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遂川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奇小说之所以在民间受到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模式化。因为只有一个被大众熟悉的模式才有可能被大众接受。这种接受心理没有因为“五四”新文化的“启蒙”运动而改变,革命作家仍然在旧的模式中展开创作。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借鉴了传奇叙事的模式。

“以少胜多的战争”模式。这是古代战争小说出现频率较高的叙事模式。作战的双方往往是力量相差悬殊,结局却往往是弱势一方(正义一方)取得胜利。为了突出英雄们的“神性”,“以少胜多”的传奇叙事模式在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得到了运用。比如在《林海雪原》中的“智取威虎山”战斗,几十人的小分队仅用二十几分钟时间消灭了几百个凶悍的土匪。评论家侯金镜指出,“真实的战斗当然不会像书里所描写的轻而易举”,但“描写的目的不是战斗本身”,而是借助夸张的手法来显示英雄们身上传奇性异彩。

“英雄+美人”模式。林纾曾说过:“小说之足以动情者,无若男女之情”。明清以来,“儿女”与“英雄”就是传奇小说重要表现的内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也未能“脱俗”。在《林海雪原》中,在英俊、智勇的参谋长少剑波身边设置了一位温柔漂亮的女护士白茹。小说对两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相互渴望的细腻描写“极尽小儿女情致”。一对英雄美人的诗情画意竟将刀光剑影的“林海雪原”,变成为风景迤逦的温柔乡,也将“剿匪”变成了浪漫与凶险兼备的诗意长旅。

“暴力复仇”模式。中国古代小说有暴力复仇的一脉,而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暴力复仇”的模式也被广泛借鉴,只不过这一原始的欲望和行为被赋予了现代“革命”意义。《林海雪原》的第一章就营造了复仇气氛:土匪残忍地杀害了土改队员,“六男三女,都用刺刀剖开了肚子,肝肠坠地”,此情此景,让战士们变成了一颗复仇的子弹。当剿匪变成了复仇,叙事就被有效地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要求,一个现代意义的“革命”主题就被成功地内置于一个古老的“复仇”框架之中。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在叙事模式向传统小说审美趣味上倾斜和仿制之后,读者不难体味到古代侠客诛奸除恶、见义勇为的英雄魅力。革命文学以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同。

(节编自胡军《论革命历史小说对传奇叙事的演绎及规范》)

材料二: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笔墨的重心是“革命”的传奇,虽然它写的英雄具有中国传统英雄传奇的“侠义”精神,但它是以现代革命历史为叙述角度,对革命英雄走上革命斗争过程的传奇性叙述。《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是抱着复仇的想法参加革命,可是后来,杨子荣脑中的仇人概念“已经不是一个杨大头,而是所有压迫、剥削穷苦人的人”,是那些制造穷困苦难的罪魁祸首。《烈火金钢》中,史更新、丁尚武、林丽等人也均有传统的“侠义”精神。史更新在救命恩人赵连荣被敌人杀害之后,更加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因为父母亲人被地主何大拿迫害致死,丁尚武跑出去当了兵,当他得知卫生员林丽是仇人之女后,一度想杀她报仇。后来在齐英等人的教育下,丁尚武将个人恩怨转化为对敌伪特务的痛恨,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林丽从旧家庭出走,加入革命队伍,成为一名坚强勇敢的女战士。当她为了保护战友和乡亲,冲出地洞与父兄敌对相见时,更是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英勇无比的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满足大众欣赏趣味只是革命英雄传奇故事的叙事手段,其终极目的是刻画革命者的成长历程,它以新英雄人物形象为载体,表现和革命者的理想与愿望,为民众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者人生价值范式。小说大多从“群英大会”“英模大会”等表彰大会中获得写作材料,这就赋予英雄形象以“群众性”特质。《烈火金钢》中的史更新出身社会底层,既是磨工也是矿工,还是码头工人。丁尚武家境贫苦,双亲给地主当长工,被地主剥削致死,丁尚武要过饭、参加过二十九军,后来加入八路军。《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从小受苦,父亲被恶霸折磨而死,母亲积怨成疾,撒手人寰,妹妹被捉去当丫头卖掉。为躲避残害,杨子荣在外漂流7年,抗战开始后,加入八路军。这些小说对英雄出身的强调,主要目的是“为动员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性”。

(节编自王谦《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取威虎山”是《林海雪原》这部作品中的一个精彩片段,采用“以少胜多”的传奇叙事模式,有力表现了英雄们的“神性”。

B.“暴力复仇”这一叙事模式是中国古代小说普遍的特征,革命历史小说也广泛借鉴这一模式,但是它已经被赋予了现代“革命”意义。

C.读者可以从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体味到古侠诛奸除恶、见义勇为的英雄魅力,是因为这些小说运用了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

D.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多从现实生活获取创作素材,赋予英雄形象以“群众性”特质,使作品富有时代教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没借鉴“五四”新文化的“启蒙”,借鉴了传奇小说的叙事模式,其原因是中国大众对传奇小说的钟爱。

B.对少剑波与白茹爱情的细腻描写“极尽小儿女情致”,这将《林海雪原》的“剿匪”过程变成了既浪漫又凶险的诗意长旅。

C.革命英雄传奇小说通常都有“侠义”精神,但是作家都是以书写现代革命历史作为叙述使命,于是仗义行侠变成了革命斗争。

D.丁尚武参加了革命队伍,初见仇人之女仍想杀她报仇,经过教育才将个人恩怨化为对敌伪特务的痛恨。小说这样写的目的就是满足大众的欣赏趣味。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杨晓冬趁伪军进入眺山,城防空虚之际,带领武工队奇袭伪军司令部,活捉伪军团长。

B.《青春之歌》中,林道静与英雄卢嘉川、江华之间的情爱故事跌宕起伏,这为她的革命成长道路增加了浓重的浪漫。

C.《铁道游击队》中,鲁汉、林忠等游击队队员,从小就受到梁山好汉的影响,性格都是仗义豪放、桀骜不驯。

D.《大刀记》中,房屋被夺、父亲被害的梁永生心生仇恨,受到连指导员方延彬耐心指导后,他才成为真正的革命者。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各举一例进行简要说明。

5.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对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角度、结论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柴庄主厚待林教头

施耐庵

行到晌午,早望见官道上一座酒店,三个人到里面来,林冲请两个公人上首坐了。

坐了半个时辰酒保并不来问。林冲等得不耐烦,把桌子敲着,说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着!我须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主人说道:“你这人原来不知我的好意。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专一招集天下往来的好汉养在家中。常常嘱咐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助你。我是好意。”林冲听了,对两个公人道:“我在东京教军时常常听得军中人传说柴大官人名字,却原来在这里。我们何不同去投奔他?”店主人道:"只在前面,约过三二里路,大石桥边,转湾抹角,那个大庄院便是。”

林冲等谢了店主人出门,走了三二里,过得桥来,一条平坦大路,早望见绿柳阴中显出那座庄院。三个人来到桥边,与庄客施礼罢,林冲说道:"相烦大哥报与大官人知道,京师有个犯人送配牢城,姓林的求见。”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食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林冲道:“如此是我没福,不得相遇,我们去罢。”

别了众庄客,和两个公人再回旧路,肚里好生愁闷。行了半里多路,只见远远的从林子深处,一簇人马奔庄上来,中间捧着一位官人,骑一匹雪白卷毛马。马上那人生得龙眉凤目,齿皓朱唇,三牙掩口髭须,三十四五年纪,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一领紫绣团胸绣花袍,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绦,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带一张弓,括一壶箭,引领从人,都到庄上来。林冲看了寻思道:“敢是柴大官人么?”又不敦问他,只肚里踌躇。

只见那马上的官人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林冲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期缘浅,不得相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奔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林冲连忙答礼。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林冲答道:"微贱林冲,闻大人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不想今日因得罪犯,流配来此,得识尊颜,宿生万幸!”那官人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来,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柴进见了道:“村夫不知高下!教头到此,如何恁地轻意!唗,快将进去!先把果盒酒来,随即杀羊相待。快去整治!"

柴进当下坐了主席,林冲坐了客席,两个公人在林冲肩下,叙说些闲话,江湖上的勾当。吃得一道汤,五七杯酒,只见庄客来报道:“教师来也。”柴进道:“就请来一处坐地相会亦好。"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走去上首便坐。

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便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

(选自《水浒传》,有删改,题弓为编者所加。)

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在酒店里“请两个公人上首坐了”,又主动敲着桌子催促店主,体现了对两个押解公差的殷勤,这与林冲配军犯人的身份相合。

B.林冲访柴进,先是未遇,被庄客奚落“没福”,心里愁闷时又撞见,这样安排不但使情节生波澜,而且也突出了林冲落难的境遇。

C.柴进厚待林冲,是因为林冲敢得罪高太尉,这让柴进好生敬佩,再加上林冲的讲述中

称自己为“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而感到高兴。

D.柴进有意安排洪教头来与林冲比武,一来要看看林冲的武艺,二来也是想让狂妄粗骨的洪教头吃些苦头。

7.下列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店主人并非“闲人”,通过他来引出柴进,既省去了对柴进身世的介绍,也为后文柴进对待林冲的态度等情节做好了铺垫。

B.柴进是世家子弟,他仗义疏财,广交豪杰。在小说中这一特点通过与托着放着酒食钱粮托盘的数个庄客的对比得到了强化。

C.林冲本是遭高太尉陷害而被刺配的,但对柴进却说自己“恶了高太尉”,体现了他尊卑上下的观念,也体现了他恭顺隐忍的性格。

D.洪教头被尊作“教师”,但为人却粗鲁无礼、狂妄自大,这些性格特点都是通过洪教头自己的言行来体现的。

8.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子,林冲为什么“不敢”与洪教头比武?

9.柴进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这一回中对他的描写颇用笔墨,金圣叹点评道:“写柴进亦是写林冲。”试就这种说法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节选自李密《陈情表》)

(二)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沙。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以来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茂才”。晋时仍保留此制。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测试,是选拔以及任用官员的一种测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孝廉是察举制常科中最重要的科目,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破格录用人才的制度。

C.征,在文中的意思同征辟。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古丧礼规定,父母死后服丧三年,期满除服。阕,指终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被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14.“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原为何意?在文中指什么?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

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①

陈师道

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冕风。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②。

①黄楼:苏轼任徐州知州时建,负山居士;陈师道之友张仲连的号。②忆戴公:《晋书》记载,王徽之居山阴时,一日夜雪访戴,却兴尽不遇而返。诗中戴公指张仲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登高寄友之作,首颔两联照合题中“雪后”二字,描写登楼所见景色。向晚时分,烟雾散净,林庐低烟,有一种空明澄净之感。

B.颔联景象雪霁可人。“日”为“云日”,“雪”是“松雪”,“山”为“溪山”,“风”是“晚风”,松枝积雪,溪山晚风,煞是美丽可爱。

C.颈联物我和谐,雪地行人,空中飞鸟,楼中诗人,三者和谐交融。写法上仿似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句。

D.全诗写景细腻有致,抒情深远绵长,结构谨严,尾联写出因雪路难行而不能穷尽访友之兴,表述内心的失落与怅惘之情。

16.有人评价本诗“运笔别致,技法尤妙”,请结合全诗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女主人公追叙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述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能蹚过浩荡五千年历史长河而屹立不倒,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志士仁人;当代汉字与甲骨文“日”“月”“人”端然象形,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这是的奇迹。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辉煌中华文明还能不能心香相续、,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可以想见,当千家万户氤氲的灯光下,都有一个孩子,在用稚嫩的手,敬畏地握住毛笔,屏息静气,敬畏地临摹书写,看那墨迹慢慢地泅开来,丝丝缕缕渗进宣纸,他们或有机会体悟王羲之兰亭序曲水流觞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小小的童心开始沉醉于魏碑晋书,沉醉于唐烟宋雨,沉醉于宣纸与狼豪从滞涩到流畅的微妙感觉。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薪尽火传空前绝后奔腾不息如沐春风

B.口耳相传绝无仅有奔腾不息春风化雨

C.薪尽火传绝无仅有生生不息春风化雨

D.口耳相传空前绝后生生不息如沐春风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

B.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兰亭序曲水流觞的沉郁端方,黄庭坚松风阁寒溪炊烟的充沛气韵

C.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松风阁寒溪炊烟的沉郁端方

D.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沉郁端方,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充沛气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述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近年来,消费者愈加追求精米白面带来的好口感。但是加工精度较高的面粉与全麦粉相比,蛋白质、维生素Bl、铁、钙、锌等分别损失了15%、83%、80%、50%、80%。可见,①。

不仅如此,主食精细化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吃得太精制,很多食材被端上餐桌之前,就已经被当成残次品扔掉了。同时过分精制的饮食,②,导致牙齿和面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从而对美容也没有好处。

相对于细粮来讲,粗粮膳食纤维含量高,更容易给人带来饱腹感,但膳食纤维摄入过多,不利于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所以,③。粗茶淡饭总相宜,人间有味是清欢。我们应逐渐从营养健康的理念出发,形成一种新的认识。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9月8日,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陈薇走上领奖台,眼尖的母亲眼发现了女儿的变化:“变老了,她以前头发没有一根白的,这次白了,她真的太操心了。”2020年9月9日,回忆获颁共和国勋章的时刻,84岁的钟南山说:“我故意在走红毯领奖时走快一点,显示我还没老。”

进入高三,有的同学懒散有的同学迷茫,有的同学焦虑。

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内涵,写一篇发言稿,在即将到来的200天誓师大会上发言,帮助同学提振精神,更好地投入学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B2.D3.C4.①对比论证,如将传统英雄传奇的“侠义”精神与革命英雄传奇中的英雄形象进行对比。②举例论证,如举《烈火金钢》中史更新、丁尚武、林丽等人走上革命后思想变化的历程。5.材料一以小说艺术的历史发展为角度,审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得出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是对古代传奇的借鉴与改造的结论。材料二以现代革命历史为角度,审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传统英雄的“侠义”的不同,彰显了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形象的革命性与教育意义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暴力复仇’这一叙事模式是中国古代小说普遍的特征”错,原文说“中国古代小说有暴力复仇的一脉,而在革命历史小说中,‘暴力复仇’的模式也被广泛借鉴”,只说是有这一脉,不能证明是“普遍的特征”。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辨析多个信息的能力。

D.“小说这样写的目的就是满足大众的欣赏趣味”错,原文材料二的第二段说“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满足大众欣赏趣味只是革命英雄传奇故事的叙事手段,其终极目的是刻画革命者的成长历程,它以新英雄人物形象为载体,表现和革命者的理想与愿望,为民众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者人生价值范式”,可见,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传奇小说之所以在民间受到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模式化”,模式化的特征有“‘以少胜多的战争’模式”“‘英雄+美人’模式”“‘暴力复仇’模式”这几种。

A.“带领武工队奇袭伪军司令部,活捉伪军团长”符合“以少胜多的战争”模式。

B.“林道静与英雄卢嘉川、江华之间的情爱故事跌宕起伏”符合“英雄+美人”模式。

C.“《铁道游击队》中,鲁汉、林忠等游击队队员,从小就受到梁山好汉的影响,性格都是仗义豪放、桀骜不驯”不符合材料一的种种模式,是对人物形象的设置。

D.“梁永生心生仇恨,受到连指导员方延彬耐心指导后,他才成为真正的革命者”,符合“暴力复仇”模式。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列举“《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烈火金钢》中,史更新、丁尚武、林丽等人”等人刚走上革命道路时心怀复仇和传统侠义精神,而后在革命中转变思想的例子,证明了“以现代革命历史为叙述角度,对革命英雄走上革命斗争过程的传奇性叙述”的论点,是举例论证。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运用对比论证,从而突出了革命英雄传奇中英雄形象的“群众性”特征,阐释了其创作目的“为动员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性”。

5.本题考查学生对比辨析多个信息不同点的能力。

材料一标题为“论革命历史小说对传奇叙事的演绎及规范”,分析角度是小说艺术的发展历程,“革命作家仍然在旧的模式中展开创作”“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在叙事模式向传统小说审美趣味上倾斜和仿制之后……以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象和叙事方式,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同”,通过对不同革命小说中传统小说模式的借鉴与改造,得出革命英雄传奇小说是对古代传奇的借鉴与改造的结论。

材料二标题是分析革命英雄传奇小说的“艺术价值”,“它是以现代革命历史为叙述角度,对革命英雄走上革命斗争过程的传奇性叙述”,从现代革命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与古典小说中江湖豪士的行侠仗义存在根本不同”,“赋予英雄形象以‘群众性’特质”,目的是“为动员大众提供了一种更为强大的召唤作用……使每一个‘平凡的儿女’都看到了自己成为‘英雄’的可能性”,可见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中形象富有革命性与教育意义。

6.D7.B8.(1)林冲此时是以犯人的身份来投奔的,刚到此处应事事谨慎,谦虚忍让。(2)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柴进又厚待林冲,林冲出于尊敬柴进,进而尊敬柴进的师父。(3)林冲想到洪教头不一定是真要比,而是要在柴庄主面前表现出有挑战林冲的能力。9.侧面描写,不直接描写林冲,而是通过柴进的一言一行,来烘托林冲。柴进一听是林冲,立刻“滚”下马,“飞奔”前来,说明他对“豹子头”林冲闻名已久;柴进是“就草地上便拜”,拉着林冲的手朝庄里面去,柴进对林冲如此亲厚,兄弟长兄弟短的,摆酒侍候,态度恭敬,从侧面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重情义。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体现了对两个押解公差的殷勤”错误,由原文“林冲等得不耐烦,把桌子敲着,说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着!我须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可知,是林冲等得不耐烦了,并没有体现对两个押解公差献殷勤。A错误。

B项,“被庄客奚落‘没福’”错误,由原文“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食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可以看出,庄客是对林冲“同情”,并没有“奚落”之意。B错误。

C项,“再加上林冲的讲述中称自己为‘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而感到高兴”错误,柴进厚待林冲是因为林冲武艺高强,在江湖上也是大名鼎鼎的英雄,并不是因为林冲夸他。C错误。

D项,正确。

故选D。

7.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来赏析。

B项,“在小说中这一特点通过与托着放着酒食钱粮托盘的数个庄客的对比得到了强化”错误,原文并没有将托着放着酒食钱粮托盘的数个庄客进行“对比”。B错误。

故选B。

8.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要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述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还要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理解句子含义时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还有的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

由原文“林冲答道:‘微贱林冲,闻大人名传播海宇,谁人不敬!不想今日因得罪犯,流配来此,得识尊颜,宿生万幸!’”可知,林冲此时是以犯人的身份来投奔的,刚到此处应事事谨慎,谦虚忍让。由原文“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可知,洪教头是柴大官人的师父,柴进又厚待林冲,林冲出于尊敬柴进,进而尊敬柴进的师父。由原文“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教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头,来投庄上诱得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可知,当洪教头看到柴进如此礼遇看中林冲时,怒从心上起,当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看到自己的老板对待一个刚见面的人比对自己还好时,心里是极端的愤怒的。急需要以武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洪教头极力想挽回的是自己在柴大官人心中的位置。洪教头提出和林冲比试,不一定是真要比,而是要在柴庄主面前表现出有挑战林冲的能力。

9.本题考查了鉴赏作品的表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述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述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述效果。

由原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奔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林冲连忙答礼。柴进说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和“那官人携住林冲的手,同行到庄上来,不移时,只见数个庄客托出一盘肉、一盘饼,温一壶酒;又一个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著十贯钱,都一发将出来”可知,柴进一听是林冲,立刻“滚”下马,“飞奔”前来,说明他对“豹子头”林冲闻名已久。这也难怪,林冲的武艺,不仅在禁军中是高手,在江湖上也是大名鼎鼎,柴进知道林冲的名字毫不奇怪。而且,柴进是“就草地上便拜”,拉着林冲的手朝庄里面去,柴进对林冲如此亲厚,兄弟长兄弟短的,摆酒侍候,态度恭敬,从侧面表现了林冲的武艺高强、重情义。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10.B11.B12.D13.(1)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向上申诉不被允许。

(2)(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14.解析:第一问: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后用来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第二问:在本文中,李密这句话说的是从事,他认为从事是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不除去国家就不得安宁,表现了他对从事的憎恨之情。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写信给人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策。”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依据语法结构,“为温令”为动宾结构,语意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D;

“从事”是官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C;

“弗之劾也”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司隶”,而不是“清慎”,据此可排除A。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破格录用人才的制度”说法错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破格录用人才的制度。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分析错误,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原文“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可知,是说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并不是想回家种田。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奔驰”,奔走效劳;“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笃”,沉重;“告诉”,申诉(苦衷)。

(2)“暇”,空闲,闲暇;“师事”,拜……为师;“门人”,弟子;“方”,比作。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庆父是鲁国公子,曾一再制造内乱,先后杀死两个国君,齐国大夫仲孙湫说了这句话,后用来比喻不除掉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李密把“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改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文中“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一语可看出,李密这句话是针对从事说的,他认为从事是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不除去他,国家就不得安宁,表述了他对从事的憎恨。

参考译文:

(一)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二)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孝道之情笃深,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上去。(李密)一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李密年轻时在蜀汉做官,当郎官。多次出使吴国,有才智机辩,吴人很欣赏他。蜀汉被平定后,泰始初年,(皇上)下诏任他为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高,(家中)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官职。并(向朝廷)呈上《陈情表》。皇上读后说:“士人有名节,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停止征召。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一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信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丧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语言适宜琐碎。孔明没有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谈论,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任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写信给人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从事把他的信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常希望改任内官,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担任汉中太守,自己认为没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有权势的朝臣作依靠,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在这时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于家中。

15.D16.①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一幅松林积雪、空明澄净的岁暮雪景图,表述心中对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借典抒情。诗人援引王徽之访戴逵之事,翻新旧典,表述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③动静结合。本诗颈联“人行”“鸟度”于画图之中,动静皆宜,心生怜爱。④炼字。本诗颔联“明”“进”二字皆为诗眼,云敛日明、风拂林木,画面灵动,令人欢喜。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

D.“因雪路难行而不能穷尽访友之兴,表述内心的失落与怅惘之情”分析有误,诗句意思为宁可不去拜访仲连,使自己兴不尽,这样就可长忆友人。没有“因雪路难行”及“失落与怅惘之情”,应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两句既有景又含情。将小道上的行人、空中的飞鸟和登楼观景的自己这些意象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岁暮雪景图。“行图画里”指雪后景色优美,宛在画中,表述了诗人对岁暮雪景的喜爱;“醉吟中”指诗人由眼前美景而诗意盎然,结合题目中“寄负山居士”可知,诗人极其思念友人,并希望能与友人共享美景。“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两句诗可谓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当年王徽之雪夜访戴逵,船到剡溪兴尽而返,不去拜访友人;我宁可不去拜访仲连,使自己兴不尽,这样就可长忆友人。此联借典抒情,诗人援引王徽之访戴逵之事,既可见诗人冲淡的情怀,又可见其友情的诚笃,把这个用滥了的典故翻出了新意。而且这里既契合雪后的环境,又切合寄友的诗题。

“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行进在小道上好像在画中行走,我正在吟咏,鸟雀一瞥即掠过。雪地行人,空中飞鸟,楼中诗人,三者和谐交融,而“人行”“鸟度”于画图之中,可动可静,动静结合,别有韵味。

“明”“进”二字皆为诗眼,颔联写的四组景物两两相对,中间以诗眼“明”“进”二字加入,让整个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一幅松雪图呈现在读者眼前,不仅显示出静态色彩美,更显示出动感和灵性美,令人如见其雪,如闻其风,画面灵动,令人欢喜。

1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夙”“寐”“靡”“忳”“侘”“傺”“苟”。

18.C19.A20.①排比手法的构成:结构相同、语义相近、气韵相通,由“沉醉于”所引领的三个句子,将孩子们通过书法所见识到的物品——“魏碑晋书”“唐烟宋雨”和“宣纸狼毫”串联起来,形成了排比结构,信息丰赡。

②表述效果:结构整饬,语言典雅、风格清丽,读起来韵律和谐、气势充盈,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书法走进小学课堂的必要性——让小小童心在曼妙文化体验之中完成“文化自信”启蒙。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薪尽火传”:柴虽燃尽,火种仍能留传。比喻思想体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本句语境是强调“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志士仁人”这些人代代相传中华,因此应选用“薪尽火传”合适;

“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只有这样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极其稀少,此处是说当代汉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极为稀少,因此应选用“绝无仅有”合适;

“奔腾不息”泛指江河向前跳跃着奔跑永不懈怠、永不停止。比喻很有气势。“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此处是说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辉煌的中华文明还能不能继续发展,因此应选用“生生不息”合适;

“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此处是说书法进课堂的行为,属于教育,因此应选用“春风化雨”合适。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

一、“体悟……气韵”搭配不当,应为“领略……气韵”合适;

二、“兰亭序曲水流觞”语序不当,这一部分对应后文“寒溪炊烟松风阁”,格式应是一样的,可修改为“曲水流觞兰亭序”。

全都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述丰富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本题分为两问,一是分析排比如何构成的,需要具体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本句中由“沉醉于”所引领的三个句子,即是三个结构相似的语句,童心沉醉于“魏碑晋书”“唐烟宋雨”和“宣纸狼毫”,写出了书法这种传统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第二问是分析排比的表述效果,排比一般可以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整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从内容方面分析,此句中使用排比,能更好的集中的书法走进小学课堂对于孩子的影响;从结构方面分析,排比的形式表述,结构整齐;从语言方面分析,语言更典雅,读起来韵律和谐;从读者感受角度分析,增强气势,给人以美的享受。

21.①主食精细化会造成食物营养流失

②使人们失去了许多咀嚼的机会

③食用粗粮也需要适量22.①粮食不必高精度加工。

②不宜过分吃精制饮食。

③不宜过量食用粗粮。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述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面内容“蛋白质、维生素Bl、铁、钙、锌等分别损失了15%、83%、80%、50%、80%”可知,这是营养成分受到损失了。再结合第二段首句即过渡句“不仅如此,主食精细化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可知上一段的主语应该是“主食精细化”,所以第①处可以概括为“主食精细化会造成食物营养流失”。

②处,根据后面内容“牙齿和面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可知,牙齿的锻炼在于咀嚼食物,而“过分精制的饮食”过于柔软,因而就会使牙齿失去锻炼的机会,所以第②处可以填“使人们失去了许多咀嚼的机会”。

③处,前面内容“膳食纤维摄入过多,不利于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这是说明膳食纤维摄入过多对身体不利。“所以”表明我们要避免前面出现的对身体不利的“过量摄入”,而是要“适量”,所以第③处可以填“食用粗粮也需要适量”。

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第一段主要由两句话构成,从关联词“但是”来看,主要强调第二句,所以第一段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粮食精细化虽然能带来好的口感,但是会造成营养流失。题目要求用否定句概括,且不超十个字,可以概括为“粮食不必高精度加工”

第二段主要由三句话构成,从结构上看是总——分的关系,第一句是总领句。所以第二段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主食精细化会造成资源浪费”。题目要求用否定句概括,且不超十个字,可以概括为“不宜过分吃精制饮食”。

第三段主要由四句话构成,前两句主要内容是粗粮不宜摄入过多。后一句是粗茶淡饭的益处。所以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正确适量地食用粗粮。题目要求用否定句概括,且不超十个字,可以概括为“不宜过量食用粗粮”。

23.例文: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战场的硝烟已经弥漫;今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日子,因为决战前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距离高考还有整整两百天,在这个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日子里,我想对大家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只有坚强的忍耐、顽强的奋斗,才会看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晴朗的天空。

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生无所息,保持奋斗的姿态,让世界变得如此灿烂,让你的人生绚烂多姿。同学们,千万不能满足小溪的平缓,否则你也就满足了自己的平庸,只有欣赏到山峰的险峻,才有机会欣赏自己。

古希腊神话中有个服苦役的西西弗斯,他命中注定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头靠近山顶又滚落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循环不息。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人还活着,他就注定要为一个目标奋斗不止。纵观古今,无数的伟人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