽象概念的现实感知,在多样化的庆祝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爱。把这个单元安排在国庆节后学习,带领学生聊聊国庆节的见闻,自己参与庆祝活动的感受,在真实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在个人与国家、现实生活与文本历史之间建立了联系。通过读一封特殊的来信,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展开整个单元的学习,最后“给祖国妈妈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爱国报国之志。“国庆节”这一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学习情境,将“祖国,我对你说”这个任务贯穿在整个单元学习之图3统编语文四(上)第七图3统编语文四(上)第七单元任务框架三、大任务:开放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新教学设计,强调有意义的、开放的、真实的大单元学习任务。这样的大任务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的,完成单元大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自我的建构。学习者只有亲历这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在真实的任务中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获得真实的言语经验,并且主动积极地梳理与探究,才能提升自己内在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目标既然是培养学生内在的素养,就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来实现,在积累材料和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经验,这也体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传统。比如,四年级(上)第一单元和四年级(下)第一单元,两个单元都是写景主题,在设计单表3表3统编语文四(上)第七单元内容与课时安排任务课时学习内容一、难忘的国庆节1习作:《写信》(一)二、触摸那一颗赤子之心5《古诗三首》(拓展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词句段运用、交流平台(拓展阅读《周总理的睡衣》《周总理,你在哪里》)《梅兰芳蓄须》、阅读链接《难忘的一课》、交流平台(推荐阅读:《梅兰芳回忆录》、《梅兰芳与京剧》)三、少年当有报国志3《延安,我把你追寻》习作:《写信》(二)(拓展阅读:《小英雄雨来》《闪闪的红星》等)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的文章有著名的钱塘江《观潮》,在云南洱海边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现代诗歌《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以及巴金先生的《繁星》。这一组文章所描摹的景,有些是千古奇观,如浙江海宁潮,有些是寻常所见,如月色星空、秋晚江景,这些景观基本也都是在秋天这一特定的时节。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正值夏末初秋,周围也到处都是多彩多姿的美景。因此,跟着阅读作家的文字,观天下奇观浙江潮,想象洱海秋夜走月亮的恬静画面,看繁星点点、赏斜阳归鸟、听花牛牧歌……感受作家笔下秋天不一样的多姿多彩,尝试像作家一样发现秋天景色的丰富多彩,就能增进对身边秋色的感受,发现秋之美,体会万物皆有时,自然即诗意。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就在真实的秋天的生活场景中,展开欣赏多姿多彩的秋天的单元大任务(图4),组织“欣赏天下奇观浙江图4图4统编语文四(上)第一单元任务框架而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尽管也多为写景文章,但却是表现独特乡村生活的。不管是古诗中描绘的菜花蝴蝶、杏子金黄麦花白、溪边茅檐下其乐融融的一家,还是《乡下人家》《三月桃花水》中展现的清新自然令人喜悦的画面,或是《天窗》中乡下孩子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感受能力,都拉开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画卷。春水潺潺,杨柳依依,水牛耕作,儿童嬉戏……这些乡村生活,不管对农村还是城市孩子来说,其实都是新奇而又陌生的。如何让城市孩子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如何让生在农村的孩子发现其中乐趣?根据单元内容和目标,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情境和任务设定为:带着孩子走进作家笔下的乡村世界,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诵读、品味字里行间的情趣。学会向他人转述介绍美丽乡村风光,一起感受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通过“美丽乡村行”这样的任务,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乡村见闻大家谈”,调动孩子原认知,说说自己的乡村印象,然后走进文章中《乡下人家》,在熟悉与陌生中对比发现别人眼中的乡下人家和自己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第二个任务“这边风景独好”,领着学生走进千百年来为大家吟诵的田园诗情、探究天窗奇景背后的生活情趣、感受三月桃花水时作者内心无比喜悦,对乡村生活有更加丰富的认识,从而进入最后一个任务:我为美丽乡村代言。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使用转述方式,体验转述的关键要素,最后写写我曾经或者刚刚体验到乡村生活或者乡村风景,向大家介绍。这样的单元整体设计,既考虑到单元内容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又充分研读文本中图5图5统编语文四(下)第一单元任务框架新教学的设计,还特别注重梳理和探究,每一册书都增加了一个梳理和探究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一册书的学习后进行自我梳理和探究,帮助学生在回顾、梳理中进行自我建构,让知识结构化。梳理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也是学会反思的过程,更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在梳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内容,整理基本的学习方法,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梳理不是简单的复习,梳理的过程,也是自我发现和探究的过程,他们可以问问自己和同伴,发现学习的障碍,总结学习的收获。梳理与探究,作为语文学习的方式,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首次提出来的,但实践证明,也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它通过学习者自身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将所学知识结构化,融入并改善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梳理与探究,指向主动、个性、探究、建构,指向知识的情境化结构化。四年级的语文学习,是中年段和高年段的衔接阶段,学习目标和要求、学习的方式等等和三年级都有一些不同。比如,三年级开始关注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要开始尝试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书面的表达,并能够感受到阅读和习作的乐趣。到了四年级,关注阅读的方法,对片段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有初步感知;对观察的方法、提问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都有了更加高的要求。因此,结合四年级教材内容,图6四(上)、四(下)梳理单元任务框架让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出发,梳理自己发现字词学习、阅读和作文中的一些方法,在分享的过程中建构自己语文学习中的一个个“宝葫芦”。四年级上下册的梳理单元,还特别注意了整体设计,四(上)的任务是“我想要个宝葫芦”,激发学生尝试整理、发现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到四(下)的任务图6四(上)、四(下)梳理单元任务框架四、新教学: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新教学聚焦素养为本的大单元设计,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这样的大单元教学任务的组织,从单元目标的确定、核心任务的设计,到组织具有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有效展开,最后让学生完成真实情境任务下的综合评测,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讲授者,变成了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经历学习,经历主动、个性、具身的学习。大单元教学实施流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学习空间,基本做到了“教、学、评一致”。这样的大单元实施模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强调学习是基于学习者共同体而发生的,也必将逐渐实现了从教师中心、强调讲授和操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自我的反思和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当然,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是语文学科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组织的语文深度学习应该基于此展开。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任务(图7)之所以确定“每天都有新发现”主题情境,并把“我的十天观察日志”作为单元大任务,就是想让学生把阅读文章中发现自然界的神奇与独特。植物爬山虎有脚能向上爬,小昆虫蟋蟀堪称建筑大师……从文章中发现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以及经过长期观察后独特的发现,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在自己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中,自己的观察实践中,从而能体悟作家的观察秘诀,像作家一样细致、连续一段时间地观察,或一粒种子的发芽过程,或树叶的颜色变化,或月亮的圆缺变化,或家里的小猫,记录下对它们每天的新发现,写十天观察日志,明白处处留心皆学问。真实的观察生活,与生活联系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一定能够带来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从而真正走向指向语文素养的深度学习。图图7统编语文四(上)第三单元教材内容与任务框架新的学习科学提出的深度学习的理论,已经逐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大家普遍认为,灌输与训练的方法不能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深度学习则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仔细看四年级18个单元的情境和任务(表1),做个问不倒的小博士、给动物朋友画像、捕捉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记下童年的微笑……从这些标题就不难发现我们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的,用学习行为来牵动内容的学习。指向语文素养的大单元教学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语文教学的改变,使语文学习成为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王云峰老师《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一文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实施质量长期不高,重要原因之一是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性质和目标的理解有偏差,没有把握住学科的本质,把教师讲解分析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把语文训练等同于做题,用做各种各样的练习题来替代学生真实的语言实践;强调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递,认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教给学生字词句篇、语法修辞和文学文化常识方面的知识王云峰(2017)王云峰(2017).在语言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中国教育报》.4月12日,第九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充满了创造,这也非常切合深度学习的原理。2017年地平线报告指出:深度学习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教育范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才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原创思想、提高信息保持能力、建立高阶思维技能。这些教学方法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挑战的学习和基于探究的学习,鼓励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积极实施解决方案。而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关注真实情境下的单元任务,这些任务就是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富有挑战的,是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经历真实的言语实践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建构的经验、获得思维的发展、情感的触动、文化的浸润。五、新环境:移动互联场景下的全新语文学习空间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学生可以随时获取丰富海量的语文阅读资源;利用各类终端和平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