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西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市西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市西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市西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市西中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

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小青

贾大山

最近,文化馆要举办一次声乐训练班,为工厂、企业培训一批业余歌手。开班的前一天,来了一个农村姑娘,非

要参加这次训练班不可。她说,她爱好文艺,唱歌、跳舞、演戏,她什么都爱;要是不收,她就不走,行李都带来了。

馆长请示我,怎么办?

“她多大?”我问。

“二十一二岁。”馆长说。

“哪村的?”

“梦庄的。”

一听是梦庄的,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一个遥远的歌声。我说:“明天让她参加试唱吧。”这一天,我的耳边总是响

着那个遥远的歌声……

那一年的冬天,大雪封了路。一天下午,我们几个插队青年没事做,在小土屋里打扑克牌。一个同伴忽然说:“听,

有人唱歌!”仔细一听,果然有人唱歌。那歌声很轻,很嫩,一会儿飘到窗前,一会儿绕到屋后,仿佛是故意让我们听

的。我们所有的眼睛一齐望着窗口,认真地听。

真的,自从到了梦庄,我们从未听到这样的歌声。在我们的印象里,梦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悄悄、静悄悄。静悄

悄的田野、树木,静悄悄的街道、房屋,静情情的太阳、月亮。早晨,一两声长长的牛叫;晚上,几个卖豆腐的梆子

声,是这里唯一的音乐。在这样的雪天,我们听着那轻柔的、飘忽不定的歌声,就像是在无边的沙漠里,忽然发现了

一片绿阴,一股清泉……

我开门一看,只见门前的槐树那里,站着一个小姑娘,不过七八岁,穿一件大红袄。她看见我,朝树后一躲,歪

着头冲我笑。我向她招了招手,把她叫到屋里问:

“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梁小青。”她认生地望着我们说。

“这样冷天,跑出来干什么?”

“你们城里人,一定会唱歌吧?”

“想跟我们学唱歌?”

“行吗?”

“行呀,你得先唱一个。”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说,“唱个《绣手绢》吧?”

她唱起来了。唱的是民歌曲调:

一条手绢绣得新,上绣着日月并三春。哎咳哎咳哟,上绣着日月并三春……

她唱完了,我们一齐拍着手说:“小青,你的嗓子真甜呀!”

“我们村的姑娘嗓子都甜一我们村的水甜!”

说完,她又唱了几支古老而又新鲜的民歌。

此后,她经常来找我玩儿,我教了她许多革命歌曲。于是,上学下学的路上,每天飘起了她的歌声;冬天拾柴火,

夏天采木耳,沙滩上的树林里也飘起了她的歌声……

她高兴地唱着,后来又爱上了戏曲一那是因为大队买了电视机。几出京剧,不知看过多少遍了,还是看。一天晚

上,正播《红灯记》,突然停了电,急得她跳着脚喊:

“点着蜡演!点着蜡演!”

那天晚上一直没有来电。回家的路上,她走得很慢,一句话也不说。走着走着,她忽然站住脚,抬头望着我说:

“叔叔,总有一天,我也能演铁梅!”

朦胧的月色里,她的眼睛很明亮,她的表情很奇特。我牢牢地记住了她的眼睛,记住了她的表情……

第二天上午,我在文化馆的小礼堂里见到了她,真的就是梁小青!她长高了,胖了,穿一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

裙。那裙子很薄,很轻,一着风吹,浑身就起了波纹,像是能把她吹走似的。我不懂衣料,一个姑娘告诉我,那叫什

么“柔姿纱”。

她不叫我“局长”,仍然叫我“叔叔”。我问她今夭演唱什么歌曲,她很自信地说:“《绣手娟》,行吗?”

我怔了一下,不由得又想起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我又问:“别的呢?”

“《社员都是向阳花》。”

“别的呢,别的呢?”

她还没有回答,馆长宣布试唱开始了。一个叮咚叮咚的声音,拖着长长的尾巴,在小礼堂里响起来,那声音颤悠

悠的,仿佛来自深山幽谷,湖面井底,很是动听。小青坐在我的身后,悄悄地问:

“叔叔,这是什么东西呀?”

“电子琴。”我说。

紧接着,架子鼓、电贝司、电吉他,一齐响起来了,轰隆隆、叮当当、呜喇喇,音势浩大,震耳欲聋。在电声乐

的伴奏里,歌手们演唱着自己最得意的歌曲。唱法十分新奇,像呐喊,像惊叫,像私语,像叹气,各自不同,各尽其

妙。至于他们唱了什么,我一句也听不清,心里只想着那遥远的民歌,那遥远的雪地……

他们唱完了,馆长叫:“梁小青”但是没有答应。

她走了。她悄悄地走了。这是我所料到了的,也是我所没有料到的。其实,她不该走。她的歌子虽然陈旧,但是

比较起来,歌手们的音色、音准、乐感,哪一个也不如她。

农历七月十五,梦庄庙会,我想借检查文化市场的机会,顺便去看看她。

梦庄的大街热闹极了。街道两旁,排满了做生意的车、摊、棚、帐;卖小吃的吆喝声,变戏法的聒噪声,耍猴儿

的锣鼓声,响成一片。村东口上更是热闹,十几个老太大和中年妇女,哗哗地打着扇鼓,正在“跳神儿”。我挤上前

一看,这队伍里竟有梁小青!她仍然穿着那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哼哼地唱着,翩翩地舞着,像一只飞来飞去的

大蝴蝶。我生气地叫一声:“小青!”

“叔叔!”她看见我,立刻向我跑过来,满面笑容地说:“叔叔,你看我跳得怎么样啊?欢迎指导!”

“你,年纪轻轻,怎么也搞迷信活动?”

“这不是迷信活动,这是舞蹈。”

“胡说,这叫什么舞蹈?”

“这叫乡下迪斯科呀!”

说完,她又跑回去,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了。

我呆呆地站着,眼睛有些模糊,满耳一片哗哗的扇鼓声。我听不清她唱什么,看不清她的表情,眼前只有一个华

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飞舞飘动着一那确实是叫“柔姿纱''。

(选自《梦庄记事》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我”的回忆插叙了与小姑娘的相识过程,突出梁小青对艺术的热爱,也交代了开头一幕发生的缘由,

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B.梁小青在上学放学路上、在四季的劳动中都在唱歌,有着乐观的性情;她热爱戏曲,信自己也能演“铁梅”,对

艺术梦想有着执着的追求。

C.梁小青虽有甜美的嗓音,但她的演唱曲目陈旧,与城里的新式乐器和新式表演格格不入,她知难而退悄悄离去,

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D.小说并没有制造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以朴实淳厚的语言和清新的格调来展现人物美好的性情,通过“我”的情感

体验,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

2.记忆中的梦庄是“静悄悄的”,而再次看到的梦庄却是“热闹的”,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3.梦想演“铁梅”的梁小青,却最终成为乡村庙会“跳大神”队伍中的一员,有人认为这是梁小青的悲剧,你怎么看?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

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根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因病原微生物而起的疫病,就开始影响到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当时,

民众的恐慌情绪急剧增长,以至于要用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抚平与此相关的痛苦记忆。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

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

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

如果说欧亚之间的疫病传播最初还受到距离限制的话,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

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1519年,西班牙人试图征服位于美洲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最初抵挡住了

西班牙人的攻势,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

克帝国的大量人口,这也成为阿兹特克文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

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速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

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而现代医学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政府职能改善等因素,共同推动了卫生防疫工作在全球的

普遍开展。可以说,人类正在以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捍卫着自身的安全与幸福。

(取材于张大庆等的文章)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

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经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

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据史料记载,东汉后期屡有瘟疫流行。以治疗伤寒

著名的张仲景,在自己的《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了多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

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

药。

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

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

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人在16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现代

医学研究表明,通过有限度地主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接种该病原微生物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针对该疫病的抗

体,从而避免感染疫病。而接种“人痘”,就是主动让未感染的人接触处理过的天花病毒从而产生病毒抗体。

接种“人痘”的办法曾经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曾在《哲学通讯》中专门称赞过中国人的

这种伟大创造:“这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取材于陈忠海、和静钧的文章)

材料三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这就让病毒听起来有些吓人。一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对病毒的认识仍然各执

一词,他们甚至在病毒究竟有无生命这一点上都无法达成共识。1935年,美国生化学家运用提纯和结晶技术,首次得

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晶体。这种病毒晶体看起来就像一块没有生命的冰或钻石,但是只要把病毒晶体溶液放在烟草叶

上,病毒侵入烟草叶细胞之后就马上开始增殖。当时曾有媒体评价说,这一发现“动摇了人们对生与死的区分和辨别”。

近些年来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之小,但它

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

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

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

蔓延,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而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一些医疗防疫手段

的介入,能够帮助人体更加有效地阻止病毒对人的侵害,从而能够避免出现更多的伤亡。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

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

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客观地说,病毒也并非只有破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

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每天有20%—40%的细菌被病毒杀死,这才使海洋环境中细菌过

快繁殖得以抑制。以此而言,病毒在海洋生态系统里扮演着“反垄断”的角色——有助于确保任何物种或细菌都不能

称王称霸,这对保持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作用。

(取材于苗德岁、内森•沃尔夫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不属于疫病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的一项是()

A.引发民众恐慌情绪B.改变社会结构形式

C.动摇阿兹特克文明D.开展全球卫生防疫

2.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世界最早的英雄史诗中也能找到一些疫病的讯息。

B.黑死病的流行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最具毁灭性。

C.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张。

D.卫生防疫工作的成效得益于社会多方面因素的推动。

3.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上,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B.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C.“人痘”的发明应用,是天花防治史上的重大突破。

D.中国古代防疫方法,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草花叶病毒有时仿佛没有生命,但是在条件合适时又充满活力。

B.病毒的遗传信息少,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

C.人类与病毒之间不断作战,客观上也使人类的生存能力不断强大。

D.病毒杀死海洋中的一部分细菌,有利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回答,病原微生物对人类造成了哪些影响?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困境。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就达1.5亿吨,这些城市垃圾绝大部分

是露天堆放,几十年累计下来达到70多亿吨,垃圾已成为现代城市一道抹不去的“风景线”。城市垃圾不仅影响城市

景观,同时污染了对我们生命至关重要的大气、水和土壤,最终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另外,垃圾不仅造成公

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有人估计,每年1.5亿吨的城市垃圾中,被丢弃的“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250亿元。目

前,对待城市垃圾的主要做法就是无害化填埋,但填埋前依然是臭气冲天,蚊蝇乱飞。建填埋场占地面积大,使用时

间短(一般十年左右),造价高,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资源也浪费了。人们呼吁了多年的垃圾焚烧发电,可使垃圾体积

缩小50~95%,又能够发电,一举两得,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噂英等,电也中的汞蒸汽也会

释放出来,这个办法遭到垃圾发电厂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

(摘编自蒋高明《中国生态环境危急》)

材料二

中国近10年主要垃圾处理方式变化情况(万吨)

_11483118664

,nnc,--105125-104927—107443

^95983-100637

83986,

__-8424^

7632773784

.6175.5

,_53299*

.4633/

.3584.f

--2316.7-25993"

156972022

1435r--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量S吨)--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量(万吨)

(图片来自“真话财经(ID:zhenhuacaijing)”)

材料三

日本却没有人口大国和工业国家的通病垃圾围城。目前日本每年每人的垃圾生产量只有410公斤,为世界最低,

比一些贫穷的农业国家还要低。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日本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1900年时,日本已经制定了《污物扫除法》,规定城市行政部门应当负责垃圾的处理,这也为后来的一系列法案

打下了基础。到了1970年,认识到问题严重的日本国会终于通过了《废弃物处理法》,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由政府处理、

工业垃圾由企业自行负责的原则。有了惩罚的制约,对企业污染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但生活垃圾还是个大障碍。经济

的复苏和美式生活的流行,使得消费之下的垃圾产出也急剧增加。日本人口密集、面积狭小,且国内山地众多,缺乏

适合人类居住的平原地区,这就意味着日本无法像其他国家那样大规模地用土地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发达的垃圾焚

烧厂就应运而生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占到了全球的70%,国内有六成城市的固体废弃物通过

焚烧处理。当时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噂英水平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中的二嗯英含量均严重超标,成了

名副其实的“二嗯英大国”。而二嗯英这种物质有强烈的致癌性,进入人体后无法降解、排出,对人体的免疫功能和

生殖功能都有损伤,甚至可能造成身体部位畸形。

终于,政府开始意识到垃圾问题还是要换种思路解决。8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垃圾分类回收试运行办法,

初步形成了一套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

进入90年代后,政府提出了3R概念(减少原料Reduce、重新利用Reuse和物品回收Recycle),并从国家、社会

企业和个人层面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回收相关法律。资源匮乏的日本在世纪之初相继推出《家电回收利用法》《汽车回

收法》等垃圾利用法,完善了其垃圾分类回收法规。

不过在呼吁民众环保这种事上,全世界的政府都一样,起到的作用限于呼吁和督促,关键还得靠民众“自觉”。

在垃圾分类这件事上,日本人能自觉到什么程度呢?大多数日本人对待垃圾有一个习惯,如果在外面产生了垃圾且没

有遇到“合适的”垃圾箱,他们常常会把垃圾带回家之后分类扔掉。

垃圾分类贯彻十几年后,截止到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已经减少了一半。能有如此成果,正是

多亏了每一位日本民众的自觉践行。

(摘编自“凤凰网国际智库”)

材料四

10年前,广东的确出现了第一批分类垃圾桶,可到2009年广州原先的双色分类垃圾桶却悄悄退场,统一回收垃

圾桶重新回到街头。蒋高明解释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居民辛辛苦苦分类的垃圾,最终被环卫工人混在一起,令

居民寒心了。蒋高明说:“垃圾中有一部分是化学家发明技术的成果,这些物质一旦合成,则很难降解。加之垃圾不

进行分类处理,随意混为一体焚烧,会产生很多有危害的气体,也是很危险的事情。”

(摘编自“蒋高明科学网博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城市普遍存在垃圾围城的问题,城市垃圾年产量达1.5亿吨,几十年来累计达到70多亿吨,城市垃圾处理成

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通过焚烧处理垃圾的量2011年以后大幅增长,2011年是2599.3万吨,2016年达到7378.4

万吨,增长了近2倍。

C.从材料二中看,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可2011—2014年垃圾填埋量变化不大,可能是因为填埋不够经

济而更多选择焚烧方式。

D.日本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和工业国家,但对国民每人每年的垃圾生产量有限制,所以垃圾年产量为世界最低,未

出现过垃圾围城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也是资源,我国每年因城市垃圾填埋和焚烧而造成了“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有人估计这些被丢弃的资源

价值高达250亿元。

B.城市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而且也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同时还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城市垃圾进行填

埋或是焚烧,各有利弊。

C.日本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一直是焚烧,但因焚烧导致空气和土壤中二嗯英含量严重超标,政府为此提出3R概念,

处理方式采用回收利用。

D.广州垃圾分类处理难以实施,问题主要不在居民身上,而是环卫部门造成的,居民做好了垃圾分类,环卫工人却

仍然将其混在一起收走。

3.中国要走出垃圾围城的困境,在政府层面需要向日本借鉴哪些经验和做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纳兰性德传

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初埠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

解带,颜色侵黑,疾愈乃复。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康熙十四年成进士,年十六。学科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

卫,久之,晋二等,号晋一等。令赋《乾清门》应制诗,译御制《松赋》,皆称旨。俄疾作,上将出塞避暑,遣中官将

御医视疾,命以疾增减告。遽卒,年止三十一。容若尝奉使理梭龙诸羌,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便

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于此亦足以上所以任之者一日矣,其眷昧如是。

性德彳不出徐乾学门。与从研讨学术,尝裒刻宋、元人说经诸书,徐为之序,以自撰《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焉,

合为《通志堂经解》。性德善诗,尤长传苦。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

自然超逸。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许过当,弗应也。乾学谓之曰:“尔何似王逸少!”

则大喜。好宾礼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武、姜宸英诸人涉。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

缕曲》二篇寄焉,性德读之叹日:“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并此而三矣!”贞观因力请为兆骞谋,得释还,士

尤多之。

(节选自清史稿,有别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晋一等寻:不久

B.容若尝奉使胡梭龙诸羌觇:慰问

C.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轼、萎宸英诸人游游:交游

D.得释还;士尤多之称:称赞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嫌名:谓音声相近,古礼避君父名讳时,不讳读音相近的字,但是后世讳法加严,讳同字亦讳嫌名。

B.圣祖:即上文康熙,圣祖是其庙号,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室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C.乡试:科举中的省级考试,时间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每四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

D.倚声: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按照词调作词的名家则称为“倚声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放语。

(1)其殁后旬日,适诸羌输款,上于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尝有劳于是役也。

(2)贞观友吴江吴兆骞坐科场狱戍宁古塔,赋《金缕曲》二篇寄焉

4.根据文本,请用四个四字格词语概括纳兰性德的形象特点。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史将军,二首(其二)

杜牧

壮气盖燕赵②,耽耽③魁杰人。

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

河it④非内地,安史有遗尘。

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

(注)①史将军,生平不详。②古称燕赵多慷慨之士。③耽耽:形容神态威武。④河涅:现今的甘肃、青海地区。唐

肃宗时,吐蕃乘安史之乱占领其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用“盖燕赵”衬托出史将军的豪壮之气;“耽耽魁杰人”直接写出了史将军

的威武之气。

B.诗歌虚实结合,“五百步”、“八十斤”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展示史将军的用力。

C.第三联通过对往事的感叹怀古伤今,表达了史将军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愿。

D.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史将军的豪壮气概和高超的武艺的赞扬之情,以及希望朝廷重用像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

复国土的爱国情怀。

2.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史将军”这个形象?请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论语》)

(2)尔卜尔筮,o以尔车来,»《诗经•氓》

(3),四弦一声如裂帛。,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4)草创未就,,惜其不成,.(司马迁《报任安书》)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o(韦庄《菩萨蛮》)

7、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

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常凸显人物性格特征。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意选取

一个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

要求:描述生动形象,符合原著内容。

②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贴春联是过年的习俗之一。每逢春节,你会选取哪副春联贴在门口?请写出来,并说明

理由。

要求:a.先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联、下联和横批;b.条理清楚,理由充分。

答题格式如下:

③每当国家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工作者一定冲在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们于

危难之中。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们。

要求:感情真挚,有文采。

8、《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闿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

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

9、按要求选择。

(1)小明学习遇到困难,老师想写一句话来鼓励他,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一)o

A.尺璧非宝,寸阴可惜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o因此乡村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治理实

践过程,更是一个文化积淀过程。

①而价值整合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功能

②任何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总会存在差异

③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社会导向等重要功能

④统一的文化熏陶往往能促进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体一致的社会观念

A.@@@②

B.②@①④

C.④

D.④@©①

参考答案

1、1.C

2.①使情节安排显得更合理。梦庄最大的特点是“静悄悄”,这样“我们”才能听到梁小青那甜美的歌声。她的歌声

才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带给“我”精神上的愉悦,在我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

②烘托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活。“热闹大街上”的梁小青,与过去“静悄悄”村庄里认生的小姑娘,都表达出

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蓬勃的生命力。

③暗示社会环境的改变。现在梦庄的“热闹”与记忆中的“静悄悄”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农村面貌的

变化。

④深化了小说的主旨。梦庄从“静悄悄”到“热闹”的改变,表现了作者对随着时代变迁,农村面貌呈现出巨大变化

的思考。

3.观点一:是悲剧。①梁小青既有甜美的嗓音,又对艺术有着执着的热爱,却没有在艺术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前途;

②因为身在农村,她的歌子陈旧,无法跟上时代的变化,最终成为乡村庙会“跳大神”队伍中的一员;③她的艺术天

分被埋没,艺术才华得不到施展她越是在“跳大神”的队伍里尽情地唱跳,就越显出她的悲剧性。

观点二:不是悲剧。①梁小青从小唱着民歌民调,并不适合城里的新式乐器和新式表演,这不算什么遗憾:②她唱民

歌、“跳大神”,也是对自己艺术梦想的追求和坚守。③她在“跳大神”等民间艺术活动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得

到了精神的愉悦。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

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C项,“她知难而退悄悄离去,倒也在‘我'的意料之中”错误。梁小青的离开有

着复杂的情感和心理,且“知难而退”与前文她想要演铁梅表现出的坚定执著性格相冲突;据原文,她的离去既在作

者意料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

故选C。

2.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布局能力。具体考查的是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为下文作铺垫;交代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背景等;突出某种环境特点,为中心(或表现人物的某种精神风貌或表达某个道理)服

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梦庄是小说故事情节展开的一个具体社会环境,不管是“静悄悄的”的还是“热闹的”

梦庄,都是梁小青这个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所以对表现社会环境、表现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具有重要的

作用。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如“梦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静悄悄、静悄悄。静悄悄的田野、树木,

静悄悄的街道、房屋,静悄悄的太阳、月亮。早晨,一两声长长的牛叫;晚上,几个卖豆腐的梆子声,是这里唯一的

音乐”“梦庄的大街热闹极了。街道两旁,排满了做生意的车、摊、棚、帐;卖小吃的吆喝声,变戏法的聒噪声,耍

猴儿的锣鼓声,响成一片”。从表现社会环境、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分析时注意结合“静悄

悄的”和“热闹的”的前后变化,分析变化背后人物的改变、社会的因素的影响等。

3.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

作答。解题思路是:首先亮明观点一一是不是梁小青的悲剧;而后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言之成理,言之有据;最

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表达自己的体会,注意不要脱离小说的内涵而凭空想象。解答本题既可以肯定是梁小青的悲剧,

也可以否定是梁小青的悲剧,不管是哪一种观点,都要结合文本中对梁小青的描写分析,如:“唱的是民歌曲调”“我

们村的姑娘嗓子都甜--我们村的水甜!”“上学下学的路上,每天飘起了她的歌声;冬天拾柴火,夏天采木耳,沙滩上

的树林里也飘起了她的歌声”“她仍然穿着那件华美的淡粉色的连衣裙,哼哼地唱着,翩翩地舞着,像一只飞来飞去

的大蝴蝶”“这不是迷信活动,这是舞蹈”“尽情地唱起来、跳起来了”。重点分析她对唱歌的热爱,她一直唱的是

民歌,文末对她“跳大神”的描绘等。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是把握主题。虽说文学作品考查八大能力,但其中把握主题是核心。可以说,阅读题

的几个小题都是围绕主题设置的,答每一题都要点到主题,只不过侧重点不同。因此,不管题目怎样问,考生都要往

主题上引。把握主题的方法是,找点题的议论句。它一般在篇首或篇尾。二是同样的意思要用文中的句或词来做答。

因为答案都是从这个角度给出的。但是一般不去照抄关键句,要压缩精简,去掉修饰,抽取内核。三是以阿拉伯数字

分点作答。一般来说,分值4分的题答案有两点或四点,6分的题答案有三点或六点。分点答题的作用是,阅卷老师

能一目了然,防止误判漏判,考生答题能尽可能答出每一点,防止漏答。答题''点"到为止,不必展开细答;某一点

答得再深入,也不过是这一点的分,而其他点没有答出老师也不会额外开恩。四是多角度答题。如:解释词义,要从

表面义和主题义角度回答;理解句义,要从句本身义、形式(表现方法、结构作用)、内容(主题义)角度回答。

2、1.A

2.C

3.B

4.B

5.①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病伤害了人类的健康。②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大规模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③病原微生物

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现代医学防疫事业不断飞跃发展。④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

连带影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

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

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A项,“引发民众恐慌情绪”,疾病是对人类的影响,但“民众恐慌情绪”不属于“人类文明”。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

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因果倒置,依据“当历史进入到欧洲向外扩张的殖民主义时期,病原微生物才真正开始了全球传播的旅程……

但战争形势随着感染过天花病毒的西班牙人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不久,肆虐的天花就杀死了阿兹特克帝国的大量人口”

可知,是欧洲向外的殖民扩展导致了疫病的全球传播,而并不是“疫病的全球传播导致西班牙要在美洲推行殖民扩

张”。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之后浏览选项,

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曲解文意,”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错误。依据“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

控措施。公元2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可知,

采用隔离措施防止疫病传播,并不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唐代。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

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作答。

B项,说法绝对,“短时间内就能大量复制并共同冲击宿主细胞”错误。依据“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

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

的宿主”可知,选项中缺少“一般而言”“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等条件。

故选B。

5.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

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

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1347-1353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

近三分之一”可总结为: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病伤害了人类的健康。

依据“由于大量人口死亡、劳动力分布严重不均,社会结构开始出现变化,农奴从此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劳动者。

应该说,黑死病、麻风病等疫病从多方面影响了欧洲社会和中世纪的西方文明”可概括为:病原微生物引发的大规模

疾病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依据“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

的进步,18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20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

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中国人在16世纪时摸索出世界上第一种有效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人痘"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

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可概括为:病原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推动了现

代医学防疫事业不断飞跃发展。

依据“相关研究表明,与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一样,病毒在维持全球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

海洋生态系统中,……”可概括为: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会对人类生活产生连带影响。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文本的标题出处。2.概括文本中心,理清文本之间的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

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

巧归纳的步骤。

3、4.D

5.C

6.①主动负责,转换处理思路;②制定并完善详尽的相关法律法规;③让企业自行负责工业垃圾,惩罚违规企业;④

培养民众自觉参与环保的意识。

【解析】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

结合语境。

D项,“但对国民每人每年的垃圾生产量有限制”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目前日本每年每人的垃圾生产量只有440

公斤,为世界最低,比一些贫穷的农业国家还要低。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日本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可知,日本

垃圾产量为世界最低的原因是“日本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垃圾年生产量为世界最低”错误,材料三,“目

前日本每年每人的垃圾生产量只有440公斤,为世界最低。”

故选D。

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

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处理方式采用回收利用”错误,回收利用不等于不用焚烧方式处理垃圾。

故选Co

6.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提炼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终于,政府开始意识到垃圾问

题还是要换种思路解决”,即主动负责,转换处理思路;”到了4970年,认识到问题严重的日本国会终于通过了《废

弃物处理法》”“日本在世纪之初相继推出《家电回收利用法》《汽车回收法》等垃圾利用法,完善了其垃圾分类回收

法规”“80年代,日本政府推行了一系列垃圾分类回收试运行办法,初步形成了一套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即制

定并完善详尽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生活垃圾由政府处理、工业垃圾由企业自行负责的原则”让企业自行负责

工业垃圾,惩罚违规企业;“有了惩罚的制约,对企业污染的控制得到了加强,但生活垃圾还是个大障碍”,即培养

民众自觉参与环保的意识。

【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4.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5.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

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6.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

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

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4、1.B

2.C

3.(1)纳兰性德死后十天,各路羌族人纷纷投诚归附朝廷,皇上在行宫派官员拍着他的灵座哭着告诉他这件事,因为

他曾经对这场战役有功劳。

(2)顾贞观的朋友吴江人吴兆骞因受科场案件牵连被贬戍守宁古塔,写了两篇《金缕曲》寄给他。

4.出身显贵,事亲至孝,文武双全,饮誉词坛,超逸脱俗,落拓无羁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看清楚题干要求,然后再逐一翻译各

个加点字在每句中的意思,此题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解释时一定要结合语境,切不可

望文生义,特别要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B项,“觇”,解释为“慰问”错,“容若尝奉使觇梭龙诸羌”,意思是容若曾经奉使观察梭龙一带诸羌的军情,“觇”,

窥视,观察。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

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与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

不符合的地方。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项,”科举中的省级考试,时间在秋季八月,又称秋闱,每四年举行一次”说法错误,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

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不能翻

译的助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

赋分点的落实。

(1)中,“旬日”,十日;“适”,正好,恰好;“输款”,投诚;“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

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以”,因为;“有劳于是役”,状语后置句,调整过来应是“于是役有劳”,对这场战役有

功劳;“是”,这。

(2)中,"坐”,连坐,因……而牵连;“狱”,案件;“赋”,写;“焉”,代词,相当于“之”。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要求用四个四字格词语概括纳兰性德的形象特点,这是

考查人物的特点。要分析人物形象特征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

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概括得出人物的

形象特点。

第一,“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初嫌名改,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也”,性德,姓纳喇氏,

一开始取名成德,因为读音接近皇太子允初的名字故避讳改为性德字容若,是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圣

祖以其世家子,授三等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圣祖因为他是世袭官宦子弟,授予他三等侍卫,不久,晋

升二等,又不久晋升一等,由此可以看出,纳兰性德出身显贵;

第二,“性德事亲孝,侍疾衣不解带,颜色麓黑,疾愈乃复”,性德事奉自己的双亲非常孝顺,侍候他们生病时常常

衣不解带,脸色都变黑了,父母病好才渐渐恢复,可以看出,纳兰性德事亲至孝;

第三,“数岁即习骑射,稍长工文翰”,他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年龄稍长攻读文学,可以看出,纳兰性德

文武双全;

第四,“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纳兰性德擅长写诗,尤其擅长填词,广泛涉猎南

唐、北宋诸家作品,作品精妙到极点,由此可以看出,纳兰性德饮誉词坛;

第五,”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所写《饮水》《侧帽》二本词集,清新隽秀,自然超脱,

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超逸脱俗;

第六,“尝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即绘小像,仿其衣冠。坐客期许过当,弗应也”,曾经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感,

就绘小像,模仿他的衣冠。坐中客人期许过当,他没有呼应,可以看出纳兰性德落拓无羁。

【点睛】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

词语则要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即“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

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

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性德,姓纳喇氏,一开始取名成德,因为读音接近皇太子允初的名字保成故避讳改为性德字容若,是满洲正黄旗

人,大学士明珠的儿子。性德事奉自己的双亲非常孝顺,侍候他们生病时常常衣不解带,脸色都变黑了,父母病好才

渐渐恢复。他从几岁起就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年龄稍长攻读文学。在康熙十四年考中进士,那年只有16岁。圣祖因为

他是世袭官宦子弟,授予他三等侍卫,不久,晋升二等,又不久晋升一等。皇上命他赋《乾清门》应制诗,解释御制

《松赋》,都符合皇上心意。不久发病,皇上将要到塞外避暑,派中官带御医给他看病,命令把疾病加重还是好转的详

情随时报告。(没想到)突然去世,年龄只有31岁。容若曾经奉使观察梭龙一带诸羌的军情,在他死后十天,正好各

路羌人投降臣服,皇上在行宫派官员拍着他的灵座哭着告诉他这件事,因为他曾经对这场战役有功劳。从这件事也足

以看出皇上要对他委以重任不止一天了,他就是这样被眷顾看重。

性德乡试出自徐乾学门下。跟从他研讨学术,尝写刻宋、元人论经的各种书,徐乾学替它们写序,并把自己撰写

的《礼记陈氏集说补正》附在它们后面,合成《通志堂经解》一书。性德擅长写诗,尤其擅长填词,广泛涉猎南唐、

北宋诸家作品,作品精妙到极点。所写《饮水》、《侧帽》二本词集,清新隽秀,自然超脱。曾经读赵松雪自写照诗有

感,就绘小像,模仿他的衣冠。坐中客人期许过当,他没有呼应。徐乾学对他说:“你多么像王逸少(王羲之)!”性

德听了就大喜。他喜欢结交士大夫,与严绳孙、顾贞观、陈维感、姜宸英等人交往。顾贞观的朋友吴江人吴兆骞因受

科场案件牵连被贬戍守宁古塔,写了两篇《金缕曲》寄给他,性德读后叹息说:“山阳《思旧》,都尉《河梁》,和《金

缕曲》并列而三了!”贞观趁机力请他替兆骞谋划,吴兆骞最终能够释放回来,士人更加称赞性德。

5、1.C

2.先用衬托的手法,用慷慨的燕赵之士,衬托史将军的豪迈壮气,威风凛凛。然后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写史将军弯弓

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所用的长戟重达八十斤,突出他武艺的高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表达

了史将军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愿”错,第三联的意思是河涅已被吐蕃占领,不属于大唐了,那是安史之乱留下的后果,

联系下联“何日武台坐,兵符授虎臣”,借汉武帝武台召李陵受命的典故,来感叹不知何时才会有君主召见史将军,

将兵符授予他,让他来收复失地,可知是表达作者希望朝廷重用史将军这样的人才,早日收复国土的爱国情怀。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

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此题可结合词的注释,抓住关键词,通过联想

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诗歌的前两联塑造了史将军的形象,首联中“盖”的意思是“盖过,超过“,结合注释“古称

燕赵多慷慨之士”,“盖燕赵”运用比较的手法,以慷慨的燕赵之士来衬托史将军的豪壮英武形象,“耽耽魁杰人”

直接写出了史将军的威武之气;颔联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用他使用的兵器来写史将军的孔武有力,“弯弧”意思是

“拉弓”,拉弓射箭可达五百步之远和使用的“长戟八十斤”都展示了史将军的勇力及武艺高强。

【点睛】

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的题目,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

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6、曲肱而枕之于我如浮云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曲终收拨当心画东船西舫悄无言会遭此锅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

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肱”“咎”“贿

迁”“拨”“愠”“碧”的书写。

【点睛】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

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

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

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7、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出场。先写学校取餐时的场景作为铺垫,又写出在蒙蒙细雨的灰沉

沉的天空下出场的少平独自取“三等”餐的场景,与热闹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又细写少平身上满是补丁的

衣服,取食黑面馍时露出的关节粗大的手。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少平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先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再

由远景转到近景,细写少平取餐,其中并没有直接交代少平的出身和个性,但读者却能从出场的描写中看出一个贫寒

又敏感的少年形象。

②三羊开景泰,双燕舞春风。横批:羊年大吉

理由:古汉语中“羊”同“祥”,吉祥之意;用于岁首祝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