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名师选编教案设计(六篇)_第1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名师选编教案设计(六篇)_第2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名师选编教案设计(六篇)_第3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名师选编教案设计(六篇)_第4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名师选编教案设计(六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篇章页,了解作者

1.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2.课件出示,指名读。冰心奶奶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

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3.让我们随着第一单元的学习,走进这些名人名家笔下的童年岁月,感受他们眼中的童年故事。

4.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5.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

是范成大,

6.简介诗人。课件出示:范成大,1126-1193,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字致能,号石湖

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晚年隐

居故乡石湖,号石湖居士。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

第三十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二、读诗题,解题意

1.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整首诗。我们已在四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首诗,指名读诗题。正

音:“兴”是兴致的意思,所以在这里读xing。“杂兴”就是各种兴致的意思。齐读诗题。

2.师: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四时:一年四季的意思。

诗题: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三、回顾感知诗的大意

1.指名读全诗。

(1)“昼”“耘”是本诗中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但是我们已经学过,再次强调“昼”是翘

舌音(指名读),写的时候注意“尺”的下面是个“旦”,不要多一横;

(2)“供”是多音字。

gong供应供养供给供销供求供电提供;

gong供品供奉供职供认供状招供。

师:供,读“gbng”时,一般与祭祀、警察审案有关,诗中“供”是从事的意思,也读"gong"

2.指名再读整首诗。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初夏)追问:从哪个词语读到的?(桑阴)理解“桑

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师:“桑”也是本诗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

也已经学过,再次强调:三个“又”的末笔捺都改点;“聂”窄“木”宽;“木”,撇、捺收

笔大致持平。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借助诗句旁的注释和以前的学习,来说

说整首诗的意思。

5.同桌合作学习。

6.交流: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

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7.在追问中明确这些重点词的意思。

儿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指那些孩子们。

7.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的韵味。

过渡:诗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四、精读领悟诗的情感

1.指名读一、二两行,问:你读出了怎样的感受?随机板书,指导朗读。

(1)辛苦:从“昼”到“夜”,时间长。

(2)忙碌:各当家。想象: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做什么?

(3)和谐: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插图。

2.师: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诗人这些

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整天,晚上一家人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

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指导感情朗读一、二两行。

3.指名读三、四两行,问:从孩子们一个小小的学种瓜动作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

指导朗读。

(1)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孩童。

(2)快乐:他们学种瓜,心里想的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3)可爱:瞧,他们的动作,一手一一,一手一一,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们呀!

4.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他们是快乐的;孩子们虽然不懂耕织,却爱

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指导感情朗读三、四两行。

5.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

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配乐朗读。

6.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田园生活广泛、生动、真切的描写,表现

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乡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背诵全

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

2.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谈谈自己的感受。

3.指名读。说说诗句的意思。齐读。

4.比较两首诗。

(1)相同点:都是写初夏田园风光的。

(2)不同点:其三十一侧重描写劳动场面,其二十五侧重写景。

(3)联系两首诗,追问:为何“日长篱落无人过”?因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

家。

(4)虽然这首诗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

的喜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六、学习小结,布置作业

1.师: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

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板书:田园诗)。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2.作业:誉抄(或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设计

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初夏

宋范成大

劳动场面昼出耘田夜绩麻,辛苦、忙碌、和谐

赞美劳动人民村庄儿女各当家。

喜爱儿童童孙未解供耕织,懂事、快乐、可爱

向往田园生活也傍桑阴学种瓜。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

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

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

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

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

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

5.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生齐读。

二、理解题意,了解作者

1.引导学生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

“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是一年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

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2.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一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

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三、初读古诗,解决字词。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重点指导读准“昼、耘、供”。

3.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4.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

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五、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赏析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板书: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小组交流:这两句诗写了什么内容?(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板书:辛勤劳动)

(2)想象交流:

①“昼”和“夜”分别指什么?(白天和晚上。)

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农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o

③看到此情景作者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你们虽然

辛苦,但生活是快乐的。)

(3)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读出诗的节奏。)(板书:赞美)

①指名读,师生评议。

A.读出农民的辛苦。

B.读出农民的忙碌,表现繁忙的劳动场面。

C.读出农家生活的和谐。

②反复读:自由读、指名读、教师读、学生再读、齐读。

(4)教师小结:从短短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和劳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

织的生活却是诗人这种文人墨客所向往的。忙碌了一天,晚上一家人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这

种温馨,使人们劳动的疲倦和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人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再次

齐读课文,试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

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

真可爱)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

孩也一一“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爱。

(5)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孩子们的自豪;读出孩子们的快乐;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

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3.了解写法。

(1)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什么为写作题材?(农村生活。)

(2)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耘田、

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教师小结: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朴实、自然的语言勾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

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

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

碌,就连孩子们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

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也充溢着恬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平白、

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2.出示课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学生自由阅读。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

七、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

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学种瓜。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

傍()①靠近②并排

(3)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2.搜集并阅读《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其他诗句。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辛勤劳动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天真可爱喜爱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复习“昼、耘”两个生字的识记与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和默写

《四时田园杂兴》。

2.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热爱。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

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示诗题

1.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

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3.板书课文题目:古诗三首,齐读课文题目。

4.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

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5.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H"一)]

二、理解诗题,了解作者

1.猜猜诗题的意思。

2.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相机点拨: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会有很多的感想。同学们可以尝试抓住重点

词突破,然后将重点词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猜出古诗题目的意思,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4.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范成大是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

农村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老师相机正音:“供”读一声“g6ng”时表示供给,读四声“g6ng”时

表示从事;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夏季)教师引导学生: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理解“桑阴”。“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昼夜耘田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学生观察一老师范写一学生练写)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教师引导: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

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

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

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

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再指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锄草;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各忙各的农活)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

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板书:劳动场

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

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

动场面时,不禁感叹一一(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一一(学生接读)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

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懂得;从事;靠近;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板书:勤劳)一起快乐地读

最后两句一一(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赏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

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

也是快乐的。(板书:童趣、孩子)这样和谐、温馨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

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大家闭上双眼听

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学生在语文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辛勤劳动赞美

童孙未解供耕织,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习语文,离不开古诗词,今天,我们先来对对诗,看看是不是积累了很多的古诗词。

(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撷一一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一一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对的诗句都是描写什么地方的生活的?

3.像这种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我们叫作田园诗。今天,我们再来积累一首古诗,它就是田园诗

的集大成者一一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一首。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课,学习古诗三

首的第一首。

4.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四时田园杂兴

5.正音兴xing,兴致的意思,还有另一个音读xlng,兴旺、兴盛。

二、知人解题

1.对于作者范成大,你了解他吗?你知道哪些关于他的事情?

[范成大,南宋诗人,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为官34年后因病辞官。此后十

年隐居在石湖,写下了六十首大型组诗一一《四时田园杂兴》,这也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2.释题: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园:农村生活;杂兴:各种兴致。)

三、读出诗味

1.初读,正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一生读,正音:当、供、种。

2.再读,读出节奏。试着给诗划出节奏,并按划出的节奏读给大家听。指名一生读后全班齐读!

3.三读,读出诗韵。我们都知道,古诗要押韵,你知道本诗中押的是哪个韵吗?(a)

哪几个字押韵呢?怎么才能读出这种韵味呢?谁来试着读一读?大家一起来试着读一读。

四、读懂诗意

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明白诗句的含义。谁知道我们理解古诗文的方法都有哪些?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

2.现在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和同桌两个人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吧!不懂的地

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做上记号,一会儿一块交流。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两人同时汇报,一人两句。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还在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

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儿童不懂得耕田织布

的方法,也在桑树的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五、读出诗境。

思考:当我们理解了诗句含义后,老师想考考大家了,要用诗中的词语来说。

1.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儿女,童孙。)什么年龄的人才可以称成年的男人和女人为儿女,

称小孩子为孙子?(上了年纪的老翁。)正是如此,写这首诗的范成大已经六十多了,确实是

一位老翁了。那诗中的人物真是范成大的儿女子孙吗?他这样称呼,可以看出一种什么感情来?

(亲切、赞扬、称赞。)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遍诗句。

2.诗中的“儿女”在干什么?(耘田绩麻。)什么时候耘田?什么时候绩麻?农村生活,不仅

是耘田织布,还有很多的活计,请你结合生活中看到的,电视上看到的,书中读到的,想象一

下,他们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施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看看插图,

这些儿女的表情是怎样的?这么辛苦的生活,为什么一天还乐呵呵的呢?(为家庭付出很值得,

很幸福。)真好,孩子们,你们是真正理解了“各当家”的内涵了!那么,带着你的理解,齐

读这两句诗。

3.童孙一一在哪里?在干什么?(桑阴种瓜。)从“桑阴”一词,你知道是哪个季节吗?诗中

有一个字,写出了幼童的可爱。你知道是哪个字吗?你从这个字中,还读出了什么?(像爸爸

妈妈一样是一个勤劳的孩子;孩子想为父母减轻劳动的负担,很心疼父母。)如果这个孩子就

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什么?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看出了你们对这位儿童的喜爱。将这份喜

爱带入诗句中,再次齐读最后两句吧!

人常说:文字是人情感的外在流露。那么从这首诗中,你知道范成大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首

诗的吗?(赞扬,表扬,赞颂,热爱。)

六、熟读背诵

看来同学们已经将这首诗完全理解了。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么好的

诗,赶紧试着背诵下来吧,一会儿老师要让男女生比赛呢,看看是男生的记性好,还是女生有

智慧!

七、布置作业

开课之初,老师就曾说《四时田园杂兴》有六十首,那么,其余的五十九首写的又是什么?有

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找其中的两首进行了解和积累。回去以后,将今天学习的这首古诗默写

给爸爸妈妈看,同时别忘了给他们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儿女一一耘田绩麻辛劳

赞扬

童孙一一桑阴种瓜可爱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

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

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2.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3.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二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

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

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

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

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

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

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

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

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

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

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

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

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

的田园诗。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请大家把你喜欢的古诗,展示给大家,好吗?

(学生背诵,交流7、8首诗)

师:同学们积累的真多呀!你能不能把你学古诗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交流方法)

师:对!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今天,我们就用大家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起来学

习的也是一一

生:《古诗三首》

师: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首先一起去学习一首古代诗人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二、介绍作者,解读诗题

1.介绍作者

(1)师:范成大你们通过预习了解多少呢?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出示资料“范成大的简介”。课件出示: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杨万里、

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58岁病故。此后

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

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

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读诗题,解题意。

师:请同学来读课题。

师:“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

么内容?

(指导“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在这儿读第四声。《现代汉语词典》“即兴”解释道:对眼前

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之作/即兴表演。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引申

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年四季,“四时田园杂兴”,

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一一诗人看到

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

再一起读读题目。

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师: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师: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有什么要求?

(生交流,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2)听范读

个人自由朗读。

指名试读,评议。

师:请大家把这首诗的生字,画出来,自己学习一下。(学生自学)我们交流一下,大家的学

习成果。

出示生字:昼耘桑

(读音、组词、书写)

师:生字,大家学习真棒!

2.师:请同学们,小声自读诗文,边想边画:

出示: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

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一一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一一夏天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童孙--------学种瓜

3.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

(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

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

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请大家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1)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昼: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

就是指一一夜里把麻搓成线。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

就是一一出示诗句的意思:白天锄草在田里,夜晚搓麻在家中,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

动。)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句诗

出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童孙”指那些孩子们;未解:不懂。供;从事;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傍”,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一一出示诗句的意思:小孩子虽然

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生交流)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

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