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4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2/0F/wKhkGWW_AlOAa8roAAHwZyUuN34681.jpg)
![《维新变法运动》4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2/0F/wKhkGWW_AlOAa8roAAHwZyUuN346812.jpg)
![《维新变法运动》4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2/0F/wKhkGWW_AlOAa8roAAHwZyUuN346813.jpg)
![《维新变法运动》4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2/0F/wKhkGWW_AlOAa8roAAHwZyUuN346814.jpg)
![《维新变法运动》4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22/0F/wKhkGWW_AlOAa8roAAHwZyUuN3468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新变法运动》4篇《维新变法运动》篇一八年级上册第7课教学建议、教学案例及参考答案【特别提示】导学案只是老师教学的一个辅助,千万不能完全一成不变地依据导学案来教学,如果机械使用导学案,课堂教学过程将毫无生气,也不会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参考答案】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主备人:定陶镇中刘景元【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仔细阅读课本35页第一目内容,完成1—2问题:1.康有为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1895年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举国震惊。2.上书是否达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上述没有达到目的,但是康、梁等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二、阅读教材第36页“警世洪钟《天演论》”,回答第3题:3.《天演论》为什么被称为警示洪钟?严复在《天演论》中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用西方思想来解释维新变法,令人耳目一新。严复的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三、阅读教材第37—38页内容,回答4—5题:4.光绪皇帝为什么决心变法?发布哪些变法诏令?民族危机的严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主要内容: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5.这场维新变法的结局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维新变法最终失败。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只记这一句话就行)。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1.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2)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3)维新派举止失当,过于激进,加速了失败的步伐(4)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5)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失败(6)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的政变注意:让学生思考回答。2.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也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维新变法的影响?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关键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归纳整理】维新变法经历了“序幕”、“高潮”、“失败”三个阶段,请你列出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几句话简介一下。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影视剧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高潮:戊戌变法。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戊戌变法持续103天,最终失败,因此又称“百日维新”。【拓展练习】1.(•江苏徐州)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
)a
b
c
d2.(•广东东莞)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3.(•广东佛山)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4.(•临沂中考)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5.(•山东东营)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训练新式军队6.(•武汉中考)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正确的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都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d.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材料二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对于人才)给以特赏以昭激励”。材料三
如图
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1895年春的“公车上书”。主张:反对议和,主张编发。(或者主张“拒和、迁都、变法”,要求光绪帝变法。)(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发展商业,培养人才。(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精神?谭嗣同;谭嗣同希望用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国人,所以他认为自己死得其所。为了变法图强,不拍牺牲。【教学案例1】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i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5分钟)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讲授新课】:(25分钟)教学过程:教
学
活
动
意图师:展示光绪帝像。光绪(1871—1908),4岁即位,终身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中。他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生:观察光绪帝像。师:在内忧外患前,你认为27岁的光绪帝应该怎么办?生:自由回答老师的问题。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结论:光绪帝不愿做“王国之君”,准备采取积极的措施,挽救国家危亡。引出课题:一、“变则存、不变则亡”师:在要不要变法的问题上,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生:由两组学生中选出的代表宣读他们从媒体上找出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课前准备好的)师:如果你生活在1895年,你会支持哪派观点呢?生:参照书上75页的材料,分小组进行讨论。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在辩论中加深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的理解,感悟和认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师:总结归纳。结论: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变法;要变法,就先要变革政治体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维新派从公车上书开始,然后再成立学会,加大宣传力度,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二、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到9月的103天内,光绪帝先后颁布了100多条除旧步新的诏令。你认为它新在哪里呢?生:仔细阅读变法的条文内容。学生逐条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例如:“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清制,严禁士民干政。而这里的“民”,则指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让他们取得参政、议政的权利,这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总结:这是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使中国摆脱贫弱局面的方案。它使当时的中国能融入世界大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生:体会融入世界大潮的含义,发表见解。师:这个方案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三、戊戌政变:出示图像,简介谭嗣同。生:读《狱中题壁诗》。师: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于1898年9月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政措施。(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前身)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引申提问:你是怎么看待戊戌变法的。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结论: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图片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在老师的陈述中了解此人,思考问题,为回答做准备。培养学生从书本、网络等媒体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狂潮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摆脱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这是大势所趋,是先进的中国人所追求的。它是学生认同的,也是能吸引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问题的潜在因素。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说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对比能力。也是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层理解。当时的世界主流是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与时俱进。谭嗣同在刑场上的表现,领略其警醒世人的情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加深对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的认识。【小结】:(3分钟)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练习】:(6分钟)1、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正确的是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历史探谜一个多世纪前,为了救亡图存,一批有志之士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变法为何会失败众说纷纭,你认为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三、课堂延伸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维新变法的影响?【教学案例2】《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实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实录板书: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师:同学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生:九一八,日本侵略东三省。师:对,1931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出兵侵占东三省,是我们的国耻。在1895年历史同样也铭刻了中国耻辱的一页,也和日本有关,这是哪一事件呢?生: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师:没错,同样在这一年,北京城发生一件大事。1300多进京赶考的举人聚在一起人声鼎沸,议论纷纷。这时走出一人,手中拿着一篇文章高声朗读起来。这1300多人顿时鸦雀无声,都在仔细聆听。这个人是谁?他读的是什么?这个人就是广东举人康有为,他所读的就是用两天一夜写成的一万多字的上书。众举人听完后纷纷表示赞同上书内容,并在上书上签字,表示要联名上书。这就是历史上的“公车上书”(板书)。为什么叫公车上书呢?生:读书上注释。师:表扬看书非常仔细,认真做了预习。为什么这些举人要联名上书呢?生:《马关条约》的签订。师:回忆《马关条约》的内容。生:略。师:概括,陪两亿、割三地、开四口、设工厂。这是《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板书:《马关条约》师:面对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康有为在上书中提出什么主张?生: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师:议和是指什么?生:《马关条约》师:变法是指什么呢?你能从书上对康有为的介绍中找到答案吗?生:学习西方的制度。师:什么制度?经济制度还是政治制度?生:政治制度。师:没错,主要是学西方的政治制度,想要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什么是君主立宪制?看“每课一得”,并想一想现在有哪些国家还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生:英国、日本。师:学习西方的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当时的历史潮流是什么吗?当时的历史潮流是“近代化”(板书)。什么是近代化?简单说就是“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板书),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实现政治民主化,因此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公车上书之前维新变法的主张还只是一种政治学说,但公车上书之后就演变成一场政治运动了,我们历史上就将其称为“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就是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板书。以康梁为首的主张变法的人我们称为维新派。他们通过上书强求变法的举动可以看出维新派非常依赖于谁?生:皇帝。师:没错,维新派希望依靠皇帝发动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因此我们也将维新派称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板书)。那么公车上书有没有达到目的呢?生:没有。师:为什么没有达到目的?因为上书根本就没到光绪皇帝的手里。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就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失败,他们认为自己的变法主张知道的人太少,当时社会上没有形成要变法图强的社会舆论,怎样才能让变法主张广为人知呢?你能帮维新派出出主意吗?生:演讲生:发传单生:出书生:编歌谣师:表扬并加以提炼和引导为“办报、办学、学社、译书”(板书)出示材料一: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变法主张。师:变法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板书)。其中有一个人翻译了一本书引起极大反响,这个人是谁?翻译的书是什么?生:严复,《天演论》(板书)。师:请看这则材料。出示材料二:中国历史有个著名人物就因此改名叫适,这个人是谁?生:胡适。师:没错,胡适作为白话文的推动者,原名不叫胡适,看过《天演论》后改名胡适字适之。为什么这本书会产生巨大影响,甚至被称为警示洪钟呢?生:严复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师:严复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比喻为生物界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二中国要在竞争中生存必须象生物界一样要“进化”,怎样进化?生:变法。师:对,维新变法,学习西方制度。否则将被淘汰,也就是亡国。很多人也因此从不知道变法主张到知道变法主张,从不支持变法到支持变法。并投身到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中来。也因此历史给严复一个怎样的评价呢?生:思想启蒙家。师:没错。启蒙的含义也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兴学校、办学社、译书籍,宣传了维新变法思想,制作了办法舆论,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这些努力也使变法运动迎来高潮阶段,也就是变法主张要付之实施的阶段,这就是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板书百日维新、高潮)。百日维新开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生:1898年6月师:准确地说是6月11日,1898年,今年正好是周年纪念,多少周年?生:110周年。师: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生: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师:“国是”是什么意思?是指国家大事。“是”特指大事。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也称之为戊戌变法。当时光绪帝为什么要变法维新呢?要知道如果要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要限制皇帝权利的,为什么光绪要推行变法呢?请看这则材料。出示材料三。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迅速维新变法,否则“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康有为《上皇帝书》师:请一位学生朗读一下。生:高声朗读。师:请同学翻译一下。生:中国遭到瓜分的大祸,形势迫在眉睫。师:对,第一句就告诉我们《马关条约》之后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狂潮(板书: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板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好,请继续解释。生:必须当机立断,进行变法,否则皇上和大臣做长安的(犹豫)师:布衣是什么意思?生:百姓的意思。师:那现在能翻译最后一句了吧?生:否则皇上和大臣做老百姓都做不成了。师:老百姓都做不成那成什么了?生:奴隶。师:对,亡国奴。因此光绪决定进行变法。在变法的一百多天里就颁布了两百多道诏书、政令。这些政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生:略(教材p37)师:正确。这些内容在当时朝野内外引起极大震动,有人极力反对,有人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哪些人会支持,哪些人会反对呢?请同学们按找内容逐条思考一下。思考片刻后,小组交流讨论2-3分钟。师:现在请同学们将思考、交流的结果说一说。生:发展农工商业,百姓支持,可以生活的更好。资产阶级也肯定支持。主张重农抑商的顽固派反对。师:对,从此我们也能看出变法主张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生: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员,一些没有才能的官员也反对。生:废除八股文,读书人也支持。师:好象有同学有不同意见,谁来说说看。生:如果废除八股文,就断了很多读书人的仕途,肯定很多人反对。师:没错,那有没有读书人支持呢?生:有,一些人认识到八股取士是钳制思想的工具就会反对。师:对,特别是接触西方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反对,而且主张办新式学校,还要求开放言论。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师:当时的时代潮流是什么?生:近代化。师:包含那两个部分?生: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师:哪些内容符合经济工业化?生:发展农工商业。师:哪些内容符合政治民主化?生:办报刊,开放言论,废除八股文。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少了点内容?生:君主立宪制。师:为什么没有提出君主立宪制?生:皇帝本就没有实权。师:没错,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的软弱,另一方面光绪帝是怎样的一个皇帝呢?请看材料四师:这像是光绪的诏书吗?生:不像。师:更像是谁的?生:慈禧的。师:说明实权掌握在谁的手里。生:慈禧。师:光绪帝也想获得实权,所以提拔了一批维新派作为朝廷官员,这也引起顽固派的不满,纷纷到慈禧那里告状,慈禧也感到受到威胁,准备发动变法。光绪就发密诏让康有为等维新派准备剥夺慈禧的权力。维新派的谭嗣同就找到袁世凯,为什么找袁世凯呢?生:袁世凯有兵权。师:袁世凯满口答应了谭嗣同的要求,并说“杀荣禄就向杀一条狗一样容易。”但第二天袁世凯就向荣禄告密。于是已经做好准备的慈禧正式开始政变。政变的结果如何?生:光绪被囚禁,康梁出逃,谭嗣同等人被杀。师:时间是1898年9月21日,历史上也称戊戌政变(板书戊戌政变)。这也标志这什么?生:维新变法失败了。(板书结束)师:戊戌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历史上成百日维新。谭嗣同本有机会逃走,但是他选择了留下来,慷慨就义。请看p38页对其的介绍。生:看书介绍。师:谭嗣同刑场上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人说这是最强音,有人说这是绝命辞。如果说这是最强音,那它是维新变法的最强音,如果说它是绝命辞,那它就是清王朝的绝命辞。因为他唤醒更多的爱国志士探寻救国之路,他们也一定会反思这场维新变法运动究竟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首先思考维新变法运动究竟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首先看维新变法运动是否符合时代潮流?生:符合。师:从内容上符合,但这些措施都被废除了,除了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北大的前身,也就是今年是北大110周年校庆。既然都被废除了,那这场运动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生:思考。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之前变法主张几乎都无人知道,公车上书之后,通过办报、办学、组织学社、译书等活动,知道变法主张的人越来越多,变法也得到极大的推动并达到高潮开始由皇帝颁布诏书进行实施,虽然最后失败但一定知道的人更多了。因此我们可以说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什么作用?生:思想启蒙的作用。师:对。(板书思想启蒙)但毕竟没有达到挽救民主危亡的作用,因此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不了中国(板书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不了中国)。下一步爱国志士该怎样救中国呢?我们留到下节课再学习,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背景:《马关条约》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瓜分狂潮经过:公车上书
办报、办学、学社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译书(严复《天演论》)序幕
发展
高潮
结束影响:思想启蒙启示:资产阶级改良派救不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篇二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仔细阅读课本35页第一目内容,完成1—2问题:1.康有为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2.上书是否达到了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二、阅读教材第36页“警世洪钟《天演论》”,回答第3题:3.《天演论》为什么被称为警示洪钟?三、阅读教材第37—38页内容,回答4—5题:4.光绪皇帝为什么决心变法?发布哪些变法诏令?5.这场维新变法的结局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1.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也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维新变法的影响?【归纳整理】维新变法经历了“序幕”、“高潮”、“失败”三个阶段,请你列出每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并用几句话简介一下。【拓展练习】1.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
)a
b
c
d2.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3.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4.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5.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训练新式军队6.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正确的是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都主张变革中国政治制度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d.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7.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材料二
(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对于人才)给以特赏以昭激励”。材料三
如图回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精神?《维新变法运动》篇三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了解严复及其译著的《天演论》。了解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训练,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二、自学导读题:(一)运动序幕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定,民族矛盾激化2、公车上书:(
)和(
)联合应试举人上书(
)请求变法(二)思想舆论1、维新派人士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思想2、(
)译著《
》把西方进化学说介绍到中国,鼓吹变法(三)百日维新1、时间:(
)年6月9月2、标志:光绪帝颁布“
”宣布变法3、内容:经济上
(
)军事上
(
)政治上
(
)文化教育上(
)4、作用:(四)运动失败1、(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2、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
)被杀害,变法失败三、精讲点拨1、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阅读导言后,得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2、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运动的序幕:①背景:《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促使一部分仁人志士认识到,在学习西方科技的同时,还必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②经过:识记“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和上书的主要内容。(时间—1895年春;地点—北京;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主要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项目
内容经济上
发展农工商业军事上
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上
开放言论,取向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上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四、课堂检测1、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废除了科举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制c建立了北洋海军
d促进了思想启蒙2、下列所举,不属于戊戌变法意义的是(
)a在思想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b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d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3、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的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五、活动探究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往日本公使馆,但谭不原逃走,最终被捕牺牲,终年33岁。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则认为谭嗣同死的光荣,激励了全国民众的爱国之心。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总结
- DB6528T 210-2024板椒联合收获机作业技术规程
- DB6103T 82-2025夏大豆扩行缩株栽培技术规范
- 专业常年法律顾问聘任合同模板
- 个人投资入股合作合同协议
- 专利许可合同
- 买卖合同终止及赔偿协议
- 专兼职律师服务合同格式范本
- 个人咖啡店转让合同范本
- 产品设计与制造合同范本
- 消防器材与消防设施的维护与检查
- 2024年度碳陶刹车盘分析报告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
- 2025年1月广西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质检工作计划书2025质检部工作计划范文
- 《复旦大学》课件
- 承包鱼塘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2024版《糖尿病健康宣教》课件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