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二)能力训练点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投影仪。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教师出示复习题,回忆有关比的知识。1.什么叫做比?2.什么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4.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学生回答后,师说: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4.5∶2.7=10∶6)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一一解答。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就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2)由教师告诉学生:象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师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生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板书)引导学生议论、交流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在“两个比相等”下边划“”。)(3)做一做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①6∶10和9∶15②20∶5和1∶4第①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思路如下:所以:6∶10=9∶15其余各题分组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完成。(4)填空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2.比例的基本性质。(1)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边叙述边板书如下)(2)让学生看下面这些比例,说出它的外项和内项是多少?4.5∶2.7=10∶66∶10=9∶15(3)让学生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师边板书如下)外项积是:80×5=400内项积是:2×200=40080×5=2×200(4)由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从两个乘积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每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都等于两个内项的积。(5)由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6)想一想: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名回答后,师板书:(7)做一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6∶3和8∶50.2∶2.5和4∶503.阅读课本第9、10页的内容并填空。三、巩固发展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讨论后指名说明: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个项。2.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3.先应用比例的意义,再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1)6∶9和9∶12(2)1.4∶2和7∶10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2、3、4和6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比例。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3题。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2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四、学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五、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第二环节:引导观察,启发思考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第三环节:创设情景,观察实验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第四环节:探究成正比例的量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第六环节:全课小结六、效果预测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丽一起到文具店去买东西。(1)小瑜用12元买了4本数学本,小丽用9元买了3本,谁买的本子便宜些?(2)反馈:①谁买的本子便宜些?说说你的理由。②还有别的方法吗?③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二、关键点拨1、比例的意义。出示课件: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根据表中的数量你能写出几个比例?你是怎么想的?他们的比值分别表示什么?2、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生讨论汇报: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三、巩固练习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2、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后反馈交流。3、5:8和1:5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你能想出一个办法给5:8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反馈:(1)你给5:8找的'朋友是(),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绍你用了什么方法找到的。(2)想一想,能与5:8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这无数个朋友有什么共同特点?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反思与体会:在本节课中,我充分重视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即在学生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学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台。其次,主要采取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我都把知识的探究过程留给了学生,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探索,将学习内容的“大板块”交给学生,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相互评价,从而使他们体会成功,共享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最后,针对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完比例后把比例和比混淆的问题,我还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从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的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当然,纵观全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探讨的问题更贴近生活?教师要进行怎样的引导还值得我进一步思考。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2——63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学生口答,相互补充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2、教学“试一试”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4个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k(一定)揭示板书课题。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大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教学准备:两张照片。预习作业:1、预习课本第40页例3,2、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比较这两个比的关系,知道什么叫做比例。3、在课本上完成第40页练一练。教学过程:一、预习效果检测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希望这些知识能对你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有帮助。3、什么叫做比例?二、合作探究1、认识比例(1)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2)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求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3)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6。或/4=/6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2、学以致用(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3、交流“练一练”的完成情况。三、当堂达标检测1、做练习九第3题。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2、做练习九第4题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3、做练习九第7题(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完成后反馈、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提出疑问,总结全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6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五、教学过程(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14631000(2)y=txk可知: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是自变量,y是函数。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当y=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1)y=(2)xy=10(3)y=k-1x(4)y=-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x?1k已知y+1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xkxkxkxkx2x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已知y+1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k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例:已知y与x2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1)求出y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求当x=1.5时y的值解析:因为y与x2反比例,所以设y?k,只要将k求出即可得到yx2和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之后引导学生书写过程。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最后学生练习并布置作业通过此环节,加深对本节课所内容的认识,以达到巩固的目的。六、评价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现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应该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多练习巩固。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3“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理念:本课时设计,在“项”以及“内项”和“外项”的认识的设计上,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比例的有关知识,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在本课时第二大块内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课时设计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真实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尝试探索规律,引导学生写出不同比例,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引新导入新课1、找找比比:(判断下面的比,哪些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3:518:300.4:0.21.8:0.95/8:1/47.5:32:89:27学生独立完成,重点说说判断过程。2、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比例的有关知识。学生练习学生回顾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二、认识比例探索规律1、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2)3:5=18:30学生尝试起名。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3:5=18:30内项外项(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出示:3/5=18/30(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2、教学例4(1)理解题意,信息搜索: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2)、学生写不同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3)、学生探索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4)、写比例,验证规律: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5)、师生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3、思考分数形式的比例3/6=2/4,通过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叉相乘,结果相等。4、练习:“试一试”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出示“3.6:1.8和0.5:0.25”。让学生自己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如果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2.6:1.8和0.5:0.25能组成比例吗?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学生练习:找出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6:5=36:304:7=21:49学生自主表达,图中有哪些数据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学生练习: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学生分析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比较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思考后归纳:判断时可以先把两个比看成是比例。如果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做“练一练”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3=():64:()=():53、做练习十第1、2题学生尝试练习后交流讨论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交流明确思考方法。四、全课小结总结反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把你发现规律的方法介绍给朋友、亲人。五、课堂作业练习十3、4题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4、5:2、7=10:6=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24运输量(吨)16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2:16;4:32;16:2;32:4;16:32;2:4;32:16;4:2。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习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学生先把2:16=4: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自学提示: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能否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独立完成)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4︰6比例2︰3=4︰63.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6∶9和9∶12总结方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4.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秘密吗?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出示研究方案: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6、全班交流。(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2)还有其他发现吗?(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7、验证发现,共享成功。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8、利用一个比例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9、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学习的第三个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10、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8∶5方法: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二)自主练习,拓展提升1、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3∶1/4和12∶916∶2和32∶47∶4和5∶380∶2和200∶5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1/3∶1/4=12∶916∶2=32∶47∶4≠5∶380∶2=200∶52、连线:自主练习第3题。3、填空:自主练习第6题。4、自主练习第10题:2:1=4:()1.4:2=():31/2:1/3=3()12:()=():5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2、3、4和6因为2×6=3×4所以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2:3=4:66:4=3:24:2=6:33:6=2:42:4=3:66:3=4:24:6=2:33:2=6:4练习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沟通。(三)回顾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师:课前我们先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下面请##同学上台主持。一、求比值3:8=2:6=4:4=9:3=8:24=5:20=8.8:1.1=16:96=二、化简比4:5=2:20=32:4=4:44=15:25=10:80=师:看来同学们口算的都比较准确,昨天我们共同交流了学习目标,大家进行了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学自主学习中的知识链接部分(小组活动)师:知识链接的内容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有关“比”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密切的联系,看大屏幕,在山东半岛的东南端有一座啤酒飘香的城市青岛,而青岛啤酒更是闻名中外,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啤酒生产中的数学,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这是它2天的运输情况,根据这个表格,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师:这位同学发现的数学信息真全面,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分好工,准备汇报展示。(小组活动)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生汇报:我来汇报……其他小组有什么评价或补充吗?师评价师:看来同学们学的不错,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比例的定义我们知道比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组成比例:两个比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例如16:2=32:4,师:2:1与谁能组成比例?(生答)师: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说出老师指的这个数是比例的外项还是比例的内项?(师指生齐说)师:同学们反应特别快!比例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那这个比我们可以写成师:请你观察,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里,比例的外、比例的内项是谁?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那老师来考考你!看能不能通过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我会应用。师:看来同学们学的真不错,其实,在比例的2个外项和2个内项之中隐藏着1个秘密,下面,请同学们以16:2=32:4为例,研究一下,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秘密,为了研究方便,老师给你提供3个温馨提示(指1生读温馨提示)(生合作探究)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上台来把你们的发现跟同学们分享。(生汇报展示)师:同学们能通过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太厉害了!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观察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可发现交叉相乘的积相等。师:下面我们就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拓展应用生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答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师:下面我们进行达标检测(生完成后)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汇报自主学习的内容,其他同学拿出红笔,同桌互换。(小组汇报)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组员全对的奖励一颗小印章。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棒,继续努力,好,下课!教后反思:《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35—36页的内容,本节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重点)。2、通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合情推理能力(难点)。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本节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定义、项、内项、外项、内项的积、外项的积等等。因此对此类知识,我大胆放手,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讲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备课前我查阅了有关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很多资料,并观看了视频,在研读了课标及教学用书后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属于概念的教学,在课的设计上我紧扣“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一、找准知识衔接点,为新知做好铺垫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后进行的,而“比’是上个学期学习的知识。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大多数学生会把学过的不相关的知识忘到脑后,因此,通过课前口算练习和知识链接环节,不仅让他们复习了比的定义,还对化简比、求比值的概念在脑中闪动一下,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好铺垫。因此学生在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时,学生掌握的很好。二、相信学生利用导学案自学的能力,大胆放手。课改鼓励学生预习,大多数学生能认真预习,但也会有个别学困生,只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仅在书上画一画,留留痕迹而已。三、从情境图入手,丰富资源从境景图入手,主要是让学生能通过现实情景体会比例的应用,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由此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在教学这节课时,我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然后举例验证,最后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积极性也很高。五、练习由易到难每个知识点都紧跟相应的习题,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新知,同时能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把12:()=():5这个比例补充完整,告知学生有无数个比例,这样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根据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意在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学生的表现也挺让我惊喜的,学生的思维很灵动。每一次的课,总会有一些优点,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二、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如何准确地处理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才能开辟出一片新的绿地。以上是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希望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0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5练习十的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让学生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设计理念:在本课时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根据按比例放大图形,把相关数据组成比例,用未知数X来表示比例中的未知项,列出比例式。在解比例的教学设计上,重点利用旧知的迁移,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在比较分析中,把握规律,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练习引入1、小练笔:在()里填上合适的数。5:4=():124:()=():62、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怎样填空的?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生练习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新知出示例5,前面我们学习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李明把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长是13.5厘米,你能求他的宽吗?(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老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前后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2)引导分析,写出比例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师介绍:“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3)找到依据,变形解答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6x=13.5×4。“这变成了什么?”(方程。)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4)、板书过程,总结思路师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师问:第一步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师生总结解比例的过程。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再怎么做?”(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5)、练习提高,再说思路做“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解题思路。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学生小组交流,大组汇报学生交流总结思路:在解比例的过程中第一步是关键,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下面和以前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一样。学生独立练习,小组说明思路。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2、做练习十第6、7题。3、做练习十第8题学生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并求解。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2)问。四、比较提高。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把你掌握的解比例的方法在小组里介绍一下,并在大组交流。五、作业练习九第5、6题。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1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P32—34页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第5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力目标: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主动构建新知,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能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听说同学们都非常聪明、爱动脑筋,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今天,我和在座的领导老师们想看一看同学们的表现如何,这节课同学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P32页四幅图。二、探究新知1、比例的意义师问:①这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事物?(齐说)②这四面国旗出现在什么场合或什么地点?(指生回答)③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指生回答)④这四面国旗的大小相同吗?说明:虽然国旗的大小不同,但是,这四面国旗都是按一定的比制作的,那么,我国的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呢?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从国旗开始,新知识的学习。⑤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指生回答师板书)⑥请同学们看我们写出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求出的比值,谁发现了我国国旗法是怎样规定国旗的大小的?(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是3/2也可以说成国旗长与宽的比是3:2)师问:①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两个比,如:2、4:1、6和60:40。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3/2相等。那么这两个比是什么关系?生:相等。那么我们能用什么符号可以把它们连接成等式?生:等号谁来用等号把这两个比写成等式?师板书:2、4:1、6=60:40②如果用比的分数形式来表示这个式子也可写成:或2、4/1、6=60/40③根据我们写出的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及比值,你还能找出这样的两个比并用“=”连接成等式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师小结:请同学们观察板书的等式,揭示: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师: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说什么样的式子叫比例吗?(找3名同学回答)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出示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意义问题:①从比例的意义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板书重点符号)②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什么?③看大屏幕,刚才我们找出的比都是长与宽的比,现在你能找出这四面国旗宽与长的两个比组成比例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找到这两个比相等的?)我们已经了解了比例的意义,下面我来考一考大家:课件出示P33页做一做1题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2、比例各部分名称师:同学们都知道比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那么比例各部分名称叫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P34页前两行及例题。同时思考(课件出示)什么是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什么是比例的内项?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课件演示。做一做: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课件出示)4、5∶2、7=10∶6240/160=144/963、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观察:2、4∶1、6=60∶40思考: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可以相互讨论)用下面的比例验证你的发现:6∶10=9∶158∶2=20∶5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说出来吗?(找3名同学回答)下面我们计算2、4:1、6=60:40的两个內项积与两个外项积,共同验证一下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集体计算后师问:这三位同学发现的规律对不对?你们发现这个规律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计算、验证发现了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出示板书,指生读)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二个新知识。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师: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4/1、6=60/40问题: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应该怎样计算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指生回答师小结: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师课件演示2、4/1、6=60/40→2、4X40=1、6X604、我们已经理解了比例的基本性质,那么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课件出示:你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10:2与2、5:0、5是否可以组成比例?讲解时可启发:如果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哪两个数是內项,,哪两个数是外项,那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否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因为10X0、5=52X2、5=5,所以假设成立,10:2与2、5:0、5能组成比例,即10:2=2、5:0、55、你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吗?课件出示P34页做一做题目要求及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6、师:学习到这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生:两种。一种是根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和两个內项的积是否相等。三、巩固新知(课件出示)做一做,相信你能行!1、判断①10∶5=2是比例。()②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O、()2、填空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內项是1/9,则另一个內项是()②2:9=8:()3、用你喜欢的方法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P37页5题,逐一出示各题,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学到了那些知识?五、课后作业:搜集生活中的比例,看看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4:1、6=3/260:40=3/22、4:1、6=60:40或2、4/1、6=60/4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4:1、6=5:10/32、4;1、6=15:105:10/3=15:105:10/3=60:4060:40=15:102、4X40=9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1、6X60=96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比例的意义中,我通过出示课本图先了解图意,再写出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比值,根据比值相等进行国旗法教育。然后根据学校里两面国旗的比,得出两个比相等。最后通过四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写出多个等式,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其后通过四面国旗宽与长的比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新知不知不觉被学生掌握理解。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时,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学生先观察比例式,在思考讨论两个內项和两个外项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计算、观察、验证、交流表达的活动过程,不仅获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习题设计时,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知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处理,让学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中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积极情感。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实质是如何教会学生思维。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于简单的谈话间,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通过自己分析思考,总结出了“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于不经意的诱导,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计算、观察、比较、验证让学生的思维从先前的不知所向到最后的豁然明朗,个个实实在在地当了一名小小“数学家”,经历了一个愉快的探究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整节课处处透出浓浓的数学味。本节课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一起学习觉得内容较多,完成教学有些困难,同时比例的灵活应用题目没有达到预先的效果有些遗憾,同时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再多一些题目就好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21.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程老师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数学。如,新课开始时,程老师利用“张红想知道旗杆的高度”,从这样一个学生身边的例子引入,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有效地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学好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和决心。2.有效地处理教材,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比例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比较枯燥,也比较抽象,不易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与实际生活较远。而程老师处理的很好,把无声的、枯燥的教材进行了有声的、精彩的演绎。在这一节课中,程老师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对同一比例不同大小的国旗的长宽比例的探究,运用计算比值、课件演示、交流讨论、自主写出比例等等一系列的方法进行由浅入深地自主探索,实现了学生对“比例的意义”这一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3、服务于生活,回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以上抽象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程老师在课的最后出示“大自然中的比例”,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让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价值,又和课的开始形成了呼应。圆满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学习效果很好。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3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乃至在初中继续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知识打好基础。学情分析1、本班现有学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2、本班班额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学时的内容分成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3、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3、能根据一个比例写几个不同的比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1、什么叫比?怎样表示比?一辆汽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120千米,3小时行180千米,分别说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些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怎样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20∶∶∶10生回答。学生回答后,独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汇报。复习旧知,为新知探究奠定基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学生打开数学课本48页。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探究比例的意义1、课件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列表如下:竹竿长(m)23......影子长(m)69......2、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3、观察这些比,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4、教师板书3∶2=9∶62∶6=3∶9强调:这些都是比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5、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1、学生讨论,然后写出比,完成后汇报,并随意找出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2、学生试写:2:3=6:92:6=3:93、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4、学生小组讨论: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并说出理由。1、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2、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3、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比例的各个项1、课件出示: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内项。要求学生依据定义,分别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写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加深认识,学以致用。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4老师执教的《正比例的意义》这课,对我感受很深。一.结合生活实际周老师利用学校慈善一日捐的例子,引出了两个相关联的量,为新课后区别判断正比例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同时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周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幽默,轻松自如,具有大师风范。周老师利用汽车和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表格让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发现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从而周老师点出了正比例的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真正起到了引导作用。三.练习设计具有阶梯性周老师自从引出正比例定义后,让学生判断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数量变化进行判断;其次出示文字叙述题进行判断;最后利用带有字母的等式进行判断。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议:我觉得在某些环节有点快。例如引出正比例定义后,应该完整出示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在做练习时,第一题填空题和最后一题深化题不要马上让学生齐读,应该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再指名说一说。在教学正比例时最好和斜线图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5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班组劳务承包合同(泥工)
- 2025特聘教授聘任合同
- 2025农村买卖土地合同范文
- 2025房屋合同解除协议
- 2025抵押物借款合同范文
- 2025关于北京市装修合同
- 2025有关安全条款的装修合同
-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450字
- icu实习护士教学计划
- 影视器材租赁合同
- 保护性约束完整版本
- 埃森哲流程制造-智能工厂规划设计相关两份资料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供应链管理》期末题库及答案
- 10万吨绿色航空煤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备案审批
- 物业服务水电维修方案
- 2024至2030年中国生活用纸机械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蔬菜种植市场发展方向及前景需求趋势报告
- 劳动合同变更确认书
- 象棋培训机构合伙协议
- 2025届贵州遵义市桐梓县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蓝色粮仓-水产学专业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集美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