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3月联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3月14日10:30~11:45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运用“二重证据法”判断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仅其上、下限稍有分歧),二里岗文化和殷墟文化是早商文化。但随着新的14C测年数据的公布与西方学术观点的影响,部分学者不同意给二里头文化及其他文化贴上夏文化的标签。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国考古研究远落后于西方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历史研究发展C.二里头文化并非夏文化遗址 D.历史事实的认定依赖于考古发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随着新的14C测年数据的公布”部分学者的观点发生了变化,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历史研究有了新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进行中西方考古研究水平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国考古研究远落后于西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部分学者的观点发生变化,还未得到证实,无法认定二里头文化并非夏文化遗址,排除C项;历史事实的认定方法是多样的,不是依赖于考古发现,排除D项。故选B项。2.战国时期,统治者任用布衣的风潮盛行。如秦有客卿之官,请他国之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爵为左庶长)。又如赵国的虞卿、田奢,魏国的慧施、李悝,韩国申不害等都曾执掌大权,官列侯爵以上,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布衣将相。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适应了贵族政治的发展 B.促成了变法运动的兴起C.促进了思想文化的活跃 D.推动了集权方式的改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时期出现大量布衣将相,这一现象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使统治者在选官任人方面从“任人唯亲”转向“任人唯贤”,推动了集权方式的改变,D项正确;布衣将相的出现冲击了以血缘纽带为核心的贵族政治,排除A项;变法运动的兴起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材料内容与变法运动的兴起无关,排除B项;材料现象的主要影响是推动了集权方式的改变,而思想文化活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3.汉武帝在位期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后“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武帝的上述举措()A.说明汉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 B.表明王国问题已基本消失C.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D.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常以秋分行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可知,汉武帝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这些举措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C项正确;汉代对郡县实行直接管理,但地方诸侯国依然存在,不属于直接管理,排除A项;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诸侯国势力削弱但依然存在,B项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下图名为《胡商遇盗图》,出自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第45窟,画面内容依据的是《法华经·观音普门品》中的一段经文故事:“一位西域胡商领着一队驮着丝绸珠宝的骡马,遭到不法强盗拦路抢劫,最后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得救。通过材料信息可知()A中国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 B.盛世之下中西交通往来仍有艰难险阻C.佛教成为社会上的主流思想 D.这一时期政府对丝绸之路重视程度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出自盛唐时期”“一位西域胡商领着一队驮着丝绸珠宝的骡马,遭到不法强盗拦路抢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即使是在盛唐时期,胡商去敦煌经商的路上,依旧会遇到不法强盗拦路抢劫,说明盛世之下中西交通往来仍然面临着多种不确定因素,中西交通往来之路艰难险阻,B项正确;明清时期,中国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排除A项;盛唐时期佛教并未成为社会上的主流思想,唐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流思想,排除C项;盛唐时期政府对丝绸之路的重视程度较高,且材料现象并不是由政府的重视程度的高低决定的,排除D项。故选B项。5.宋初法律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作具未备者,杖一百。”后又下诏:“诸州轻小恶钱及铁鎉钱等,限一月悉送官,……敢私铸者弃市。”对于私铸铜钱者,不计铸造数量的多寡,皆处以死刑。这些规定()A.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B.说明宋朝厉行重农抑商C.反映民间手工业水平高超 D.利于建立良好经济秩序【答案】D【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宋初法律对私铸铜钱者量刑非常重,这样会打击民间私铸铜钱的行为,显然有利于建立良好经济秩序,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打击私铸铜钱的行为,这与宋朝积贫积弱不相关,宋朝的积贫积弱主要与宋朝加强专制采取的措施相关,排除A项;材料的现象有助于规范经济秩序,不能说明宋朝厉行重农抑商,排除B项;材料中的信息体现的是宋朝政府打击民间私铸铜钱的行为,不能反映民间手工业水平高超,排除C项。故选D项。6.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这一政策主要目的是()A.强化君主权威 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民族交融 D.提高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议连署制,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可知,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同时内部官员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与强化君主权威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没有涉及不同民族的交融,排除C项;材料强调这一政策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不能说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7.1381年,明太祖对户籍立法进行改革,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每110户为1里),登载各户的人丁、财产变迁情况。同时,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主要为民、军、匠三大类。根据材料信息,下列结论中可以得出的是()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②说明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③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流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明朝实行黄册制度,登载各户的人丁、财产变迁情况,反映了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明朝对于户籍的严格控制,不利于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流动,①②④正确,C项正确;明朝对于户籍的严格控制,不利于人口流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③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8.宋元时期,因抵抗契丹、防御西夏,“杨家将”精忠报国的故事为人所熟知。到了清代,嘉庆帝命人对故事里宋辽双方尽忠尽孝的人物都进行歌颂,并以坏人伏诛、好人受赏、辽宋议和的大团圆结局告终。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明清之际的新思想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宋元时期,人们对宋辽、宋夏战争,更多地战争宋朝抗击的角度歌颂,说明这时还没有将契丹、西夏纳入中华民族整体考虑,到了清朝时期,人们对宋辽双方尽忠尽孝的人物都进行歌颂,说明此时人们已经将契丹等少数民族放入中华民族整体考虑,这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和清朝对待宋辽等战争评价不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关联性,排除A项;C项表述不符史实,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应该是在清朝雍正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不同时期对待宋辽战争的评价不同主要放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与明清之际新思想的影响没有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B项。9.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夷务”;1895年,林乐知等人增补的《增广海国图志》中将“foreign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到1908年,颜惠庆在《英华大辞典》里将“foreign”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这些翻译的变化体现了()A.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C.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D.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夷务”、“交涉事务,洋务,外务”、“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文翻译中对外国人及其事物的称呼日趋中性化,反映对西水认识的加强。鸦片战争之前,受天朝上国心态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清朝对外国人的称呼带有轻蔑和鄙视色彩。鸦片战争之后,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仍在其著作中以“夷”称呼外国人,说明中国的大门虽然已打开,但其认识仍然有限。洋务运动时期,用中性的“洋务”等称呼外国事物,说明随着民族危机持续加深,部分中国人深刻认识到西方的船坚炮利,进而发起“器物之变”,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清末出现了“客民”等词,说明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在中国的外国人日益增多,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同时“外人”等词也说明国人的外交观念和国际法知识不断完善,B项正确;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的翻译说明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这并不能概括材料涉及的全部内容,排除A项;这些翻译的变化体现的是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而不是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得出国人在挽救民族危亡时所做的努力,排除D项。故选B项。10.秦汉时期,“中国”一词开始代表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晚清时期,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并将“新”字与“中国”一词相结合,立宪、共和一度成为不同群体的“新中国”理想。这一变化不是因为()A.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影响C.维新运动兴起和新思想传播 D.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被推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依然存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促使国人思想发展改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传入,也影响了国人“新中国”理想的产生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维新运动兴起和新思想传播,推动了立宪、共和思想的传播,也导致“新中国”理想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叶圣陶于农历1911年12月在日记中写道:“近日割辫甚多。校中学生殆已割尽。”“选举总统一事为历史所未有,亦民国之光荣。街头巷角,高竖五色之国旗,而各学校亦停课一日焉。”上述内容作为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可以用来说明辛亥革命后()A.封建制度已被消灭 B.民主建设卓有成效C.思想解放程度日深 D.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近日割辫甚多”、“街头巷角,高竖五色之国旗”可知,辛亥革命后,剪辫子现象越来越普遍,人们手拿临时政府的国旗,这些都是人们思想得到解放的反映,C项正确;辛亥革命仅仅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并没有涉及民主建设的信息,排除B项;辛亥革命之前,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就已经觉醒,D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面列出的是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将笔记内容进行归纳,可以得出的认识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再造共和”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荣氏企业等一批民族企业发展壮大新气象、新习俗、新风尚《新青年》杂志、民主与科学、白话文运动A.革命进程日益加快 B.社会经济快速发展C.人民群众逐渐觉醒 D.历史潮流不可阻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再造共和’”体现了民主与共和潮流,“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荣氏企业等一批民族企业发展壮大”体现了经济工业化和爱国思潮,“新气象、新习俗、新风尚”体现了社会生活的进步,“《新青年》杂志、民主与科学、白话文运动”体现了思想文化的理性与进步。综上所述,笔记内容体现了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说明历史潮流不可阻挡,D项正确;A项只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A项;B项只符合“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荣氏企业等一批民族企业发展壮大”“新气象、新习俗、新风尚”,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C项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3.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曾高度赞扬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件大事,评价它是“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也是“世界革命潮流在中国的波纹”,“统一并坚固学生的团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与残民媚外的军阀”。他所说的事件()A.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 B.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近代民族运动的发端”“世界革命潮流在中国的波纹”“统一并坚固学生的团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与残民媚外的军阀”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表为1920——1936年中国部分工业部门产量变化数据,表明这一时期()时间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生铁钢1920年772百万千瓦14.2百万公吨436815吨30000吨1936年1724百万千瓦26.2百万公吨958683吨556347吨增长率9.4%7%9%40%A.南京国民政府积极发展经济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成效显著 D.全国基本统一促进了经济恢复【答案】A【解析】对比1920年,1936年近代中国部分重工业发展,说明了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一定成效,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没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情况,无法得知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情况,排除C项;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全国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5.据统计,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人数分布中,共产党员占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占到69.66%,这一人数占比()A.适应了当时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B.确保了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胜利C.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促进了敌后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答案】AD【解析】根据材料“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人数分布中,共产党员占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占到69.66%”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民主政权选举中,国民党和无党派人士占到相当比重,说明抗日民主政权中大量吸收共产党员之外的其他成分,这有助于团结其他力量抗战,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同时也巩固了抗日根据地,AD项符合题意,AD正确;材料的信息涉及中共的日后抗日政权,未涉及国民政府,排除B项;题干涉及时间是1942年,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排除C项。故选AD。
16.美国《时代周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以下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人的相关信息。下述内容()时间封面人物主题词介绍1924年吴佩孚吴将军:中国的强者军事天才,精通文化,科学和文学;刻苦学习英文,说话柔和,手段强硬1927年蒋介石蒋介石将军:孙(sun)陨落之后升起征服者1949年毛泽东民主统一毛泽东把中国划入共产国际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种无法估计的灾难1971年周恩来周恩来中国人来了A.从侧面折射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向B.反映了近代以来西方世界能够客观认识中国C.说明近代中国在世界上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D.体现了美国当时对中国抱有警惕敌视的态度【答案】A【解析】根据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人的相关信息,介绍了北洋军阀时期的吴佩孚、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的蒋介石、新中国成立时的毛泽东、20世纪70年代外交突破时期的周恩来,每一次《时代周刊》上中国人物的出现,都反映着国内政治与社会的瞬息万变,从侧面折射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向,A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毛泽东把中国划入共产国际集团的版面,对西方而言,这是一种无法估计的灾难”可看出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看法带有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并不客观,排除B项;近代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并不高,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时代周刊》对吴佩孚、蒋介石、周恩来进行了正面积极的介绍,体现不出警惕敌视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中国传统历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与发展反映了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的需要。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代产生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每月以看不见月亮的那一天为初一(朔),以月亮圆的那一天为十五(望)。月的开始从初一的子夜算起,岁首之月的初一(朔日)从子夜起就是这一年的开始,这一天也叫“年”。“年”的名称从周代开始“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周朝以十一月初一为“年”。秦颛顼历改每年十月初一为“年”,直到汉武帝时才又恢复使用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这个“年”也就是“新年”,是新的一年的开端。《后汉书》有“太史令一人……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北周庚信《庚子山集》有诗句“新年鸟声干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宋代吴自牧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材料二:——摘编自李立纲《秦汉时代的新年习俗》(注:左图为甲骨文“年”字的字形。)年,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人”也兼表声。秦汉时期都非常重视新年习俗,如秦“以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十月天子斋戒,然后郊祀以见上帝。),通权火(点燃篝火照明黑夜。),拜于咸阳之旁”。汉时“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十年(前197)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三月及时腊祠社稷,以羊豕。……直干戈之际,草创之时,日不暇给,而其笃于祠祭如此。”——据吕思勉《秦汉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历法产生和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重视新年习俗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产生时间早;根据月亮圆缺变化制订;受政治影响不断调整;设专职官员掌管;影响人们生活;(任意答对4点)(2)原因:是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利于维护君主权威地位;对农业的重视,以农为本的传统;长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意义: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夏代产生夏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法产生时间早;根据材料一“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每月以看不见月亮的那一天为初一(朔),以月亮圆的那一天为十五(望)。”可知根据月亮圆缺变化制订;根据材料一“周朝以十一月初一为‘年’。秦颛顼历改每年十月初一为‘年’,直到汉武帝时才又恢复使用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可知受政治影响不断调整;根据材料一“《后汉书》有‘太史令一人……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可知设专职官员掌管。根据材料一“宋代吴自牧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可知中国历法影响人们生活。【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秦汉时期都非常重视新年习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重视新年习俗是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根据材料二“十月天子斋戒,然后郊祀以见上帝。”可知利于维护君主权威地位;根据材料二“年,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的‘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谷的象形,下部是一个弯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可知对农业的重视,以农为本的传统;根据材料二“秦‘以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见’”,“汉时‘高祖制诏御史:其令郡国县立灵星祠’。”可知秦汉时期重视新年习俗的原因还涉及到长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二者合起来像人负禾之形,表示丰收、收获等义。”可知秦汉时期重视新年习俗可以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根据材料二“十年(前197)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三月及时腊祠社稷,以羊豕。……直干戈之际,草创之时,日不暇给,而其笃于祠祭如此。”可知秦汉时期重视新年习俗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18.【郑和下西洋】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所谓的中国式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根植于历史与现实,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正是其明证。材料一:——《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赢得了沿途各国人民的欢迎和赞扬。直到今天,索马里和坦桑尼亚仍然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和中国传统友谊的象征。——摘自石涛:《海外华文教育教材:中国历史》(1)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2)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答案】(1)规模大、范围广、友好和平交往、时间长、次数多。(2)目的:以政治目的为主,展示强盛国力,吸引沿途国家加入天朝宗藩朝贡联盟。影响: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利于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开拓海外贸易;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文明交流;传达了和平、友善、平等的精神;(任意答对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规模大;根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可知到达了东南亚、印度、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可得出范围广;根据材料二中“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准则,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可得出友好和平交往;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时间长、次数多。【小问2详解】认识: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可以从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从目的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以政治目的为主,展示强盛国力,吸引沿途国家加入天朝宗藩朝贡联盟。从影响方面:根据材料二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可得出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力;根据材料一路线图结合所学可得出利于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开拓海外贸易;根据材料二中“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可得出推动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根据所学可得出加强文明交流;根据材料“直到今天,索马里和坦桑尼亚仍然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视为和中国传统友谊的象征。”结合所学可得出传达了和平、友善、平等的精神;19.【近代中国对国际法的认识】晚清的历史,是中华帝国的世界秩序想象不断受到冲击的历史,而国际法带来的冲击,尤为深刻。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大清对于现代法权的接触,是从国际法开始的。这起因于帝国与西方以通商及战争为基础的互动过程。对于国际法,从开始接触到积极渴望加入,大清经历过几个阶段。最初是针对特定问题,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断简残篇式地翻译个别章节以便应付对外交涉所需,林则徐便曾让人如此翻译过片段的国际法。嗣后是传教士翻译欧美国际法著作时期,这以京师同文馆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和江南制造局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为主,尤其是丁韪良所翻译的《万国公法》,对于大清精英理解国际法的作用相当大。随后维新变法诸君曾经利用国际法来为变法寻找理据,以“春秋公法”的笔法来比附国际法,表达自己的国际秩序观,从而得出变法的主张。……然后是在甲午之后,尤其是庚子之后,中国日渐增多的留日法政学生,将日本对于西方国际法的研究与翻译,再转译回中国,形成了更加系统、体系化的国际法认知。作为东亚世界的普遍帝国,其转型所要克服的惯性太过巨大,这一点与日本构成了鲜明对比。日本接触国际法较大清为晚,但是迅即将国际法作为国民教育的必要内容,其对日本国民的世界想象产生了巨大冲击。日本也迅速派人到西方去认真学习国际法,引入了最新的实证法路径的国际法,并依此来改造日本。——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对国际法的认识过程。(2)根据材料,指出中日双方面对国际法时态度的不同之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这一态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影响。【答案】(1)开眼看世界时期,断简残篇式的翻译个别章节;洋务运动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传教士翻译为主;维新变法期间,从国际法中筛选利于变法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尤其是1900年以后,留日学生将日本的研究翻译回中国,形成较为体系化的国际法认知。(2)不同态度:中国:从开始接触到积极加入经历较长过程;日本:迅速接受,全面认识且用以改造日本。原因:传统华夷观念的根深蒂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东渐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带领(任意答对两点)影响: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长期流于表面;逐渐被日本赶超;在近代国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最初是针对特定问题,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断简残篇式地翻译个别章节以便应付对外交涉所需,林则徐便曾让人如此翻译过片段的国际法。”并结合所学可以的得出,开眼看世界时期,断简残篇式的翻译个别章节;根据材料“嗣后是传教士翻译欧美国际法著作时期,这以京师同文馆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和江南制造局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为主,尤其是丁韪良所翻译的《万国公法》,对于大清精英理解国际法的作用相当大。”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洋务运动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传教士翻译为主;根据材料“随后维新变法诸君曾经利用国际法来为变法寻找理据,以‘春秋公法’的笔法来比附国际法,表达自己的国际秩序观,从而得出变法的主张。”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维新变法期间,从国际法中筛选利于变法的内容;根据材料“在甲午之后,尤其是庚子之后,中国日渐增多的留日法政学生,将日本对于西方国际法的研究与翻译,再转译回中国,形成了更加系统、体系化的国际法认知。”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尤其是1900年以后,留日学生将日本的研究翻译回中国,形成较为体系化的国际法认知。【小问2详解】不同态度:根据材料中国对国际法的学习经历了多个阶段并且时间很长,而日本“接触国际法较大清为晚,但是迅即将国际法作为国民教育的必要内容,其对日本国民的世界想象产生了巨大冲击。日本也迅速派人到西方去认真学习国际法,引入了最新的实证法路径的国际法,并依此来改造日本。”可以得出中国从开始接触到积极加入经历较长过程;日本迅速接受,全面认识且用以改造日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因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西学东渐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的带领等原因,我国展开对国家法的不断学习,根据材料“作为东亚世界的普遍帝国,其转型所要克服的惯性太过巨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传统华夷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学习时相对日本而言比较缓慢,经历了比较长的过程。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长期流于表面;虽然开始的比较早但是却逐渐被日本赶超;在近代国际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20.【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各历史阶段的土地政策(主张)简表时期内容一1924年,孙中山指出: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他认为中国革命在这一点上应当效法俄国,不然革命就是不彻底的。二“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田中收获除给政府交土地税外,均归农民所有。三抗日根据地内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抗日。减租的办法是“二五减租”(即把原租额减少25%);正租以外的杂租、劳役一律取消。四1947年秋,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以彻底平分土地为原则,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分配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1)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中一、二、三、四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哪一个历史阶段。(2)请从表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十二机械振动光学第1讲机械振动、振动图像练习含答案
- 教你写一份合格的上班玩方式保证书
- 《化学方程式》课件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和地貌的观察课件
-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锋面系统与天气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春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高中数学 第2章 统计 2.2 总体分布的估计 2.2.2 频率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教案 苏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第2课时 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2024年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教案 新人教版
- 高中英语 Unit 3 Travel journal Period 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完整)《生活中的数学》校本课程
- NBT47013.4-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
- 唐诗宋词人文解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FTTR 技术白皮书说明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 论西方骑士文学和中国武侠文学中的“情”
- 2024甘肃中级电工考试题库高压电工考试(全国版)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单元分层作业设计
- MOOC 房地产管理-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经济思想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3周而复始的循环课件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